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Vol.1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川中八角场大安寨凝析气藏储层特征
    赵汉清 韩耀文 熊应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1
    摘要856)      PDF(pc) (1600KB)(677)    收藏
    川中八角场大安寨组介壳灰岩储集空间由成岩微缝、晶间缝、溶孔和构造微缝组成,以成岩微缝为主,其次为晶间缝和微溶孔、缝,构造缝主要起渗滤通道作用。低孔低渗、微孔喉为主、大孔隙表面积和亲油性决定其主要成为储气层,并控制着凝析气藏的聚集、油气分布、开采中产能及油气性质的变化。气藏外圈东南部向斜溶孔发育,成为储油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河南泌阳凹陷双河地区核桃园组第三段重力流沉积研究
    魏魁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2-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2
    摘要956)      PDF(pc) (1937KB)(687)    收藏
    本文通过对双河地区核桃园组第三段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和测井相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曲线分析等手段,提出区内既有重力流沉积又有牵引流沉积,其中重力流沉积占主导地位。根据主要支掌机制,区内重力流沉积可以分为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重力流可以由滑塌引起,也可以由洪流引起,并具冲积性质。依据沉积背景,结合沉积机理,本文论述了碎屑流沉积的特殊性和部分具有浅水性的特征。并提出了扇三角洲—湖底扇模式,简略阐述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关于盖层与油气聚集关系的探讨
    石宝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28-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3
    摘要897)      PDF(pc) (417KB)(710)    收藏
    本文从盖层的宏观和微观性质出发,较系统地阐述了盖层与油气聚集关系,以及盖层封闭条件下油气聚集机制,对油气勘探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楚雄盆地天然气有利聚集地区的预测
    罗永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34-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4
    摘要1027)      PDF(pc) (311KB)(662)    收藏
    楚雄盆地为晚三叠世断陷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文在论述该盆地发展史,进行构造单元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楚雄盆地具有较大型天然气藏勘探远景。最有利地区是中部坳陷,牟定斜坡又是中部坳陷中最有利构造带,会基关构造则是寻找天然气藏的关键圈闭,建议在它上面首钻一口科学探索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替代物的研制
    张思永 李士伦 孙良田 青华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39-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5
    摘要1027)      PDF(pc) (445KB)(544)    收藏
    本文针对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的特殊要求,筛选出了两种能替代水银作为传压介质的有机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压变系数、温变系数、饱和蒸汽压、比重、熔点、沸点和气体溶解度等基本物性参数。并用两种介质分别在国产GF—731型地层原油高压物性装置上作了N_2的压缩系数测定。将实验值与文献公布值、LHSS方程(由李士伦、孙雷等提出)和PR方程的计算值作了对比表明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还将这两种介质研制的无汞PVT油气体系相态测定装置上作了CO2气体及中34井、中29井实际凝析油气体系相图测定。与文献公布的值相比,新研制的介质ZL—Ⅰ测N_2的压缩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最大2.9%,最小0.03%),介质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0.7%(最大1.2%,最小0.04%),介质ZL—Ⅰ测CO_2相图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6%(最大2.4%,最小1.0%),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9%(最大3.5%,最小0.005%)。介质ZL—Ⅰ测中29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1.6%(最大4.2%,最小0%),介质ZL—Ⅱ测中34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2.3%(最大7.1%,最小0%)。实验初步证明:这两种介质可以替代水银。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油气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的选择方法
    李大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48-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6
    摘要958)      PDF(pc) (517KB)(547)    收藏
    现有六种油气田动态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油气田选择适当的模型。本文从关联度的概念出发,提出了一种灰色模型的选取方法,经过实例验证,证明行之有效,从而克服了选取预测模型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文中对各时间序列(如压力、油产量、气产量及水产量)间的相互影响给出了定量描述,使预测过程更主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压井计算方法的改进
    刘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58-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7
    摘要937)      PDF(pc) (281KB)(541)    收藏
    本文主要对发现溢流前一直有泥浆循环情况下的压井过程中套压和裸眼地层受力计算问题进行改进,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它对司钻法压井的计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之有关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改进的计算方法较传统的“连续气柱”计算方法更接近实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链传动爬链跳齿的力学条件探讨
    汪骏 崔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67-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8
    摘要788)      PDF(pc) (176KB)(574)    收藏
    本文基于一般力学分析,建立了滚子链啮合时的力学方程,并首次提出了链传动传力包角和几何包角的概念。认为链传动发生爬链,跳齿的原因是传力包角大于几何包角的缘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斜直井内多扶正器钻柱的空间弯曲变形
    梁政 袁祥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73-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09
    摘要1042)      PDF(pc) (541KB)(538)    收藏
    本文提出了斜直井内多扶正器钴柱空间弯曲变形的计算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获得该问题的解答。利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于确定的井身设计,根据相应的地层情况,在满足文中所叙述的条件下,可得到钻具组合以及钴井参数的选择原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6D型注水泵的技术改造及现场应用
