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09-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袁毓林
    2004, 3(5): 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讨论副词“都、也”在“Wh+都/也+VP”格式中的语义贡献,特别是要解释它们的分布偏向:在肯定式中“都”比“也”占优势,但在否定式中“也”比“都”占优势。首先评论解释这种现象的三种理论:“极端情况”和“量化句”理论、“语用尺度含义”和“焦点算子”理论、“程度性包含”和“婉转口气”理论,一一指出其不足。然后,提出一种“强调结果类同,否定正反对举”假说:在否定式“Wh+也+~VP”中,“也”强调表示任指的疑问短语Wh所指涉的不同的个体都不具有VP所表示的属性,从而否定了预设中的正反对举性命题“虽然有的个体不具有VP所表示的属性,但有的具有VP所表示的属性”。最后,从语用尺度原理的角度,讨论表示任指的Wh的极性特点及其对全称释义的影响。
  • 论文
    彭利贞
    2004, 3(5): 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词项中先天具备的语义成分实现为语形的过程是复杂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控制。本来隐入在词项中的某种语义成分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为某种语形,形成语义成分的溢出。现代汉语中的心理动词、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表动作或状态的词项在生成句子时存在语义成分溢出的现象。病句说、羡余说、影子论元不可实现说不足于解释这种语法现象。语义成分的溢出是句法、语义结构上的内在要求,是说话人的为认知过程的体现,是语用表达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精细化的结果。
  • 论文
    方绪军
    2004, 3(5): 2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示转折的“倒”和“却”的差异体现在语法形式、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倒”和“却”关联的前后项的语法形式及关联形式的语法功能不尽相同。“p,倒q”和“p,却q”中的p和q在是否表示期望、如意或积极的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二者在表达转折语气方面也有轻重之分。“p,倒q”在p和q不构成对比关系的情况下,往往要求存在一个跟“倒”式句本身意义形成对比的预设;“p,却q”不受这种限制。
  • 论文
    王韫佳1 初 敏2 贺 琳3
    2004, 3(5): 3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0个汉语语句中的845个获得语句重音的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格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影响语句重音在韵律词内分派的因素。数据统计的结果表明,语句重音的类型、韵律词的构造方式和音节的声调类型三种因素对于重音的分配均有显著影响。具体的结果是:(1)语义重音倾向于落在双音节韵律词的前字,而节奏重音倾向于落在韵律词的后字。(2)韵律词的构造对于语义重音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这种重音不倾向于落在偏正结构中做中心成分的语素上,也不倾向于落在意义虚化或半虚化的语素上;韵律词的词重音模式对于节奏重音有显著影响,这种重音不倾向于落在语词层面的轻声或准轻声音节上;(3)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音节为高平调,即阴平时最容易获得语句重音,音节为低调,即上声且处于后字位置时节
  • 论文
    刘百顺
    2004, 3(5): 4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表达年、月、日有一些固定说法,如往年、大前年、前年、去年、今年、明年、来年、后年、大后年、上月、上个月、这个月(也说本月)、下月、下个月、大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想考察一下古代汉语表达年、月、日都有哪些说法①,它们各指什么年份、月份、日子,现代汉语这些词语及其意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论文
    袁本良
    2004, 3(5): 7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以名词状语句的分析为例,说明古汉语语法研究中语义结构分析的重要性。文章阐述了语义结构分析中有关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关系的一些问题,并讨论了语义结构分析法与变换分析法之间的关系。
  • 论文
    赵振兴 陈 灿
    2004, 3(5): 78-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穷尽的方法对《周易》形容词的语义、语法功能特征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周易》形容词可充任句子的多种成分,主要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还可作宾语、主语和补语,且可受副词修饰。
  • 论文
    赵则玲
    2004, 3(5): 8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畲话的归属,目前语言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我们通过所掌握的畲话调查材料以及有关畲族族源的史料,从理论上阐述了畲话的性质:是一种比客家方言古老、超地域分布、与客家话关系密切、历史层次复杂的,具有汉语特性的畲族人所说的话。并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畲话非客家话,而是一种与客家方言分立的特殊的汉语方言。
  • 论文
    杨亦鸣1.2 沈兴安2.1
    2004, 3(5):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华学诚
    2004, 3(5): 10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