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01
      

      
  • 全选
    |
      
  •   
    徐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言里表达空间意义的词常演变为表时间意义的词,汉语也不例外。汉语有横向(水平)的时间表达(如前后),也有纵向(垂直)的时间表达(如上下)。文章试图证明,这种纵向表达法最初启蒙于先秦的个别词汇如“上世”、“上古”、“上旬”等。“上午/下午”这种表达方式由表达地支的“午”开始,并从“中午”开始扩散,在唐末宋初开始形成。纵向表达时间的方式很早就已存在,但形成系统比较晚。明清以后,汉语里纵向表达法才真正成熟了。有些纵向时间表达在清代文献里还见得到,但在现代汉语里被抛弃了。现代汉语不少方言里保留着两套(横向和纵向)时间表达方式。
  •   
    郭浩瑜; 杨荣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致使义处置式并不如学术界之前所言始于“将”字式,它在“以”字式就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进入中古汉语以后还有“持”字式,最后在“将/把”字式上完成最终的语法化。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各种类型表现出高低不同的控制度,也体现出不同的意义类别,这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来源于不同的结构。
  •   
    孙宏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西夏语语音系统的构拟,前人已经有许多套,但是采用的方法均为内部构拟法,大同小异。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内部构拟和外部构拟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构拟了西夏语的声母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参考了羌语支语言的特点,特别参考了西夏语与羌语支语言同源词的语音面貌,与前人的构拟有许多不同。主要是:第一,构拟了小舌部位的塞音系统;第二,构拟了带鼻冠的浊塞音、浊塞擦音以及带鼻冠的送气塞音、送气塞擦音,并与纯浊音加以区别;第三,构拟了3套塞擦音,区别了舌上音和正齿音;第四,构拟了带h、前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6个,并提出了构拟的理由。
  •   
    孙伯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近刊布的一份音韵学材料,对与西夏语声调相关的几个问题,如西夏语是否有“平”、“上”、“去”、“入”四调,西夏语声调的性质,字形相关、字义相同、声调只有平上之别的几组西夏字是否表记西夏语的变调等问题进行了再探讨。
  •   
    岳利民; 张翠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典释文》中的“又音”用例多,性质复杂。有些“又音”不为字头注音,被注字另有其字;有些“又音”为字头注音,但“首音”不为字头注音;有些“又音”是为异义异音字的字头注音;有些“又音”是为同义异音字的字头注音;有些“又音”是用来易字的无效音切。
  •   
    张竹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曲韵骊珠》入声独立,《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但《曲韵骊珠》入声恤律的16个小韵代表字及反切下字在《中原音韵》均为鱼模韵之“入声作上声”、“入声作去(平)声”。而入声恤律韵的北叶音字则无一例外的均为鱼模韵上声(去声或平声阳)。如果把《中原音韵》“次本韵后”的“入派三声”韵字抽出另立,基本上即为《曲韵骊珠》之独立的入声韵。《中原音韵》“次本韵后”将入声派入三声,《曲韵骊珠》于各入声小韵后将舒声韵字纳入其中。二者体例不同,分韵不同,但均采用“派入”之法是一样的。对南戏的制曲作词而言,无论是《中原音韵》还是《曲韵骊珠》,最大之不同只在于入声韵字的使用方便与否的区别了。
  •   
    施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19个方言点齐韵开口字的比较发现,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均有两个读音层次的对应:层次Ⅰ和层次Ⅱ。其中层次Ⅰ的特点是读如咍、灰韵,是该区域的共同保留,上丽片收字最多,瓯江片及金衢片收字较少。层次Ⅱ在上丽片和瓯江片方言中有较多的读音变体,前者主要表现在高元音i后裂化为ie而形成的读音对立,后者主要体现在高元音i在不同声母组下的读音变体,其中一个变体为i前裂化ei,而金衢片则多不变,仍读i,显示出音变的区域创新性。这两个读音层次与南部吴语支韵的其中两个层次表现相同。同时,文章认为以《切韵》的音类分合关系来判断读音层次的时间顺序可能会出错,因为这是建立在各方言都应与《切韵》的音类分合关系相同的错误假设之上的。最后,文章还讨论了至少有两类当前学界认为的文白异读应看成是同一层次的观点。
  •   
    李小撒1; 王文宇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旨在通过词汇联想测试手段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联系模式。八十四名美国与中国大学生分别独立完成英语词汇联想测试。数据收集结束后,研究者借助WordNet及BNC对联想测试的反应词加以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英语本族语者纵聚合联系、横组合联系与百科式联系呈逐级递减态势,而学习者这三种联系则呈现U型态势,横组合联系比例偏低,并且横组合联系词整体提取速度较慢;第二,高水平学习者纵聚合词汇联系的比例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的学习者,而两组学习者的横组合联系却没有显著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语言间概念共享节点远多于搭配共享节点。
  •   
    陈倩1; 林伦伦2; 许竹君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新词语和英语借用词传播的窗口,语码转换现象在广东地区的中文报刊中屡见不鲜。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入“广东媒体新词语料库”,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广东媒体中文报刊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阐述在新闻语篇题材下的新发现。研究以语域理论模型为分析方法,从语域的三个变量出发,对报刊新闻中的书面语语码转换与新闻体裁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从而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码转换这一研究领域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   
    柳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黄正德撰写的《句法与语义之间》([WTBX]Between Syntax and Semantics[WTBZ])一书进行评述。文章通过介绍该书内容使读者了解著者多年来从事句法理论和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在评述部分提出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其所引发的许多新课题。有些课题激发了语言学界同仁的深入探索,有些则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