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J].人口与经济, 1999(2):58-64, 17. [2] 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 2000(5):5-10. [3] 吴楠楠.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 2013. [4] 曹行船,张婧,杨欣.唐山市福乐园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调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15-19. [5]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3(3):12-23. [6] 贺巧知.计划生育与家庭养老的经济供养能力[J].人口与经济, 2003(5):27-31. [7] 陈芳,陈建兰.我国"自我养老"模式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 2013(1):90-95. [8] 青连斌.我国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J].晋阳学刊, 2016(4):79-88. [9] 周长洪.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几个特征及其思考——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4):3-8. [10] 赵强社.农村养老:困境分析、模式选择与策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 2016(10):70-81. [11] 张再云,魏刚.代际关系、价值观和家庭养老——关于家庭养老的文化解释[J].西北人口, 2003(01):53-55. [12] 慈勤英.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不可能完成的任务[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2):12-15. [13] 聂焱.现行婚姻模式下农村女性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困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79-83. [14] 同春芬,张健.居家养老概念辨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8(01):9-13. [15] 同春芬,张健.居家养老概念研究综述[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7(4):67-73. [16] 袁缉辉.养老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6(5):300-303. [17] 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 2000(3):59-60, 68. [18] 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1(1):202-205, 219. [19] 程伟.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实践与思索——兼谈购买服务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中的意义及其政策价值[J].中国民政, 2007(4):23-26. [20] 敬又嘉,陈若静.从协作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133-140. [21] 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416-420, 425. [22] 邹农俭.养老保障·居家养老·社区支持: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 2007(4):57-60. [23] 张晓霞.社区居家养老问题调查——以江西南昌市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 2008(11):193-197. [24] 李翔.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4(4):131-134. [25] 江科.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市机构养老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6] 杨建华,赵小玉.四川省农村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8):2003-2004. [27] 吕雪枫,于长永,游欣蓓.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12个省份36个县1218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 2018(4):102-116. [28] 林琳,刘芳.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意愿的质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1):88-90. [29] 王彦斌.欠发达地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探索, 2017(6):153-159. [30] 高矗群,李福仙,张开宁.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难题的对策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8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