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6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7-01
全选
|
Select
语言能力笔谈(三)
姚喜双等
2016, 15(4): 337-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论汉语内、外轻动词的分布与诠释
蔡维天
2016, 15(4): 362-376.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4.029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主张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应分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这点与疑问状语及反身状语的内外之别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反映了所谓诠释高度(the height of interpretation)的理念思维。文章接着进入扩大验证的阶段,将内、外轻动词的用法串连起来,从句法移位的角度探讨使事、与事、被动及蒙事(affectivity)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明确呈现出动词组一路延伸至句子左缘的立体地形图。这不但是汉语类型特色的终极展示,也是以层系结构来分析语法化进程的绝佳素材。
Select
作为主观性标记的“给”——兼论句法标记说的不足
黄蓓
2016, 15(4): 377-390.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2.030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现代汉语中出现在VP前的“给”,近年来涌现了几种相持不下的句法标记说:受影响标记说、被动标记说、中动标记说及逆动化标记说。然而种种句法定位均显得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在于忽视了“给”所传递的受动/受影响义并非客观存在,而是基于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有鉴于此,文章将其处理为一个纯粹的主观性标记,其功能在于表达说话者的移情。此种定位不仅可就“给”的句法语义属性做出更好的概括,还可就“给”与“把”、“被”的共现问题做出统一而经济的解释。
Select
从反预期标记到话语标记——论“但是”的语用功能及演变
曾君1, 陆方喆2
2016, 15(4): 391-400.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4.0307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但是”的语用功能之一是表达反预期信息,为反预期标记。同时,“但是”也具有话语标记功能。 “但是”作这两种标记分别有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其话语标记功能是反预期标记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其中,“但是”在口语中的高频使用是再语法化的动因,隐喻和泛化是主要机制,句法位置是有利条件。
Select
“至于”反问句考察
胡承佼
2016, 15(4): 401-411.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3.030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至于”反问句的基本含义是“本不该如此”。状况、事态同反问发话人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性为“至于”反问表达提供了语义保障。“至于”反问句的生成涉及一系列语义、语用条件,其关键在于内部致使性因果关系被反问发话人加以主观消解,因为这种关系超出了其预期判断。“至于”反问句是一种“取效性”言语行为,其功能表达主要表现为:否定意义的强调、知域言域的交融、意外情态的凸显。
Select
警告义“再VP”构式探析
刘晨阳
2016, 15(4): 412-421.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1.029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句法语义限制和会话双方共有的假设关系的基础上,警告义“再VP”构式的构式义为:因为听话人N持续实施了说话人非期望的行为VP,并且行为VP在当前语境下很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在假设听话人能够推断出延续该行为的假设后果的前提下,说话人发出警告,希望听话人能够对此威胁结果进行预估,最终停止不当行为VP。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采用共时与历时的双重视角,认为警告义“再VP”构式是相应假设复句形式简省的结果,得益于语用频率和认知思维的共同推动,同时不同伴随形式的配合调节也使得警告义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更加行之有效。
Select
从方言比较看粤语“埋”的语源
严修鸿1, 曾俊敏2, 余颂辉3
2016, 15(4): 422-438.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3.03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HT7”][HT5,5”SS]mai,有靠近(埋站)、聚拢(埋堆:指物聚拢一堆)、完毕(做埋)等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动词词尾和形容词乃至介词。根据对粤、客家、闽等方言同源词的考察及以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可以认定:广州话中表示“靠近、聚拢、完毕”义的“埋”,仅仅是同音替代字,其本字是来自明母戈韵的表“迫近”义的“摩”。这个字分别读\[ai\]\[uoi\]\[ua\]\[oi\]等韵母是粤、闽、客等方言上古歌部字读音在现代方言中白读层的遗存。以此为基础,还可以考证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为\[ai\]的土俗词的语源。
Select
粤方言词“煲”来源考辩
张荣荣
2016, 15(4): 439-448.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603.030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梳理早期粤方言文献“煲”的用例,发现“煲”最初义为“煮(一般为水)且使其沸腾”,用于“煲水”、“煲茶”、“煲汤”、“煲粥”等,逐渐发展为“煮”的下位词;由“煮”义发展为表“壁较陡直、可以盛放较多液体的锅”。“煲”有源自“釜”、“缹”、“鍑”、“褒牛头”四说,根据“煲”的文献用例、英汉对比及史学成果,“煲”当来源于18世纪英语boil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