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1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01
      

      
  • 全选
    |
      
  •   
    董秀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十分重视区分客观性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汉语中的一些主要的语法形式的出现都与主观性表达有关。本文概括阐述了主观性在汉语词法和句法中的表现。主观性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有表现,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本文指出了汉语中主观性的特征。
  •   
    朱佳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Reinhart(2002)题元系统(Theta System)理论的框架下,考察汉语动结式的形成及其题元和论元结构,并以此为切入点重新思考词库和句法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论是,动结式的题元指派和论元结构等句法语义现象是词库-句法界面中以动结式组成成分的题元特征为操作对象的一种复合形态操作。这一结论说明词库和句法两个部门中的论元结构操作具有不同的句法后果,词库仍然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部门存在。
  •   
    满在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朱德熙(1982)将体词性偏正结构分为两类:组合式和粘合式。总的来说,有“的”是组合式,无“的”是粘合式。两类结构的句法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章认为,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汉语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源于其内部结构的差异,其中,组合式偏正结构是“的”选择一个命题性质成分后进一步句法运算的结果,即当功能性成分“的”进入句法运算时,表层的结构形式是在“的”字的作用下形容词谓语前置的结果。粘合式偏正结构在句法生成过程中并不涉及命题性质的成分。
  •   
    王芳 吴芙芸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真实口语语料库出发,考察汉语非典型后置关系从句在关系化类型的可及性、核心词的主句句法位置、关系从句的生命度格局、结构特征和话语功能等参项上的分布表现。结果显示,与典型前置关系从句相似,后置关系从句中主语关系化较于宾语关系化更占优势,关系从句的论元呈现生命度对比格局,且其结构较为简单,平均约5 个音节。但后置关系从句也有其分布特点:1)核心名词更倾向出现在主句宾语位置;2)语境中,兼具“补充限定范围”和“补充描写说明”的功能,以后者居多。文章指出,非典型后置关系从句具有口语添加性质,并尝试讨论其产生动因及其可能给汉语关系从句格局带来的影响。
  •   
    刘涛 江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汉语兼语式被动句(NP1+被+NP2+VP1+NP3+VP2)和与其结构匹配的非句法移位句为实验语料,考察了句法移位的神经加工机制,并重点探讨语迹是否在句法移位加工中起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移位句子,被动句VP2 诱发出更大的前部负波和相对较小的P600 成分,而VP1只诱发出前部负波效应。分析认为,前部负波效应反映了从工作记忆中提取移位成分的加工,P600 效应反映了移位成分与其语迹构建句法关联后的句法整合加工,但会受到工作记忆负荷的调控。这表明句法移位加工机制包括了句法工作记忆加工和以语迹为中介的句法整合加工,也支持了“活跃填充语策略”。
  •   
    田源 徐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端于对英语句首that 类词语分析的“标句词”是现代语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标句词的内涵外延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标句词指标明句子性质和类型的所有功能词语。基于广义标句词定义,上古汉语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可认定为一个标明句子[+从属]特征的标句词。它在谓头位置将其所在的句子降级为从属小句。文章认定,汉语特殊的句子中心谓头位置为标句词"之[+从属]"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句中位置,并使之区别于功能类似的英语从属标句词“that[+从属] ”和常规上位于句首和句尾的其他标句词。“[+从属]”作为一项弱特征,它可以但并非必须得到核查,也正是这一特定属性合理解释了汉语“之[+从属] ”类标句词在上古汉语中隐现较为自由的特点。
  •   
    邵敬敏 王玲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小心X“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一不小心X”构式的差异,探讨后一构式从专化到异化,再到泛化的演化进程,探索预期与反预期主观情态的作用,并指出反预期不仅仅存在于语用层面,而且也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
  •   
    夏俐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 人"致使结构是在古代汉语使动用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构式,表示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感受。进入"X 人"结构中的"X"具有非自主性,"人"具有无指性,二者结合紧密,为其词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X 人"在词汇化过程中,韵律上倾向于重轻式,句法上与形容词谓语或定语的功能相当,并出现了加词尾或重叠等形态现象;语义上既能表达使感意义,也能表达自感意义。
  •   
    杨通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昵称时,侗语芋头话的部分亲属称谓词存在有规律的变调,包括统一变成阴类送气调1‘-35,部分称谓词还伴随有主要短元音变长的现象,或者仅复制称谓词的韵母,同时声调变为阴类送气调1‘-35。本文描述此一现象的音系学特征,并试图探究其在构词和语义方面的特殊功能,解释其可能来源和形成演变机制,认为其与侗台语民族盛行的从孩称和强化高调有直接关联。
  •   
    熊加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广益会玉篇》又称广益本《玉篇》,是宋代官修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收录了大量形、音、义有问题及来源不明的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困难。文章在对《玉篇》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根据汉字俗写变易规律,结合具体文献用字,以形、音、义为线索,对广益本《玉篇》中的13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