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01
    地质勘探
    地震属性分析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陈恭洋;陈 玲;朱洁琼;曹兰柱;辛玮江;
    2012, 34(3):  1-8. 
    摘要 ( 667 )   PDF (6032KB) ( 8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
    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
    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
    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
    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 10 Hz 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
    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
    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
    范光旭;李 臻(并列第一作者);杨迪生;王 威
    2012, 34(3):  9-18. 
    摘要 ( 503 )   PDF (25912KB) ( 6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复杂构造情况,开展了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研究。在广泛调研天山山体演
    化、周边地层发育、地表水流变更、地震解释剖面的基础上,以理论地质学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内头屯河三叠系—新近
    系的标准地层剖面、地面地质详查资料、重要地震勘探解释剖面、综合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了喜马拉雅期齐古断褶带
    平面构造特征、齐古断褶带剖面构造特征,分析了齐古断褶带的主要构造特征,划分出了齐古断褶带的构造模式。研
    究认为:齐古断褶带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掀斜阶段、断褶阶段、滑脱阶段和楔入阶段。为齐古断褶带下
    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
    余成林;李志鹏;熊运斌;吴 莎;曾 萍
    2012, 34(3):  19-23. 
    摘要 ( 495 )   PDF (9873KB) ( 6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储层的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本文主要利用岩芯和测井资料,以落淤层的精细刻画为
    突破口,通过解剖砂体内部结构单元,对高尚堡油田高浅南区馆陶组辫状河心滩储层进行了内部构型分析。从沉积规
    律分析入手,总结了心滩的内部构型模式,提出将心滩横向分为头部、尾部、翼部和主体 4 部分,纵向分为垂积体、落
    淤层和垂积面 3 类构型要素。高浅南区馆陶组辫状河心滩储层的落淤层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且在心滩头部
    落淤层发育很少或不发育,分布于心滩尾部的落淤层则呈小角度状产出,平均倾角为 0.8°,分布于心滩翼部的落淤层
    的倾角较大,平均为 4°;垂积体厚度一般为 0.8∼3.6 m,平均为 1.7 m,具有横向变化较大的特点。
    泌阳凹陷付湾—张厂地区砂坝微相沉积特征
    秦 飞;姚光庆;马伟竣;张 磊;金燕林;
    2012, 34(3):  24-32. 
    摘要 ( 481 )   PDF (3309KB) ( 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付湾—张厂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中部,由于正向构造不明显、断块构造发育、砂岩岩性较为发育,
    具有潜在隐蔽油气藏的聚集条件。以核三段 IV—VI 油组为例,从岩芯、测井、粒度等资料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通过砂坝微相沉积特征分析及平面相、剖面相展布规律分析,进一步建立了滩坝沉积模式。研究发现:(1)本区砂坝微
    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测井曲线为宽指型和反旋回漏斗型;粒度概率曲线多为滚动组分不发育的
    两段式;沉积构造以波状和交错层理为主;沉积相序列主要为反相序;滩、坝共生,发育部位一致性强。(2)砂坝微相
    在 IV—VI 油组均有发育,IV 油组发育规模最大;滩微相在 V 油组局部井发育,规模较小。

    胡尖山地区长 6、长 4+5 储层有利区预测
    宁正福;李东阳;程林松;
    2012, 34(3):  33-40. 
    摘要 ( 484 )   PDF (12242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以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 6
    和长 4+5 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
    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
    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
    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川东北山前高陡构造地应力精细计算方法
    范翔宇;康海涛;龚 明;何传亮;陈颖杰
    2012, 34(3):  41-46. 
    摘要 ( 525 )   PDF (34386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川东北地质构造极其复杂,80% 以上都是山前高陡构造。复杂的构造条件给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
    的挑战,特别是对该区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展布规律的认识不清,给油气建井带来了很大困难。充分利用测井资料的
    连续性、经济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综合成图技术,对该区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
    力进行了精细计算与研究,重点建立起适合川东北高陡构造的垂向应力离散分析模型以及水平应力精细求解公式。
    同时,提出了平均水平应力的概念和取值范围,并针对研究工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计算和检验。所取得的成果
    大幅度提高了对川东北山前高陡构造地应力的计算精度和展布规律的认识
    阿北区块 A 井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
    李小刚;徐国强;沈忠民;严永新;先 伟
    2012, 34(3):  47-55. 
