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语言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01
全选
|
Select
语言结构体系及其对进化的重要性
诺姆·乔姆斯基;司富珍 译
2018, 17(3): 225-234.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06.0308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讨论语言结构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在进化问题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对UG的主要构成部分即进入计算系统的原子成分和生成程序进行详细讨论,而后将生物语言学放置在强式最简主张(SMT)视角下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极其简单的,语言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柔韧性绝大部分甚或全部存在于外部系统中,是居于语言结构核心部分的内在程序和语义解释的补充。关于进化问题,文章认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与语言相关的突变应该发生在个体身上而非发生在群体身上,而后这种能力便代代相传。语言当然会发生改变,但不会进化;真正进化了的不是具体语言,而是语言能力,即UG。
Select
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几个问题
黄德宽
2018, 17(3): 235-243.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4.032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土文献形成、抄写、埋藏时代和地域以及文本流传转抄情况的确定,对汉语史研究语料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同时期和类型的出土文献其语料价值是有差异的,“出土文献”并非都相当于“同时资料”。汉语史研究在运用出土文献作为语料时,要重视对出土文献的特点和属性的研究,以避免落入“新材料陷阱”。
Select
楚帛书“倾”字补说
徐在国;管树强
2018, 17(3): 244-249.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4.032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楚帛书中有一个从“夨”、“血”的字,学术界对此字的讨论很多,意见不统一。根据安大简《诗经·周南·卷耳》“不盈倾筐”之“倾”字,可佐证此字释为“倾”是正确的。字形可能分析为从“夨”、“血”声,是“倾”字的异体。
Select
《诗经》古义新解(二则)
刘刚
2018, 17(3): 250-254.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4.032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的异文资料,《诗·魏风·葛屦》的“宛然左辟”本作“俛然左倪”,是描写新妇行为特点的句子。《毛诗》作“宛然左辟”,可能因转写错讹所致。《诗·秦风·晨风》的“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本作“鴥彼晨风,吹彼北林”,意为“早上迅疾的风啊,在北林里呼呼地吹着。”最早对“鴥彼晨风”作出正确解读的,是宋代的戴侗。
Select
“谷”字探源——兼释“谷”之相关字
程燕
2018, 17(3): 255-259.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08.032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从方式程度指示词到话题标记——吴语常熟方言“介”的功能及其演变
袁丹
2018, 17(3): 260-272.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10.031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吴语常熟方言的“介”共有六种功能:方式程度指示词、句首话语起始标记、陈述句末话语结束标记、疑问句末结束标记、小句连接标记以及话题标记。通过对《缀白裘》和《三笑》等早期吴语文献的考察,构拟了“介”从方式程度指示词到话题标记的演变路径。比较话题标记“末”,发现常熟方言中的“介”和“末”在使用上有分工,苏州、上海金山等邻近方言中“介”话题标记功能丢失的原因与话题标记“末”的覆盖有关。
Select
虚化动结式“V上”中“上”的语义及实现条件
常娜
2018, 17(3): 273-280.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1.030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化动结式“V上”中“上”表示实现。该结构句法上多处于句末,语义上宾语大多是言者所预期或期望的目标,“上”所搭配的动词也具有典型性,多为与宾语目标性相呼应的单音节抽象动词。“上”在该结构中已经完全没有了其原有的词汇意义,不但脱去了方向的限制,而且也脱离了空间层面的位移,变为时间层面的变化,仅有语法意义,在结构中表达事件状态的实现。
Select
黄孝方言中的“叫莫”
汪化云;肖擎柱
2018, 17(3): 281-289.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4.031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孝方言的“叫莫”,意思是“听便/尽管”,也存在于周边的西南官话和鄂西北、陕南的移民后裔方言中。这个词是由反问句通过省略而演变为动词和连词的。黄孝方言中部的团风方言及相关方言中,存在其4个演变阶段的印记:未必
难道
叫他(你)莫VP?→叫他(你)莫VP?→叫他(你)莫?→叫(他/你)莫
动词
→叫(他/你)莫
连词
。这一至迟在400年前就发生的演变,在各地的进程不一,其语法化、词汇化的路径颇有特色。
Select
含山话中的复合动态助词“唗之”
杜道流
2018, 17(3): 290-300.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08.03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语法意义、功能特征、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性等方面对含山话中常用的“V/A唗之”构式进行考察,分析了“唗”的来源、语法化路径,并与其他语言社区的相应的词语进行了比较,认为“唗”具有粘着性、“唗之”是一个复合动态助词,同时指出这种复合动态助词非含山话中所特有,而具有一定的类型学特征。
Select
南部羌语指示词与名词的词序问题
高韬;周俊勋
2018, 17(3): 301-311.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804.03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部羌语指示词与名词存在N+Dem、Dem+N+Dem和Dem+N三种语序,这三种语序呈现出一个语法演变的连续统。N+Dem是羌语原有的语序,Dem+N是后起的形式,这个演变是接触导致的语法化演变,其语法化的路径是复制汉语语法的路径。Dem+N+Dem是从N+Dem到Dem+N的一种话语使用模式,在羌语的语法复制中,为绵虒羌语中的Dem+N的产生提供了衍生的土壤。
Select
牙喉音来源之以母及其上古音值
边田钢
2018, 17(3): 312-327.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06.031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野落亻革 语气声的声学研究
孙瑾
2018, 17(3): 328-336.
https://doi.org/10.7509/j.linsci.201710.031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发声类型的角度,对野落亻革语进行实验语音声学分析,并首次发现:1)亻革语野落话存在气声;2)野落亻革语的浊送气成分,在发声类型上属于气声中的弛声;3)亻革语存在常态元音和气化元音的对立,并伴随着声调的区别,因而具有语言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