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1-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汉语方言受事话题句类型的参数分析
邓思颖
2006, 5(6): 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生成语法学的动词移位理论对汉语方言受事话题句的类型现象作出重新分析,并且论证话题化的“强弱”本身不是参数,动词移位才是一项参数,话题化的差异和汉语方言词序的差异最终由动词移位来决定。文章的发现还可以进一步在汉语方言体标记的形态和无定量名短语宾语的分布等现象中得到印证。
Select
论文
天津方言里的吞音与变调
黄良喜1 严修鸿2
2006, 5(6):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介绍了天津方言二字组连读变调的六个规则及吞音现象的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例讨论了吞音-变调关联的现象与实质。通过对吞音条件下变调结果的分析得知,不论是音节删除还是音段删除,都必须发生于变调之前。另外,通过对吞音-变调关联的研究发现,介音属于声母的说法只限于声母位置的辅音为
[tþ、tþ
h
、þ]
的音节。
Select
论文
VP界性特征对时量短语的语义约束限制*——兼论“V+了+时量短语+了”歧义格式
税昌锡
2006, 5(6): 19-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完整事件大体可以切分为活动、跨界和事态三个阶段,分别由活动动词语、跨界动词语和事态动词语来描写。活动动词语是无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事态动词语是有界的,后接时量短语表示事态的持续时间;而跨界动词语具有双重性,后接时量短语既可以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又可以表示事态的持续时间。这种歧义可以通过确定空宾语的位置得以分解。“了”的分布对“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句法语义有很大影响,功能认知和话语环境对时量短语的所指也有导向作用和微调功能。
Select
论文
可插入成分与重动句信息结构分析
钟小勇
2006, 5(6): 2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现在重动句VP1、VP2间的成分可以称为可插入成分,分为三类:标志性成分、可位移性成分、强调性成分。这些成分并非为重动句所必有,它们类似于一种“中介”,通过对这些成分的考察可以较客观地揭示重动句的信息结构。文章的结论是重动句的焦点成分在VP2。
Select
论文
两种条件句式的语义、句法解释
王广成
2006, 5(6): 4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用形式语义学关于量词的无选择约束三分结构假设对普通话中含有“谁”的条件句进行了分析。在Cheng & Huang (1996)等研究的基础上,对“……谁……,……谁……”和“……谁……,……他……”两种条件句式中“谁”的量化含义、结果子句中“谁”和“他”等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做出初步解释。
Select
论文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
冯春田
2006, 5(6): 5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询问事理与反诘,并且主要用于反诘的“那(哪)”出现于东汉时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个疑问词作过有益探索,但它的来源问题至今尚无一致或可为定论的意见。文章从学史的角度对相关的主要观点加以梳理,进而分析诘问词“那”的形成问题,认为“那”形成于“奈何”的省缩音变,这不但有“奈(X)何”的“奈”可作“那”的证据,也有差不多同时期或前后同一系疑问词及其他疑问词发生的同类型变化的有力支持。“那”由“奈何”省缩音变形成后,所进入的主流句式应该是自上古汉语以来的“何得/可/能+VP”疑问句式。
Select
论文
东汉至隋三时时点表达考察
何亮
2006, 5(6): 6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考察了东汉至隋(中古汉语)过去、现在、将来三时时点的表达方式,认为这一时期三时时点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1)使用本身就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某一时间点的相对时点词;2)在数量式时点词语前加注“去”、“前”、“乃”、“往”、“今”、“来”等特定词语,以表明该时间是处于过去、现在或将来。并指出用在数量式时点前的“去”实际分属相对时点词和介词两类,应予区分。
Select
论文
外国人汉语双字词习得中的频率效应再探
江新
2006, 5(6): 7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实验探讨整词和单字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对于不同母语背景学生汉语双字词习得的影响。给来自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汉语学习者呈现不同词频、字频的双字词,要求被试写出双字词的拼音和意义。结果显示,无论学习者来自汉字圈还是非汉字圈,词频、字频都影响其双字词的学习效果;而且字频对低频词学习的影响大于高频词,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大于汉字圈,即字频对于双字词学习的影响受整词频率、学习者的汉字基础的制约。文章还讨论了频率效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Select
论文
语言学基金资助与研究热点分析
陈文杰1 柳士镇1白云2
2006, 5(6): 79-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近几年来我国语言学基金资助情况和语言学研究的热点[JP][JP3]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语言学研究所获得的基金种类和基金数额都在增加,基金发文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就整个语言研究[JP][JP3]来看,基金资助还远远不够,基金发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也有差异。分析还得出,语言学论文出现20次以上的[JP][JP3]主题词基本上反映了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特点和大体趋势,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语言学的[JP]研究影响较大,当前的语言研究还存在一些盲点等。
Select
论文
梵蒂冈图书馆所藏若干明清语言文字书
姚小平
2006, 5(6): 96-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梵蒂冈图书馆读到的若干种明清语言文字书,对其内容、版本、来源、现存状态、海外藏本等作了介绍。这些书中的大多数在国内也能见到,即使在海外也并非梵蒂冈独家收藏,价值未必很高。但也有几种比较少见,如《关西字汇》、《笺注十二字头》等。《关西字汇·十二字头引》中关于汉人应当学习满文、以利于满汉共处的议论,《笺注十二字头》中列出的满文音节表,《元龙通考杂字》中记录的方言俗语,《海篇统汇·附录夷语音释》收录的日语词汇及汉字注音等等,以及西士在这批书上留下的题记、评语、注音等,都是值得注意的语言学史料。
Select
论文
“华语”宣言书——评徐杰、王惠《现代华语概论》
徐大明
2006, 5(6):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