    摘要 ( 553 )   PDF (5813KB) ( 6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环阿瓦提凹陷区(环阿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钻探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对环阿区
    油气勘探前景,尤其是对潜在有利构造带进行重新评估显得十分迫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 A 井区已有钻探及新
    旧地震资料,通过开展系统的地层、构造解释与关键层位(第三系底、中上奥陶灰岩顶)构造图编制,揭示该井区中新生
    界为一完整的、轴向 NW—SE 的线状挤压背斜,古生界则为一个大型的冲断盐丘穹隆状背斜,古生界盐构造的解释与
    前期认识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其油气地质条件,得出该井区具有构造圈闭规模大、毗邻中上奥陶统
    闭塞海湾相烃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盖层条件好、海西晚期(二叠纪末)形成古构造圈闭、印支—喜山期继承性隆起
    且处于油气运移和充注中心等较为有利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不利因素为埋藏较深(达 6 400∼7 500 m),且可能受到东
    北部大型火山侵入体的影响
    塔河油田 XX 井区白垩系层序—古地理特征
    王 峻;刘家铎;王元君
    2012, 34(3):  56-64. 
    摘要 ( 478 )   PDF (13670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在分析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西北部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古地
    理进行了研究,将白垩系划分为 1 个巨旋回、3 个超长期旋回、6 个长期旋回、16 个中期旋回层序。总体上显示为水进
    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 3 种沉积沉积体系,代表了湖盆演化所形成的 3 个
    阶段。综合地震属性分析,探讨了各长期旋回层序古地理特征,本区白垩系物源主要由古天山提供,沉积相带主要呈
    南北向展布,各类砂体向南部逐渐尖灭,受现今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控制,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通南巴构造须四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
    王长城;田 蒙;冉祝荣;王国昌
    2012, 34(3):  65-70. 
    摘要 ( 454 )   PDF (26565KB) ( 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
    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
    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时在含气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最后预测了须四段优质
    储层的平面分布。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从砂体预测 → 高孔隙度砂体预测 → 含油气砂体预测,
    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相结合逐步深入地寻找优质储层,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可以为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充分
    地质依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地震相裂缝分级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汲生珍;邬兴威;夏东领;王 萍
    2012, 34(3):  71-77. 
    摘要 ( 524 )   PDF (4124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
    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
    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
    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
    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水平井中砂泥岩互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研究
    刘迪仁;闫林辉;夏 培;万文春;董 丹;
    2012, 34(3):  78-82. 
    摘要 ( 473 )   PDF (5884KB) ( 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针对砂泥岩互层的复杂测井环境,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多层介质模型的水平井双侧向测井
    响应。结果表明,井眼半径、泥浆电阻率和围岩(砂岩、泥岩)的电阻率及侵入半径与电阻率对水平井双侧向测井响应
    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砂泥岩地层中,井眼尺寸越大,泥浆电阻率越高,对视电阻率的影响越严重;当目的层厚大于
    8 m 后,视电阻率受围岩(砂岩、泥岩)影响很小,基本上反映地层的真实电阻率,并且曲线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此时可
    近似为三层介质模型;对于低阻侵入,侵入越深,视电阻率越偏离真实地层电阻率。
    利用弹性参数识别气、水层
    李山生;赵 辉;司马立强;戴诗华
    2012, 34(3):  83-88. 
    摘要 ( 623 )   PDF (12441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储层而言,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可能远大于流体类型对电阻率的影响,这就使得
    气、水层的电阻率特征差别不明显,利用电阻率不能有效区别气、水层。基于孔隙中天然气与油、水体积模量的显著差
    别,根据孔隙流体体积模量的大小来识别气、水层。研究采用了纵横波速度比(vp/vs)和孔隙流体的体积模量这两个与
    电阻率无关的弹性参数来判别储层的流体类型。理论模拟表明含有少量气体时可使纵波速度及其纵横波速度比显著
    减小,横波对气体含量不敏感,水层的 vp/vs显著大于气层。采用 vp/vs与横波交会法识别气、水层可消除孔隙和岩性
    的影响而突出流体类型的影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注 CO2前置段塞 +N2顶替提高采收率机理
    孙 扬;杜志敏;孙 雷;潘 毅;汤 勇
    2012, 34(3):  89-97. 
