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3-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李宇明
    2003, 2(2):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术语工作主要是术语本土化、术语规范化和术语国际化。术语本土化就是将外语中的科技术语引入到本族语中,引进的方式有意译、音译、形译以及一些变式,但意译优先。术语规范化主要有三项任务,即对术语的系统梳理、规范歧异术语和术语关联。术语国际化有两重含义,即术语输出和术语一致。术语输出既要靠科技事业的发展,又应有自觉的战略筹划。汉语的术语要注意与国际社会一致,但也要考虑文化多元化问题。文章最后强调了社会科学术语、少数民族术语和术语现代化的重要性。
  • 论文
    金立鑫
    2003, 2(2):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讨论语言学的科学属性、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认为语言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都符合严格的经验科学的科学研究精神:尊重事实,摒弃主观臆想,实事求是。语言学在理论上符合严格的经验科学的基本特征,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对材料的观察和抽象,如同经典科学一样的形成基本假设(理论)的步骤和过程,不断追求对理论的证伪从而推进理论的发展;此外,语言学还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循经验科学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 论文
    沈炯
    2003, 2(2):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着重从言语信息负载系统,人和社会的言语运行机制,语言在个体大脑中的整合,语言的源泉是交际活动,语音研究归根结底要研究实体等五个方面讨论运行中的语言系统。
  • 论文
    范开泰 张小峰
    2003, 2(2):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独白语体中“呢”问句的篇章位置与篇章功能的关系。“呢”问句是篇章中承上启下的连接成分,“节”中的“呢”问句具有承接管辖的功能和承接推进的功能,“节”首的“呢”问句大多具有承接系联的功能。问句中的“呢”字起着彰显篇章单位之间关联性的作用。  
  • 论文
    卢英顺
    2003, 2(2): 37-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变换、语义指向分析的方法讨论把字句研究中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些问题。论文首先讨论把字句的配价增值现象。所谓“配价增值”,指的是把字句中的核心动词或动词短语所能带的配价成分比在非把字句中所能带的配价成分要多;接着考察了由把字句到非把字句的变换情况。把字句中核心动词后面所带的成分性质以及动词的语义特征等对变换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最后讨论“把”的宾语的语义角色问题。这些语义角色尽管形形色色,但它们与其后的动词必须能构成“被说明与说明”的关系。
  • 论文
    董秀芳
    2003, 2(2): 4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中有一批两音节或三音节甚至多音节的“X说”已经成为词或正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之中,本文列举了未被词典收录的这类具有词汇性质的“X说”,讨论了其词性、功能及形成过程,认为这类词的形成是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其语义演变方式——从言说义向认知义的转变——在汉语史上一再出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符合人类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模式。
  • 论文
    熊仲儒
    2003, 2(2): 5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经验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来着”为“语气词”,在语义上选择“近过去”或相似的特征,在范畴上选择CP(相当于句子)。通俗地说,“来着”的所谓“近过去”义是由它范畴选择的CP所负载的而非它本身所固有的。这样处理的解释力会更强,同时这样的处理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功能范畴的研究上。
  • 论文
    杨文全 曹敏
    2003, 2(2): 66-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注水学术”、“铿锵玫瑰”、“帽子戏法”等“定+中”超常组合频繁出现于各类媒体,大大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现代汉语词库。本文旨在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探讨其构成的合理性,以加深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 论文
    王福利
    2003, 2(2): 7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人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收有元达达曲31种,由于演奏技法和演唱方式的特殊,更由于胡汉语言之间的隔阂,对这些曲目名称的释读已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情,因而学术界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惟见乌兰杰《元代达达乐曲考》一文有过考述,然其文对陶氏所收曲目未能全面考索,已考释之名目亦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对这31种曲目逐一细致考索,以期推动该项研究。
  • 论文
    张卫东
    2003, 2(2): 9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二十多年来,渐获学界关注,一些关键问题已被提出,近代官话“正音”或“基础方言”“一直在北京”的“主流观点”已遭质疑。其实,195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主流观点”,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后学对此应有认识。先期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官话南北两系的局面何时形成、该局面形成后南方官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官话“正音”是否无地点方言为其标准等焦点问题,其中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尤其值得注意,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如何将是以后争论的重点。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同时更须注重新资料的挖掘与探讨,近年的实践表明,海外汉学文献将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论文
    邵霭吉
    2003, 2(2): 10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氏文通》的“读”是借鉴西方语法中的subordinate clause(从句)理论、翻用我国传统语文学术语而建立起来的汉语语法概念。《马氏文通》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语文学的“读”进行解释,进行组合改造,使之与从句趋同,同时还把汉语中一些不同于从句的短语加以曲解,把它们划入“读”的范围之中。在《马氏文通》以后出版的汉语语法著作中,虽然很少使用“读”这一术语,但对《马氏文通》之“读”理论所揭示的汉语语法规律却继承了下来。
  • 论文
    萧惠兰
    2003, 2(2):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古代字典一般称为字书,“字典”名称的出现远在其后,而“字典”作为按一定体式编排、解释汉字形音义专书的通名行于世,更为晚近。关于“字典”的来源与出处,以前学界倾向于源出《康熙字典》,20世纪90年代,专家学者推出新的见解,将“字典”名称的源起上溯至唐。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认为“字典”可能为唐朝张戬《文字典说》之简称,或另有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