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20
    专家论坛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
    司马立强;王培春;邓先海;等
    2008, 30(2):  1-4. 
    摘要 ( 2225 )   PDF (445KB) ( 5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缝洞性储层特征。常规测井响应受其影响较大,直接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本文结合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的具体地质特征,在详细讨论缝洞对三孔隙度曲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用 Pe (U)法或三孔隙度曲线交会法准确识别岩性基础上建立计算模型求取孔隙度的思路。经实际资料验证,孔隙度计算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地质勘探
    沾化凹陷孤西断裂带古生界煤成气的实质
    王 力;金 强;朱勇红;等
    2008, 30(2):  5-8. 
    摘要 ( 989 )   PDF (370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以前的研究认为济阳拗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主要发育煤成气,以烃源岩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系统剖析了孤西断裂带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认为该区并非都为煤成气,发育有3种类型的混源气:孤北潜山主要为C—P来源的煤成气,混入了部分油型气;渤古4和渤深6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还存在煤系的贡献,后者则混有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
    琼东南盆地第三系低位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肖 军;王 华;姜 华;等
    2008, 30(2):  9-13. 
    摘要 ( 1163 )   PDF (461KB) ( 6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低位储集体构成的岩性-地层圈闭是琼东南盆地油气圈闭的重要类型和主要后备。琼东南盆地主要发育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等低位体,它们与下切谷一起构成低位体系域特征的谷-扇沉积体系。深入地分析了琼东南盆地低位储集体的控制因素:(1) 古构造背景;(2) 物源条件(物源区岩性、陆架岩性、陆架宽窄以及古河道搬运距离和能力等);(3) 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4) 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综合评价指出盆地西部和东部断裂交叉断角部位的陵水组低位体为较有利勘探目标,而北部隆起带及其南部紧邻富生烃凹陷地区S60、S50、S40界面上的低位体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淡水泥浆侵入引起的低阻油气层实例分析
    黄 龙;鲍志东;张文瑞;等
    2008, 30(2):  14-18. 
    摘要 ( 1041 )   PDF (738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淡水泥浆侵入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分析了造成油气层高侵的成因。认为在淡水泥浆打井时,泥浆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泥浆大量侵入地层,造成冲洗带混合液淡化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大于含油饱和度降低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越靠近井壁现象越明显,从而在油气层段表现出高侵特征。指出用淡水泥浆打井,在井况差、泥浆比重大的情况下,由于泥浆大量侵入地层,而在油气层段形成高侵。
    利用Simpat模拟河流相储层分布
    尹艳树;吴胜和;翟 瑞;等
    2008, 30(2):  19-22. 
    摘要 ( 458 )   PDF (445KB) ( 6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河流相储层随机建模中,再现河道连续弯曲的形态是研究重点,也是检验随机建模方法适用性的一个标准。对新发展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中的Simpat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Simpat虽然考虑多个空间点来再现储层形态,但是在条件数据点较少情况下,随机数据模式的选择导致河道连续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数据模式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约束。对Simpat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河道中线模型对数据模式选择进行约束,较好地解决了河道连续性再现问题。对大港油田二区六区块明3-5-1储层建模分析表明,改进后的Simpat方法能够更好地再现河道连续性及分布特征。
    锦州27区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
    王权锋;王元君;李 晶;等
    2008, 30(2):  23-26. 
    摘要 ( 957 )   PDF (471KB) ( 6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锦州27区属于复杂断块区,地质建模比较困难,依赖于初始模型的常规反演方法难以获得精确的反演结果。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提取井旁地震道的子波,形成了合成记录,对层位进行标定以及波阻抗反演,得到了绝对波阻抗剖面;并把绝对波阻抗剖面转换成砂泥岩剖面,其反演结果与井的钻探结果基本吻合;沿目的层顶面(T3u1)向下提取不同时间的平均波阻抗值和最大波阻抗值,并由此圈定出砂体发育带,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复杂断块地区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较之其它储层预测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及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层序格架的建立
    袁 波;陈世悦;袁文芳;等
    2008, 30(2):  27-30. 