    摘要 ( 488 )   PDF (979KB) ( 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SJ 油田为一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低。受 CO2气源不足以及油井管柱抗腐蚀能力差的限制,持续的
    CO2–EOR 不适合 SJ 油田的实际情况。鉴于此,一个改进的对策是用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代替持续的 CO2驱
    油。本文根据 SJ 油田先导试验区的流体特征,对比了连续注入 CO2驱油和 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混相驱油的效果
    和机理。在注 CO2、N2细管驱替效率及最小混相压力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注 CO2、N2与地层原油多级接触混相驱
    机理相态模拟,长细管前置 CO2混相驱替 + 后续 N2段塞顶替驱替机理一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前置 CO2段塞 + 后
    续 N2顶替驱油时原油与注入气的互溶情况、气驱界面张力变化规律、气驱过程中 C2—C6的中间烃组分在油气两相中
    的分布、气驱过程中油气两相的黏度以及密度变化。结果表明 SJ 油田实施前置 CO2段塞 + 后续 N2顶替驱油时,后
    续的 N2与前置的 CO2段塞不会出现严重的扩散弥散,注气前缘仍能保持 CO2的富集并实现稳定的混相驱油即在注
    气总量相同的情况下,N2推动的 CO2前置段塞驱可以获得与持续的 CO2驱相同的驱油效果;同时减少了 CO2的注入
    量,从而可减缓 CO2长期注入对油井管柱产生的腐蚀。所得认识对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具有一定的
    启发作用
    基于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
    贺 英;聂仁仕;贾永禄;阮宝涛;杨思松
    2012, 34(3):  98-104. 
    摘要 ( 482 )   PDF (1101KB) ( 6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试井参数优化是对通过测试得到的油气井井底流压及产量数据得到的油气藏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最
    符合油气藏实际情况的参数。试井存在多解性,以往使用的最优化方法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受初值影响较大,是
    属于寻找局部最优解的办法。为此,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的试井分析最优化方法。将标准差分进化算法加
    以改进,与模拟退火算法和小生境思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混合差分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保证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
    同时,能更快地收敛到非线性问题的最优解。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试井分析中,构建了基于混合差分算法的试井分
    析方法,不需要估计井筒和油藏参数的初值,也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优于标准差分进化算法。通过实测试井资
    料分析,与 L–M 方法相比,效果良好。
    海上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李伟超;齐 桃;管虹翔;于继飞;隋先富
    2012, 34(3):  105-110. 
    摘要 ( 564 )   PDF (1383KB) ( 8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海上稠油油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元热流体吞吐是一项集热采、烟道气驱等采油机理于一体的
    新型、高效稠油开采技术,该技术在渤海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以渤海 M 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实验井
    为例,介绍了海上稠油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的特点;研究了热流体吞吐井各传热环节及井筒温度场分布模型,建
    立了井筒综合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海上实际热流体吞吐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隔热油管导热
    系数、下入深度、多元热流体组成等工艺参数对热采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海上稠油油田规模化热
    力采油工艺方案优化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低渗油藏非均质性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潘 凌;方全堂;段永刚
    2012, 34(3):  111-115. 
    摘要 ( 506 )   PDF (1914KB) ( 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已成为我国油气开采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其最终采收
    率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典型油藏地质模型出发,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机理模型,筛选了油层厚度、隔层厚度、渗透
    率、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单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及渗透率各
    向异性是影响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低渗油藏开发的调整以及后期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修正衰减曲线法在低渗气藏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潘 伟
    2012, 34(3):  116-120. 
    摘要 ( 426 )   PDF (2083KB) ( 6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压力是气井和气藏生产动态分析的灵魂,很多动态分析方法都与压力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由于致密低渗
    透气藏产量低、压力下降快、关井压力恢复缓慢等生产特征,以及生产方式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很难获得气井或气藏
    地层压力资料。压降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和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是气藏常用的气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但由于地
    层压力资料缺乏,压降法和产量不稳定分析法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衰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
    正,摆脱了压力资料的限制,通过和压降法对比分析,验证了修正衰减曲线分析方法在生产动态分析中的可靠性。
    分段启动压力对宝浪油田驱动压差的影响
    何勇明;王 涛;刘春燕;叶 欢
    2012, 34(3):  121-124. 
