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3-01
全选
|
Select
汉语焦点干涉效应的句法分析
李昊泽 张志恒
2012, 11(2): 113-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生成语法学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语特指疑问句中出现的焦点干涉效应,提出焦点干涉效应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名词性疑问代词和问方式的“怎么(样)”以及问目的的“为(了)什么”;另一类涉及问原因的“怎么”和“为什么”。前一类出现焦点干涉效应是由于“一致最近条件”使疑问标句词的不可解释的疑问特征无法被核查和删除;后一类出现的原因是问原因的“为什么”和“怎么”在句法结构上不能低于焦点敏感助词。
Select
被字句的生成解释及相关问题
曹道根
2012, 11(2): 126-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研究认为长被字句生成时涉及两个“被”在理论上不经济,因为这需要解释为什么其中的被动标记词项和施事介引词项一定同音同形、合并删略。文章指出长被字句句法只涉及一个具有标句作用的介词“被”就可以从句法内部消除同音合并的问题,取得理论解释上的经济和自洽。不过,这需要区分“被”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被动标记功能。另外,长、短被字句结构并不相通。根据相关证据来判定长、短被字句的有差别生成并无过度概括之嫌。
Select
“喝他个痛快”类构式的形成及其语义研究
雷冬平
2012, 11(2): 13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的视角对诸如“喝他个痛快/喝他三杯”类强调语气构式的形成及其语义的获得进行了研究。认为“V他个X”双及物构式只有在其构式语义具有“获得”义的语境下,当动词后不带完成体标记“了”,且“个”后的X具有认知主体所认为的“褒义的主观大量”义特征时,“他”才能发生虚指,整个构式发生语法化,形成一个不容易切分的构式整体。语法化后的“V他个X”构式表达“将来轻松获得X表达的主观大量”之义;而语法化后的“V他X”构式则表达“将来争取获得X表达的主观大量”之义。构式语法化的研究显示,构成成分的虚化会导致构式的语法化,而语法化了的构式反过来又赋予虚化的构成成分以新的功能。构成成分语义的虚化并不代表其消亡,它以虚化的形式附着在构式中继续发挥作用。
Select
温州方言三种特殊双重否定式初探
张涌泉 陈瑞峰
2012, 11(2): 148-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州方言中有一种用双重否定强调否定的特殊语法现象。文章以温州方言“断无用”、“冇断坯”和“否晓(否)得”三种特殊双重否定式为例,描述它们的意义、用法和形成步骤,并从语用上的强调、语法上的逻辑和语法逻辑的来源三方面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
Select
从沙河话的“圪”类词看汉语一种形态成分的形成
范晓蕾
2012, 11(2): 157-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很多北方方言,尤其是晋语有一批以“圪/骨/黑/卜”等起首的“圪”类词,其中一部分是两个音节表达一个意义,如“圪料”、“黑浪”、“卜来”等,孙景涛(2008)提出“裂变重叠”的假设可解释这一现象。但也有大量“圪”类词不符合裂变重叠的一般规则。文章以沙河话“圪”类词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语音、语义、语法三方面比较了裂变重叠式和非裂变重叠式的“圪”类词,认为后者是以前者为构词框架在“一音一义”模式的推动下发展来的,裂变重叠式的无义音节“圪”发展为了有语法意义的构形成分。跨方言的材料也佐证了这一结论。最后,文章尝试从语音学角度就不同形式的“圪”类成分组合能力的差异做解释。
Select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
王为民 张楚
2012, 11(2): 173-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锺通韵》的作者都四德利用律吕之学对《黄锺通韵》韵的次序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这种安排暗示了《黄锺通韵》所反映的汉语北京音系的元音音位结构。《黄锺通韵》和《音韵逢源》一样是依据满文标音框架来列字的。《音韵逢源》有明确的满文标音,而《黄锺通韵》是通过韵图的特别构造来暗示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与《音韵逢源》有所不同,因此要理解《黄锺通韵》的音系性质,必须先了解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反映的是十八世纪中期的北京话音系,而不是东北官话音系。
Select
明代湖北罗田方言语音的若干特征
李军
2012, 11(2): 184-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归纳了明代湖北罗田医学家万全医籍歌括用韵的12韵部系统及其特殊押韵现象,并与同时期的湖北京山方言以及现代罗田方言韵母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万全医籍歌括用韵12韵部系统与特殊押韵现象是近500年前湖北罗田方言韵部系统与方言特征的真实反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近500年来罗田方言语音的演变规律与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关键词:万全医籍歌括用韵|罗田方言|语音特征|演变规律
Select
覃韵结构论
宋兆祥1 王南冰2
2012, 11(2): 197-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史上,覃韵是一个被压缩过了的聚合体所构成的平面,从源头上看有三个形式:?m、um和om。按照音系结构的规律性特征,前上古汉语跟*om平行的韵母形式还有*on和*o?。两者元音裂化,分别发展成为桓韵(*on→uan)和唐合一 (*o?→ua?)。一等阳声韵的发展态势和方向受到了韵尾的强烈影响,其演变机制跟鼻音的发音部位及发音过程中舌头对口腔的分割度密切相关。
Select
住所名探源
黄树先
2012, 11(2): 202-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言里的住所名是丰富的。从穴住开始,人类就会对其居住地进行观察,进而给予一个名称。从语言词义演变看,不同的语言,住所的命名方式有明显的一致性。文章在全面整理汉语文献材料、方言资料的基础上,跟其他自然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