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01
      

      
  • 全选
    |
      
  •   
    黄正德 柳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新兴非典型“被XX”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历史来源并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的动词不是XX本身,而是其所隐含的无声轻动词。类似的隐含动词结构也大量见于古汉语、英语等语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的“被XX”结构不能还原为主动形式。文章将这一不同归因于综合性语言与分析性语言之间的不同,并以“派生时机参数”为基础的参数理论对此作出解释。从语言演变角度来看,“被XX”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出现反映了语言演变遵循“……综合→分析→综合……”的循环模式。
  •   
    熊仲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得”是达成范畴的语音实现,具有达成义。状态补语句中的致使义由致使范畴负载,该致使范畴可以有语音实现也可以没有语音实现。设置致使范畴可以解释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为隔开式动结式中的动词提供了移位的位置,解释了相关结构的致使义来源。状态补语中“得”实现为达成范畴时,经历了由独立到粘着的历时变化,独立时可单独移位到致使范畴位置,粘着后会激发动词移位,并与动词一起移位到致使范畴的位置。
  •   
    施其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了”在闽南方言各地普遍用作表示实现体貌的形式,但由于实现体貌发展程度的不同,在各地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表示动作行为本身实现的、活动于词层面的“了1”在福建—台湾片和雷州片基本上不用,在粤东片和海南片则普遍存在;用于表示事件作为一种新情况实现、活动于句层面的“了2”在各地普遍存在;用于表示事态实现、活动于词组层面的“了3”在闽南方言的大部分地区仍存在,但在雷州片和海南文昌已经消失。这种“了3”多少带有一些“完毕”的意义,语音上也未弱化,是一个不成熟的体貌标记。三种“了”的句法分布在各地也有差异。考察、比较三种“了”在不同地域中和不同句法环境中的分布,可追溯出表实现体貌的“了”在闽南方言中的发展、演变过程。总体而言,闽南方言“了”的发展演变过程比普通话较迟或较慢,而各片的发展进度又快慢不一。
  •   
    尹蔚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范畴在不同语言里表示方法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认知世界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拉坞戎语的空间范畴不仅以词汇语义形式体现,还以语法形态变化来体现事物间空间关系的变化。文章以拉坞戎语业隆方言为例,探讨拉坞戎语的空间范畴,认为拉坞戎语的空间认知与其文化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   
    梁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每到某时候”时间状语小句,考察了武鸣壮语na?2(每)在“名词+na?2”结构中的词汇化。该结构中的名词以典型的单音节时间名词为主,na?2来源于壮语ta?2(到),经同化、重新分析而成。ta?2(到)与高频词?on2(日、天)结合发生同化音变,即?on2ta?2→?on2na?2,“天到”初始结构被重新分析为“每天”。伴随着na?2的语法化,“名词+na?2(每)”结构发生了词汇化。动静态时间状语连续统有助于这一演化的认识。
  •   
    冯法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淮官话的部分方言点知二庄的读音规则为:内转读Ts类,外转读T类。Ts类和T类在音系中的出现环境大致是Ts类拼高元音韵母,T类拼低元音韵母。这种分化是近代官话在知照合流后的进一步调整。明清时期江淮官话区的等韵材料记录了庄组按内外转分化的现象。
  •   
    刘泽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吴语80多个方言点果遇两摄主体层的今读状况作了全面梳理,以古今音类分合关系为依据,将吴语归为单层分立型、单层合流型和分层型三个类型,指出吴语的早期形式是两摄分立,并对两摄主体层的音变作了分析,总结了相关的音变规则,最后以温州话为个案进行了历史层次分析。
  •   
    赵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韵》一书有43条又音在其正切音系中找不到相应的声韵调配合。这些又音切语基本无误,来源大多是继承《切韵》系前书,有明显异质性的非常少。又音与正切音系不完全吻合的现象主要起因于唇音不分开合口、混切和混韵。这些又音是《切韵》系书层累式增加的结果,反映出实际语音及其音变情况,至《广韵》仍不入正切音系则说明《切韵》系书正切音系的保守性。
  •   
    周朋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字与词的双向对应关系三个方面考察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文字资料的用字习惯,指出其用字总体上比较规范,且同传世文献的用字习惯有较强的一致性,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用字业已比较成熟和稳定;同时也指出其用字也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假借字使用较多、假借字与本字混用、不同词之间形体互用等,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用字仍有不成熟、不稳定的一面。张家山汉简用字所表现的习惯,跟同时代其他文献总体上也是一致的,说明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可能是西汉初期共同语的用字习惯,而不是某一地域或某一方言的用字习惯。
  •   
    华学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吴金华先生在汉语史研究和中古历史文献整理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主张语言与文献兼治,坚持在语言研究中充分运用文献方法。吴先生的研究方法有八大特色,即:文献异文,纠察关系;字词考释,洞明音声;体味句读,订讹正谬;汇通文献,信而有徵;穷搜博采,考镜源流;每下一义,广征众本;训诂考索,还原为先;钩玄索隐,博稽文史。吴先生治学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精益求精、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于今尤其值得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