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9-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严修鸿1,2黄良喜3
    2008, 7(5): 449-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东北部三县见组字在细音条件下只有/KiAC/类音节变音为龈腭音:*\[k\]、*\[kh\]、*\[\]分别变成\[\]、\[h\]、\[\];音变后介音也流失了。/KiC/类音节不变。这个观察有别于前人的记述,但可以通过语图分析得到验证。借助音节建构的分析,文章说明不平衡的演变来自见组细音的两组音节内部结构的不同:/KiAC/ 类音节中K,与\[i\]同属音首,所以糅合为龈腭辅音;而/KiC/类音节中,\[i\]却作为韵核,与音首关系疏远,所以未能糅合。
  • 论文
    朱晓农
    2008, 7(5): 459-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音描写的方法原来是用生理舌位图,现在逐渐开始改用共振峰声学图。文章讨论了元音的各种性质,然后介绍元音的各种调音特征和发声特征,以及带有交叉性质的超音段特征和“松紧”特征,还讨论了多合元音的种类和性质。
  • 论文
    王丹丹
    2008, 7(5): 483-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任意指称的主语和宾语在出现形式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主语必须以零形式出现,而宾语必须以显性形式出现,不可脱落。究其原因,主语必须以零形式出现是乔姆斯基提出的“回避代词”(Avoid Pronoun)原则发生作用的结果,而宾语必须以显性形式出现则与空宾语的属性以及话题成分的特性有关。在分析这种不对称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过程中,具有任意指称的空主语的属性问题得到了更为妥善的处理。
  • 论文
    马志刚
    2008, 7(5): 492-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领主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句法推导并无本质不同,其“遭受/获得”语义源于领有名词在合并位置上被指派的题元角色。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是实现定指语义和领属语义的形式手段,也是语音部门和语义部门辨识句法体的结构图式。汉语有领主句而英语无领主句,是因为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赋义的参数化定值不同:英语设定为不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不完整的there来实现;而汉语设定为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完整的DP来实现。
  • 论文
    崔蕊
    2008, 7(5): 502-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副词“其实”具有主观认识功能。文章首先从共时的层面上分析“其实”主观性程度的差异及其大致的发展轨迹,认为“其实”的主观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客观对比——主观对比——主观认识——话语标记,“其实”出现的语境由最初的对比性语境发展到非对比性语境,最后发展出话语标记的功能。这个过程是“其实”的语义不断虚化、主观性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接着,文章通过对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发现“其实”主要出现在对话体中,在客观性的语体(如词典释义、法律文本等)中没有用例,这为“其实”的主观性意义提供了语体上的证明。最后,从历时层面考察了“其实”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过程,发现“其实”经历了一个从偏正词组到句内副词再到句子副词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不断主观化的过程。这个主观化的过程在形式上也得到了反映,即“其实”后面的成分从名词性发展到动词性,最后发展到小句形式。“其实”从词组发展到副词这个环节,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机制。除此之外,文章还认为“其实”主观化的基础是词义本身,其主观化的机制还包括推理、语境的歧解以及对比性语境的最终消失。
  • 论文
    聂鸿音
    2008, 7(5): 513-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夏语句子的主要动词后面有时可以附加一个表示人称的后缀,其中单数第一、第二人称后缀的语音形式与相应的人称代词相同。文章根据最新公布的西夏文献指出,这种后缀既可以加在动词后面,也可以加在充当谓语的形容词后面,所以应该改称“谓词人称后缀”。西夏谓词的复数第一和第二人称后缀形式ni2来自代词和名词后缀“等”nji2。西夏语没有谓词第三人称后缀,则是因为在西夏语乃至整个羌语支的早期都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 论文
    马彪
    2008, 7(5): 539-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量语料的考察,分析、描写了古代汉语状态词缀的类型、分布及发展变化,认为汉语已经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语用词缀体系,现代汉语多种多样的状态词缀是由古代汉语的叠音词缀发展分化形成的,对状态词缀的深入了解必将有助于对汉语的认识,有助于对词语的解读。
  • 论文
    杨宝忠
    2008, 7(5): 554-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和书写习惯,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传世字书中的22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