    摘要 ( 478 )   PDF (14274KB)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渗透率低于 10 mD 的特低渗储层与平均渗透率大于 20 mD 的低渗储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和开发方案制定等
    有很大的差别,渗透率越低,其启动压力成倍增加,这就影响了开发技术和方案的制定。应用分段启动压力梯度进行
    分段计算并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用同一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的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应用分段启动压力梯度计
    算的结果更能很好地反映特低渗储层的实际情况;井距对较高渗透率的驱动压力计算影响并不大,但对于特低渗储层
    的驱动压力计算则影响很大。
    辽河油区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界限研究
    武 毅;肖红林;袁 平
    2012, 34(3):  125-131. 
    摘要 ( 596 )   PDF (1067KB) ( 7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辽河砂岩油藏以断块油田为基本特征,地质条件复杂,水驱开发难度大,部分油藏经历多次注水调整仍难有
    效动用。为此,从开发实际出发,以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和开发认识为基础,分析油藏注水开发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
    度,研究各单因素指标的分布规律,并从不同角度优选关键性指标,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辽河砂岩油藏注水开发
    界限标准评价体系,进而结合具体油藏的实际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分析方法重新评价油藏的注水开发潜力,
    为选择合理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平面双分支水平井分支连接处井壁稳定研究
    徐坤吉;熊继有;许红林;律福志;刘绘良
    2012, 34(3):  132-138. 
    摘要 ( 525 )   PDF (8314KB) ( 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潜在走滑型应力场中钻平面反向双分支水平井分支连接处井壁稳定性问题,根据岩石力学相关理论,依
    据Drucker–Prager 准则,建立了分支井连接部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采用牛顿–拉普森平衡迭代法求解。结合某油藏
    某井区实际地质资料,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分支井筒井斜角对分支井连接部分井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
    大Von–Mises 应力大小和出现位置受井筒平面与原地最大水平主应力之间的夹角和分支井筒井斜角共同影响;最大
    Von–Mises 应力随着井筒平面与原地最大水平主应力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随分支井筒井斜角增大,先减小,后增
    大,在分支井筒井斜角约为15◦时,最大Von–Mises 应力取得谷值。
    油基钻井液润湿剂评价
    吴超;田荣剑;罗健生;夏小春;王德明
    2012, 34(3):  139-144. 
    摘要 ( 696 )   PDF (6922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油基钻井液,加重剂颗粒的表面多数为亲水性,如何使其在油包水乳状液中均匀分散不沉降将直接影响
    钻井液的静态密度;同时,地层中的亲水粘土颗粒侵入油基钻井液时会趋向于与水结合发生颗粒聚集,从而影响钻井
    液的流变性。为解决以上问题,针对亲水性重晶石、粘土在油基钻井液中聚集导致钻井液稳定性变差的现象进行了分
    析,并开展了防止聚集的润湿性添加剂选择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重晶石粉末在不同润湿剂的油溶液中最
    终的沉降稳定体积不同。该体积的大小受限于沉降体内毛细孔道的润湿性质,润湿性越强,束缚在重晶石沉降体积中
    的液相就会越少,使得重晶石的沉降稳定体积就小;反之,重晶石的沉降稳定体积就越大。据此现象归纳出评价润湿
    剂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研究方法。
    非定常对流扩散方程的高阶差分格式
    肖建英;刘小华;李永涛
    2012, 34(3):  145-149. 
    摘要 ( 489 )   PDF (4828KB) ( 7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流扩散方程主要包含对流和扩散两项。在数值计算中,方程中的扩散项一般采用具有优良物理特性和计算
    精度的中心差分离散格式,而对对流项的处理就稍显困难,处理不当便会产生数值震荡或数值弥散,给数值计算带来
    困难。针对对流扩散方程,通过引入指数变换将对流扩散方程变为扩散方程,避免对对流项的直接处理。利用四阶紧
    致差分格式,首先建立三类特殊方程的高精度差分格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维非定常含源对流扩散方程的高阶格式,
    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所得格式精度高且绝对稳定。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格式的有效性。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聚胺与氯化钾抑制性的对比实验研究
    钟汉毅;黄维安;邱正松;黄达全;王富伟
    2012, 34(3):  150-156. 
