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01
      

      
  • 全选
    |
      
  •   
    李艳惠; 冯胜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北京话[数+量+名]短语中“一”字省略的允准条件:“一”字的省略不是纯句法的现象,而是语体、韵律、句法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导致同样句式却有“一”的可省和不可省之分,不但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北京话的省略现象,而且也可以解释何以台湾闽南语不能省略“一”。 两者的区分可归根于北京话和台湾闽南语在韵律上的基本不同行为——北京话,但非台湾闽南语,常以轻重音来表达讯息的强弱。
  •   
    王红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词性成分的指称性有强弱的差别,在词上就规定了其所指对象的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和专有名词的指称性强,而只能在特定语境的句子中才能落实其所指对象的普通名词的指称性弱。文章分析了汉语中指称性强弱不同的两类体词性成分的语义和语法表现,并根据指称性的强弱解释了与体词性成分有关的几种语法现象,即构词能力、古代汉语的名词用如动词、现代汉语的体词性成分作谓语。
  •   
    郑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方言语音史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吴语为例,具体说明汉语方音史研究应该注意的若干理论与方法。文章认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语言层次、词汇扩散和语言类型学。词汇扩散强调音变的基本单位是词汇,层次理论涉及内部演化和外部接触等不同的演变方式。文白异读只是个相对的概念,白读音是口语音,但文读音既可以是读书音,也可以是口语音,它和音变单位、音变方式均有密切关系。类型学的历时蕴含理论为方言语音史提供了科学的视角和演绎的方法。比较方法、结构分析法分别强调从共时平面的地理分布和音类分布获取历史演变的信息,文献考证法则为共时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   
    支建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豫北晋语中的阴声字读鼻音韵现象有系统变读与例外变读两种情况。阴声字系统变读鼻化韵现象是音系中假摄字主元音发生音移后进一步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选择;阴声字例外变读鼻音韵现象的实质是元音韵尾弱化后经过重新分析的结果。
  •   
    赵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切韵》“东三钟微虞废文元阳尤凡”十韵的唇音字发生了轻唇化音变,而其中东三和尤韵的唇音次浊字“梦目谋”等今读m声母,形成两个例外。从韵母的演变和文献的记载来看,这部分字很可能也曾经历了轻唇化音变,后来由于韵母的主要元音是圆唇的,使得声母由唇齿音变回到双唇音m。
  •   
    黄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o13“多”字句是水语最普遍使用的差比句,语序类型为“SJ+A+M+ST”。 to13“多”是来源于表量形容词的比较标记,在差比句中逐渐失去了数量语义特征,虚化为比较标记,是加在形容词上的核心标注,能够凸显被比较事物在量级上的序列关系。
  •   
    邵明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安多藏语阿柔话中,言说动词zer和bzlas的语义和功能发生了虚化,由自由而逐渐变得粘着,在共时层面呈现出种种变异。其中zer由言说动词语法化为传闻示证标记和引述示证标记,而bzlas则语法化为引述示证标记、话题标记和条件从句标记。而表达传闻或引述示证范畴是这两者的共同的、显著的功能。这种共时的分布差异反应了藏语形态句法的动态衍生过程和历史演变趋势。
  •   
    刘探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台话定中结构的居中形式有“个”、“的”和“的个”三种形式,它们有时候可以互换,有时候相冲突,根本原因在于“个”有两个:一个是前面存在隐性指示词或数词的量词,这占绝大多数;另一个和“的”一样用作定语标记,这只有极少数。用作定语标记的“个”在形式、语义、功能和句法位置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含有“个”的定中结构在烟台话中只出现在强陈述、强祈使、强疑问三类句子的话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