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匡 院士,193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采矿系。著名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届编委会顾问。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任教近20年。1972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工作,历任油田开发所所长、副院长、总工程师等职。
五十多年来,韩大匡院士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既深入油田生产实际,善于进行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提出战略对策;又积极开展渗流力学和界面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我国油藏数值模拟和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贡献和成果包括:
油藏工程综合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韩院士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工作,负责其中的渗流计算部分。其后,他曾多次负责或参与全国油气田开发规划、年度计划和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多年来我国油田开发的战略布局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针对我国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开发问题,他系统地研究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格局及全国油田开发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战略对策、理念和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对于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后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石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和我国很多老油田所采纳和借鉴,技术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油藏数值模拟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韩院士就开始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他主持研究的成果“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我国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一较早期成果“非均质亲油砂岩油层内油水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原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院士就开始了聚合物驱油的实验研究,指出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作为提高采收率驱油剂的有效性。他主持的“中国注水开发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我国应用该新技术开辟了宽广的途径,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采油工程技术方面:研究成果“油井防蜡清蜡新工艺”已广泛推广,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韩大匡院士著述甚丰,已出版著作5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编写成果报告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40多名,不少已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教授。
由于他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所作的贡献,1991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同年获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