[1] Stoffelen A,Groote P, Meijles E, Weitkamp G. Geoparks and territorial identity:a study of the spatial affinity of inhabitants with UNESCO Geopark De Hondsrug, The Netherlands[J]. Applied Geography, 2019, 106:1-10.
[2] Brenda Charisma Giovanni,Priyendiswara AB,Parino Rahardjo. Development of mount masigit area with geopark concept[J]. IOP Conference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508(1):12-51.
[3] Abdelmaksoud K M, Al-Metwaly W M, Ruban D A, et al. Geological heritage under strong urbanization pressure:El-Mokattam and Abu Roash as examples from Cairo, Egypt[J]. 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 2018(5):86-93.
[4] Hiern M N. G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in South Austra-lia[J].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9, 66(6):779-783.
[5] 李同德.地质公园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赖绍民.龙门山地质公园[J].四川地质学报,1993(2):152-159.
[7] 赵逊,王弭力.首批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的新尝试[J].地质论评,2001(6):623-624.
[8] 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J].地球学报,2002(5):463-470.
[9] 郝俊卿,吴成基,陶盈科.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评价——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J].山地学报,2004(1):7-11.
[10] 吴成基,韩丽英,陶盈科,郝俊卿.基于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的国家地质公园协调性运作——以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山地学报,2004(1):17-21.
[11] 黄松.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J].地理学报,2006(3):227-240.
[12] 席岳婷,魏峰群.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模式研究——以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43-647.
[13] 李晓琴,刘开榜,覃建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269-271.
[14] 李娴,殷继成,李晓琴,张瑞英.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价值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05-309.
[15] 李如友.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07-4208,4239.
[16] 许涛,田明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J].旅游学刊,2010,25(11):84-92.
[17] 王淑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83-85.
[18] 钱小梅,赵媛,夏梦.地质公园景区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236-239,244.
[19] 魏菲菲,李铁松.八台山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5):140-144.
[20] 白凯,吴成基,陶盈科.基于地质科学含义的国家地质公园游客认知行为研究——以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7(3):438-443.
[21] 方世明,李江风,赵来时.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2):285-288.
[22] 曾文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决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23] 曾凡伟.基于层次-熵权法的地质公园综合评价[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4.
[24] 许涛,陈龙,田明中.地质公园旅游者的参与动力与受益模式研究——以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13(2):127-132.
[25] 袁荃,曾克峰.基于AHP与菲罗模型评价地质遗迹景观——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2):84-90.
[26] 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27]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8):1282-1296.
[28] 方璐,崔彬.我国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7,19(1):66-72.
[29] 刘晓静,梁留科.地质公园景区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以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7):182-189.
[30] 成涛.四姑娘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评价及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7.
[31] 王成武,田佳怡,曹峰.基于地质学的四川威远工业遗迹保护与利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6-32.
[32] 王成武,郭敏臣.基于旅游地域系统和GIS的旅游化水平测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2):7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