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9-01
      

      
  • 全选
    |
      
  •   
    詹卫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沈家煊先生近年来提出汉语词类包含模式,主要立论依据是传统的汉语词类体系中关于名、动、形等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困境:要么违背语言学理论中的“中心扩展条件”、“并列条件”,要么违背理论构建时应该遵循的“简约”原则。如果采用词类包含模式去看待汉语词类,就可以摆脱这个困境。文章从树库语料的分析出发来说明语言事实中确实存在违反“中心扩展条件”和“并列条件”的情况,并将原因归结为言语使用中的“简约”(或“经济”)原则使然。换言之,言语交际中的简约,造成语言理论模型的无法简约。
  •   
    储泽祥 刘琪
    2012, 11(5): 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董秀芳
    2012, 11(5): 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未免、未尝、未必、未始”等包含否定语素“未”的语气副词,认为这些语气副词都有委婉的用法。文章对这些语气副词所表达的委婉语气进行了描写和分类,并对这些副词的语义和语用特点作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未X”式副词的历时来源,揭示了“未X”式副词所经历的词汇化与主观化的具体过程,探讨了造成“未X”式副词委婉用法的相关因素。
  •   
    高再兰
    2012, 11(5): 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感官动词“看”、“听”既可用作感官动作动词(如“我看电视/听音乐”),又可用作感官感知动词(如“我看他不高兴就走了”、“听风就是雨”)。华容湘语中的感官动作动词“看”和“听”可用作无条件小句标记,[JP3]近代汉语中的“看”和“听”也有类似的用法;另一方面,华容湘语中的感官感知动词“看”开始了向因果小句标记的演变,而普通话中的“可见”、英语中的“seeing that”都已演变成了因果小句标记。文章最后讨论了从感官动词到小句标记的演变机制。
  •   
    周晨磊
    2012, 11(5): 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话说”从跨层组合到凝固成词,成为语篇中客观叙述时引入或转换话题的标记词“话说1”。近两年,网络中出现了形成中的话语标记语“话说2”,具有提请注意和缓和语气的人际功能。“话说2”的主要功能经历了从语篇到人际的演变,其产生符合人们的求新心理。
  •   
    李小凡
    2012, 11(5): 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平话划为独立的大方言,学术界对此存在疑虑和犹豫。中古全浊声母今读类型是汉语方言分类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勾漏粤语应归属平话,晋语应回归官话。徽语是独立的混合型方言。赣语和客家话是根据文化认同分立的两大方言。现代汉语可以分为九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平话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徽州话。
  •   
    徐娟娟
    2012, 11(5): 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丹阳方言位于江淮官话与吴语交界地带,语音演变情形复杂。历史上较完整的文白异读对应已经消失,但今声母、韵母与中古音韵地位对应的不齐整,仍可显示出方言语音的不同层次。通过与扬州、苏州、常州语音的比较,可看出丹阳方言的边界方言属性,分析丹阳方言语音里的异源层次,发现方言底层的语音形式;可探讨丹阳方言文读层和白读层的来源,以及方言语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演变趋向。
  •   
    刘淑学 袁学章
    2012, 11(5): 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古韵摄在《韵略汇通》中韵部的分合着眼,结合韵母的演变,探讨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格局及音值。论证了如下问题:1)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韵略汇通》音系中,读音是二分的,分别读作\[t\]、\[t\](或\[t\])组。2)“枝春上”三声母下开口字(或合口字)间的小韵对立,不只是有无\[i\]介音的区别,也是声母的不同。3)\[t\]组声母不拼细音。4)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演变不是同步的,合口字快于开口字。
  •   
    栗华益
    2012, 11(5): 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邵武方言咸深摄入声今读带有紧喉特征的鼻音韵尾,根据韵尾音值分为m尾型和n尾型,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条件使得前者分布在山路边、后者分布在富屯溪边。文章在分析韵尾演变过程中发现,邵武方言入声韵尾在演变过程中先后受到宋代闽北次方言、宋元时赣语和后来的闽北方言等三次不同层次的影响,其中宋元时赣语的影响最大。具有闽语主要特征的邵武方言在入声韵尾演变类型上趋同于赣语。
  •   
    陈燕
    2012, 11(5): 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说文解字》部首法,要弄清楚转注,而较为合理地解释“同意相受”的“同意”,以此为证解释转注,进而客观地钩沉《说文解字》部首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内证法,通过分析归纳《说文解字》全部“同意”字组的字得出“同意”的含义。《说文解字》“同意”指字形(偏旁或结构)相同,意义(偏旁或整字意义)相同或相关,与后人理解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论证《说文解字》转注,证实转注包含了部首法内容。
  •   
    陈明富 张鹏丽
    2012, 11(5): 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他年”类词语指“他年”、“他日”、“他时”等时间词。“他年”类词语的语义同时具有两个意义相反的义项,考察发现,这种语义特点的成因是由于同时受到两个条件影响的结果。一是“他年”类词语中的“他”本为远指代词而非旁指代词,二是“他”后的时间成分“年”、“日”、“时”等具有单向的线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