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10-20
    专家论坛
    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研究及应用
    周守为
    2007, 29(5):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1
    摘要 ( 1485 )   PDF (381KB) ( 7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海上稠油油藏为对象,以技术可行性为前提,从提高开发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加速该类型油藏开采的新模式。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在投产初期就尽可能地提高采油速度,并尽可能延长高速开发的时间,以达到最大采收率。新模式模糊了一、二、三次采油的界限,把三阶段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和综合应用。在开发技术策略上,施行提前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和以钻井压裂、适度防砂、电潜螺杆泵为主的钻采工艺配套技术体系。采用新的开采模式,海上稠油油藏的采收率将有可能在原模式基础上提高5%~10%,甚至更高,显著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勘探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盐相关构造圈闭及成藏模式
    金文正;汤良杰;万桂梅;余一欣;等
    2007, 29(5):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2
    摘要 ( 829 )   PDF (371KB) ( 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的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在库车组沉积时期以来的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了滑脱和调节地层变形的作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表明,盐上构造圈闭主要有盐上背斜、盐上逆冲断层遮挡圈闭等;盐层内部圈闭是由其中碳酸盐岩和砂岩夹层所形成的岩性和褶皱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有盐下背冲断块圈闭等。结合研究区的成藏条件认为研究区具有以断裂和不整合为输导层的它源-侧向排烃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构造活动期与阳霞凹陷的烃源岩演化有着很好的匹配关系,使研究区构造圈闭内聚集了大量来自阳霞凹陷的天然气。
    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王勇;鲍志东;刘虎
    2007, 29(5):  8-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3
    摘要 ( 945 )   PDF (249KB) ( 5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的分形几何公式计算孔隙的分维数;以储层测井信息所反应的储层地质特性为基础,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建立了该区块志留系低孔渗储层测井信息的模糊隶属函数和隶属方程;所得隶属度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所属类型。在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识别储层类型的测井分类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综合这几种方法对目标区块10余口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孔隙结构分维数能定量表征砂岩的储集性能,并能反映砂岩孔隙结构的成因特征;不同成因的孔隙结构具有不同的分维数,因此可用分维数对砂岩孔隙结构进行分类和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地质特征
    许建红 程林松 鲍朋 屈雪峰 王选茹
    2007, 29(5):  13-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4
    摘要 ( 1202 )   PDF (314KB) ( 6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岩芯、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延长组的岩性、矿物成分、物性、含油性及油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孔隙结构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与物性参数,总结电性与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储层砂岩颗粒小,胶结物含量多,孔隙喉道小,微观上孔隙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是造成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提出了声电综合指数的新概念,制定了长2,长3,长4+5,长6,长8油层组的“四性”下限参考标准,用以准确地划分油、水层及干层,为正确认识油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技术评价井间热连通
    刘立成;姜汉桥 赵业卫
    2007, 29(5):  18-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5
    摘要 ( 1554 )   PDF (265KB) ( 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纤中分子的热振动与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的对应关系是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FODTS)系统的工作原理,以辽河油田一个稠油水平井井组为例,简述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方案设计,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剖面,提出了井间热连通分为热液体连通和汽窜两个阶段,认为该稠油水平井井组本轮注汽后36.7%水平段达到热液体连通,并未进入汽窜阶段;油层物性在井间热液体连通前对热量传递影响较大;井间热连通评价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相结合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掌握油藏受热动态。
    原油的核磁共振弛豫特性
    谢然红 肖立志 刘天定
    2007, 29(5):  21-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6
    摘要 ( 1575 )   PDF (297KB) ( 8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原油的成分复杂,粘度变化范围很大,具有很宽的核磁共振(NMR)弛豫分布特性。研究原油的NMR弛豫特性随原油粘度、NMR仪器测量频率以及测量回波间隔(TE)等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对利用NMR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和评价油水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两种工作频率(2MHz和23MHz)的NMR谱分析仪器测量了不同粘度原油样品的NMR弛豫时间。结果表明:轻质油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近似相等,且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与原油粘度、粘度/温度的比值成反比关系;稠油的T1大于T2,其T1/T2比值随测量频率、粘度/温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大;仪器测量频率对轻质油弛豫影响很小,而对稠油的弛豫影响较大;随测量回波间隔的增加,稠油的视横向弛豫时间增大,且幅度减小。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采集系统研究
    刘升虎 邢亚敏
    2007, 29(5):  25-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7
