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Vol.1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GFT的性质与快速算法
    易宗富 雷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1
    摘要986)      PDF(pc) (267KB)(567)    收藏
    本文从广义离散富氏变换(GFT)的定义出发,讨论了GFT的各种性质.给出了GFT与离散富氏变换(DFT)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采用FFT的GFT快速算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确定碳酸盐岩油气层有效孔隙度下限值的新方法
    蔡正旗 郑永坚 刘云鹤 华永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0-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2
    摘要1359)      PDF(pc) (353KB)(684)    收藏
    通过气藏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效孔隙度下限位的新方法,即相关公式法,此法具有
    合理、可靠的优点。同时对有效孔隙度下限位的使用条件等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纠正了过去一些认识上的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水溶气—四川盆地新的天然气资源
    杨远聪 李绍基 朱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6-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3
    摘要950)      PDF(pc) (290KB)(629)    收藏
    水溶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国内尚未开展研究。本文首次提出了水溶气藏的分类,井阐述
    了形响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水溶气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最后对四川某些地区的水溶气资源进行了估算,初步提出了勘探有利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油层污染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陈福煊 燕军 刘堂晏 夏宏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23-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4
    摘要553)      PDF(pc) (401KB)(604)    收藏
    采用不稳定试井法,室内常规岩芯或特殊岩芯分析法评价油层污染是有效的,其缺点是周
    期长,成本高,测试条件苛刻,在充分利用侧井信息的基拙上,结合钻井、试井、岩芯及工程资料,本文建立了油层污染测井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里对某地区的油气层污染程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了其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北培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双壳类与古水流关系
    邓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29-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5
    摘要757)      PDF(pc) (199KB)(560)    收藏
    重庆北培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泥灰岩中含量双壳类化石,其排列有一定规律。所研究的样本中,过壳味的壳体平分线与古水流方向一致,壳味相示水流方向。随机测量53个壳体,经数理统计,得出古水流方向应为294°,并证明贝壳层的沉积环境为泻湖潮坪上的潮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统吴家坪碳酸盐缓坡沉积
    张帆 文应初 强子同 王生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34-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6
    摘要964)      PDF(pc) (772KB)(438)    收藏
    四川及邻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石灰岩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与北、东及东北方向的同期盆
    地相沉积渐变过渡。在西南近滨地区岌育浅水高能带,与同期龙潭组陆源沉积过渡,形成特殊的陆源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由于持续的海侵及碳酸盐的快速沉积作用,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特化.最终形成该区晚二叠晚期的碳酸盐台地。吴家坪碳酸盐缓坡的古地理控制着该区上二叠统不同类型生物油气藏的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岩屑床面非均匀颗粒悬浮特性的探讨
    王艳辉 罗平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42-4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7
    摘要808)      PDF(pc) (477KB)(577)    收藏
    本稳从单颗球形颗粒在非均匀紊动流场中的沉降特性出发,根据悬浮机理的分析得到了由
    环空流场水力及岩屑层移床特性所表征的悬浮条件,井考虑颗粒形状及其浓度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得到了非球形颗粒阻尼沉降的速度公式。由此评价在给定流场条件下岩屑颗粒悬浮运移的群体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BAM神经网络的钻井复杂事故识别研究
    梅文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49-5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8
    摘要1005)      PDF(pc) (391KB)(612)    收藏
    在详细分析钻井复杂情况和事故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网络的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钻井复杂
    情况和事故的识别问题。BAM神经网络具有模型和算法简单的特点,是作为类似摸式识别问题研究的一种较好的工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注蒸汽井筒动态预测改进模型
    李颖川 杜志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56-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09
    摘要1276)      PDF(pc) (406KB)(513)    收藏
    正确地描述湿蒸汽两相管流特性,对于深井压降和热损失等参数的准确预测非常重要。本模型结合Mukherjee和Brill(1985)的倾斜管下降两相流关系式,考虑了流向和井斜角,对于日益发展的水平井注蒸汽动态预测具有实际意义。所采用的四阶龙格一库塔法数值解法对计算的起点位置的选取是任意的,可由井口注入参数计算井底条件,也可按预计的井底参数预测相应的井口注入条件,这样便于在注汽方案设计工作中考虑井筒与注汽层的协调。采用公布的现场试验数据对模整进行了评价井与其它模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较其它模型更接近实测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非自喷井钻柱测试解释的自动拟合法
    李治平 赵必荣 李小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65-6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0
