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词汇语义选择
金立鑫
2007, 6(3):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在生成语句或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共同采用的基本策略之一是“合并”操作。而词语之间在语义属性上的兼容与否是合并操作能否成功的关键。词语的语义属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对世界的认知知识。因此,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也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认知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语言学的一项基础建设就在于详尽描写人类认知世界的知识,建立语言“知识库”是语言学建设艰巨而又不可忽略的任务。
Select
论文
疑问副词“莫非”的来源及其演化
叶建军
2007, 6(3): 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疑问副词“莫非”至迟在宋元之际就已产生,它并非直接由义为“没有谁/什么不是”的跨层结构“莫非”衍生而来,而是与测度疑问副词“莫”、“莫是”、“莫不”、“莫不是”有渊源关系。疑问副词“莫非”生成的语境是疑问句,生成的机制是类化。疑问副词“莫非”的演化表现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语气等方面:元代以降,“莫非”在“莫”系疑问副词中逐渐占有明显的优势;“莫非”用于NP前的功能在逐渐消失,基本上只用于VP前;“莫非”最初只表示测度,至迟在明代后期语气开始分化,可以表示反诘,但表示测度仍是其主要用法。
Select
论文
“被”后宾语在篇章中与上下文关系的考察
范 晓
2007, 6(3): 2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被字句的使用与篇章有密切的关系,文章较详细地考察了被字句“被”后宾语在篇章中的使用情况。认为被字句“被”后宾语跟上文句子或跟下文句子在线性上互相呼应,在语意上互相关联;“被”后宾语在篇章中对上下文的主题衔接、词语照应、语意连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指出被字句中“被”后宾语所指有些为有定的,有负载承接上文信息的功能;有些被字句中“被”后宾语所指为无定的,则有拓展下文信息的功能;“被”后宾语在篇章的延续与发展链条上起着衔接连贯的作用。
Select
论文
自然语言处理的概率配价模式理论
刘海涛 冯志伟
2007, 6(3): 3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提出一种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概率配价模式理论(Probabilistic Valency Pattern, 简称PVP理论)。PVP理论不仅扩展了传统的配价理论,也在配价模式中加入了概率成分。这种理论不但有助于从概率的角度解释语言的理解或生成过程,对寻求更好的基于统计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也有一定的作用。
Select
论文
也谈“無”、“毋”
徐 丹
2007, 6(3): 4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了“無”、“毋”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左右的文献相通或混用的现象。“無”、“毋”相通只表明它们在历史上曾同时存在过一个时期,反映出古汉语后期“鱼部”和“侯部”某些字合韵的情况。“無”、“毋”的语法分工是合韵以后的事情。“毋”当从“母”,由“母”得声的字在传世文献《诗经》及不同出土文献里都反映出两读现象,即又与“侯”部相关,又与“之”部相连。
Select
论文
动词上致使标记的产生及其对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影响
牛顺心
2007, 6(3): 5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史上,分析型致使结构主要有使令式、致动式、组合式和隔开式四类。文章着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特别是隔开式致使结构的产生。发现在佛经翻译的影响下,汉语中曾经存在更为多样化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强化使令式(如“教授一切令离三涂”)、强化致动式(如“使众生普令闻知”)和强化组合式(如“熬蚕种令黄”),其中,强化致动式只出现在佛经文献之中,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Select
论文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及所指与称数考察
张玉金
2007, 6(3): 6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西周汉语中有无第三人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代词与远指代词的界限问题,并结合语料对西周汉语中的“厥、其、之”的性质进行研究,认为西周汉语中已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同时得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指代范围都是很广泛的,都可指代人神、动物、国家、具体事物、抽象事物和处所,都主要是指代人、神;这三个代词都是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在称数方面没有限制。
Select
论文
义净译经卧睡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
谭代龙
2007, 6(3): 7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汉语卧睡类词汇系统的属性、形成和演变情况。以唐代高僧义净译经为基本的工作平台,文章首先描写了该词汇系统的共时分布情况,然后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其形成和演变情况。
Select
论文
八思巴字零形式a 译写汉语时引发的问题与策略及其对藏文今后厘定的参考价值
宋洪民
2007, 6(3): 9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代的八思巴字文字源出藏文,元音a的表达都采取了无标记零形式,这就使得含a的复元音韵母在两种文字体系中都难以直接拼合而出,八思巴字在译写汉语时把a所在复元音韵母中的其他元音都用辅音符号来表达,实属对这种文字体系的创造性运用,可以为今后藏文的厘定工作提供参考。
Select
论文
《左传》之“唯”、“惟”、“维”
杜冰梅
2007, 6(3):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左传》中的“唯”、“惟”、“维”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对原传中的“唯”、“惟”、“维”从结构和意义上进行分析,说明了三字在用法上的异同。最后提出并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唯”、“惟”的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