    摘要 ( 1840 )   PDF (476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钻测井(LWD)以地层分辨率高、节省时间和成本等优势而有别于电缆测井,在情况复杂、电缆测井难度大、钻杆传输测井风险高的井中,随钻测井具有优越性。针对目前测井技术的发展需求,设计出一种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数据采集系统。重点介绍了随钻测井仪采集系统结构、采集方案、数据处理及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而设计,实现了对信号的预处理、高速A/D的控制、相敏检波(PSD)的数字化等功能,优化了系统,为随钻测井仪器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断块油藏注水见效类型研究
    邵德艳 周丽清
    2007, 29(5):  30-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8
    摘要 ( 970 )   PDF (382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Q2断块油藏注水见效差别大、生产井含水上升不一的难题,应用动态生产资料和示踪剂,结合油藏静态模型,进行水驱效果分析研究。将Q2断块沙二段注水井的见效类型划分成物性分布主连续性(主变程)方向、物性分布次连续性(次变程)方向、裂缝发育方向、裂缝发育末端与储层相对高渗延伸方向、开启式断层延伸方向五种。当生产井与注水井同处在物性分布主要连续方向时,生产井见效效果好。应避免在开启式断层附近钻注水井。通过分析各小层生产井与注水井的动态,认识到沙二段I油组注采关系对应程度差,动用程度低,而II油组各层注采关系对应程度好一些,动用程度较高。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气藏气体组分成因研究
    朱亚东;王允诚 高培丞 黄小慧 王小兰
    2007, 29(5):  34-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09
    摘要 ( 446 )   PDF (271KB)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为高含硫、过成熟常压(低压)的超干气藏,其地层在地质历史上经过了深埋藏和高温作用,具备了原油裂解的条件,包裹体资料证明原始气藏含有大量的高烃组分和液态沥青,且不含H2S,确认气藏为原油裂解产物。气藏储层发育在膏盐岩中,原油裂解气与其中的硫酸盐矿物发生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消耗了大量的高烃气体,并产生大量H2S和CO2,所以现今气藏表现为高含硫和过成熟特征。硫酸盐岩热化学反应(TSR)生成的H2S和CO2大量溶解在水中,形成大量的酸,其产生的溶蚀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储集空间,造成了现在气藏压力较低的特点。

    热流体活动与油气成藏
    薄冬梅 姜林 唐艳军 鲁雪松 于翠玲
    2007, 29(5):  38-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0
    摘要 ( 740 )   PDF (285KB) ( 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地球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大地热流的产生和传导等的分析,探讨了热流体持续活动的条件;从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的演化、孢子颜色、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的主要示踪标志;从有机质演化、储层物性和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热流体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热流体活动可以促进有机质的热演化,增加油气运移的效率,并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和通道,对深部储层的物性具有改善的作用,但对浅部储层的物性具有负面影响。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识别综述
    李科星 蒲万芬 赵军 赵金洲
    2007, 29(5):  42-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1
    摘要 ( 863 )   PDF (190KB)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大孔道造成注入水循环流动,波及效率低。介绍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大孔道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国内外利用试井、测井、岩芯分析等手段定性或定量识别大孔道的方法。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测井技术和解释理论,研究大孔道的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是可行的,并提出了研究设想。准确地识别砂岩油藏大孔道并计算相关参数,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储层,指导油井防砂、调整油井生产工作制度,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封堵剂筛选、封堵工艺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歧口凹陷沙一段颗石灰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牟晓慧 董兆雄;张建 李会慎 李宏军
    2007, 29(5):  45-47,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2
    摘要 ( 996 )   PDF (377KB) ( 5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广泛发育“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然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些“纹层状钙质泥岩”、“油页岩”相当部分是由泥岩和颗石灰岩呈纹层状互层构成的。颗石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其与海水有关,进一步比较现代黑海颗石藻发育环境及纹层状的颗石藻沉积物特征,发现歧口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沙一段广泛发育的颗石灰岩与黑海颗石藻沉积物产状极为类似。这说明歧口凹陷颗石灰岩是在渤海湾盆地与外海沟通期间,由外海进入渤海湾湖盆的颗石藻勃发、沉积的结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各向异性低渗储层渗流特征分析
    史成恩;郝 斐;赵继勇 李亮 屈雪峰
    2007, 29(5):  48-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3
    摘要 ( 823 )   PDF (405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向异性、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现象是低渗油藏最显著的特征。建立了同时考虑以上三因素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考虑方程强烈的非线性,用近似的解法求出稳定渗流以及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解;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时动边界的运动规律、地层压力分布特征以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地层激动区边界以椭圆形式向外拓展,改变了井网合理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使油井产能降低,边界移动速度变慢,单井控制面积减小,增大了油藏的开采难度。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蒸汽吞吐井调剖参数优化
    赵金省 李兆敏 李宾飞 孙辉 翟亮
    2007, 29(5):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4