    摘要 ( 702 )   PDF (34659KB) ( 6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开发出的聚胺水基钻井液,被认为是最接近逆乳化钻井液性能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新型聚胺强页岩
    抑制剂也因其分子结构独特、抑制性能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屈曲硬度实验、页岩滚
    动分散实验、耐崩散实验、页岩膨胀实验以及X 射线衍射粘土层间距分析等实验手段,对比评价了聚胺强页岩抑制剂
    与传统常用抑制剂氯化钾的抑制性。结果表明,与氯化钾相比,聚胺抑制性能优异,能有效抑制粘土水化分散,在加量
    较少时即能发挥长期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能。配伍性实验表明,聚胺与膨润土及常用处理剂具有较好的配
    伍性。以SDA 为主要水化抑制剂构建了聚胺水基钻井液,实验评价表明,该体系具有优良的抗盐、抗钙和抗劣土污染
    性能。此外,对聚胺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快速溶解方法研究
    刘立伟;张健
    2012, 34(3):  157-162. 
    摘要 ( 372 )   PDF (2428KB) ( 7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经过拉伸装置后的溶解时间。结果表明,拉伸装置可以缩短疏水缔合聚合物的
    溶解时间;拉伸装置的最佳间距为200 μm,此时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为25 min。经拉伸装置处理后的疏水缔合聚
    合物可以在30 min 内达到溶解;提高温度可以显著改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效果,缩短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解时间。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气体钻水平井稳定器安放位置与井斜控制研究
    田平;练章华;郑建翔;丁士东;张颖
    2012, 34(3):  163-168. 
    摘要 ( 600 )   PDF (447KB) ( 7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XS–001H 气体钻井水平井段的井眼轨迹控制问题,建立了全井段水平井井斜控制的有限元模型,该有
    限元模型可以任意调整水平段钻具组合参数和稳定器的安放位置来进行井斜控制的力学机理研究。重点研究了钻铤
    钻具组合、无磁抗压缩钻杆钻具组合、稳定器不同安放位置与井斜控制的力学机理和关系,并得到了相应钻具组合下,
    钻头侧向力与稳定器间距的定量关系曲线,不同钻具组合在水平段的最大挠度与稳定器的变化关系曲线,这些结果为
    气体钻水平井段的井斜控制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并得到了现场应用。
    紧急放空情况下脐带缆内液压管路建模与仿真
    姜琳;刘立新;梁政;肖仕红
    2012, 34(3):  169-173. 
    摘要 ( 511 )   PDF (4730KB) ( 6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深水油气田水下复合电液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对脐带缆紧急放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
    析。利用AMESim 液压仿真软件为水下复合电液控制系统建立仿真模型,依据南海某油田水下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
    进行参数输入,对4 种不同液压管径的紧急放空时间进行仿真,绘制出口流量、水下蓄能器气体压力、水下蓄能器气体
    体积的时间变化曲线,根据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液压管径。将仿真结果与国外对该项目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个结果
    相差5% 以内,验证了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仿真结果可以为水下控制系统设计和脐带缆选型提供技
    术参考。
    博导论评
    致密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张哨楠;丁晓琪;万友利;熊迪;朱志良
    2012, 34(3):  174-182. 
    摘要 ( 618 )   PDF (10288KB) ( 6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深层致密碎屑岩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往
    往是寻找高效储层的发育规律,而高效储层的形成机理与成岩过程中的粘土矿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致密碎屑岩储层中常
    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绿泥石、混层粘土和伊利石。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背散射等研究手段,分析不同类型粘土
    矿物的形成机理,结合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岩粘土矿物的形成与储层碎屑颗
    粒的成分、气候、沉积环境及古温度等有密切关系。海(湖)平面变化对成岩阶段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具有明显控制作
    用,随后这些早期形成的粘土矿物影响着成岩晚期的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和分布。碎屑岩颗粒组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预测碎屑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为深层高效储层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