    摘要937)      PDF(pc) (288KB)(581)    收藏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最优化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非自喷井钻柱测试资料分析的计算机自动
    拟合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用户按要术输入非喷井钻柱测试资料后,不须人的干预,由计算机自动求出地层系数KH和井璧污染系数S。运用本文编制的软件,已解释了矿场上多口井次的非自喷井钻柱测试资料,均获得了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注水开发油田动态的微分模拟预测
    刘志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69-7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1
    摘要796)      PDF(pc) (312KB)(551)    收藏
    本文从中后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多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建立了油田状态的微分动态模拟,并由此进行预测。得到了通过油田整体状态变量研究其单一状态变化趋势的新方法。并对国内HL注水开发油田进行了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三牙轮钻头齿孔过盈配合的弹塑性有限元计算
    董事尔 张先普 侯季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75-8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2
    摘要844)      PDF(pc) (308KB)(573)    收藏
    镶齿钻头的齿孔过盈量,以往各钻头生产厂家都是用实验统计的方法来确定的,这种方法受加工及测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周期长,代价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对5型钻头的齿孔过盈配合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详细分析了齿孔周圈的应力场分布砚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型材料在牙轮钻头轴承中的应用
    徐志跃 王子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83-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3
    摘要773)      PDF(pc) (575KB)(566)    收藏
    在分析钻头轴承系统工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钻头轴承材料应其备的基本性能。通过对国
    产新型耐磨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分析,模拟钻井工况的材料磨损对比试验的研究,以及与新材料相适应的轴承结构的设计分析,本文得出:与现有金属轴承相比,各种超硬材料的轴承均能更好地适应钻头的工况,其中尤以人造聚晶金刚石耐磨型最好,结构合理、加工性好,能充分发挥新材料性能优势的材料复合型轴承将会成为未来钻头轴承的最佳竞争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杆件纵横弯曲时热屈曲临界长度的确定
    李有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90-9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4
    摘要842)      PDF(pc) (398KB)(557)    收藏
    经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杆件纵横弯曲时临界压力的普遍表达式。同时,从欧拉应力出发,应
    用可靠性理论,导出了杆件在热曲时临界温度和临界长度的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说明了应用。这为杆件热曲问题的计算,提拱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为热输管道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外加剂对水泥浆滤液组成的影响
    姚晓 王大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97-10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5
    摘要1451)      PDF(pc) (355KB)(714)    收藏
    研究了G级油井水泥及掺入外加剂时水泥浆滤液的离子成份和含量。考寨了水泥浆滤液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配伍性。通过对含有外加剂水泥浆滤液组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减少滤液中的有害离子(Ca++,Mg++,SO4-,OH-等)浓度的断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灰靶决策在油田开发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李其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02-10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6
    摘要804)      PDF(pc) (197KB)(685)    收藏
    本文拓广了灰靶决策,应用于油田开发方案的评价,可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计算简单,优选结果信度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IBM-PC通用在线仿真器
    陈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08-1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7
    摘要1768)      PDF(pc) (273KB)(846)    收藏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端口存储结构的通用型在线仿真器。该仿真器由IBM-PC徽机、存
    板和目标机仿真板组成,适合于开发8位总线非驻留ROM型的微处理机。文中还给出了8098单片机仿真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异非线性波方程的正则Cauchy间题解的存在性
    谢成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12-1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8
    摘要730)      PDF(pc) (408KB)(625)    收藏
    本文研究了奇异非线性波方程的正规Cquchy问题,在对f作了较弱的限制下得到了解的存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绝热气动力学方程组的整体光滑解
    郭大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1): 120-1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1.019
    摘要669)      PDF(pc) (429KB)(565)    收藏
    本文研究Lagrange坐标下绝热气动力学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得到了其整体光滑解存在性的若干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非目标因素对AVO属性叠加的影响
    雷晓 杨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1
    摘要756)      PDF(pc) (603KB)(482)    收藏
    除了泊松比外,有不少非目标因素会引起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在AVO属性叠加图上能直观看到它们的影响.AVO的抗干扰性能远低于水平叠加,那些振幅或时差随炮检距单调变化的因素会引起严重的假AVO异常,因此利用AVO方法时,需要作特别精细的叠前处理.