    摘要 ( 957 )   PDF (304KB) ( 5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调剖措施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常规方法很难在调剖措施和影响因素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关系。在对蒸汽吞吐井调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以周期增油量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调剖效果和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开发了调剖注入参数优化软件,对蒸汽吞吐井最佳的调剖剂注入量和周期增油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样本学习的误差在5%以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实用价值。
    油气藏能量方程与一种新的配产理论初探
    王高峰 胡永乐 李治平 张俊 赵超斌
    2007, 29(5):  57-5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5
    摘要 ( 1806 )   PDF (214KB)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能量守恒入手,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定量考察了油气藏开采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推导出了适合于多井开采情形下的油气藏能量方程。根据油气藏能量方程的微分结构,提出将“在满足总油气产量要求的情况下,使人工补充能量和油藏自身天然能量的剩余减少得最慢,或者说使这些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达到最小”作为优化配产的目标,并把所获得的油气藏能量方程应用于配产问题,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求极值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得到简捷结果,并将这一结果概括为“均能开采”以指导在多井之间的配产实践。为优化配产提供了新途径。

    稠油油藏注蒸汽井筒配汽数学模型研究
    刘同敬 雷占祥 侯守探 姜汉桥 金显鹏
    2007, 29(5):  60-6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6
    摘要 ( 1062 )   PDF (192KB)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注汽阶段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流体相变和油层吸汽不均匀等因素,应用井筒多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配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测资料对建立的配汽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井筒配汽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注汽井的吸汽状况,从而反映井筒-油藏动态耦合规律。对目前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注汽动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及气水渗流特征
    胡勇 朱华银;万玉金 韩永新 王玉凤
    2007, 29(5):  63-65,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7
    摘要 ( 970 )   PDF (403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T成像、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等实验技术,对大庆火山岩岩石的孔隙结构和气水渗流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大庆火山岩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隙易被喉道控制,喉道大小决定储层的渗透性,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致密型三种类型,不同孔隙类型岩样的储集空间、气水渗流特征明显。大庆火山岩残余水饱和度较高,气水渗流显著特征是裂缝型岩样两相渗流区间小,但在高含水饱和度下,气相仍具备一定的渗流能力,表明裂缝具有较好的导流能力,孔隙型岩样两相渗流区间较大,在残余水饱和度下,气相相对渗透率较高,储渗物性较好;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两种类型的岩样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均比较快。
    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方法研究
    马立平 李允
    2007, 29(5):  66-6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8
    摘要 ( 1042 )   PDF (190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缝洞型油藏是一种复杂的特殊油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相比有较大差别。从油藏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藏物质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考虑地层压力变化及弹性膨胀特征,并引入压缩系数概念。同时,考虑缝洞型油藏油与水两相因素,使得建立起的物质平衡方程,既可以表示地层弹性能释放的过程,又可以描述水侵现象。而且采用了相关曲线法求解,从而大大提高了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精度。以某油田S缝洞单元为例。利用其生产动态数据对该新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物质平衡计算新方法可以准确计算缝洞型油藏储量。
    考虑二次梯度影响的渗流模型与试井样版曲线
    贾永禄 聂仁仕 陈珂 谭宁川 王永刚
    2007, 29(5):  69-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9
    摘要 ( 1093 )   PDF (266KB) ( 5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结合达西定律,考虑恒压缩系数的弹性多孔介质和单相微可压缩液体的等温渗流过程,推导出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方程。建立了考虑井储影响的无穷地层定产量生产试井模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Laplace空间解析解,利用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进而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版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无因次二次压力梯度项系数α对渗流和试井曲线的影响结果。特别对低渗稠油油藏,二次压力梯度项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低渗油藏和稠油油藏的渗流规律和试井分析。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径向渗流特征研究
    王道成 赵立强 刘平礼 李闽 闪从新
    2007, 29(5):  72-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0
    摘要 ( 807 )   PDF (381KB) ( 4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实验手段回归出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式,并用此式得出非均质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分布,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三维三相径向坐标下的渗流数学模型和有限差分方程。有限差分方程中每个网格块上的启动压力梯度可以考虑为不同值,网格块上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可由初始化参数场给定,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并对比了低渗非均质储层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为常数和启动压力梯度非均匀分布时的压力分布特征。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确定新方法研究