    摘要 ( 1116 )   PDF (681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新开—董家岗沙三段层序相模式及砂体分布
    李 凌;周子琰;谭秀成;等
    2008, 30(2):  31-34. 
    摘要 ( 1756 )   PDF (600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辽河盆地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Ⅰ类层序。其低位域以发育厚层状紫红、灰白色砂砾岩夹泥岩组成的冲积扇相占优势,水进域以形成深灰色、褐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组成的湖相沉积为典型特征,高位域过渡为浅色砂岩、砂砾岩及暗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扇三角洲相。对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表现为低位冲积扇→水进湖泊→高位靠扇型扇三角洲,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模式。指出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砂体主要为低位域冲积扇相和高位域扇三角洲相,而水进湖泊相则是有利烃源岩相带。
    断层几何学特征及对浊积岩的控制作用
    王志坤;钟建华;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
    2008, 30(2):  35-37. 
    摘要 ( 1621 )   PDF (331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释断层下降盘浊积砂体横向不均一的控制机理,从河125断层几何特征入手,剖析了断层形态与浊积砂体的关系,发现弧形断裂平行于断层走向剖面上为断槽、断脊组合;在垂直于断层走向剖面上断层可分为竖滑段、倾滑段和平滑段三段。生长指数规律为弧中大于弧翼;H/L指数为弧中小于弧翼。断裂的几何学特征与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具有相关性,断裂不同位置几何学特征的不同反映了断裂动力学、运动学特征的差异。断层对浊积岩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弧中对应浊积扇最发育区,弧翼为不同浊积扇的分界线;断槽为浊积砂体的补给通道;断脊为扇体不同补给区的分水岭,形成了典型的弧扇对应现象。
    层次分析法在碳酸盐岩储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谭秀成;丁 熊;陈景山;等
    2008, 30(2):  38-40. 
    摘要 ( 1370 )   PDF (252KB) ( 6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定量评价的因素较多,进行定量评价时,如何应用这些因素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征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发现,评价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特征,可以用层次分析方法来定量确定各因素对于储层定量分类的相对重要性定量指标(权重系数),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可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对川中磨溪地区嘉陵江组嘉二段各小层储层评价的结果表明,用层次分析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 进行储层定量评价的结果和实际储层产能基本一致,取得了良好效果。
    百色盆地第三系烃源岩热模拟特征研究
    胡东风
    2008, 30(2):  41-44. 
    摘要 ( 1996 )   PDF (676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色盆地第三系百岗组和那读组湖相烃源岩为混合型。通过2个典型未成熟暗色泥岩样品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的液态烃、气态烃产率及组成等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那读组样品在低成熟~成熟阶段(模拟温度为230~350℃)以液态烃产出为主,其中低熟油的累积产率约占60%的比例。百岗组样品在低成熟阶段液态烃产率略大于气态烃产率,到成熟阶段则以气态烃产出为主。在热模拟的气相产物组成中,那读组样品的气态烃含量随模拟温度升高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在热模拟液态烃中,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C27/C29甾烷比值、姥/植比值和伽马蜡烷含量随模拟温度增加的变化较小,Ts/Tm比值随模拟温度增加的变化幅度较大。
    乌尔逊-贝尔凹陷有利区预测与勘探目标优选
    马中振;庞雄奇;魏建设;等
    2008, 30(2):  45-48. 
    摘要 ( 1020 )   PDF (433KB) ( 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围内油气富集程度高,粉砂岩和砂砾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岩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应用控藏要素多元叠合法对该凹陷南屯组二段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优选出三级有利成藏区,通过分析有利区内断层型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能,对凹陷南屯组二段圈闭进行了成藏评价,优选出10个有利勘探目标,为凹陷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丁晓琪;张哨楠;刘 岩;等
    2008, 30(2):  49-53. 
