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杨亦鸣1,2徐杰3
    2010, 9(1):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陆俭明1 沈阳2
    2010, 9(1): 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刘丹青1 张伯江2
    2010, 9(1):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游汝杰
    2010, 9(1):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文
    霍华德?拉斯尼克
    2010, 9(1): 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量词域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颇为关注的语言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句子中的量词常常有宽域(wide scope)和窄域(narrow scope)两种解读方式。自May(1977)后,与量词解读有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量词取窄域的问题。May认为造成这种解读的原因是量词下移(Quantifier Lowering,QL)到从句的节点结果。Hornstein(1995)基于最简方案中的拷贝理论(the Copy Theory of Movement),认为量词在低层的拷贝能够被激活(activiated)从而决定了量词的辖域。Sauerland & Elbourne(2002)则指出,QL的解读是语音层面(PF)移位的结果。既然逻辑式(LF)移位不会对语音层面有任何影响,那么同样语音层面的移位也不会对逻辑式的解读产生影响,因此QL的解读是量词在PF层面的移位所造成的。虽然在PF层面量词先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但在LF中仍然低于主句谓词或其他相关成分,得到窄域的解读方式。 上述三种观点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都没有对QL解读进行限制,似乎只要是提升结构(raising construction)就应该有量词取窄域的解读。但事实并非如此。当然也可能这种限制和QL无关,而是由其他的原因所造成的,如Boeckx(2001)认为控制结构不允许量词下移。Hornstein(1995)认为只有限定性小句才允许域的换位。但是这些限制不符合语言事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量词下移现象呢?QL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就必须解释它为什么会被阻断;如果不存在,那么它为什么不存在,我们又该如何解释不定成分(indefinites)看起来有这种解读呢?文章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论元移位。 文章认为,论元移位并不留下语迹或拷贝,如果QL发生的话将会出现量词Q没有变量约束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下层拷贝激活的问题。至于不定成分有两种不同解读,并不是由量词域的不同造成的,而是由不定成分的自身性质和单循环句法推导所致。按照Heim (1982)的观点,不定成分不是量词而是变量。那么在单循环句法推导中它由小句引入的存在闭包(existential closure)约束。按照Reinhart (1997)等人的观点,不仅是在主句中,而且在所有小句中都可以引入存在闭包,如果在从句中引入存在闭包,那么不定成分得到窄域的解读,并且没有句法上的限制条件制止接下来的论元移位,所以不定成分仍然可以进一步移位到更高一层的小句的主语位置中去。反之,如果不定成分先移位到更高一层的小句的主语位置,然后再引入存在闭包约束作为变量的不定成分,那么我们得到宽域的解读。 文章的观点动摇了长期以来量词域的问题的根本认识,认为与域相关的QL并不存在,所谓域的问题,即不定代词由两种解读完全是句法推导的结果。因此文章所持的是单循环、句法强派生的观点。
  • 论文
    金立鑫1 陆丙甫2
    2010, 9(1): 3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验证理论的。
  • 论文
    杨一飞
    2010, 9(1): 4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分类的基础上,选取各小类中的典型成员,从历时的角度探索实义副词的形成诱因,追溯各个下属小类的不同演化轨迹和虚化机制,并结合词语本身的语义积淀,对实义副词的来源、成因、语义等特点作出力所能及的解释。
  • 论文
    陈立中
    2010, 9(1): 5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境内通行的本地话(以下简称“太白方言”)中的“太没有X”结构可以分为“太没有NP”、“太没有人VP”和“太没有VP”三种类型。其中的“没有”可以被替换为“没”,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被替换为“没有得”。在会话中,NP还可以承前省略。与普通话相比,太白方言“太没有NP”中的NP多指具体的人、物或词语;“太没有VP”中的VP则多指人们具体的行为动作;“太没有NP”和“太没有VP”都不表达强烈的情感,意思分别与普通话的“不太有NP”(或“不大有NP”)、“没太VP”大致相当,以至于太白方言语料中检索不到“不太有NP”(或“不大有NP”)、“没太VP”这样的用例。
  • 论文
    王琳
    2010, 9(1): 6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阳方言的“咾1”、“咾2”、“啦1”、“啦2”和“啦1+2”表示实现体貌,文章在描写它们的基础上,讨论普通话中的歧义句在安阳方言中的分化,然后与晋语及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兼及汉语史,最后从类型学角度与现代闽语作比照,试图探索它们之间的语源关系。
  • 论文
    张萍
    2010, 9(1): 7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汉语中“是以”并非都是由前宾语“是”与介词“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凝固而成的连词,在此之前已经有成熟的连词“是以1”,它是指示代词“是”+连词“以”粘合而成的。其功能是连接前后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句子,表示一种归纳或演绎推理,我们可称之为“单纯连接词”;而后由介宾短语词汇化形成的“是以2”则是结果连词,隐含结果句与原因句之间的依赖关系,原因句是结果句的充分条件。“是以1”是简单连词,“是以2”是复杂连词。“是以1”只能位于第二小句句首,“是以2”以位于第二小句句首为主,也可移至第二小句主语之后。随着“以”的介词功能发达,“是以1”逐渐消亡,其功能由“是故”承担,“是以2”产生并发展成
  • 论文
    刘志基
    2010, 9(1): 8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立足于西周金文字频研究的既有成果,分别统计了西周、春秋金文的字频,并完成了对其分布状况的断代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西周字频高低端集中的原因分析:字频高端集中与铭文程式、嘏辞、义项数量及是否记录基本词等因素相关,而其中以涉及青铜器铭文文献特点者为主导因素;低端集中首先与专名类用法字相联系,此外,又与文献用字数量的限制和文献内容对文字单位的选择性限制,乃至相关字的特定断代用法相联系。
  • 论文
    陈满华
    2010, 9(1): 9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开创者威廉·琼斯为了解决用罗马字母转写亚洲一些语言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亚洲几种重要语言的书写系统,撰写了《论亚洲词汇的罗马字母正写法》,分析了当时的一些转写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用罗马字母转写的原则,制定了持续影响达1个多世纪的“琼斯系统”(Jonesian System),奠定了“琼斯音标”的基础。琼斯音标是国际音标出现以前记写亚洲语言发音、转写亚洲拼音文字的影响最大的音标兼书写体系,对我国的方言罗马字的制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