    吕自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82-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0
    摘要1373)      PDF(pc) (290KB)(587)    收藏
    原6D型注水泵效率低,耗电高、寿命短,难以满足油田注水需要。究其原因是泵设计不合理,对主要部件的材质和工艺要求过低而造成。通过对6D型注井泵的改造,使其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性能良好,提高了泵的效率和寿命,使油田在注水过程中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金。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投资少、见效快的6D型注水泵的改造措施和改造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Griffith裂纹积分变换解法中对偶积分方程的简单解法—形式函数待定法
    王维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90-9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1
    摘要1442)      PDF(pc) (176KB)(608)    收藏
    本文在Abel积分方程法解Griffith裂纹问题对偶积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这种对偶积分方程的一种简单方法即形式函数待定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论投资外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吴文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94-10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2
    摘要953)      PDF(pc) (415KB)(413)    收藏
    未普遍使用投资外部收益率法评价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论述了投资外部收益率法用于工程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及具体计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投资外部收益率法与投资内部收益率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用投资外部收益率法作为技术经济的主要评价方法之一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市场研究质量在质量管理中的地位
    张光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04-10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3
    摘要1639)      PDF(pc) (332KB)(531)    收藏
    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的螺旋理论和质量基本定义基础上阐述了市场研究的内容和提高研究质量的方法,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市场研究质量不仅是质量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管理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得到社会主义企业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三重介质单相渗流数学模型
    姚恒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09-1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4
    摘要1088)      PDF(pc) (156KB)(1250)    收藏
    本文把单相流体在三重介质中的流动视为一更新过程,从而用新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找水仪”模拟实验中油水混合液流动规律的研究
    刘舜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12-1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5
    摘要955)      PDF(pc) (210KB)(531)    收藏
    本文通过油水混合液体竖直向上流动中的基本规律一油水之间具有滑脱速度和油水分布的随机性的探讨,分析了“找水仪”测含水率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工业污水中石油烃类的方法改进
    薛廷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1): 118-1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1.016
    摘要1460)      PDF(pc) (294KB)(603)    收藏
    本文对工业污水中,石油烃类分析的紫外吸收光度法,进行了删繁就简的试验。实验表明,石油烃萃取溶剂石油醚的透光率T,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应用,可以简化或省略脱芳净化。脱水剂硫酸钠用量必须适当,否则会产生负偏差。分析中,标准油样可用具有代表性的单一油品代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掩冲覆体的沉积学研究
    杨文杰 洪庆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1
    摘要1598)      PDF(pc) (891KB)(395)    收藏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相与近滨相旋迴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根据沉积梯度计算,水平推覆距离大约为36公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苏北溱潼、高邮拉分盆地的基本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
    吕炳全 王耀庭 冯国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7-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2
    摘要808)      PDF(pc) (867KB)(528)    收藏

    由于郯庐断裂的羽状断裂带——泰洲走滑断裂带和真武—小纪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加上盆地深处壳下物质活动、地慢上隆、莫霍面抬升,导致地块沿印支剥蚀面滑移,从而形成了溱潼、高邮两拉分盆地。沿走滑断裂带两侧形成的一系列局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天府背斜上高角度仰冲断层的变形几何学问题讨论
    冯玉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25-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3
    摘要921)      PDF(pc) (324KB)(573)    收藏
    本文以天府背计的地质构造特征为基础,提出了高角度仰冲断层的变形几何学问题。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变形几何学在分析石油地质构造中所涉及的无限小和有限小的概念,连续和均匀性的棍念,讨论了库仑—莫尔理论表达式,分析了变形椭球体理论中剪破裂角(θ)值的变化范围,从而为论证高角度仰冲断层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井内瞬态波动压力分析
    钟兵 周开吉 郝俊芳 赵景民 张世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33-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4
    摘要736)      PDF(pc) (518KB)(581)    收藏

    本文用混合隐式特征线法求解了井内流道中的瞬态波动压力问题,给出了弹性管和可压缩流体在井内各流道组合的压力波波动方程和定解条件。文中对运动管柱(钻柱,套管)在常规井身结构内的各流道组合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瞬态压力的数值解。本文瞬态波动压力计算结果比过去通用的稳态波动压力计算值更符合井内实际,因此用本文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井内波动压力及确定合理起下钻速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用加权残值最小二乘法计算下部组合钻具的变形和受力