    摘要 ( 599 )   PDF (493KB) ( 5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车排子油田火山岩储层三维裂缝定量模型研究
    陈 岩;刘瑞兰;王泽华;等
    2008, 30(2):  54-56. 
    摘要 ( 968 )   PDF (457KB) ( 5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李宗亮;蒋有录;鲁雪松
    2008, 30(2):  57-60. 
    摘要 ( 1071 )   PDF (274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谢 俊;张金亮;梁会珍;等
    2008, 30(2):  61-65. 
    摘要 ( 959 )   PDF (517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火成岩裂缝有效性测井评价
    刘之的;戴诗华;王洪亮;等
    2008, 30(2):  66-68. 
    摘要 ( 1063 )   PDF (363KB) ( 6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裂缝性油气藏研究中,裂缝是否有效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测井资料蕴藏着丰富的与裂缝有效性相关的信息,研究认为可从电成像测井、偶极横波成像测井以及双侧向测井资料中挖掘裂缝有效性的响应信息,对火成岩的裂缝有效性进行测井评价。在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火成岩裂缝性储层中的实际应用,证实了利用偶极横波成像测井中的斯通利波、横波的各向异性并结合电成像测井,可以定性地分析火成岩裂缝的有效性。给出了在缺乏这些新测井资料时,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来评价裂缝有效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便捷地确定裂缝的有效性,为油田开发提供依据。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梁昌国;王志章;林承焰;等
    2008, 30(2):  69-73. 
    摘要 ( 633 )   PDF (520KB) ( 6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岩芯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四段的沉积背景、物源方向、沉积特征、沉积构造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内以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体,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砂质浅滩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此外,以单井微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及录井资料,研究了区块内白垩系泉四段4个油层组、13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区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部,缺乏前人研究认为的河口坝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多呈NNE向和SN向带状展布,由于主河道的摆动,河道中心左右迁移,造成平面上河道砂体分布的不稳定,水下分流河道在第5、6、8、10小层发育。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为油田的下一步开发以及主力层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大尺度溶洞裂缝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彭小龙;杜志敏;刘学利;等
    2008, 30(2):  74-77. 
    摘要 ( 1000 )   PDF (284KB) ( 6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常规试井模型解释结果与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不相符问题,以一个缝洞和两个缝洞为例,建立了拟稳态条件下的流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和逆变换,得到实空间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单个缝洞与封闭均质油藏中一口油井条件下拟稳态流动阶段的试井曲线相同;两个缝洞条件下压力导数曲线在早期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在双对数图版上,压力-时间双对数曲线在早期和晚期都表现为斜率为1的直线段,早期末出现了与常规双重介质模型相似的凹形曲线段,晚期没有水平直线段。将模型用于塔河某缝洞单元做试井分析,解释结果与地质模型一致。
    低渗气藏多次应力敏感测试及应用
    郭 平;邓 垒;刘启国;等
    2008, 30(2):  78-82. 
    摘要 ( 1255 )   PDF (432KB) ( 6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透气田在我国已开发气藏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应力敏感性对气田开发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针对目前大多数低渗透气田应力敏感测试仍然采用定内压变围压测试方式所存在的与实际气田开发过程中内压变化上覆压力恒定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采用该方式测试低渗透岩芯在净上覆压力六升六降过程中应力敏感性,并应用测试的应力敏感曲线对低渗透气井试井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内压定围压测试方法更接近于气田实际压力变化过程;(不)考虑应力敏感试井分析两者在试井特征曲线第II阶段相差较大,五开五关试井分析表明渗透率应力敏感效应的存在对气藏的开发是不利的;应力敏感对单井模拟井底流压影响很大,考虑应力敏感时,气井生产压差明显增大。因此,在低渗透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应力敏感对气田开发的影响。
    酸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分析
    郭建春;辛 军;赵金洲;等
    2008, 30(2):  83-86. 
