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9-01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舌尖现象”的语法化——“那谁”与“小他”
项开喜
2010, 9(5): 449-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话的“那谁”和安庆话的“小他”都是“舌尖现象”。“那谁”又衍生出一些新的用法,由表示“不能说1(事实)”演变为“不能说2(虚拟)”、“不能说3(道义)”、“不必说”、“不愿说”、“不好说(修辞)”等等。“那谁”、“小他”上述用法固化以后,成为语言的中一个指称单位,具有称呼、话语标记、指代等功能。“那+谁”、“小+他”这种组合形式以及称谓功能的形成机制均源于心理联想过程中的“由新及旧”和“以旧读新”原则,其中的核心构成成分只能是表示远指性的代词。“那谁、小他”和人称代词“你、他”一样,也有标记空间—人际距离的功能,其关系为:你<小他<他。
Select
论文
从语用回应视角看反问否定
李宇凤
2010, 9(5): 464-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引发-回应”互动的语用视角解释反问否定意义的来源、发展及其特性。反问是疑问形式在回应性语用条件下的一种倾向于否定的推理解释。回应的特征制约着反问否定意义的来源和特性,以及反问形式的选择和反问语法标记的发展。
Select
论文
超线性突显与“数+大+NP”结构
陈青松
2010, 9(5): 475-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探讨了类固定的“数+大+NP”结构,认为结构中的“大”具有超线性的突显功能,在数词非“一”的结构中具有突显聚合体的功能,在数词为“一”的结构中则突显属性。该结构在架构体系、突出指称、充当标题、婉转叙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Select
论文
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张珊珊 江火
2010, 9(5): 486-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语义判断任务考察了人脑对合成词、离合词和短语的加工情况。实验结果显示,离合词与合成词具有不同的存储形式和语义整合方式,离合词的构成不依赖词法而依赖句法。因此,实验结果不支持“词说”和“合时为词,离时为短语”的观点,但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离合词与短语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只是相对来说,离合词与短语的加工机制更为接近。
Select
论文
从名、实、义关系角度看《广雅疏证》对事物命名方式的揭示
马景仑
2010, 9(5): 499-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名、实、义关系角度看,《广雅疏证》所揭示的事物命名方式共有三种,即:1)以表示命名之义的词为“实”命名;2)以与表示命名之义的词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词为“实”命名;3)以同一个词或几个音同音近的词为命名之义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不同的“实”命名。这些命名方式都反映了音与义结合的相对固定性在新词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Select
论文
古汉语语义结构类型分析
袁本良
2010, 9(5): 509-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左传》语料为例证,对古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进行类型分析。根据语义关系的特点,将古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划分为“行为态”、“性状态”、“存现态”和“联系态”等类型,并对各种语义结构的构成情况,语义关系与语义结构类型的区别和联系,语义结构类型与句法结构、语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语义类型的考察,对于深入认识古汉语句子语义层面的构造特点,全面构建古汉语句子语法结构的类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elect
论文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矣”
张玉金
2010, 9(5): 521-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矣”可以作句末语气词,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前者很常见,后者很少见。句末语气词“矣”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也可以用于感叹句句末,前者很常见,后者很少见。陈述句句末的“矣”可以用于单句、复句、紧缩复句句末,还可以用于复句前一分句句末。不管用于陈述句句末,还是祈使句句末,“矣”都表示出现新情况的语气。句末语气词“矣”还可以和语气词“尔”连用,表示陈述语气。句中语气词“矣”可以用在转折短语、连谓短语之中,有表示停顿的作用,也表示动作实现体。
Select
论文
金文字际关系辨正五则
陈英杰
2010, 9(5): 532-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字际关系指的是在形或音或义等方面存在关联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文章对金文中“”和“召”、“友”和“”、“嚴”和“”、“寶”和“福”、“辟”和“屖”等五组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辨正,纠正了对相关文字形义释读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同时探讨了不同文字构形系统比较的方法,为各个时期文字构形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和不同时期文字构形系统的对比研究打下基础。
Select
论文
湘语爆发音的类型
彭建国
2010, 9(5): 542-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方言学一般从听感的角度来给汉语方言的辅音声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文章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手段,从发声和气流机制的角度把湘语的爆发音分成普通清声、清送气声、常态带声、弛声和内爆声等五类。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湘语爆发音声母特征的理解。与吴语相比,湘语的普通清声与清送气声在除阻时相对能量更强,造成听感上更“硬”的感觉。常态带声在湘语有些方言点得以完整保留,在有些方言点则表现为鼻冠清音或是弛声。弛声是湘语中常见的发声态。实验证明,传统记作浊送气或是清音浊流的音实质都是弛声。内爆声在湘南部分方言中存在。无论从共时分布还是历史演化上,弛声和内爆声都具有重要的类型学价值。
Select
论文
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
史秀菊
2010, 9(5): 553-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盂县方言指代方位/处所、人/物、时间的指示代词是四分的,即“近指,较远指,更远指,最远指”,指代方式、性状的是三分的。盂县方言指示代词首先是由“这、兀”和“这、那”两套系统叠置成的三分系统,第四指应是在三分系统形成之后,系统内部不同方音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的叠置,这种叠置最早出现在指代方位/处所的指代词中,后来又向指代人/物和时间的指代词类推,从而形成了如今复杂的指示代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