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上一期   
    民族学-民族问题研究
    清代皇家寺庙命名方式的符号学探析——以雍和宫为例
    张浩然
    2024, 9(9):  1-7.  DOI: 2096-2266. 2024. 09. 001
    摘要 ( 4 )   PDF (1606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符号学为视角研究清代皇家寺庙命名方式,即在佛教中国化的逻辑基础上通过符号学的方法对清代边疆治理图景、佛教文化涵化、政教话语结构等问题进行考察。雍和宫是北京目前仍然保存最为完整、佛事活动齐备、历史地位独特、宗教文化繁荣、有僧人驻锡的宗教活动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其命名方式仍需商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雍和宫是由复杂的能指与所指相互联系而成的庞大符号系统。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也正是在于使意义结构与图像或语言区分开来,并完成意义的确立。因此,以雍和宫为例,通过符号系统与雅克布森六要素模式的相关理论,对雍和宫的命名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符号文本本身的组织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现实意义。


    藏族家屋的文化表征与性别身份建构
    魏 宁
    2024, 9(9):  8-12.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2
    摘要 ( 9 )   PDF (1496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迪庆藏族家屋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存在,也反映了藏族的文化组织、家庭结构与性别关系的深层次文化意涵。在迪庆藏族的文化背景下,家屋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深刻体现了藏族对家庭成员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成为理解藏族性别身份构建方式的关键。探讨迪庆藏族家屋空间如何通过其设计和使用,塑造和反映性别身份,以及这些空间配置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意义,提供了对藏族性别角色和身份认知的新视角。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大理州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赵 一, 李 穹
    2024, 9(9):  13-22.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3
    摘要 ( 11 )   PDF (1667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对大理州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开展研究,对大理州 531名乡村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第一,大理州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整体较高,不同性别、职称级别和月收入水平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大理州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整体处于中等。第二,大理州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第三,大理州乡村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环境满意度、月收入水平满意度、职业前景满意度均对职业认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教育公平视域下大理州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提升策略。


    民族聚居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以大理州郑家庄为例
    康小惠, 李 雯
    2024, 9(9):  23-27.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4
    摘要 ( 11 )   PDF (1542KB) ( 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野考察、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聚居传统村落大理州郑家庄体育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代表的村落体育文化,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以强健体魄为主要目标的身体运动向“发展”意义上以融入村落“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民俗活动转变过程,在我国同类型的多民族聚居村落民俗体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化—生态”的适应性研究中,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意义化解构与弱化、文化生态变迁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承的文化黯然、村落体育文化生态调适过程中的文化失范等困境。对此提出如下应对策略:突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文化认同;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推进村落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重构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适应性。

    经济学-生态文明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何翠香, 周文建
    2024, 9(9):  28-39.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5
    摘要 ( 5 )   PDF (1977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城市化水平有助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因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使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果更加显著。

    RCEP生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
    金 姿,
    2024, 9(9):  40-47.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6
    摘要 ( 4 )   PDF (17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世界正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区域双边贸易投资协定与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机制并存,RCEP的签署是实现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基于GTAP模型模拟预测不同区域贸易协定生效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模拟结果表明:TPP与TTIP会对我国的贸易流量、贸易条件、福利水平、经济增长等产生不利影响;而CPTPP、中日韩自贸区、RCEP的影响要更为复杂,但总体来说推动生效后的经济效应利大于弊。这一发现为中国今后如何在区域价值链布局,积极推动贸易投资多边与双边发展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语言学-文学
    《苗族史诗》英语译介与研究述略
    胡作友, 孙月朋
    2024, 9(9):  48-55.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7
    摘要 ( 11 )   PDF (1572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苗族民间口传史诗,《苗族史诗》自19世纪末传入西方,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先后诞生了葛维汉译本、马克·本德尔译本、张绍乔与张继乔译本以及其他节译本。《苗族史诗》在英语世界传播时间跨度长,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国外
    研究论著颇丰。外国传教士的主动译介、民间翻译力量的主动参与、官方力量的主动推介,共同推动了《苗族史诗》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苗族史诗》的英译和西传,深化了全球苗族对其族源和文化的阐释和文化凝聚力量,丰富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跨界民族的文化共享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将拓展更大的空间。

    英语静态汉语动态间的竞争互斥与共生互容
    吴克炎, 童小兰
    2024, 9(9):  56-60.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8
    摘要 ( 3 )   PDF (1532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习得的“费时低效”现象是由于对二语了解不到位造成的。对二语习得加以微观研究后发现: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通常处于英汉双语竞争互斥的状态,而且由于汉语占有很大优势,母语负迁移难以消除。归纳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间的竞争互斥导致的负迁移类型,其中不仅包括以往研究涉及到的语病,还包括以往研究通常忽视的不地道表达情况。提出通过努力将它们转化成共生互容,英语习得将高效进行。理念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是共生互容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要求下地方高师语言学类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兼评李振中《汉语言文字学与语文教学》
    王巧明, 郭春霞
    2024, 9(9):  61-66.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09
    摘要 ( 3 )   PDF (157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基础教育新课标对语文师范生培养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列出了地方高校师范专业语言学类课程存在的若干问题:语言学类课程开设不足、理论学习与语文教学脱节、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学生主体把握不准、不注重过程评价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打破课程界限,开设融合课程;编写桥梁教材,开设桥梁课程;遵循课标理念,更新课程内容;创设应用情境,突出语言实践;重视过程评价,促进学习改善等。并对李振中《汉语言文字学与语文教学》一书在语言学类课程改革中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评价。
     

