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主办:西南石油大学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60年
ISSN 1674-5086
CN 51-1718/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煤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损害的影响
李前贵 康毅力 徐兴华 徐进
2002, 24(3):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1
摘要
(
991
)
PDF
(357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岩特殊的孔隙结构及甲烷赋存和产出方式决定了其损害机理与常规储层存在明显差异。在此以六盘水地区亦资孔盆地二叠系煤岩气藏为对象,应用压汞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煤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结合煤岩学、敏感性及工作液损害评价实验,探讨了煤岩气层损害机理。研究表明,煤岩中常见植物组织孔和气孔,裂缝发育,属双重孔隙介质,表现出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工作液易通过天然裂缝系统侵入煤层中,导致裂缝内的固相沉积、水相
圈闭和高分子处理剂吸附滞留损害。
孔喉体积定量预测新方法
何琰 杨春梅 殷军 颜俊华
2002, 24(3):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2
摘要
(
1018
)
PDF
(302KB) (
7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汞数据估算的孔喉大小能评价圈闭的封闭能力和解释地层烃类聚集的有利部位,是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压汞测试昂贵,因而一个地区这种资料少,而常规岩心分析资料如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往往比压汞测试资料丰富得多。是否可以根据岩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反演岩样的孔喉体积分布,或者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利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实现了利用常规岩心分析资料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建立孔喉体积分布预测模型,为非取心井段的孔隙结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丽水、椒江凹陷伸展运动分析
杨伟利 王毅
2002, 24(3): 8-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3
摘要
(
805
)
PDF
(311KB) (
7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利用剖面平衡技术,计算了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研究了丽水、椒江凹陷的伸展演化特征。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伸展量有所差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也有所不同。空间上,盆地伸展率由南向北依次减小;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最大伸展时期,南部早北部晚,南部在晚白垩世,北部在早古新世。盆地的伸展是在拉张应力场或右旋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铲式或坡坪式正断层及幕式正断层的水平离距和断块的掀斜伸展形成的。
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油气地质特征
刘洛夫 朱毅秀 胡爱梅 张占峰
2002, 24(3): 11-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4
摘要
(
1019
)
PDF
(423KB) (
10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滨里海盆地盐下层系的地层与沉积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抓住了盐下层系储集体发育与分布这一油气成藏的关键,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气田(藏)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在盐下层系中,卡腊通—田吉兹隆起区和北里海—阿兹吉尔隆起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东部延别克—扎尔卡梅斯和扎纳若尔地区为较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盆地西部和西南部的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的西南坡和西坡以及盆地西北部的乌津地区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目标区。
同生断层分段生长特征与油气关系
刘东周 刘海波 王长春 陈成
2002, 24(3): 16-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5
摘要
(
756
)
PDF
(347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生断层也称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通过对大港滩海区同生断层研究发现,内部同生断层具有分段和连锁生长特征。同生断层分段成核、分段生长,然后追踪连锁为一条断层。凹陷内部同生断层分段生长对地层沉积、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也不相同,至使同一含油气系统内部同一断层同一层位在不同地段油气运移、富集规律不同。分段研究凹陷内同生断层,对指导油田现场勘探开发具重要实际意义。
马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勘探建议
沈昭国 朱仕军 张洪茂
2002, 24(3): 20-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6
摘要
(
1535
)
PDF
(275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马2断块地层沉积相、构造及油藏类型的分析介绍,参考马2断块油藏储层基本特征、油藏开发动态、油气显示和数值模拟最新研究结果,根据马2断块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对马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明确提出“储集沙体及断裂系统的发育和断裂性质是该区块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的观点。并结合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勘探的建议,为马2断块油藏的挖潜和勘探目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类型
刘绍平 刘学锋
2002, 24(3): 24-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7
摘要
(
909
)
PDF
(347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由早期的挤压变形向晚期的伸展变形的构造转换,因此,盆地内发育有多种构造类型,从断裂的性质看,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从构造的组合型式上看,既有挤压型构造组合,又有伸展型构造组合,其中挤压型构造组合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伸展型构造组合包括铲形正断层与反向断层、滚动背斜组合及地垒和地堑组合两种型式。滚板构造、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对油气的聚集最为有利。
人工神经网络在录井油气水层识别中的应用
钟大康 张国喜
2002, 24(3): 28-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8
摘要
(
903
)
PDF