    王珍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42-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5
    摘要980)      PDF(pc) (370KB)(480)    收藏

    下部组合钻具可简化为一受横向力和轴向力作用的多跨度的连续梁、本文用加权残位最小二乘法计算一个多扶正器钻具组合的变形和受办,给出计算钻头侧向力,扶正器的约束反力和扶正器处的内弯拒的理论公式,在计算过程中,本文考虑了扶正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多孔介质中滞留聚合物分子的粘弹效应模型
    韩显卿 蒲万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50-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6
    摘要1734)      PDF(pc) (390KB)(563)    收藏
    本文对三种不同的人造岩心用部分水解聚丙烯跳胺溶液进行了流动试脸,发现在水泥和环衷树脂胶结的不均质石英砂岩心中具有粘弹效应;而在致密的磷酸铝烧结的刚玉砂岩心中未发现粘弹效应。根据测出的残余效应系数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岩心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因素有关。对存在粘弹效应的岩心,基于开尔文模型,作者提出了多孔介质中滞留聚合物分子产生回复形变的教学模型。
    对于试脸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流量与时间的关系式,它与聚合物分子回复形变的数学模型具有一致形式,于是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滞留有聚合物分子的多孔介质中,在降低水的流动压差至稳定后,流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的规律是滞留聚合物分子的粘弹性造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用CT扫描技术观察油层岩心的孔隙结构
    赵碧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57-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7
    摘要756)      PDF(pc) (2633KB)(730)    收藏
    用CT扫描技术观刚油层岩心孔隙结构,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它证明,常规渗透率测试所得K值偏低。文章还简要地介绍了CT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现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复杂环形输气管网内的瞬变流
    曾自强 汪玉春 郑秀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65-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8
    摘要863)      PDF(pc) (590KB)(552)    收藏

    本文依据复杂管道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瞬变流)的概括性方程,结合生产实际条件,首先提出单环管网和双环并联管网的数学模型,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演葬过程,最后得出描述环形愉气管网内气体瞬变流的规律之数学表达式,为了得到实际上的应用,再将这些数学表达式进行一系列运井,转变成易于用计算机进行计葬的公式,然后编制出计算程序,最后给出实例,打印出计算结果;并绘制了管网内压力随时间和管长的变化曲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层壳的自振分析
    姚安林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87-9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09
    摘要882)      PDF(pc) (275KB)(551)    收藏
    本文根据控制壳体自由弯曲振动的Von Karman动力方程,采用加权余量法得出了一种分析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层壳自由振动的新方法。结果与WernerSoedal的结论吻合良好。文中将该方法用于数位计算,并通过比较三种管子的自振频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油管在高次屈曲状态下的最大弯矩和允许座封力
    汪天庚 蒲洪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93-9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0
    摘要861)      PDF(pc) (360KB)(495)    收藏
    油管在自重和座封力作用下以及井壁约束条件下通常处于高次屈曲状态,根据此特征本文求得了油管可能发生的最大弯矩。其结果是根据螺旋层曲模式求得的最大弯矩的两倍,由此结果导出了计算允许座封力的公式,为油管座封力设评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弹性地基梁的积分变换分析与比拟
    袁祥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00-1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1
    摘要881)      PDF(pc) (589KB)(554)    收藏
    本文讨论了横向和纵向载荷作用下弹性地基梁的有关计算问题。利用拉普拉斯变换,获得了该问题的通用计算式。可以对无限长梁、有限长梁进行描述,能适应复杂载荷及各种支承条件。经适当变换,还可用于阶梯变截面弹性基地梁的求解。若轴向力为零,即变为通常的弹性地基梁的计算表达式。这样,就进一步把弹性地基梁的计算问题统一起来,为实际应用提供方便。作为应用,本文还讨论了,壳体结构近似分析中的弹性地基梁比拟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球墨铸铁磨损转型特性的研究
    赵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11-1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2
    摘要888)      PDF(pc) (758KB)(527)    收藏
    本文研究了球墨铸铁的磨损转型特性,考察了载荷、速度、显微组织和合金元素钒、钛对球墨铸铁轻微磨损与严重磨损之间转变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程序反汇编的一种方法
    王大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20-1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3
    摘要1514)      PDF(pc) (316KB)(538)    收藏
    本文以Z80机为例,给出了一种反汇编目标代码的算法。借助于加权有向图这一数学工具,将机器代码的反汇编问题转化成有向图的遍历问题,可很快地反汇编出目的码的符号指令码及数据区代码,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该算法在本文中虽是以Z80机为例给出,但不难推广到其它机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原油生产规划决策模型的初步设想
    戴安礼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26-1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4
    摘要1654)      PDF(pc) (386KB)(475)    收藏
    本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探索原油生产任务分配和资金投入的最优方案问题,给出了油田的能力模型和石油部的挽划模型;同时,又考虑了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求接口。这样,由规划模型和需求模型分两路前馈,反复协调、优化,最后得出既适合油田能力,又尽力满足国家要求的原油和资金的最优分配方案。从而为石油部在给各大油田分配原油产量和资金作决策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F320钻机改造的概略评价
    陈庆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38-1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2.15
    摘要486)      PDF(pc) (428KB)(42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川西北地区下—中志留系发现生物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2): 139-140.  