    王怒涛 张风波 罗志锋 黄炳光
    2007, 29(5):  77-7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1
    摘要 ( 569 )   PDF (167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往往通过试井资料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但试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且难以随时进行动态储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利用单井的相对渗透率和单井采油指数的变化来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在分析采油指数变化与相对渗透率关系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确定油井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得出采油指数递减率与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率相同的关系,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计算出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同时对剩余可采储量作出准确的预测,为单井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
    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初期潜力评价方法
    孙文涛 黄炳光 唐海 伍轶鸣 王怒涛
    2007, 29(5):  79-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2
    摘要 ( 800 )   PDF (280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一个具体的砂岩油藏而言,在开发之前的一些地质特征参数不但可以对其进行地层描述与地质方面的评价,而且还可以对其油藏进行水驱效果初期潜力评价——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以及水驱采收率。分别对注水砂岩油藏的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以及水驱开发采收率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而且统计了我国部分注水开发油田的相应指标情况,为制定与调整油藏开发方案、开采方案等奠定可靠的开发基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预测裂缝型有水气藏早期水侵动态的新方法
    张新征 张烈辉 李玉林 周虔彧
    2007, 29(5):  82-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4
    摘要 ( 956 )   PDF (246KB) ( 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气藏地质情况复杂,储集层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气井产量大幅降低并出现水淹现象。利用气藏开发早期的试采数据来研究水体的性质及早期水侵动态,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水侵动态预测模型,通过计算水侵强度系数得出气藏的水侵动态指标,避免了直接计算水侵量,运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法。针对实际气藏,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反映水侵动态的各项指标。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获得非均质气藏水体性质和水侵动态,其结果对提出早期控水措施很有帮助。对有水气藏的开发中实施早期控水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海洋平台采油及注水集散型控制系统设计
    孙万卿 王国兴 王丽丽
    2007, 29(5):  86-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4
    摘要 ( 1142 )   PDF (246KB) ( 5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通讯技术综合于一体,研制了海洋平台采油及注水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在采注比、流量和液位等控制过程中采用了专家系统和自整定PID/PI控制的控制策略,具有稳定性好和反应速度快的特点。该系统采用以太网和DH+网进行通讯,用Rsview32开发上位机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在线调试功能、自动与手动无扰动切换功能和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包括海洋平台采油子系统和海洋平台注水子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的MSG指令实现子系统间的数据传递,保证在不停止子系统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调试,系统具备了升级功能。增设的总工程师级计算机与管理级计算机共同保障系统参数修改的可靠性,为系统安全提供保障。实际运行表明,DCS提高了油田的自动化水平,安全可靠。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徐家年 冯国庆 任晓 黄显德 刘虹利
    2007, 29(5):  90-9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5
    摘要 ( 867 )   PDF (255KB) ( 5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SN油田重复压裂技术界限研究
    唐海军;胡永全 景步宏 赵金洲 薛芸
    2007, 29(5):  94-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6
    摘要 ( 836 )   PDF (269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压裂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出程度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基于SN油田裂缝诱导应力场和生产诱导应力场模拟计算,结合最小主应力原理确定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位与原裂缝方位偏转一定角度。根据正交设计分析,应用压裂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地层压力、当前含水状况、储层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压裂规模和导流能力对重复压裂效果的影响;以NPV作为评价重复压裂效果的准则,进而确定SN油田重复压裂最佳时机:有效厚度大于5m、压力系数大于0.5,有效渗透率大于1.0×10-3μm2、含水饱和度不大于60%。考虑到井网配合条件,重复压裂裂缝长度应控制在90~120m、砂比>30%。应用效果良好。
    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静态密度研究
    王贵 蒲晓林 罗兴树 侯勤立
    2007, 29(5):  97-9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7
    摘要 ( 765 )   PDF (227KB) ( 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基钻井液的密度不再是一个常数。而过窄的安全泥浆密度窗口是钻高温高压油气井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采用高温高压静密度测定装置和常规钻井液性能测定仪器,研究了自来水和低、中、高三种密度水基钻井液的静态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回归了其关系式,建立起了钻井液静态密度随温度和压力而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高温高压下水基钻井液静态密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温度对水基钻井液的密度影响最大,压力对其影响较小的结论。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对钻井液的密度变化影响变大的观点。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研究