    摘要 ( 1413 )   PDF (321KB) ( 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很高,对压裂施工设备的功率和承载能力要求更高,在施工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的实际,研究了超深储层的破裂压力模型以及利用岩石力学性质的酸敏性,采取酸化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建立了射孔井筒破裂压力预测模型,分析了酸化预处理降低地层破裂压力机理。利用西部某深层气藏岩样室内酸处理前后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岩石抗压强度变化结果,计算了该气藏酸处理前后的破裂压力,结果表明酸预处理后破裂压力大幅下降,对降低压裂施工压力有重要作用。为在现有工程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和施工压力、合理选用施工设备、降低储层改造的工程风险提供了方法。
    利用综合粘度因子评价系统效率
    肖 伟;吴晓东;郭吉民;等
    2008, 30(2):  87-90. 
    摘要 ( 1149 )   PDF (239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反映了油井对能量的利用程度,准确地评价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有效衡量有杆抽油系统性能的关键。根据油井耗能的重新分析,提取了原油粘度、含水率、气油比3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拟合和0~1数值规范化处理方法根据其内在关系把三者整合成综合粘度因子,并通过定义新变量——无因次气油比与效率实现率,构建了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评价模型。得到了系统效率评价图,作为确定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理论上、下限的基本方法。提出的模型在某油田进行了初步应用,得到的系统效率与实测效率基本吻合,为下一步是否采取优化措施以及各井的优化顺序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速非达西流动定压生产气井试井分析方法
    罗银富;黄炳光;依 呷;等
    2008, 30(2):  91-93. 
    摘要 ( 1773 )   PDF (217KB) ( 6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定压气井试井中求取高速非达西流动因子的难题,研究了井筒周围气体高速非达西流动影响,推导得出了无限大地层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的渗流方程,通过对该方程的处理,并对定压生产气井试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此类气藏的储层渗透率、非达西流动因子和表皮因子。实例分析表明,对于具备条件进行定流压生产测试的气井,利用该试井分析方法可方便、准确地求取地层参数。
    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室内评价方法研究
    唐洪明;王春华;白 蓉;等
    2008, 30(2):  94-96. 
    摘要 ( 1033 )   PDF (8626KB) ( 4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度出砂是通过优化产量和油井的产能在防砂生产和出砂生产之间确定最优的生产策略。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有很大影响。以渤海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为例,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量的开采方式,并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在调研国内外出砂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以适度出砂原理为理论基础,与现场实际生产相结合,开展了人造岩芯制作,采用筛析法和直接出地层砂法进行了适度出砂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室内实验研究。对渤海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影响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的多因素分析
    祝金利;李德海;姜汉桥;等
    2008, 30(2):  97-100. 
    摘要 ( 1101 )   PDF (313KB) ( 6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影响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的各个参数,开展了多因素分析,模拟水平井真实射孔的条件,建立了地下渗流场的三维物理模型和流体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及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有限元求解的变分方程;对该变分问题的求解应用了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通过实体建模、材料定义、网格剖分等步骤,获得了求解水平井射孔完井产率比PR的新方法;运用二次回归的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各个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和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PR的重要性排序。编制了相应软件进行水平井射孔参数的优化设计。在塔中16井区采油方案编制和辽河油田射孔完井水平井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气藏经营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研究
    陈小凡;杜志敏;扬 明
    2008, 30(2):  101-103. 
    摘要 ( 1278 )   PDF (223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多专业、多学科联合的特点,立足于高新技术基础上,开展了天然气勘探开发信息的综合集成研究。气藏经营管理就是在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的数据收集、开发动态分析,加深对气藏的认识,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实施提高采收率措施的过程。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气藏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探讨了信息管理在气藏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气藏经营管理中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气藏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出了运行在分布、异构、开放特性的分布式Client/Server网络模型环境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综合信息系统。
    大港油田大位移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何树山;岳发辉;周明信
    2008, 30(2):  104-108. 
