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霍华德?拉斯尼克
2010, 9(1): 22-33.
量词域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颇为关注的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句子中的量词常常有宽域(wide scope)和窄域(narrow scope)两种解读方式。自May(1977)后,与量词解读有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量词取窄域的问题。May认为造成这种解读的原因是量词下移(Quantifier Lowering,QL)到从句的节点结果。Hornstein(1995)基于最简方案中的拷贝理论(the Copy Theory of Movement),认为量词在低层的拷贝能够被激活(activiated)从而决定了量词的辖域。Sauerland & Elbourne(2002)则指出,QL的解读是语音层面(PF)移位的结果。既然逻辑式(LF)移位不会对语音层面有任何影响,那么同样语音层面的移位也不会对逻辑式的解读产生影响,因此QL的解读是量词在PF层面的移位所造成的。虽然在PF层面量词先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但在LF中仍然低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得到窄域的解读方式。
上述三种观点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都没有对QL解读进行限制,似乎只要是提升结构(raising construction)就应该有量词取窄域的解读。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然也可能这种限制和QL无关,而是由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如Boeckx(2001)认为控制结构不允许量词下移。Hornstein(1995)认为只有限定性小句才允许域的换位。但是这些限制不符合语言事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量词下移现象呢?QL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就必须解释它为什么会被阻断;如果不存在,那么它为什么不存在,我们又该如何解释不定成分(indefinites)看起来有这种解读呢?文章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论元移位。
文章认为,论元移位并不留下语迹或拷贝,如果QL发生的话将会出现量词Q没有变量约束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下层拷贝激活的问题。至于不定成分有两种不同解读,并不是由量词域的不同造成的,而是由不定成分的自身性质和单循环句法推导所致。按照Heim (1982)的观点,不定成分不是量词而是变量。那么在单循环句法推导中它由小句引入的存在闭包(existential closure)约束。按照Reinhart (1997)等人的观点,不仅是在主句中,而且在所有小句中都可以引入存在闭包,如果在从句中引入存在闭包,那么不定成分得到窄域的解读,并且没有句法上的限制条件制止接下来的论元移位,所以不定成分仍然可以进一步移位到更高一层的小句的主语位置中去。反之,如果不定成分先移位到更高一层的小句的主语位置,然后再引入存在闭包约束作为变量的不定成分,那么我们得到宽域的解读。
文章的观点动摇了长期以来量词域的问题的根本认识,认为与域相关的QL并不存在,所谓域的问题,即不定代词由两种解读完全是句法推导的结果。因此文章所持的是单循环、句法强派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