    叶仲斌;贾天泽 施雷庭 褚艳杰 舒政
    2007, 29(5):  100-10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8
    摘要 ( 688 )   PDF (274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具有缔合能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无缔合能力的线性高分子流度控制能力,认识到: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高钙、镁矿化度水质条件下,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度控制能力比高分子量无缔合能力的聚合物强;在经过机械剪切和多孔介质剪切后,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建立的阻力系数与线性高分子相当,但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建立的残余阻力系数较高,能够较好地实现提高高渗透油藏水驱波及体积的目的。低分子量高缔合力的聚合物溶液在高钙、镁矿化度水质条件下,较强缔合作用形成的溶液结构适合渤海油田大排量、高渗透多孔介质条件下的流度控制。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复合体系中预接触时间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刘立伟 侯吉瑞 岳湘安 于龙岩 韩大伟
    2007, 29(5):  105-10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29
    摘要 ( 932 )   PDF (260KB) ( 5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预接触时间对NaCl/碱/重烷基苯磺酸盐/大庆原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接触时间的延长,体系界面张力最低值上升,当预接触时间由20min延长到1440min时,界面张力最低值由1.3×10-3mN/m上升为4.8×10-2mN/m,并且曲线具有一定规律性;界面张力平衡值随着预接触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在120min前基本保持不变,在120min后上升为0.01mN/m以上,并平稳上升。同时,验证了原油中的活性物质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作用。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研究(II)
    唐晓东;何 柏 崔盈贤 申建华 李吉春
    2007, 29(5):  108-1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0
    摘要 ( 1737 )   PDF (306KB) ( 4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中试装置,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0.24,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2.5的试验条件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中试研究。精制柴油的产品分析表明:柴油中的主要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类被氧化为极性的砜类化合物经萃取脱出,本工艺脱硫效果良好。富集硫化物柴油与催化柴油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在模拟兰州石化炼油厂柴油加氢工业装置的操作条件下加氢脱硫,可使混合富硫柴油中的硫含量从2500μg/g降低到800μg/g。富集硫化物柴油可作为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装置的原料。
    新型耐温稠油降黏剂的制备与评价
    葛际江 李德胜 张贵才
    2007, 29(5):  112-1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1
    摘要 ( 854 )   PDF (242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制耐温稠油降粘剂,以丙酮作溶剂,采用氯乙酸法合成了氧乙烯链节数分别为4、6、8、10、15的5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以OPC-n表示,其中n表示氧乙烯链节数),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对取自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7种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OPC-8的降粘能力最好,当质量分数为0.03%~0.1%时, 7种稠油的降粘率均高于90%。该降粘剂具有较高的耐温能力,在300℃下加热3h,其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稠油油藏高温泡沫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
    黄翔 张凤丽
    2007, 29(5):  116-11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2
    摘要 ( 1037 )   PDF (230KB)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含水升高、油汽比降低、开发效益变差的矛盾,开展了适用高温稠油油藏的泡沫调剖体系研究。从泡沫的结构和稳定机理的出发,筛选、研制了适用高温稠油油藏的泡沫调剖体系,考查了温度、盐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封堵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泡沫体系在油藏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封堵性,能满足稠油油藏高温调剖的需要,为矿场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优化注聚参数研究中的应用
    耿站立 姜汉桥 李杰 陈民锋
    2007, 29(5):  119-1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3
    摘要 ( 803 )   PDF (251KB) ( 5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聚参数的选择是制定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聚合物驱开发的成败。根据矿场实践经验,确定了影响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敏感因素。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采收率增量、吨聚增油量和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优化得到最优的注聚参数组合,以减少试验的次数,保证优化结果的科学性。在最优参数组合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段塞组合方式,确定了最佳段塞组合方式,为指导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泡沫驱动态稳定性关键因素分析
    崔文俊;何绍群 于田田 曹嫣镔 曹嫣红
    2007, 29(5):  122-1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4
    摘要 ( 792 )   PDF (295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扩张压缩界面张力仪和泡沫扫描仪对CO2同FCY(两性离子泡沫剂)形成泡沫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动态表面张力、粘弹变量、携液系数、稳定系数之间关系,粘弹变量同再生能力之间关系。研究表明,泡沫稳定性主要受到携液能力和形变能力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携液能力的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增加;粘弹变量的增加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泡沫体系的再生能力与体系的形变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粘弹变量的增加,体系的再生能力下降。泡沫体系的粘弹变量范围须同时满足体系稳定性和再生性的要求。

