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7-01
      

      
  • 全选
    |
      
  •   
    陈莉;李宝伦;潘海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认为“不”拥有独立的否定投射,并担当否定功能投射的中心语,而不是动词短语嫁接语,也不是动词附缀。有关“不”的两个现象,一是通过否定词中心语移位所产生的末尾否定词问句,二是汉语中否定词和情态动词的结合方式,都证明了“不”否定中心语的地位;文章还重新讨论了先前研究中借以佐证“不”为动词短语嫁接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认为它们不足以证明“不”为嫁接语。
  •   
    伍雅清;胡明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讨论了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复数标记与量词共现的现象。文章指出,量词性语言中的量词体现了名词的可数性特征。复数标记是将名词切分为非个体化群组来计数,而量词将名词个体化。复数标记与量词若要共现,量词必须位于带有复数标记的名词词组之后。因为只有这样,复数标记的非个体化群组与量词的个体化才能兼容。日语和韩语中格助词导致“数+量”结构前移形成“数+量+格+名+复”的表层结构。
  •   
    杨彩梅;杨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献对英、汉语关系结构的句法推导大多采取移位分析,认为关系从句内有wh-算子或中心语的前移。如果真有这样的移位,那么关系从句的谓词一定是句法开放性谓词。然而本文发现,英、汉语关系从句的谓词呈现显著的不同,前者是句法开放性谓词,而后者是句法非开放性谓词。因此,本文支持英语关系结构的移位分析,但主张汉语关系结构的非移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英、汉语关系结构各自的合格条件。
  •   
    周思佳,陈振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参数设定和计量的方法,讨论“一量名”不定指名词主语句的允准条件。句子成立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和描写性,以及句子各成分的语义要求是否和主语的不定指义相容。首先设定允准参数,然后建立学习语料库,并赋予各允准参数相应的权重分值,从而得出“一量名”不定指名词主语句的合格阈值。最后在检验语料库中进行比较,调整参数及其分值的设定,最终达到最为理想的计量分析效果。
  •   
    王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方言中存在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而成的“量名”结构。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方言“量名”结构出现的句法位置和指称性质,揭示差异背后的蕴含共性,并对此进行初步解释。
  •   
    岳中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途径题元角色具有[+经由对象]、[+媒介]、[+外谓]、[+先然]四个语义特征,存在有“空间路径”、“依凭物”和“事件”三个变体,可由介词“通过”和“经过(经)”标记构成途径介词短语及其蕴涵句。介词“通过”的语义功能在于对“途径”的凸显,而“经过”的语义功能则在于对“途径历程”的凸显。正是这种不同的功能制约着两者间的替换。
  •   
    冯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魏晋时期开始出现的“(如)X许”,是一种用比拟来表达性状特征的结构式。“(如)X许”表示“如X般/样”,“许”具有助词性质。本来表示空间范围的“许”用于“如X”的指物名词X后形成“(如)X许”结构式,在语境诱导下“许”发生由空间方位到空间特征的次范畴转移而成为比拟助词。从晚唐五代开始,“(如)X许”又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客观比拟衍生出主观强调功能,主观化为性质、程度表达式,“许”更趋于虚化为强调标记。
  •   
    汪业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叶音声母通常是今音性质的,但朱熹部分叶音声母可以从上古音角度作出解释,其理据在于注叶人叶取了古读旧音或方音,或者叶音用字构成了古谐声、古通假等关系。明了这些理据,才能对相关叶音声母的语音性质作出识断。
  •   
    戴黎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层次一般指受其他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层次。而本方言自身演变所产生的层次,通常不称为历史层次。文章通过莆仙话和闽南话的比较,在莆仙话的枫亭、东海小片,发现一种特殊的历史层次。这种历史层次是受闽南话的影响而产生的,但又不是直接借用闽南话,它是受变之后又进一步自变的结果。这种特殊的历史层次,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   
    郭沈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话溪母字有[h]、[f]、[k‘]、[j]、[w]等多种读音形式。目前关于溪母字音变的解释均将[k‘]作为最早形式,[h]、[f]、[j]、[w]作为[k‘]之后的音变形式。文章根据[h]在广州话及粤语白读中分布的普遍性及溪母读擦音在客赣粤平方言中的大面积分布,推断\[h\]为粤语固有的一个早期层次,它是早期壮侗语和汉语接触后遗留下的底层,[k‘]为宋代由中原移民带入的一个较晚的文读层次。[f]是以[-u]为条件从[h]中分化出来的,\[j\]和\[w\]则是受同韵摄主元音影响“类化”产生的例外读音。
  •   
    史艳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阳方言的儿尾目前有结合式和化合式两类。单独的高元音韵母、前高元音韵腹入声韵母、韵尾为\[+后\]\[+高/半高\]元音的复元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儿尾发展相对较慢,目前处于结合式阶段;其余基本韵母儿尾处于化合式阶段。文章分析认为,化合式儿尾的形成时序为:中低元音韵腹无韵尾韵母(a,o,)>n尾韵>i尾韵>u尾韵>单独的高元音(,,i,u)>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