    政治学-社会学
    基于SFIC模型的公民个人信息开放与保护的协同治理研究
    邓 崧, 王苑卿
    2024, 9(9):  67-74.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0
    摘要 ( 2 )   PDF (1547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开放在带来公众知情权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公民个人隐私暴露的风险,引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结合数据开放的环境特点,构建有效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架构,有助于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多主体协同发展。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外部环境、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5个方面分别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展开分析,提出在数据开放背景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架构,要加强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把握好数据开放和信息保护的相互制衡,致力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清代“铜盐互易”与滇粤省际贸易的发展
    赵小平, 胡薇薇
    2024, 9(9):  75-84.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1
    摘要 ( 2 )   PDF (1558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滇省铜产丰富而盐产稍歉,粤省则盐产充裕而铜料不足,基于双方经济结构中铜、盐资源的互补性和双方于对方资源的急需性、需求的持续性,乾隆十九年清廷奏准滇粤实行“铜盐互易”。此举不仅解决了滇东南地区的食盐短缺困境,稳定了云南开广边岸市场,而且还保障了粤省铸钱的正常运行,稳定了广东金融市场,缓解了广东海盐过剩问题。滇铜与粤盐是滇粤省际贸易的大宗商品,“铜盐互易”在维系、促进滇粤省际贸易的发展以及构建横跨云南、广西、广东的彼此互动又联为一体的区域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云南地方社会的儒学体系——以白盐井为例
    李陶红, 周咏沂
    2024, 9(9):  85-90.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2
    摘要 ( 6 )   PDF (1550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是云南儒学发展的顶峰阶段,这一时期,作为地方社会的白盐井,具有包括文庙、书院、义学、学田等在内的儒学空间。白盐井儒学教育“庙学合一”:既有祭孔、迎学、送学、乡饮选拔等祭祀与仪式,也有以“德化的一统性”为主张的学校教育。白盐井儒学体系的发展过程,是国家与地方的互构过程,呈现国家一统性与地方能动性的特点,其中一统性是核心。


    边疆政区体制与盐业资源调控发微——以元明时期云南西部地区为中心
    王四莲
    2024, 9(9):  91-96.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3
    摘要 ( 12 )   PDF (1591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赋资源和政治统治、军事管控、交通网络共同构成中国行政区划设置与分等的主要因素。盐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财赋资源之一。元明时期,盐业资源对云南西部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央与地方、地区界域变动等多元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元明之际的统治者通过调整云南西部政区建置,在盐产地设官置署,将边疆盐业资源纳入到王朝财赋体系之中,既加强了对盐业资源的管控,又进一步完善了边疆治策方略。

    文化-艺术
    系统哲学视域下古代经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林家虎
    2024, 9(9):  97-102.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3
    摘要 ( 1 )   PDF (1510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系统哲学视角出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具有系统性的关联。这种文化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在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经学之间体现尤为显著。中医学不仅在理论构建与思维方法上与经学元典密不可分,而且在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上也与经学的流变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在文化系统内部具有突出的移植性、同构性与对应性特征。对中医学与古代经学内在联系的探讨,将有助于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整体性角度深化关于中医学理论特征及发展规律的认识。



    民语节目中文化共同体意识构建——以白语节目《海思果秋》为案例
    宁丽丽, 祝 阳, 施婉瑜
    2024, 9(9):  103-109.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5
    摘要 ( 7 )   PDF (1596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百年来,中国多民族生活互嵌、文化交融,形成对文明认同和归属的文化共同体。民族语节目作为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对形成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文化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作为全国唯一的白语节目、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的民语节目,《海思果秋》在融媒体时代实现传统电视与网站、短视频社交软件、App的媒介融合传播,推介白族文化,展现“共同文化”精神价值内核,建立以社交媒体为交流平台,以民族、家国认同和归属为主的情感结构,以共同的空间、记忆和目标构建文化共同体,使各民族人民从同根同源的文明中获得共荣共生的力量源泉。
    主持人的语言现象观察及其群体传播特性
    严学林, 韩 朝
    2024, 9(9):  110-115.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6
    摘要 ( 1 )   PDF (1562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主持人的行业形态日趋多元化,对此应从具有先验性和普遍性的主持人纯粹意识对象开始讨论。从语源、语义、语用多个角度来观察“主持人”,可以揭示出其在汉语语境中有场域话语导向把控者的性质。而“场域”这一前提可进一步明确为“需求有序传播的信源群”。因而可以总结出:主持人是基于规范的群体传播需求建构出的,主要把控、调度群体传播信息导向的社会角色。可以预测,主持人的研究向度也会逐渐回到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
    国际交流-海外教育
    中缅边境地区缅籍跨境流动人员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朱丽红
    2024, 9(9):  116-122.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7
    摘要 ( 7 )   PDF (157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缅边境德宏段由于口岸较多,通道密集,缅籍跨境流动人员出入境频繁,务工、经商、求学、探亲、访友、跨境通婚数量庞大,“三非人员”管控难度较大,且缅籍人员多民族多语言特点,汉语沟通能力有限,易成为边境地区的语言弱势群体。基于德宏州在新冠疫情期间媒体、高校等层面提供的应急语言服务措施,提出做好缅籍人员的应急语言服务顶层设计,加强缅籍流动人员语言使用状况的调研工作及资源数据库建设,深化云南省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机制,积极推进“简明汉语”的普及工作,增进中缅合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建议。
    云南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认同调查研究
    谢文婷, 字德照
    2024, 9(9):  123-128.  DOI: 10. 3969 / j. issn. 2096-2266. 2024. 09. 018
    摘要 ( 4 )   PDF (1500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趋同化管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倡导思想和发展趋势。后疫情时代,中国各高校也应积极响应政策,摸索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方式与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是高校趋同化管理的两个主要关系群体,其对趋同化管理的认同直接影响趋同化管理的实施成效。通过对云南某高校进行个案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调查分析,以中外学生双重视角审视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认同情况,为推进高校趋同化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