    聚氨酯/钛酸钡杂化材料及介电性质研究
    石智强a 季宁宁b 卿大勇
    2007, 29(5):  126-12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5
    摘要 ( 970 )   PDF (369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钛酸钡(PU/BaTiO3 )杂化材料——不同钛酸钡含量的聚氨酯/钛酸钡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考察了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详细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以及微波辐射后杂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PU/BaTiO3杂化材料中PU和BaTiO3形成了较强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共混;BaTiO3较均匀分散在杂化材料中,同时随着BaTi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也逐渐增加。指出了该研究在油气田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基于相对振动能量的转轴运行状态诊断
    万波 张来斌 王朝晖
    2007, 29(5):  130-1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6
    摘要 ( 1189 )   PDF (304KB) ( 4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性分析了输油泵机组转轴的运行状态与两端相对振动能量的关系曲线近似服从浴盆曲线,但比浴盆曲线多出一个拐点。利用了多测点、多通道轴心轨迹振动信号合成三维轴心轨迹,在此基础上提取轴两端测点的轴心轨迹相对跳动量,该指标融合了相位及轴心轨迹半径两个指标;并提取了可以反应转轴两端相对跳动量能量的指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验证了该指标与机组的运行状态曲线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基本上一致。验证了转轴两端相对振动能量法对转子系统运行状态分析、诊断的可行性。
    基于LS-SVM的管道二维漏磁缺陷重构
    纪凤珠 王长龙 梁四洋 王建斌 王瑾
    2007, 29(5):  134-1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7
    摘要 ( 896 )   PDF (288KB) ( 5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铁磁材料的无损评估中,漏磁信号描述缺陷的几何特征难点,提出了应用支持向量机对二维缺陷重构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输入是漏磁信号,输出是缺陷轮廓数据,建立了由缺陷的漏磁信号到缺陷二维轮廓的映射关系。网络学习采用最小二乘算法,训练样本由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组成,测试样本为人工裂纹缺陷。该方法实现了人工裂纹缺陷的二维轮廓的重构,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重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为漏磁检测定量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稠油油藏动用顺序决策中的复杂性问题研究
    师俊峰 吴晓东 竺彪
    2007, 29(5):  137-1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8
    摘要 ( 780 )   PDF (216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并由此建立稠油油藏优先开发排序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稠油油藏指标体系结构,并对油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应用突变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稠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值高的稠油油藏可优先动用。应用该模型对我国11个已开发稠油区块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这些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排序模型对稠油区块开发动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避免了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弱点,减少主观性又不失科学合理性,对稠油油藏开采具有应用价值。

    合理选择丁腈橡胶胶筒本构模型探讨
    伍开松 袁新生 张元 翟志茂 古剑飞
    2007, 29(5):  141-1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39
    摘要 ( 1006 )   PDF (194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大变形橡胶理论和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导出了确定橡胶本构模型系数的公式和评价本构模型优劣的公式。以两种封隔器胶筒材料—701#和29#丁腈橡胶的压缩试验数据为例,确定了二常数、三常数、五常数和九常数Mooney-Rivlin(简称M-R)本构模型和Yeoh三次幂本构模型的待定系数,进行了模型的误差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Yeoh三次幂本构模型拟合701#和29#材料试验数据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但M-R二常数本构模型误差太大;701#丁腈橡胶材料应选择M-R五常数以上本构模型;29#丁腈橡胶材料应选择三常数以上本构模型。
    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变形量计算
    蒋建勋 刘琦 程福平 石庆 郑 凯
    2007, 29(5):  145-1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0
    摘要 ( 947 )   PDF (238KB) ( 5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分层注水工艺中所使用2个或2个以上封隔器的相互作用,使得管柱的变形量计算趋于复杂的问题。以水力压缩式封隔器分层注水工艺管柱为例,较详细的分析了管柱受力坐封前、坐封后和注水3个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并对注水时层间压差引起的受力差异给出了重点分析,推导出了管柱在不同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计算公式。为层流注水工艺解决层间矛盾,调整油层平面上注水分布的均匀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抽油机井合理下泵深度的优化设计
    杨志 梁政 祝新清 许强 邓雄
    2007, 29(5):  149-1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1
    摘要 ( 1576 )   PDF (245KB) ( 6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抽油机井下泵深度往往是按经验选取一定的沉没度或利用泵效与沉没度关系确定的问题。通过对下泵深度与泵效和系统效率关系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以系统效率最高或产液量最大或经济效益最佳作为目标函数,对抽油机井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多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目标函数最高的下泵深度才是合理的下泵深度,自喷转抽井、稠油井、间抽井、排水采气井等不同井况,目标函数的选取应有所区别。对油田开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中力学参数研究
    丁鹏 闫相祯 杨秀娟
    2007, 29(5):  152-1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2