    摘要 ( 1808 )   PDF (346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港油田大位移井存在的摩阻和扭矩大、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稳定难度大、长裸眼段下套管难度大、井眼净化要求高等技术难点,研究制定了一套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论述了大位移水平井实施中的井眼轨迹设计技术、导向钻井技术、漂浮下套管技术、高润滑强抑制的优质钻井液技术、摩阻扭矩预测及监测技术等,已钻成的3口大位移水平井的水平位移与垂深比大于2,其中庄海8Ng-H1井的水垂比为2.74,水平段732 m。实践证明,该套技术在大港油田是完全可行的。
    改进的TOPSIS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王永兰;孙 雷;孙良田;等
    2008, 30(2):  109-111. 
    摘要 ( 997 )   PDF (183KB) ( 6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优选油气田开发方案,针对传统的TOPSIS方法(逼近理想解法)在方案综合评选中存在距离理想解近的方案也可能距离负理想解近的问题,对TOPSIS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垂面距离代替欧氏距离来判断方案贴近理想解的程度,并按照各方案与理想解的垂面距离进行排序择优。将改进的TOPSIS方法应用于某油田开发方案优选的实例中,在综合考虑油田开发效果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方案优选评价模型,改进的TOPSIS方法优选结果与模糊决策方法优选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论说明了此方法在油气田开发方案优选中的有效性以及使用此方法具有简捷易操作性。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硬脂酸对石蜡熔点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汪 灵;王一鸣;郑 夏;等
    2008, 30(2):  112-115. 
    摘要 ( 1758 )   PDF (260KB) ( 10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石蜡性能改进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数字熔点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等,在硬脂酸质量分数为0~100% 范围内,研究了石蜡-硬脂酸混熔体系的熔点和抗压强度特征,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对石蜡熔点有一定影响,当其质量分数在0~40%范围内,其熔点呈缓慢降低趋势,其后逐渐升高;硬脂酸对石蜡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尤其是质量分数在0~10%范围内,石蜡强度迅速升高,强度增长率达32.56%,其原因主要与硬脂酸能够去除石蜡中的气泡、提高石蜡均匀性有关;根据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石蜡与硬脂酸在组成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二者可按任意比例实现物理相熔;在工业应用中,若要提高石蜡的强度,而又不明显降低其熔点,硬脂酸质量分数应小于20%。
    丁苯胶乳对固井水泥石性能的影响
    熊生春;何 英;徐依吉;等
    2008, 30(2):  116-118. 
    摘要 ( 1792 )   PDF (336KB) ( 6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中后期开发面临的固井水泥环受腐蚀、脆性破裂的问题,采用水泥石抗腐蚀性分析、试件抗压和抗折强度实验,对胶乳改善水泥石的抗腐蚀性和韧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胶乳改善水泥石抗腐蚀性和韧性的机理。结果表明,胶乳水泥石比普通水泥石抗腐蚀能力明显提高;随着水泥石中胶乳加量增加,水泥石的脆性系数逐渐减小,抗折强度逐渐增大,韧性增强。m(胶乳)∶m(水泥)在1∶10~1.5∶10时,水泥石的致密程度最高,渗透率最小。
    香豆胶羧甲基化条件研究
    张 洁;高 飞;胡 琦
    2008, 30(2):  119-122. 
    摘要 ( 999 )   PDF (260KB) ( 6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香豆胶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香豆胶的羧甲基化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羧甲基化香豆胶水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得出了香豆胶羧甲基化的最佳条件:氢氧化钠(NaOH)浓度为0.15mol/L,NaOH与氯乙酸钠(ClCH2COONa)物质的量比为1∶1.25,碱预处理时间45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同香豆胶原胶相比,改性后的香豆胶水溶液中水不溶物质量分数由35.8%降低到了7.9%,表观粘度显著提高。可为工业化生产羧甲基香豆胶提供实验依据。
    大庆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特性研究
    敬加强;路 平;杨 莉;等
    2008, 30(2):  123-126. 
