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7-01
      

      
  • 全选
    |
      
  •   
    王韫佳1; 覃夕航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设计的范畴感知实验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辨认和区分是否存在声学参数上的范畴边界,二是刺激设计和实验任务对于声调范畴感知结果的影响。实验刺激为下降段降幅和终点音高都不同的四个降升调连续统,自变量为音高的拐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1)在下降段降幅较低的情况下,终点音高较高的连续统在辨认曲线上出现了较强的范畴化特征,而在下降段降幅较高的条件下,终点音高较低的连续统出现了较强的辨认范畴化特点;2)在两种实验设计中均未得到与辨认结果显著相关的区分结果,在辨认结果具有显著范畴化特点的实验条件下,区分结果呈现弱范畴化或非范畴化特点。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刺激设计和实验任务对范畴感知实验结果的影响,记忆中的音高衰减作用、普通话韵律单元中的声调变化规则以及被试完成任务的偏向策略都可能对区分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本研究的结果,调形具有相似度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声调的感知类型介于范畴型和非范畴型之间。
  •   
    张谊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述宾短语副词化发展的动因与机制,包括句法临界环境、双音韵律特征、互补语义基础和转喻引申机制。述宾短语副词化的进程,从先秦到近代,经历了由述宾短语凝固进而程度化的发展历程。从近代一直到现、当代,最终从固化短语逐渐虚化成了一系列极性程度副词。其副词化表达的方式与功用,涉及到构式化的四字构造、极性化的绝对程度、情态化的主观强调、和谐化的连用套叠等四个方面。
  •   
    杨德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主动宾句的宾语的话题化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被考察的主动宾句式近一半只是部分宾语可以话题化,宾语都能话题化和都不能话题化的句式只占四分之一多一点;能够话题化的,有的也有条件限制。影响主动宾句的宾语话题化的因素很多,既跟宾语的性质、语法特点和位置有关,也跟谓语动词的性质和构成有关,还与主语的性质和句式等有关。
  •   
    温锁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专门研究汉语的口语构式“VP着也是VP着”。文章首先指出了其构式的构造与表意上的共性特点,特别是其构式要素“VP”的语义特征,将其构式义概括为“确认人或物现时的非正常效用状态”。根据“VP着也是VP着”的构式义及构式的使用语境,将构式的表意机制概括为:以激活人们对人或物正常效用的基本认知条件的方式来造成与当下存在着的非正常效用的人或物的对比效应,暗示“VP着”所描述状态的不正常性与不合理性,为既有的或即将提出的对人或物的权宜处置寻找借口与依据。最后,文章对构式表意特点进行了总结。
  •   
    顾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方言古为吴语,由于历史上多次北人南下,充实江淮间,现已演变为江淮官话。本文考察南京方言宕江两摄入声韵在老、中、青、少四个年龄段的共时变异,分析宕江两摄入声韵的语音层次,探讨普通话渗透、嵌入南京方言的方式和步骤,讨论南京方言入声韵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   
    倪志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泰方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词末变调现象,即部分多音节词的末字不论其单字调为何一律读作同上声一样的调值。文章首先以如皋(桃园)话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共时描写,然后考察它的地理分布状况,最后讨论其性质,认为词末变调是通泰方言早期小称变调的残迹,并指出它形成的基础不是现在的儿尾,而是历史上的鼻音儿尾。
  •   
    林华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廉江粤语表传信的语气助词较为丰富,可结合传信意义和共现顺序对其进行分类。传信语气助词的共现顺序,可从“行、知、言”三域的角度进行描写和解释,大体上存在“知域>言域”(“>”意为“先于”)的共现规律。传信范畴与知、言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值得进一步关注。
  •   
    林素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等”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等”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等”的语法化路径为“等[HT5",6SS]给予[HT]”>“等[HT5",6SS]让、使[HT]”>“等[HT5",6SS]被动标记[HT]”;同时表致使义的“等”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谢维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为主要形态标记,如“过见平/过见去”。两者的语法形式和发展路径各异,我们将前者称为“状态”类音变构词。从论元结构看,该类构词中,派生词变读浊辅音,指派主事格。其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面的配合关系为:源词在语义层面指派施事格、受事格,分别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宾语,语音层面为清辅音、无标记;派生词在语义层面指派主事格,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语音层面变读浊辅音,有标记。
  •   
    郑贤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所说的疑难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传世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传世文献中的汉字。研究这些文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传世文献的校勘整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了28个疑难字进行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