    摘要 ( 972 )   PDF (284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定向钻管道穿越工程的理论与力学分析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力学参数值难以定量确定的问题,通过对定向钻穿越施工中的土压力、泥浆压力等关键参数的理论分析,指出穿越工程中的三类垂直土应力,提出了最小需要泥浆压力和最大允许泥浆压力两个新概念,并推导出各自的计算公式。依据该公式对某管道穿越工程进行分析,得到了关键力学指标的定量值。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中力学参数的理论化可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基于DSP锁相环的电动阀控制
    袁继敏;曹太强 李小玲 古天祥
    2007, 29(5):  156-15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3
    摘要 ( 1713 )   PDF (375KB) ( 5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石油化工野外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直流电动阀设计控制系统。采用光电编码器检测电机的角速度和位移,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构成数字锁相环(DSPLL),产生控制逻辑,调节PWM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改变电动机输入电压和电流,实现电动阀门开闭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阀门开闭位置、转速快慢、转矩大小,自动调节转速快慢和电机拖动转矩,确保电机转速、转矩最佳匹配。用ZY8024-200电机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系统谐波和文波幅度小;在转矩不断变化时,自动适应转矩变化,实现了直流电机保护功能。基于DSP锁相环的电动阀控制方案,特别适合于石油化工生产中野外直流供电的电动阀控制。
    油田生产函数的进一步研究
    石晓军 王立杰 邵春伟
    2007, 29(5):  160-1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4
    摘要 ( 1667 )   PDF (226KB) ( 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全微分处理的方法,对以往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加入自然减产率和成本增加率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该方法隐含资源禀赋的变化对产出的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减弱而实现的不合理假设。根据油田典型生产结构,提出了一种以资源、资本和人力为三要素的超越对数式时变生产函数,利用我国15家油田199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估计结果认为资源投入的重要性体现在平方项上,其系数为正,说明资源投入对油田的产出影响是递增的。研究表明,所提生产函数设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油田生产特点,能正确反映资源条件变化对油田生产的影响,能深刻揭示技术进步对油田产出的影响。
    石油纵向型企业集团的形成机理研究
    史仕新 刘鸿渊 曾艳琳
    2007, 29(5):  164-1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5
    摘要 ( 1426 )   PDF (192KB) ( 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有的关于企业集团理论基础上,从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基本实际出发,对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与石油企业行为进行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抽象和假定,设计了反映企业行为的基本模型,将企业行为纳入动态博弈的分析框架,对石油纵向型企业集团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了石油纵向型企业集团形成需要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的多方共赢,否则就难以实现的结论,而难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原因是中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和分税制的制度安排。
    基础理论
    分子间高缔合比例疏水缔合聚合物研究(Ⅲ)
    李爱辉 郭拥军 冯茹森 薛新生 李丹
    2007, 29(5):  168-1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6
    摘要 ( 983 )   PDF (408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ANPE-HAWP的增粘、耐温、抗盐和抗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NPE-HAWP溶液具有临界缔合浓度(CAC );其耐温抗盐特性明显不同于P(AMPS-AM)参比样品;ANPE-HAWP的溶液结构具有快速可逆恢复的特点,剪切作用对ANPE-HAWP溶液结构所造成的破坏与自发进行的疏水缔合结构恢复的趋势可以达到动态平衡。拟合直线交点法对不同类型疏水缔合聚合物临界缔合浓度的测试结果说明ANPE-HAWP中的疏水基团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分子间缔合结构的形成,从而在较低的浓度下形成了空间网络结构,从而初步验证了设计分子间高缔合比例HAWP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动边界模型解存在唯一性
    胡其华 周昌斌
    2007, 29(5):  172-1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7
    摘要 ( 798 )   PDF (236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流体的渗流偏离达西定律,并且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在动边界未到达的地方,油层仍处于静止状态。这些特殊现象都使得低渗透油田的地层压力分布、井底压力分布等有别于中高渗透油田,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动边界上引入合理的Stefan条件,建立了带Stefan条件的动边界模型,将动边界问题理论解的存在唯一性转化为讨论某一积分变换的不动点问题;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极值原理证明了积分变换不动点是存在且唯一的。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渗流计算与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博导论评
    多尺度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康毅力 李前贵;张箭 谢峰
    2007, 29(5):  177-18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48
    摘要 ( 1680 )   PDF (205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简述多尺度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尺度科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油气藏即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系统,油气产出是一个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过程,是在微观孔喉、微裂缝至宏观裂缝、水力裂缝等渗流通道中的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的观点。油气田开发中多尺度问题主要包括油气藏多尺度描述、多尺度数据整合以及多尺度模拟。以致密砂岩气藏为例,探讨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多尺度现象及其对气藏开发的影响及对策。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结构由基块孔喉、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组成,基块供气不足和储层损害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多尺度传质理论大幅度提高传质效率,强调加强钻井、完井和增产改造等全过程储层保护、采用最大储层接触面积(MRC)技术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