    摘要 ( 1182 )   PDF (323KB) ( 7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蜡晶颗粒定性描述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蜡晶形态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蜡晶体积特征的粒度分布分形模型。以大庆南三联原油和林源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测试法与影像分析技术,测试它们加剂前后的析蜡过程及粘温特性;采用NcMiVnt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试样析蜡过程中的蜡晶形态图像,确定蜡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进而分析温度与流动改进剂对原油蜡晶分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蜡晶颗粒体积特征的分形模型可定量表征蜡晶形态;两种原油加剂前后的蜡晶分形维数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其析蜡量及蜡晶颗粒数量一般随之增加,宏观表现为原油低温流动性变差;两种原油加剂后的蜡晶分形维数明显增大,而蜡晶颗粒数量大幅减少,宏观上呈现出原油低温流动性提高。
    抗盐聚合物分子集聚影响因素及其渗流特性
    李彦兴;孙 刚
    2008, 30(2):  127-130. 
    摘要 ( 1313 )   PDF (566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电镜扫描方法研究了驱油用抗盐聚合物ASPAM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M溶液的分子聚集现象;模拟现场聚合物注入过程,分析了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配制水矿化度、多级过滤和机械剪切作用对聚合物分子聚集体的影响;通过岩芯实验,分析了ASPAM的渗流特性。结果表明,ASPAM显示了分子的聚集状态,达到聚集状态后其粘度显著提高;ASPAM较PHPAM具有优异的抗盐和抗剪切性,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滞留量更大。实验研究对现场应用抗盐聚合物驱油,以及聚合物的改性具有指导意义。
    固体阻垢剂ZGJ-1的室内研制
    邱广敏;赵修太;贾红霞;等
    2008, 30(2):  131-133. 
    摘要 ( 1022 )   PDF (193KB) ( 5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结垢特点和液体阻垢剂存在间歇注入、加药不均匀、药效短、消耗大和效果不稳定等缺点,室内合成了母体阻垢剂,研制筛选出了增效剂、粘合剂的配方,固体阻垢剂ZGJ-1的成型方法和工艺,建立了固体阻垢剂平均溶解速率及溶出率的评价方法,80℃时静、动态平均溶解速率分别为0.130 8、0.159 2g/d·cm2,在加药量为10mg/L时对油田污水的阻垢率达到98.9%。现已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钻井流体粘度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
    李子丰;李敬元;赵金海;等
    2008, 30(2):  134-137. 
    摘要 ( 1189 )   PDF (331KB)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体钻井技术在低压油气田开发中出现气体钻井的钻柱振动和钻具破坏的问题,概述了气体钻井面临的钻柱振动问题、钻具破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介绍了位移激励法的钻柱纵向振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力学分析软件。对钻井流体粘度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钻井流体的粘度对钻柱的纵向振动影响较大。在一般情况下, 钻井流体的粘度越小, 钻柱的振动幅度越大。钻井流体的粘度对钻柱振动的共振频率影响不大。气体钻井虽然提高了钻进速度,但同时也对钻具防破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钻铤螺纹的有限元分析及应力分散槽优化设计
    朱荣东;陈 平;夏宏泉;等
    2008, 30(2):  138-141. 
    摘要 ( 917 )   PDF (1064KB) ( 7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钻井技术进步带来的井下钻铤的服役条件更加苛刻、失效更加严重的问题,对钻铤螺纹失效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引起钻铤螺纹失效的主要原因和失效的关键部位,利用大型三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API标准钻铤螺纹进行实体建模和强度分析,得出了钻铤螺纹在不同工况、不同结构条件下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并对ZTNC56-80型钻铤螺纹应力分散槽进行了最优化研究,找出了其最优值,并指出应力的变化与过渡圆角变化不是线性对应关系,在改进钻铤螺纹应力分散槽结构时,不能单纯以增大结构过渡圆角为手段,从而为改进钻铤螺纹应力分散槽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述评
    伍开松;古剑飞;况雨春;等
    2008, 30(2):  142-146. 
