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01
全选
|
Select
普通话和粤语的内、外修饰语
张志恒1; 李昊泽2
2015, 14(5): 449-458.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考察普通话和粤语中\[指示语+数词+量词+名词\]短语中出现的两种修饰语成分:在指示语之前的外修饰语和名词之前的内修饰语。通过省略和移位这两种句法操作,文章指出外修饰语是一个附接语,而内修饰语则是一个功能中心语的标志语。这一结论表明文献中对修饰语的两种分析法——附接语分析法和补足语分析法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语言事实。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更多相关的现象。
Select
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
孙天琦1; 郭锐2
2015, 14(5): 459-472.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401.028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着眼于解决“后果宾语”(“跑了一身汗”)的允准机制及实现模式,论证了“后果宾语”结构与述补结构存在整齐的平行性。这类结构可以分析为补语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述结式”。由此提出“产生”义和“粘附”义两类“隐性述结式”,从述结式的论元衍生规则推导出“后果宾语”结构的各种实现模式,并统一解决了这类结构的相关问题。文章还把这一模式扩展到“取夺义双宾”、“隐性致使”等特殊结构,解释了这些结构特殊的论元实现问题,进一步论证了“隐性述结式”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Select
在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名物化现象再思考
伍雅清; 杨彤
2015, 14(5): 473-482.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9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布式形态学的框架下,名词化与名物化结构均由句法生成,其差别取决于轻动词v的隐现。名词化结构生成真正的名词;名物化结构内含动词性投射vP,允准vP附加语的嫁接。名物化结构的差异取决于轻动词v,词根和内论元。文章给大部分名物化结构的生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Select
“说X(也)不X”的主观情态义及其方法论思考
杨海明1 ; 邵敬敏2
2015, 14(5): 483-493.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框式结构“说X(也)不X”的主观情态义及其方法论思考:1)该构式具有“制造假设话题,本质委婉否定,略显轻微转折,隐含温和辩驳”的主观情态义,这些必须通过关联后续句才能得到证明。2)可变项X主要是单音节的性质形容词,还包括心理动词以及形容词化的名词,一般动词与名词不行。3)指出对举变式“说X1(也)不X1,说X2(也)不X2”语义的三种不同倾向:否定后项“不X2”,否定前项“不X1”,折衷的兼取“不X2”和“不X1”。4)对挖掘框式结构主观情态义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一些理论思考。
Select
再论语气词“著(着)”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王苗
2015, 14(5): 494-503.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4.0299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著”在近代汉语中发展出了祈使语气词和先时语气词功能。我们认为“著”语气词功能的出现与持续体标记“著C”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成”义“著”在特定结构受语境影响而语法化的结果。在认知投射机制的作用下,表示“请求、商量”的祈使语气词“著1”又发展出了“承诺”的间接语力,从而演化出了先时语气词的用法。
Select
兼类说反思
周韧
2015, 14(5): 504-516.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309.0279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朱德熙先生的词类观和他确立的汉语词类体系在汉语语法学界影响深远。本文认为,如果深入贯彻朱先生最主要的词类观,那么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体系当中,便不宜有兼类的概念。文章首先说明设立兼类词所依据的“数量原则”其实难以把握,进而从概括词和个体词关系、词类划分标准的确定和词性标注三个方面说明兼类概念带来的理论困境。我们认为,一旦确立“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重要原则,那么设置兼类便会多多少少和这一原则产生矛盾。
Select
间接言语的实质与动因
陈新仁; 王毅圆
2015, 14(5): 517-525.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412.028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接言语是日常语言使用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现象,John Searle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深化了我们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但对于交际中说话人为什么要使用言语、间接言语如何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等问题却语焉不详。Marina Terkourafi 和Steven Pinker之间新近发生的一场涉及间接言语的实质与动因的辩论进一步表明:间接言语并非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元化的分析视角。
Select
藏语送气擦音的来源
王双成
2015, 14(5): 526-534.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藏语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藏语的送气擦音,有人认为是从不送气的擦音演变来的,也有人认为是早期特征的遗留。文章在检讨以往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藏文历史文献、方言材料以及缅语、苗语等语言材料详细论证了藏语送气擦音的来源,提出送气擦音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早期的一部分塞音(塞擦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变为了擦音同时又维持了原有的送气特征所致。
Select
皖西南赣语古清去字按韵尾分调现象考察
徐建
2015, 14(5): 535.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4.0297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皖西南赣语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交界处方言点存在古清去字以今读韵尾为条件分化为两个调的现象。大致而言,开尾字读一个调;鼻音尾字读另一个调;元音尾字在某些方言点全部随开尾字演变,在某些方言点少数字随开尾字演变,多数字随鼻音尾演变。分调现象的产生与古清去字的调值、方言点音系结构以及开尾、元音尾、鼻尾三类韵的区别特征有关。
Select
从准确性看《汉语大字典》释义误用古注的问题
朱城
2015, 14(5): 544-551.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修订版《汉语大字典》因误解误用古籍注疏材料、影响释义准确性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供编者读者参考。全文涉及第二卷中的释义条目20余条。
Select
近代汉语疑难词“谷树皮”考
王祥1; 孙剑艺2
2015, 14(5): 552-560.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507.029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围绕武大郎的“谷树皮”形成了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文章深入研究文本,对各种解说详加列举和分析,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证明武大郎是一个“垂体性侏儒”形象。重点勾稽大量北方方言实证,按照“因声求义,不限形体”的训诂方法,证明“谷树”即现代北方方言双音词的同词音变形式之一;其形容词义用以修饰皮肤时,意义用法与 “鼓搐”、“骨搐”、“枯出”、“枯搐”、“鼓皱”、“枯树”等无异。对其构词理据及其源流先后问题亦略作拟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