    封面人物
    封面人物简介—周守为
    2007, 29(5):  200-20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00
    摘要 ( 2328 )   PDF (688KB) ( 3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守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海油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学会海洋石油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任,“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上油气》编委会主任,《天然气工业》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周守为是我国著名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家,在海上稠油油田开发、优快钻完井、边际油田开发及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全海式油田开发等技术领域建树良多;他提出了海上油田开发新模式和新理论,推动了海上稠油开发技术进步,使我国海上稠油开发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周守为多次获得重大科技进步奖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共获得6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4项),出版与发表专著、论文19部、篇。
    他首次提出了在渤海建立四大油气开发体系、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的思路,并开发了四大配套技术系列;他提出的“海上少井高产技术”解决了渤海大型边际油田开发难题,攻克了长距离稠油多相混输世界级难关;他倡导并与专家一道探索出了优快钻完井成套技术,使钻井效率提高近3倍;他提出的开发边际油田的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边际油田开发实践,为建立海上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将渤海油田建成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全国第三大油田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首次提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他负责的钻井压裂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深度调剖和电潜螺杆泵举升等创新技术在海上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他领导的国家863课题“深度调剖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获得成功,为渤海油田年产量上30×106t奠定了技术基础。
    他负责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条FPSO被评为中国百年造船史上十大名船;他提出的应急解脱单点的技术克服了严重冰区环境困难;他首次提出将水下单点用于我国海上油田,获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安装发明专利;他积极推进“大型浮体浅水效应”理论的应用,成功地将16×104t大型FPSO用于世界最浅水深的渤海海域,迄今FPSO的制造已成为我国新兴高科技产业,其设计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07, 29(5):  201-2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5.101
    摘要 ( 1822 )   PDF (368KB) ( 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校“提高采收率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之一。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油气田开发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应用化学” 省级重点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在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油田应用技术研究及驱油用化学剂的研制、生产与现场服务。科学研究专题报道“发挥学科优势,构建研究平台,凝聚团队力量,推动技术进步”从“研究团队、研究条件、研究方向及特色、承担的科研任务、典型成果——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专用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 等方面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我校提高采收率学科的研究现状。
    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周守为博士撰写的《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研究及应用》,从提高开发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海上稠油油藏加速开采的新模式。新的开采模式,有可能将海上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提高10%甚至更高,从而显著地提高油气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向异性低渗储层渗流特征分析》由中国科学院史成恩博士等人完成,论文综合考虑了各向异性低渗透地层中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对不稳定渗流特征的影响,提出了该类地层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影响下的低速非达西流时的近似解,对确定激动区半径移动规律,单井控制面积、油井产能变化、地层压力分布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博士生导师、叶仲斌教授等为本期撰写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流度控制能力研究》,研究了具有缔合能力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和无缔合能力的线性高分子流度控制能力,通过降低分子量的要求,适当增加疏水单体含量即提高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缔合力,达到改善其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流度控制能力的目的。
    《基于相对振动能量的转轴运行状态诊断》是由中国石油大学万波博士等完成的,定性分析了输油泵机组转轴的运行状态与两端相对振动能量的关系曲线近似服从浴盆曲线,利用了多测点、多通道轴心轨迹振动信号合成三维轴心轨迹,提取了轴两端测点的轴心轨迹相对跳动量和可以反应转轴两端相对跳动量的指标,验证了转轴两端相对振动能量法对转子系统运行状态分析、诊断的可行性。
    由李爱辉和郭拥军博士撰写的系列文章《分子间高缔合比例疏水缔合聚合物研究(Ⅲ) 》对ANPE-HAWP的增粘、耐温、抗盐和抗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多尺度科学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是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博士生导师康毅力教授撰写的《多尺度科学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油气藏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系统,油气产出是一个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过程,是在微观孔喉、微裂缝至宏观裂缝、水力裂缝等渗流通道中的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的观点。并以致密砂岩气藏为例,探讨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多尺度现象及其对气藏开发的影响及对策。
    感谢广大作者与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