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4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01
      

  • 全选
    |
  • 匡鹏飞 杨 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详细考察了确认型递进句的互动功能和评价表达,发现该句式用于评价活动是对已有评价进行确认性回应后再推进到言者的评价,在语篇里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分布以及弱化分歧或强化赞同的互动功能,可联盟受话者。分句间是否隐含转折性决定其互动功能是弱化分歧还是强化赞同。其评价义来自评价性词语、比较、递进关联等评价性手段,这些手段分别涉及评价参数、评价的本质和评价的量级差异。该句式内部有实施不同评价行为的三种类型,最常实施的评价行为是使用不同词语评价同一对象。其分句关系、互动功能、评价性手段和评价行为有内在联系。
  • 孙天琦 王怡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观察到在晋语平遥方言中动量成分可以出现在由“V给”构成的双宾结构中,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如“踢给兀家一脚”“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等。平遥话中的“复合动量双宾式”不仅丰富了汉语双及物和致使范畴的表现形式,也展示了“V给”结构经由“双及物”到“致使”的独特发展路径。文章论证了平遥话中的“动量双宾式”既可以表达“给予”义,又可以表达“致使”义。其中,“踢给兀家一脚”类“动量双宾式”是把动作隐喻为转移物的“双及物结构”;而“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类“动量双宾式”是可以表达“使令”及“允让”情景的致使结构。给予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给予义”,允准“准动量”;而致使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蒙受义”,允准“真动量”。伴随着“给”及“动量成分”的性质变化,“动量双宾式”展示出“给”字结构经由双及物结构向致使演变的独特类型。
  • 林 晴 张 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潮州话入声短促未舒化,且口塞尾与喉塞尾成系统对立。采用声学实验方法对比分析潮州话口塞尾韵、喉塞尾韵与元音韵在负载句中主要的声学表征,可以发现口塞尾和喉塞尾在变异形式、时长分布、前接元音共振峰与发声态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别。从声学角度来说,潮州话口塞尾韵与舒声韵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与调音有关的特征上,而喉塞尾与舒声韵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与发声有关的特征上。此外,实验结果还有助于解释闽南方言口塞尾韵与喉塞尾韵在结构类型上的不平衡,并为入声塞尾演变的语音细节和历史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 吕嵩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台语系词很可能在唐宋产生,但当时未发展成熟,这是台语系词中固有词与汉语借词共存的主要原因。台语系词大致有:1)源于“(打)中”义动词的固有词;2)源于“成为”义动词的固有词;3)汉语借词“着”;4)汉语借词“正”;5)汉语借词“是”;以及来源不明的l3/le1。它们产生(借入)时间顺序很可能是:源于“(打)中”义动词的系词→源于“成为”义动词的系词→汉语借词“正”→汉语借词“是”/“着”。l3/le1具有系词功能的时间难以判断。“(打)中”义词、“正确”义词、系词同形,很可能是部分语言的共同特征。几个汉语借词中,“正”“着”的系词功能来自对壮语相应词的语义复制;“是”则是直接以系词功能借入。
    固有词是否演变成系词,与相应区域受汉语影响深浅紧密相关。
  • 卢笑予 潘雪雨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上,吴语台州片临海古城方言“是”在名词谓语句中表达等同和分类语义,或作为焦点标记,也可用在呈现句中。但它不能用作话题标记、强调副词或祈使句回应形式。形式上,“是”存在舒声和促化入声两读,两者分布上呈现互补性:只有处于句末、与否定词“弗不”搭配或者“正是”中“是”才读舒声,其他倾向于读入声。系词舒促两读情况在吴语台州片(特别是临海、仙居两地)及婺州、处州地区均相当常见,通过多点方言比较,“是”的促化一定程度上可用信息承载量高低来解释。促化音“是”在南北吴语分布上的差异,提醒我们注意要将句法层面“是”的促化与构词层面“是”的促化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 黄 河 郑子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分析了晚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话和常州话的对音材料,并结合93个常州地区方言点的共时调查材料,拟测一百四十年前的常州话的面貌。然后和赵元任于1928年记载的常州话比较,梳理了1878年至1928年五十年间发生的诸多音韵变化,并给出解释。通过本个案研究,文章揭示了明清小说中的方言语料对方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把文献材料和共时调查得到的方言地理材料结合,对研究方言的区域性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储泰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魏书》中有几条避讳材料,涉及到喻四与定纽的关系,自古以来意见不一,而同期文献里,也出现了不少。通过相关材料的排比分析,并结合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辅音d与j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喻四与定纽的混读是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影响所致。正因为阿尔泰语系在中古时期正经历d>j这一变化,使得边疆地区常与鲜卑、突厥/回鹘、蒙古语言接触的汉语方言里仍然保留喻四与定纽读音交错的现象,虽然在同期汉语通语里这一变化已经完成。
  • 许树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韵》具有一组侵-盐异读字,异读字的形成与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的侵谈相通现象有关。盐韵一读为外来读音,与侵韵一读同处于中古标准语音系,并在后代演变中取代侵韵一读,反映了异源层次的现象。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在出土、传世文献中具有丰富的侵谈相通例证,可支持异读分析得出的方音结果。侵谈相通的语音基础是侵部在方言中为低元音音值。侵-盐异读的成因及层次分析可为历史方音与方言接触研究提供新思路。
  • 张 强 耿立波
    2024, 23(5): 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月27日,“数智赋能语言康复与脑健康未来产业发展大会” 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来自语言康复与脑健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100多位专家和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提出前瞻性部署语言康复和脑健康未来产业,推动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脑认知与语言康复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语言科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科学》编辑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