(334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录井油气水层识别有多种方法,如岩心岩屑肉眼观察法、录井数据图版法、线性函数判别法等。主要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法,内容包括方法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组成、判别时选用的参数、应用效果与结果分析。将该方法用于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进行实际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未知样品的正判率均在9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在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硼中子寿命测井的研究及应用
刘登明 周家驹 刘志华
2002, 24(3): 31-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09
摘要
(
874
)
PDF
(298KB) (
6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硼中子寿命测井是在中子寿命测井改进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低矿化度地层的动态监测新技术。它是向地层中注入高俘获截面的硼酸,使中子寿命测井也适用于低矿化度地区。该技术通过暂时改变井筒附近地层水的性质,采用“测—注—测”工艺获取地层剩余油信息,直观解释产层的油水比例关系。根据硼中子寿命测井资料实施措施的通61-更40井和河68-24井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在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新区产能又接替不上的情况下,加快
硼中子寿命测井的探索和推广应用,挖掘潜力油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工程
基于全微分表示的组分模拟新方法
刘昌贵 李士伦 孙雷 周守信
2002, 24(3): 34-3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0
摘要
(
806
)
PDF
(429KB) (
6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把多组分数学模型表示成关于各求解变量的全微分形式,然后用全微分量表示了它的数值模型。该方法先微分、再离散,并且保留了二阶微分量,在累积项的处理上严格地区别于全隐式方法,因而是一种全新的组分模拟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把各求解变量的微分视为称做基本微分单元的新变量,于是所有变量的微分都可以表示成基本微分单元的代数和形式。变量的微分量是该变量的一个微分改变量,它由于各求解变量的共同作用而引起。求解差分方程组的过程就是通过求取基本微分单元的不同取值逐步地改进各求解变量。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青海油田的应用
任明忠; 张廷山 兰光志 黄英 张彩庆 王涛
2002, 24(3): 39-4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1
摘要
(
943
)
PDF
(270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室内外大量工作,筛选出3组能够较好地改善试验区原油物性、提高驱油试验驱油效率并适应油藏环境生存的采油菌种对青海油田5口井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增产处理,这些油井产量低,生产很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出砂和结蜡严重,原油的粘度、比重和凝固点都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达160 918 mg/L以上,地层温度33℃左右。微生物处理结果表明,油井见效率75%,日均产量增加8.53%到35.72%,油井热洗周期延长2.3倍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4.5,微生物强化采油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及其在蒸汽吞吐井中的应用
王晗 陈晓喜 杨建辉 刘新福 王红涛 赵淑范
2002, 24(3): 43-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2
摘要
(
835
)
PDF
(334KB) (
8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和稳定泡沫油而形成,该技术的使用可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河南油田通过攻关,在稠油出砂冷采领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形成了普通稠油出砂冷采开采技术,成功地将特薄互层和中深层普通稠油难采储量投入开发。第一口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日产油量是常规试油产量的8倍以上、是蒸汽吞吐产量的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同时,还成功地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于普通稠油低周期蒸汽吞吐井中,日产油提高1~3倍,进一步拓宽了该技术应用领域。
注氮气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王嘉淮 李允
2002, 24(3): 46-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3
摘要
(
1108
)
PDF
(232KB) (
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吞吐后期随着地层能量枯竭和井筒周围含油饱和度减少,周期含水升高,油气比下降,开采效益变差。注氮气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增产机理是增加蒸汽波及体积,补充驱动能量,进一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和提高回采水率。模拟研究表明,在吞吐后期宜采取先注氮气、后注蒸汽的注入方式,并且存在一个
优化的周期注氮量。
汽驱井组封窜调堵技术
杜大鸣 周林 梁军 葛昕明
2002, 24(3): 50-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4
摘要
(
1636
)
PDF
(337KB)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是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吸汽剖面不均匀、汽窜是影响蒸汽驱开采稠油的主要问题。汽驱生产时间越长,汽窜干扰现象越严重,窜流通道的形成,使剖面动用程度难以改善。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了GFD-98高温凝胶复合堵剂,并在几口汽驱井的封窜调堵作业中获得成功。
地质勘探
气顶油藏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王昱 钟仪华
2002, 24(3): 54-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5
摘要
(
1659
)
PDF
(229KB) (
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顶油藏的开发方式多种多样,影响开发动态预测的因素较多。从气顶油藏开发基本原则出发,针对开发中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利用实际资料进行模拟开发,就构造几何形态、层间连通性等地质工程因素和开发方式、注采比、气顶气投产时机、采油速度、油气界面附近油井配产等开发技术政策因素,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首次对原油损失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探讨,提出了气顶油藏开发采取的几个技术对策:完善油区注采系统,注意油气协调开发;开发次序应先开采油环油,4年后动用气顶气;降低GOC附近油井配产,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当气顶气储量相对较大时,采取气顶、油区同时开发的方式。
石油工程
高含水井调剖堵水技术及现场应用分析
吴琳
2002, 24(3): 58-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6
