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15
    药学
    头状四照花抗疟活性成分研究
    张盼盼,肖朝江,刘健,邱琳,沈怡,董相,姜北
    2018, 3(2):  1-5.  DOI: 2096-2266(2018)02-0001-05
    摘要 ( 181 )   PDF (1405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头状四照花的抗疟活性成分,为寻找新型抗疟药物奠定物质基础。方法:利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
    验进行体外抗疟活性筛选,采用柱色谱和波谱技术进行活性成分追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头状四照花枝叶中得到4个
    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槲皮素(2)、异槲皮苷(3)和2α-羟基乌索酸(4);其中黄酮类化合物1~3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
    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化合物2 的IC50 值为(155.7 ± 6.5)μg/mL,化合物1 和3 在最高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32.2%和
    28.4%。结论:头状四照花提取物具有一定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活性物质基础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大红袍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研究
    陈浩,刘晓薇,沈怡,崔淑君,肖朝江,姜北
    2018, 3(2):  6-9. 
    摘要 ( 165 )   PDF (1418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大红袍(Radix Campylotropidis Hirtellae)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
    型抗疟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大红袍的粗提物、分离部位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
    以抑制率和IC50值来评价其潜在的抗疟活性;利用柱色谱和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大红袍粗
    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具有较好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但目前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的3个单体化合物,仅化合物1
    显示微弱的抑制活性。结论:大红袍粗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具有较好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但其中的活性成分有
    待进一步研究。

    美洲大蠊醇提物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影响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国超,赖泳
    2018, 3(2):  10-13. 
    摘要 ( 121 )   PDF (1316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醇提物对抗疲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美洲
    大蠊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游泳3 h后血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长,脏器指
    数,碳粒廓清指数K 及吞噬指数α。结果: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和游泳时间延长,血液LDH活性升高,脏器指数
    增加,K 及α 两项数据均有所提高;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明显延长小鼠存活时间,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显著增加力竭
    游泳时间,高剂量组小鼠血液LDH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组K 及α 都显著提高。结论:美洲大蠊醇提物具有提升免疫功能、增
    强抗疲劳的作用。

    云南不同种植基地滇黄精中多糖含量测定分析
    王彩步,段宝忠
    2018, 3(2):  14-17. 
    摘要 ( 126 )   PDF (1338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云南不同种植基地滇黄精中多糖的含量,为滇黄精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
    品,采用苯酚-硫酸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487 nm。结果:云南不同种植基地滇黄精中多糖含量有一定
    差异,11批药材有10批多糖含量达到药典含量标准。结论:云南不同种植基地滇黄精质量整体较优,人工种植滇黄精是解决
    资源紧缺的可行措施。

    紫地榆中4种单体对3种致龋菌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吸光值的影响
    李梦琪,罗胤珠,卢燕,蓝海
    2018, 3(2):  18-21.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8. 02. 005
    摘要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紫地榆中4种单体对3种致龋菌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吸光值的影响。方法:以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嗜
    酸乳杆菌为供试菌,测定不同浓度含药培养液对3种致龋菌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吸光值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
    酯、儿茶素、鞣花酸4种单体对3种致龋菌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外漏有增强作用。并且随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大分子物
    质的吸光值逐渐增大。在2~8 h内,增长速度更明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大多数组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紫地榆中4
    种单体能增加致龋菌培养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吸光值,能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防风药材市场调查研究
    罗丹丹,方海兰,李杨,段宝忠
    2018, 3(2):  22-26.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8. 02. 006
    摘要 ( 137 )   PDF (1454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市售防风药材进行调查,为药品检验和市场监督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序列比对、变异
    位点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和邻接树构建,对市售防风药材进行鉴定。结果:当前市售防风药材来源混杂,包括防风、竹叶防风、
    杏叶防风、华山前胡、白花前胡等5种。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市场防风药材的鉴定,是市场调查和监管的有力手段。

    基础医学
    ARα调控SOD2表达的机制研究
    杨锡彤,秦燕,杜小珊,徐弘扬,王光明
    2018, 3(2):  27-31.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8. 02. 007
    摘要 ( 162 )   PDF (146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PPARα调控SOD2表达的机制。方法: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C57BL/6小鼠给予非诺贝特处理,然
    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EC和经非诺贝特处理的C57BL/6小鼠分离的脑微血管中的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受体α亚型)和SOD2(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构建pGL4 mSOD2(含SOD2基因启动子序列)或pGL4 mu mSOD2即含SOD2
    基因启动子中PPR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结合区域突变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别转染BMEC后检测细胞中的荧光
    素酶活性。结果:经非诺贝特处理C57BL/6小鼠的脑微血管和BMEC中,其PPARα和SOD2的表达均升高;经非诺贝特处理后
    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但是SOD2基因启动子PPRE结合序列突变后,给予非诺贝特处理其荧光素酶的活性也未见改变。结论:
    非诺贝特通过激活PPARα,激活的PPARα与SOD2基因启动子上游的PPRE结合以调节SOD2的表达。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HIF-1α 在胃癌中的预后意义
    孙美涛,自加吉,陈莹,严长宝,戴莉萍,余敏,熊伟
    2018, 3(2):  32-37.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8. 02. 008
    摘要 ( 187 )   PDF (1628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HIF-1α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进行荟萃分析;利用cBioportal在线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HIF-1α
    在胃癌中的突变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IF-1α 表达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Oncomine数据库
    荟萃分析发现,共有12项研究涉及HIF-1α 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包括798例临床样本,与对照组相比,HIF-1α 在胃癌
    中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16)。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肠型、弥漫型及混合型胃癌患者中,与
    HIF-1α 高表达组相比,HIF-1α 低表达组胃癌患者的累积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HR<1.0,P<0.05)。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提
    示HIF-1α 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临床医学
    隐匿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特征分析
    杨永锐,沈凌,李晓非,王霖,吕松琴
    2018, 3(2):  38-41.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18. 02. 009
    摘要 ( 150 )   PDF (1576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云南省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5 000例HBsAg阴性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荧光定量
    筛查,对检测出HBV DNA阳性的26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分析。结果:26例隐匿性乙型
    肝炎患者中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慢性肝炎26例,其中炎症活动度轻中度损害24例,重度2例;轻度到中度肝纤维化25例,早期
    肝硬化1例。瞬时弹力检测FibroScan肝纤维化检查显示:轻度2例,中度17例,重度6例,早期肝硬化1例。26例患者肝穿病
    理检查肝纤维化程度与FibroScan肝纤维化检查结果吻合度一致。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组织中HBsAg阳性9例,HBcAg阳性
    10例。结论:隐匿性乙型肝炎,是导致终末期隐匿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及时发现并立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