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5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07-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戴庆厦 杨再彪 余金枝
    2005, 4(4):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共时分析和亲属方言土语比较,揭示小陂流苗语受汉语影响已进入核心领域,应属于深层影响,开放型影响;语言影响引起的语言演变已进入与汉语逐步趋同的状态,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出现了与汉语相同的特点;并用、竞争、弱化、泛化是小陂流苗语语言接触出现的几个特征,是我国不同语言之间语言接触的一种类型。
  • 论文
    曾晓渝
    2005, 4(4): 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属于西南官话的贵州荔波话存在着不同年龄段的语音差异,这种差异所反映出的音变方向并非都趋向于普通话或当地权威方言,其动因主要在于语音系统内部各层面要素之间的平衡调节与相互制约。
  • 论文
    陈国亭1 陈莉颖2
    2005, 4(4): 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表现形式的关系来考察,汉语动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标记形态系统,也没有时制范畴。“了、过、着”是体(时)意义的综合句法标记,不能看作后缀或词尾。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词汇手段或词汇—语法手段表示的,语境和上下文对确定动作时间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的、正(在)、呢、来着”不用来指示时间或表达体意义,而是起元语言确认(断定)功能,应看作词汇手段。
  • 论文
    李开
    2005, 4(4): 3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言研究中的地域观念十分重要,是异质语言研究的前提。从世界语言学范围内看,我国很早就发现古无轻唇音,也很早就发现腭音定律,两者的发现都与异质语言观有关。本文认为,《切韵》音系的性质是异质语言系统,中国传统语言学有若干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
  • 论文
    黎新第
    2005, 4(4): 4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对辽代石刻文中能够反映语音现象的别字异文的归纳分析,可以观察到,辽代汉语已经或正在出现一系列不同于《切韵》音系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又都与辽僧行均《龙龛手镜》所见差别甚大。
  • 论文
    陈玉东
    2005, 4(4): 5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重音位置的上声与其前后音高组合方式的听感判断和实验分析,观察到普通话上声重音在音高上的突显方式和其他声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通过高音点的相对提高来实现。但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其他声调可以通过提高自身高音点的相对高度来实现,而上声一般只能依靠其前后位置音节的高音点的相对突显来实现,其中上声重音后面的音节(包括轻声音节)更为重要。上声重音的后面必然要出现一个高音,而且一般只能出现一个高音,其后则可以出现高音点的断层。同时,在重音位置有多个音节时,词(组)的轻重格式会明显影响到重音及其前后的组合关系,出现音高断层的位置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整个重音位置,而是取决于重音的核心位置。另外,在重音位置上,上声还有把重音突显的职责转移到其他非上声的音节上的趋势。
  • 论文
    黄良喜1 严修鸿2 路继伦3
    2005, 4(4): 6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北官话区的京津一带,在比较随便的场合,本地人说话常出现含混不清的一种状态。这种现象我们沿用外语教学界的术语“吞音”来指称它。到目前为止,从语言学角度来描写、分析北方话中吞音现象的报告并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天津方言吞音现象的描写以及分析来加深对这个语言现象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吞音现象虽然含混,但仍可听辨与记录;看似混乱无章,然而内中不乏规律性。本次调查纪录了570多个的三字组与四字组的口语常用的词语。天津方言的吞音最常见的是三字组的吞音。在吞音状态下,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第二个音节,其次是第一个音节,最末音节最稳定。吞音是一种共时音变,是语流音变中出现的一种弱化形式。吞音现象在生成音系学上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 论文
    张鸿魁
    2005, 4(4): 7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 论文
    颜峰 徐丽
    2005, 4(4): 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山东郯城方言的叫字句以及与之相关的几种句式,就其语法功能和格式做具体的描写,着重说明它兼具了施动和被动两种功能,并有可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形成歧义。
  • 论文
    姚美玲
    2005, 4(4):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所著录的唐代墓志大约有七千方,其中佛徒墓志大约有三百方。佛徒墓志数量不多,语料价值却比较高。佛徒墓志的语言接近当时口语。关于佛徒的称谓词,非常丰富,反映了唐代词汇的特征。
  • 论文
    金春梅
    2005, 4(4):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徘徊”是一个沿用至今的联绵词。敦煌变文中的“徘徊”比较特殊,有形容人多热闹和喜悦的含义,本文采用义位微观结构论分析了变文中“徘徊”三种用法的连续演变过程。
  • 论文
    方环海 刘继磊
    2005, 4(4):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常口语中,有一类经常使用的“完了”已经变为具有篇章连接功能的关联副词(本文称为“完了2”),它是由表“结束”意义的“完了”(本文称为“完了1”)虚化而来的,文章考察从“完了1”到“完了2”的虚化过程,探讨了“完了2”的词性与功能。
  • 论文
    温昌衍
    2005, 4(4): 103-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词典》在异形词上仍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以2002年增补本为例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