摘要
(
886
)
PDF
(229KB) (
8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色油田仑16块已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调剖堵水是一项有效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从堵剂的类型及封堵机理,优选出符合仑16块储层特点、价格合理的粘土类堵剂及其使用浓度,并优选出适合油田开发特征的工艺方案,确定了大剂量封堵储层大孔道,达到深部调剖的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技术。通过对仑16块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施工,工艺取得了突破,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百色油田今后解决调剖堵水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
李爱霞 左晓玲 杨学云
2002, 24(3): 61-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7
摘要
(
927
)
PDF
(232KB) (
5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侧链上含有两个苯环和长链烷基的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探讨了不同侧链链长的疏水聚合物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下共聚物溶液的增粘效果,当侧链上烷基碳原子数n=8及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时,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引发剂浓度0.2%,疏水单体摩尔用量0.5%,丙烯酰胺(AM)浓度10%~15%,表面活性剂用量0.75%。
氮气泡沫压裂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许卫 李勇明 郭建春 赵金洲 杨伟
2002, 24(3): 64-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8
摘要
(
816
)
PDF
(339KB) (
8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气泡沫压裂是70年代以来研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压裂工艺技术,它特别适用于低压、低渗和水敏性地层的压裂改造。对氮气泡沫压裂液的基本配方和流变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研究了泡沫质量、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剪切速率、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泡沫压裂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辽河油田的泡沫压裂液配方体系,采用该压裂液在辽河油田先后成功地对8口井实施了氮气泡沫压裂施工,施工成功率100%,累积增产原油
1.24×10
4
t
,取得了显著效果。
10#建筑沥青的实验研究
蒲念卿 王红 李永生
2002, 24(3): 68-7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19
摘要
(
1495
)
PDF
(299KB) (
6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10#建筑沥青的原料由单一的羊三木低凝减压渣油拓展为高凝减压渣油和催化油浆。在实验室内,用大港混合高凝原油减压渣油、催化油浆和低凝减压渣油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在风量及氧化温度等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开展不同原料氧化生产10#建筑沥青的研制工作,依据GB/494-85中10#建筑沥青的标准,考察软化点、针入度和延伸度三项主要指标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证明:(1)可以单独用高凝减压渣油氧化生成合格的10#建筑沥青;(2)可以用低凝减压渣油参一定比例的催化油浆,生产出合格的10#建筑沥青;(3)高凝减压渣油参催化油浆液能够生产10#建筑沥青。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新型水力增压实验研究
王希勇 熊继有 孙文涛 袁其骥
2002, 24(3): 71-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20
摘要
(
878
)
PDF
(341KB) (
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井底的水力能量,既要能够提高水力能量的利用率,又要易于井下实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井下水力增压装置。利用井下环空流体对该装置分别进行了自增流量实验和射流瞬时动压力实验,并由此得出了实现最佳自增流量的开孔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射流瞬时冲击力可以达到无孔时的2倍以上。
泥浆泵滑块、滑套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蒲洪春 黄志强 李琴 彭楠 刘代富
2002, 24(3): 74-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21
摘要
(
1376
)
PDF
(342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3NB-500型泥浆泵滑块、滑套摩擦副的失效分析,明确指出滑块表面热处理工艺不合格、表面硬度低、严重的磨料磨损等是其失效的主要原因;对比分析了各种表面强化技术特点,确定氧-乙炔火焰喷焊技术是强化滑块表面较为合理的方法。在磨损试验的基础上,优选的强化材料为PHNi60+WC15%,并制定了相应的喷焊工艺;同时,对滑块、滑套摩擦副的结构以及拉杆端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现场使用证明,经表面处理后的滑块、滑套摩擦副使用效果很好。
用Reactor、Acceptor模式构建CORBA通信层
刘轶 李志蜀 陈良银
2002, 24(3): 78-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22
摘要
(
1654
)
PDF
(338KB)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RB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其核心部分是实现对象间的通信。为了构建通用性高、扩展性强的CORBA通信层,引入了Reactor模式、Acceptor模式。Reactor模式能以单进程来完成并发处理,而Acceptor模式有效地将服务初始化过程与服务处理过程相分离。首先阐述了Reactor模式、Acceptor模式的结构,包括:句柄、同步事件多路分解器、初始分派器、具体事件处理器、Acceptor和服务处理器。然后讲述了该模式的运行过程:如何建立连接以及如何处理服务。接着重点阐述了初始分派器、具体事件服务器、Acceptor和服务处理器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该模式的一个特性:并发性;最后总结了该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经济管理
油田勘探成本变动分析
陈武 张明泉 张乃欣 曾高峰
2002, 24(3): 82-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2.03.023
摘要
(
727
)
PDF
(299KB) (
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油田勘探成本内部结构的分析,从静态的角度反映综合成本的现状,找出构成综合成本主要的项目;通过计算报告期与基期总成本、比重、单位费用和升降速度指标,从动态的角度反映综合成本总量和单位费用的变动情况,找出综合成本变动的主要项目。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综合成本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在研究综合成本静态结构和动态升降速度的基础上,对各分项费用变动对单位综合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影响单位综合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