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5-01
      

      
  • 全选
    |
      
  •   
    江蓝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现代汉语的叠合句“差一点没VP”的产生、湘鄂某些方言点的数量词“两个”的语法化、无标记动结式“VC、VOC”演变为带标记动结式“V得/教C、V得/教OC”等三个案例,说明说话人意图对句法结构的影响,从中概括出句法创新的一条独特路径:把句法结构的隐含义或隐含项显现到句法结构表层,使原句法结构的构造、语义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新的句法结构。加强语言表达的明晰性和感情色彩是这类句法创新的语用动因,类推、重新分析是推进和完成演变过程的机制。文章还说明语境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句子的上下文句法环境、篇章联系等,它还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观评判、人的逻辑思维对句法结构语义认解的制约等等。
  •   
    叶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   
    林颂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进行比较,归纳其类型差异。以此为基础,将比较视野扩及壮侗语,论证东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对内一致性和对外排他性的独特面貌的形成,是早期语言竞争过程中,百越语“底层”在东南部汉语方言中的一种残存的表现。
  •   
    张田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评注功能的语气副词“何必”由疑问词“何”与情态动词“必”构成的非句法结构发展而来。非句法结构“何必”常出现在反问语境中,由于语境吸收,表示“不必”之义,逐渐演变为一个语气副词。成词后的“何必”与其后“呢”连用形成话语标记“何必呢”,语用强调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动因,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是“何必呢”标记化的主要机制。话语标记“何必呢”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语篇组织、隐性否定和人际互动等语用功能。
  •   
    张吉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分析绍兴方言的连读变调,阐述了连读变调与韵律结构、句法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绍兴方言连读变调中的“平调”能代表重音。文章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绍兴方言是右重韵律结构,韵律结构的重音受到句法结构的支配,右重韵律结构通过声调的连读变调来实现。
  •   
    严修鸿 余颂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最新调查与文献考证,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许多客家方言点是确实存在的,前人相关断言有误,有必要作出修正。客家话覃谈相别,反映在口语层次,是覃韵存古而非像闽南话的“谈韵在变化之后与覃韵互相区别”。 客家话在口语词汇里不仅明确无误地保留了覃谈之别,而且在声母条件上也见于见系,不像吴语、赣语那样仅局限于端系。
  •   
    栗华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音分尾指同摄的入声韵韵尾因主元音不同而分化演变,改变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或合并或弱化或消失,变成其他韵尾。表现为:高元音使韵尾-t化、低元音使韵尾-k化,后元音使韵尾弱化,低元音使韵尾消失。另外,低元音使-t尾边音化,元音分尾在闽语入声韵里表现出一定的深层性。
  •   
    张楚、王为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原方言蟹摄字的演变模式曾是一+二≠三四合≠三四开,这与北方官话型蟹摄字的曾经演变模式一合≠一开+二≠三+四不同。太原南郊晋源方言是太原型蟹摄字演变的早期阶段,百年前太原城区话是晋源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太原城区话蟹摄字的演变模式已被官话方言覆盖,太原北郊方言蟹摄字的演变模式已由以等为条件,转变为以开合为条件,这是晋方言与官话方言两种模式结合的表现,是一种“矫枉过正”现象。核心晋方言蟹摄字的典型特征是一等开合口不分韵。
  •   
    李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韵切指归》是目前所见最早以韵图形式编撰的韵书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是扩展《韵法直图》而成,反映的是传统读书音。文章从《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与语音特征两方面,将其与《韵法直图》蓝本《切字捷要》韵图——《切韵经纬图》进行了比较,指出《韵切指归》的编撰体例传承的是《切韵经纬图》,其语音基础同样是《切韵经纬图》所反映的“汉音”。只是在形式上据《洪武正韵》保留了全浊声母,并据《韵法直图》注明了各韵呼名。
  •   
    段亚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书学慎余》是一部反映清初河南柘城一带方音的韵书,书中反映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中古知系的合口字有合、撮两读。文章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了中古知三章组字在发展中曾存在过一个两读的过渡阶段,它为证明汉语史上龈后音向舌尖后音的演变提供了文献支持。
  •   
    刘健刚 储琢佳赵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明语音标点的特征在于语音间隙和停顿,从而为计算机合成和识别工程奠定了理论建模基础。文章首先探讨了标点符号的性质和作用,然后从文字文本和语音文本的定义角度探讨了语音标点符号的特性和作用。通过论述,文章诠释了“语音标点符号”:语音文本中语音特定时间段的间隙和停顿(能指),表示传统文字文本中特定的意义和感念(所指)——特定具体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