    摘要 ( 2080 )   PDF (309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提高硬地层钻井速度的钻井难题,以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整个工艺流程为依据,论述了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其破岩机理。该方法改变了传统钻头切削地层的方式,提高了钻越硬地层的速度,但是地面设备和井下钻头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它代表着高效钻越硬地层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着广泛的基岩为火成岩的沉积盆地,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有可能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深井硬地层钻井的新方法。该技术经历了室内实验阶段和现场试验阶段,目前正在迈入商业应用阶段。
    油气管道可接受风险标准值的界定研究
    赵忠刚;姚安林;李又绿;等
    2008, 30(2):  147-150. 
    摘要 ( 1200 )   PDF (270KB) ( 7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油气管道可接受风险评估的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结合社会风险ALARP原则(FN 准则)描述了风险可容忍线和可忽略线的确定方法;采用类别划区法界定了可接受性风险概率标准值;利用ALARP效用函数理论界定了可接受风险评价指标标准分值。既解决了我国资料缺乏情况下风险概率标准值的界定问题,又解决了当前评价模型中的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在实践中如何体现的难题,对提高油气管道风险评估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生气管线的清管器优选研究
    张 琳;苏 欣
    2008, 30(2):  151-154. 
    摘要 ( 549 )   PDF (272KB) ( 6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伴生气管线的清管前期准备工作中,清管器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清管效果的问题,在介绍了现在常用的3种清管器-橡胶清管球、刚体式皮碗清管器、聚氨酯清管器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清管器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定性分析中考虑了运行方向、重量、耐磨性、使用范围和价格等几方面,定量分析采用HYSYS软件对各种清管器在不同清管工况下进行模拟。推荐采用清管球和聚氨酯泡沫清管器组合清管,该方式既可取到良好的清管效果,又可以降低泡沫清管器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方案的经济性。
    电解法处理高含氯离子油田污水
    李长俊;王 兵;李 进;等
    2008, 30(2):  155-157. 
    摘要 ( 1103 )   PDF (238KB) ( 8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自己研制的电解反应设施,对川中油气勘探开发公司生产分离后的现场污水进行了电解试验,对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用密封法测定COD(化学需氧量)值。实验结果表明:从降低Cl-浓度、降低COD值以及吸光度方面综合考虑,电流密度为1~2A,电解时间为30~90min为处理高含氯离子污水的最佳条件。采用混凝絮凝-电解法联用技术处理高含氯离子污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污染小、投资少、效果好的优点,可以达到使污水的COD值减小、氯离子浓度降低的效果。
    冷热油交替输送加热方案的经济比选
    王 凯;张劲军;宇 波
    2008, 30(2):  158-162. 
    摘要 ( 1160 )   PDF (422KB) ( 6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中加热方案的确定问题,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热力、水力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参考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通过模拟不同加热方案的原油进站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加热方案的可行性;按对低凝原油加热时是全部加热还是油尾部分加热提出了2种加热控制方式,研究了采取不同加热控制方式时最低加热能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取得最佳加热方式时,对低凝油油尾部分加热所消耗的燃料油比对低凝油整体加热的要少。
    基础理论
    油田产量构成二层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谢祥俊;熊维莉;屈怀林;等
    2008, 30(2):  163-166. 
    摘要 ( 1004 )   PDF (238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石油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往下分层也越来越细,要求开发规划的指标也越来越多,以前的单层规划优化模型在应用上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开发规划要求的生产实际。将二层规划模型应用在油田开发规划中,建立了上、下产量最大,上、下效益最好,上层投资最低、下层成本最低的产量构成二层优化模型。这些模型成功地解决了油田各分项产量(通常含自然产量、措施产量、新区新井产量、老区新井产量)与对应的各项工作量及其它开发指标的最优构成问题。将模型应用于国内多个中、后期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博导论评
    库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汤良杰;万桂梅;王清华;等
    2008, 30(2):  167-171. 
