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7年, 第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01
      

      
  • 全选
    |
      
  •   
    李亚非
    2007, 6(6):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式语法对语序的解释能力来自于其内在结构上的不对称。文章证明,把这种结构性的非对称应用于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现象,充其量只能处理小部分的语料。因此自然语言中至少应该包含两种本质不同但共存的语序机制:源于非对称结构的先后顺序和语序与数个被描写事件的时间顺序的直接对应。
  •   
    刘红妮
    2007, 6(6): 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算了”原本是非句法结构,“算”和“了”彼此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算”词义的不断虚化,从“行”域到“知”域,加之常用于反问句中,非句法结构的“算了”开始表示“不算了”,从而词汇化为一个凝固的抽象义动词表示“作罢”之义,白话的“算了”逐渐替代文言的“罢了”。成词的“算了”发生语法化,进入到“言”域,成为语气助词,产生情态功能,并进一步语法化而产生话语标记功能。文章最后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进行探讨,指出研究类似演变要注意的共性问题。
  •   
    马蒂索夫
    2007, 6(6):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戴庆厦
    2007, 6(6): 2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陆俭明
    2007, 6(6):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罗美珍
    2007, 6(6): 3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忠敏
    2007, 6(6): 4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施向东
    2007, 6(6):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宏开
    2007, 6(6): 6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启贤
    2007, 6(6): 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秦和汉代的药部和铎部一般认为到了晋代就合并成为一部。但文章在考察了晋代诗文作者的韵谱材料和经师的音注材料之后,发现药部和铎部的合并在晋代并不是一律的,合并首先发生在西晋时期的秦晋地区,然后是中原地区,江东地区则到东晋时期才开始合并。
  •   
    宋洪民
    2007, 6(6): 6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在《蒙古字韵》中是“八寒”韵的一部分,其韵母标为on,主元音是o,与寒山韵的主元音a形成明显的对立。但从音理上讲,大中原地区不可能出现独立桓欢韵的圆唇主元音,所以《蒙古字韵》中on的实际音值当为uan。但从八思巴字的体系来看,o不可能作介音,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不同语言(或文字体系所反映)的元音系统构型不同,对译时因没有相当的音位,而取相对音近的成分替代造成的后果。
  •   
    燕海雄1 江荻1,2
    2007, 6(6): 8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依据《国际语音学会手册》音标列表以及有关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有关国际音标使用的经验,介绍和讨论了国际音标的基本分类、功能、中文定名,并附录了学会为国际音标的编号和Unicode编码。国际音标简表以图表方式汇集了常用国际音标符号,形成完整的音标体系。该表分为肺部气流辅音(表),非肺部气流辅音(表),其他(辅音)符号(表),元音(表),附加符号(表)以及超音段符号(表)6个子表。文章为这些表中的音标符号拟定了中文名称,也包括按照字形和来源的英文描述拟定的通俗中文称谓。此项研究能为国内母语和外语教学研究以及国际音标应用提供可资参考的、规范的国际音标符号中文定名及功能界定。
  •   
    李小华
    2007, 6(6): 9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永定客家方言的“倒”和“到”语音相同,语义功能繁多,文章主要分析作为助词“倒”的用法,并通过与周边其他方言的比较,考察“倒”、“到”在汉语史上的使用情形,探讨“倒”的本字和来源问题。文章认为,永定客家方言作结果补语、能性补语和持续体标记的tou52应写作“倒”,补语标记tou52则应写作“到”,但两者都来源于动词“到”的语法化。
  •   
    葛佳才
    2007, 6(6): 10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就汉代典籍中与副词有关的“断”、“由”、“长”、“加损”等的校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   
    王强
    2007, 6(6): 105-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