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01
      

      
  • 全选
    |
      
  •   
    苏金智;张 强;杨亦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充分肯定了已有研究在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及其理论框架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但也发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并重新构建了一个国家语言能力理论框架。新框架对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重新进行定义和分类,使国家语言能力的定义及其分项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定义及其分项能力之间的关系尽量保持一致性,解决了过去关系不一致等问题,尤其是避免了把国家语言能力与个体语言能力完全分离的做法。新框架还对国家语言能力研究的学科性质进行了定位,提出了提升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的新思路。
  •   
    毛眺源;戴曼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原则与参数作为生成语法的核心构念,在当前最简方案生物语言学研究中被重新阐释,学界对此尚无一致看法。文章考察早期普遍语法( UG )理论对原则的界定,管辖与约束理论修正原则的动因,力图厘清当前原则约简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而生发的重要理论问题。文章还仔细梳理不同理论时期的参数设置方案,结合当前最简方案生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论证参数设置的整合方案,探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研究视角优化整合的可行性。
  •   
    陆天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根据侗台语族语言的类别词是句法核心这一特点提出侗台语族是类别词突出的语言。其根据是,在表示有定意义时,名词短语的中心语是由类别词而非名词担当;相较汉语等本地区语言而言,侗台类别词与其他词类结合的能力更强;不但能与更多类的词单独结合,还经常独立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而且经常是短语或句子中唯一不可或缺的成分。
  •   
    曾晨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音量子理论认为,声学界标可反映区别特征的声学区分模式。本文以语音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1800个普通话塞擦音音节为分析对象,利用决策树模型,考察了VOT、GAP、谱重心、谱顶点、标准差、偏度、峰度、后接F2、振幅9项声学参数中,哪些参数可以作为表征塞擦音的声学界标。研究表明,VOT可以作为\[送气嗓音\]特征的声学界标,谱重心和偏度可以作为\[后\]特征的声学界标,后接F2和谱重心可以作为\[面部\]特征的声学界标。
  •   
    林华勇;陈秀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广州、廉江等粤方言相比,广西北流粤语“着\[k[ZZ2Z]21\]”(阳入)的功能要丰富得多,可做“遇,受”“用,要”义动词、义务情态动词、被动标记、动相补语和实现体标记。结合语义地图模型、语法化等理论方法,通过与广州话、廉江话、早期粤、客方言以及北流周边粤语、客家、平话、桂柳官话及壮语的比较,认为:“着”(阳入)语素表示“用,要”、义务情态、被动标记、实现/经历体标记等多种功能,是广西语言/方言接触形成的一项区域性语法特征。
  •   
    戴黎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全面分析龙岩片闽南话?/ɡ声母的内部层次,揭示其演变进程。龙岩片闽南话的疑母类字没有?/ɡ声母,这应该是晚近脱落的结果。其影母类细音字系统地衍生?/ɡ声母,而洪音不衍生?/ɡ声母。其日母类的?/ɡ声母是由直接变来。其明微母类的?/ɡ声母,也是自身演变的结果。由此,我们证实了汉语方言的零声母细音字,可以系统地衍生?/ɡ声母,从而拓展了前辈学者的研究。
  •   
    史艳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20世纪初期怀庆方言的读音情况,这为我们了解近些年来怀庆故地方音的演变提供了绝佳参照。文章以洪音前精知庄章组声母读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90年前怀庆方音与今怀庆故地孟州、武陟、济源、沁阳、博爱、修武方言异同,勾勒出精知庄章组声母在上述各自方言中相对于怀庆方音的一段演变历程。研究表明,孟武型处于怀庆型的前一阶段,其他济源、沁阳、博爱、修武读音类型均是在孟武型、怀庆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归纳出怀庆故地精知庄章组声母近年来的整体演变链条。
  •   
    姚琼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潮汕方言古全浊上字读阳上调,古浊去字读阳去调。潮汕各地方言阳上、阳去的前变调大面积混同,导致非常用全浊上字和非常用浊去字窜调。由于浊去字远多于全浊上字,非常用浊去字理应远多于非常用全浊上字,不考虑其他因素,二者窜调概率相同,所以前者窜调的字数远多于后者,使得阳上调中非常用字的比例逐渐提高,而阳去调反之,形成浊去字读阳上和阳去两种声调文白对立的趋势,在强大的文读系统压力之下,未窜调的非常用浊去字也逐渐被折合到阳上调,形成了潮汕方言“浊去文读归上”的独特现象。这个音变的前提是阳上、阳去前变调的大面积混同,关键因素是浊去字明显比全浊上字多。这个结论得到语言事实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