    摘要 ( 998 )   PDF (487KB) ( 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探讨与争鸣
    气体滑脱因子测试装置研究
    王章瑞;高家碧;陈代珣
    2008, 30(2):  172-174. 
    摘要 ( 952 )   PDF (220KB) ( 6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制作了一台可测试气体滑脱因子b及岩芯克氏渗透率K的测试装置,其测试原理基于一种测定岩芯气测渗透率Kg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此装置可在一次压力下降过程中记录下多个压力、时间点,从而计算出多个Kg值,然后经最小二乘拟合得出bK。对测试装置作的重复性测试表明该装置是稳定、可靠的。
    封面人物
    封面人物简介—韩大匡
    2008, 30(2):  200-20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2.100
    摘要 ( 1378 )   PDF (362KB) ( 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大匡 院士,193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采矿系。著名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届编委会顾问。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任教近20年。1972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工作,历任油田开发所所长、副院长、总工程师等职。
    五十多年来,韩大匡院士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既深入油田生产实际,善于进行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提出战略对策;又积极开展渗流力学和界面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我国油藏数值模拟和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贡献和成果包括:
    油藏工程综合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韩院士就参与了我国第一个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工作,负责其中的渗流计算部分。其后,他曾多次负责或参与全国油气田开发规划、年度计划和学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多年来我国油田开发的战略布局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针对我国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开发问题,他系统地研究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格局及全国油田开发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战略对策、理念和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对于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后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石油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和我国很多老油田所采纳和借鉴,技术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油藏数值模拟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韩院士就开始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他主持研究的成果“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我国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一较早期成果“非均质亲油砂岩油层内油水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原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20世纪60年代初期,韩院士就开始了聚合物驱油的实验研究,指出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作为提高采收率驱油剂的有效性。他主持的“中国注水开发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我国应用该新技术开辟了宽广的途径,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采油工程技术方面:研究成果“油井防蜡清蜡新工艺”已广泛推广,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韩大匡院士著述甚丰,已出版著作5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编写成果报告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40多名,不少已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教授。
    由于他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所作的贡献,1991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同年获首批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08, 30(2):  201-2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2.101
    摘要 ( 1404 )   PDF (821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着“两会”的春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如期与您相见。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以及优先发展教育”。与此相呼应,本期的学报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及时报道了我国石油工业主要领域的科技成果(国家级重大科研基金资助论文11篇);(2)体现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高校师生的学术水平(84%的文章第一作者来自全国8所高校)。
      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生产天然气693.1×108 m3,并预计2008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760×108 m3。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可采储量已达5 000×108 m3左右,川东北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马立强结合国家863专项研究课题(2006AA06Z220)的研究成果,撰写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探讨》。详细讨论了缝洞对三孔隙度曲线的影响,提出了缝洞性储层求取孔隙度的新思路及模型计算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孔隙度计算精度,值得借鉴。
      《大尺度溶洞裂缝型油藏试井新模型》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彭小龙等人撰写,从主要特征、试井模型、实例分析方面针对常规试井模型解释结果与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不相符问题,以一个缝洞和两个缝洞为例,建立了拟稳态条件下的流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和逆变换,得到实空间的解析解。其研究内容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202403)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于石油天然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受世界石油供需变化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成为石蜡开发应用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硬脂酸对石蜡熔点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对石蜡在工业中的进一步运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提高硬地层钻井速度是世界公认的钻井难题。从事钻井工程的读者不妨阅读一下由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伍开松等人撰写的《粒子冲击钻井技术述评》。论文以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整个工艺流程为依据,评述了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优点和缺点,阐述了其破岩机理,推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深井硬地层钻井的新方法。
      《油田产量构成二层规划模型及其应用》由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谢祥俊等人完成,论文针对目前油田的实际管理组织结构,采用二层规划模型,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最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模型应用于国内多个中、后期开发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研究内容对油田生产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库车拗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地区,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良杰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库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两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结合两口井的沉降史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带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对于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春天播种希望,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对学报给予关心和支持,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改进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西南石油大学学报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