    摘要513)      PDF(pc) (196KB)(50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以凝析油轻烃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判断气源
    王廷栋 王海清 李绍基 朱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1-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1
    摘要1687)      PDF(pc) (1057KB)(726)    收藏
    本文首先根据C4~C7轻烃的成分指出四川盆地含油(凝析油)的天然气藏中的油的来源,然后再与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相互印证,共同判断气源。这一方法特别对混源气的气源判断是很合理的。 四川盆地一些含油(凝析油)的天然气藏以往都认为是自生自储的。然而用本方法判断气源后,我们发现,混源气是非常普遍的。从天然气的运移特征来看,盆地中下三叠统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的聚集往往都与断层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四川华莹市涧水沟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复合体中的水成岩墙及其意义
    王生海 强子同 文应初 卢卫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16-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2
    摘要1454)      PDF(pc) (1171KB)(435)    收藏
    本文描述了涧水沟生物礁复合体中水成岩墙的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及其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与埋藏白云石化的关系。水成岩墙的存在时油气和其它成矿溶液的运移和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川弥87井二叠系茅口组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周龙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23-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3
    摘要1559)      PDF(pc) (1127KB)(741)    收藏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是主要的天然气产层,控制储层性能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本文通过对川弥87井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认识该组气层的储集规律。通过岩芯和浮片研究认识到,胶结、压实、压溶、破坏性重结晶、硅化等作用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溶解、白云石化、后期重结晶等作用及构造裂球的形成时储层起建设性作用。作者建议,在研究区茅口组地层勘探过程中,应把注意力放在孔隙一裂隙型储层气藏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有限差分法正演在IBM-PC机上的实现
    易宗富 淳定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30-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5
    摘要994)      PDF(pc) (371KB)(749)    收藏
    本文阐述了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在IBM-PC机上编写了应用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微机上实现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正演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商品化方法探讨
    张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37-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5
    摘要821)      PDF(pc) (430KB)(453)    收藏
    本文将软件工程形式技术与软件商品化方法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相结合,提出了油藏模拟软件商品化的过程模型,论述了实现这个过程模型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广义最小塑性区尺寸判据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44-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6
    摘要696)      PDF(pc) (263KB)(653)    收藏
    本文为了解决裂纹扩展问题,介绍一种新的断裂判据。在广义的Von Mises层服准则基础上,结合裂纹尖端附近的奇异应力场,得到了一个新的判据,名叫广义最小塑性区尺寸刹据,结果与参考文献(1)一致。概念清晰,方法简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算法
    刘学中 崔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49-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7
    摘要730)      PDF(pc) (543KB)(603)    收藏
    本文以梯度法为基拙,提出了一种新的命名为无约束梯度最优方向法的寻优方法(简称UGODA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寻求每次迭代的最优方向,从而获得目标函数的最优值。通过计茸机验证,其效果是较令人满意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Nicalon/Sic 复合材料高温蠕变后的显微特征
    徐志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 11 (3): 58-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9.03.008
    摘要812)      PDF(pc) (1062KB)(584)    收藏
    本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高温蠕变Nicalon/Sic复合材料进行了纤维/基体介面的成份和断口形貌分析。分析表明,Nicalon/Sic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是一个复杂的、非突发性的脆性断裂过程。同时本文采用挤压法半定量地测定了纤维—基体结合键强度,从而揭示了FCVI纤维涂层提高材料断裂韧性的纤维拨出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