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7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01
      

      
  • 全选
    |
      
  •   
    端木三
    2007, 6(5): 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音分词重音和语句重音,前者可因语言而异,后者是否因语言而异,看法不一。文章先介绍几个语句重音理论,并指出其弱点,然后提出一个新的理论,称为“信息-重音原则”。根据新的理论,语句重音由信息量决定,信息多的词要重读,信息少的词不用重读。词的信息量,可以由对话人和对话环境决定,也可以由信息理论、句法结构和上下文决定。新的理论,既比前人的简单,又能克服其弱点,还能简化语言的分类。
  •   
    孙锐欣
    2007, 6(5):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探索了辅音发音过程的时间关系,说明仅用VOT参数不足以描述辅音的清浊和送气的全部特征。同时提出用VcOT和VwOT参数综合考察辅音发音过程的各个阶段与嗓音和元音起始时间关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这两个参数的应用价值。
  •   
    倪兰
    2007, 6(5): 2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词的方向由能动性和空间移动所决定,语言的样式决定了动词优先采用的方向。视觉语言的空间特性使得手势动词兼有两种特征时,倾向于选择空间移动的方向作为动词的方向,即从来源到目标的方向,而有声语言的时间线性特征使得动词兼有两种特征时,选择能动性作为方向,即从施事到受事或与事,可以从句法格式变换中看到这两种方向之间的竞争与妥协。
  •   
    强星娜
    2007, 6(5): 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认为普通话用在疑问句末的“嘛”的话语功能在于表示催促,“嘛”、“呢”存在不严格的“他问”与“自问”范畴的对立。通过观察部分汉语方言材料,文章发现汉语方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他问-自问”对立现象,且“他问”、“自问”标记词在语音上呈现出前者的开口度和响度大于后者的倾向,这符合“响度越大,所指距离越远”的响度象似性原则。
  •   
    李宇凤
    2007, 6(5): 4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莫”的存在,则说明两者的来源关系是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劝止词“莫”和测度疑辞“莫”在对不利现实的认知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对“不希望”的“未确知”的情况的看法,而仅在对现实的可控性上存在差异。当这种可控性差异受到事件时间状态等的影响而消失时,测度疑辞“莫”也就得以产生。
  •   
    兰佳睿
    2007, 6(5): 5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动宾式“发+X”组合的认知语义考察为基础,分析了“发+X”式心理动词的认知语义基础。从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考察了“发+X”式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指出此类心理动词在构词上体现了一个量的变化过程,并从时间量与程度量两个方面考察了“发+X”式心理动词在量性特征上的无界性。
  •   
    何文彬
    2007, 6(5): 6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包含“哪来的”的句子从功能上看可分为三类,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甲类“NP(是)哪来的”询问处所,“来”是实义动词;乙类“NP1(是)哪来的NP2”询问处所或方式,“哪”有时可由“怎么”替换,谓语隐含了及物动词V,“V来”有“获得”义,“来”近于虚词;丙类“NP1(*是)哪来的(什么)NP2”是反问句,功能是否定“获得”,“哪来的”可由“哪有”替换。
  •   
    彭建国
    2007, 6(5):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湘语侯韵可以分为三类读音:一类音与北方方言接近,一三等同韵;另一类音一三等不同韵,主元音为前元音,且这两类音还在一些点形成了文白异读的叠置,构成两个不同的语音层次;第三类音一三等也不同韵,而且与效摄合流。究其根源,这三类音都可追溯到中古切韵系统。
  •   
    朱蕾
    2007, 6(5):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分入声韵尾、入声调两部分描写泾县吴语入声的读音,并在各点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具体探讨泾县吴语入声三种类型的演变过程。其中岩潭型阳入归入阴平、个别入声韵母与阳声韵母读音趋同的演变方式,在宣州吴语中是比较特殊的。
  •   
    刘春卉
    2007, 6(5): 8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问与偏向问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问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著差异。另外,中性问与偏向问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问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问,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问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问,它们表示偏向问的事实经常被忽视。
  •   
    韩小荆
    2007, 6(5): 89-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龙龛手镜》是为识别手写佛经疑难俗字而作的一部字典,是脱离了原文背景的文字汇编。其收录的文字大多形体怪异,难以辨识。《可洪音义》则是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书,此书可以说是佛经随文注释的汇编。其所释俗字、难字很容易还原到经文背景中去,容易识别,所以该书对于辨识《龙龛手镜》中的疑难俗字大有裨益。
  •   
    商艳涛
    2007, 6(5): 95-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俘获用语是金文中军事用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俘”、“捋”、“获”、“获馘”、“折首”、“执讯”、“有得”、“有檎”、“多擒”、“取”、“夺”、“捷”等;论文联系甲骨文材料从字形和用法两方面对这类用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对部分字词的功用作了细致的辨析。
  •   
    朱晓农 寸熙
    2007, 6(5):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