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研究中,就方法论而言,实物遗存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阐释考古遗存的意义和本质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省滇池地区以及滇西地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等地发掘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海贝。对于这些海贝的意义和本质,有学者认为是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甚至进一步得出了云南以海贝作货币始于春秋晚期的结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在唐代以前,考古出土的海贝并非是交换媒介,仅只是当地人生活中使用的装饰品。通过对这一时期出土海贝墓葬的时代、形制、空间分布范围、与其他形制墓葬的时空关系以及海贝与其他随葬品在出土墓葬中的位置关系做进一步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从考古遗物与遗物、遗物与遗迹以及遗迹与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结合民族志资料看,考古发掘出土的海贝既不是被用作交换媒介,也不是作为装饰品而存在。这些产自遥远的印度洋暖水区域的寰纹海贝,是由远距离贸易者带到云南,作为本地所无、来自远方的稀罕物件,成为当时该地区社会的极少数特权人物视作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的珍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