    地震数据处理,AVO属性盛加.非目标因素;随机嗓声,剩余时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川东三叠系嘉陵江组一、二段粗结构岩的成因及油气意义
    罗强 陈景山 郑永坚 李斌 张高信 冉宏 李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0-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2
    摘要841)      PDF(pc) (1775KB)(524)    收藏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一、二段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其中发育的粗结构碳酸盐岩分为三类:正常波浪和潮汐作用控制的滩相粗结构岩、风暴浪和风暴流作用形成的风暴相粗结构岩以及快速潮流作用形成的潮汐相粗结构岩.这三类粗结构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它们是本区嘉一、二段中主要的有利储集岩,滩相粗结构岩的储集性能最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川南地区阳新统气藏异常高压形成转化和预测、
    姜子昂 张永红 廖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8-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3
    摘要1028)      PDF(pc) (444KB)(560)    收藏
    本文基于自然流体压裂成藏机理和岩体力学,紧密结合川南阳新统气截基本特征,探讨异常高压形成和转化机理,进而建立定量预测气层异常高压物理一数学镬型.经矿场实际资并验证,气层压力预测值绝对误差一般小于2.0MPa,相对误差一般小于5.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子波处理的新探索
    张白林 尹忠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26-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4
    摘要928)      PDF(pc) (363KB)(645)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子波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在已知子波的基础上,利用子波自相关的零相位对称性,根括最小平方原理进行反褶积,最后得到零相位的压缩脉冲.经过上机试脸证明,该方法比原有子波处理方法有较大的改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积分计算油气储量技术的改进—自动计算含油边界线与网格边交点的坐标值
    吕国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33-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5
    摘要898)      PDF(pc) (264KB)(534)    收藏

    本文讨论了含油气边界线与网格边交点坐标值自动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并研制了相关的祖序.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油藏描述的定量化、程序化和自动化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冲喷嘴碰撞壁形状对射流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马斐 廖荣庆 宋淑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38-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6
    摘要1591)      PDF(pc) (683KB)(597)    收藏

    本文根据现场使用的脉冲喷嘴碰撞壁形状的变化规律,将其划为七种典型的形状,测试并分析了碰撞壁形状交化对脉冲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将普通喷嘴与七种典型形状碰撞壁的脉冲喷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岩样冲蚀实脸.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这为评价脉冲喷嘴在现场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鄯善、丘陵油田西山窑油层开发井钻井液技术
    李健 崔茂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45-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7
    摘要1040)      PDF(pc) (417KB)(615)    收藏
    针对鄯善、丘陡油田西山窑油层开发简化井身结构后,裸眼段长,易漏失层段、易塌陷层段和造浆严重层段同时存在,井下复杂情况频繁的情况,采取突出钻井液造壁性和封堵能力、强化钻井液抑制性和提高润滑性措施的技术路线,并在现场实际应用,收到显著的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X油田规划决策研究
    戴安礼;李士伦;周炳元;沈柳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52-5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8
    摘要1282)      PDF(pc) (1469KB)(576)    收藏

    首次在国内用系统工程和运筹学方法研究了油田一级的综合规划决策.联系投入产出,研究了勘探、开发、建设、资源能力、综合径济等状况.建立了参数体系和一套数学模型,研制了专用软件。为油田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决策从经验向科学迈出了第一步.采用规划方案,每年可节约投资1100—10000万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牛顿流体圆管紊流流动及顶替规律研究
    郑永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60-6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09
    摘要1345)      PDF(pc) (302KB)(590)    收藏
    本文应用紊流力学中圆管紊动微分方程式及普朗特关于总应力沿管径不变的假设,再考虑普朗特的混合长度理论,径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了一个新的圆管轴向紊流时均流速分布公式.这些公式由于保留了粘滞应力项,因而理论上比普朗特的圆管紊流公式更为合理.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导出了牛顿流体圆管紊流顶替速度分布公式及界面位置公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注水开发油田的最优控制模型及求解
    刘志斌 刘康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66-7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0
    摘要1008)      PDF(pc) (282KB)(541)    收藏
    本文利用灰色生成理论、微分动态模拟,通过油田历史的状态变量及控制变量时间序列建立了注水开发油田的动态方程,在此基拙上提出了最优控制模型.并讨论了最优控制模型的求解.同时还给出了离散最优控制的近似算法,并以国内H-L注水开发油田为实例进行了试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连续气举采油最大产量的优化计算法
    李华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71-7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1
    摘要1329)      PDF(pc) (214KB)(457)    收藏
    根据节点系统分析原理和最优多相流相关式,讨论了利用计算机对连续气举采油时的最大产量进行优化运算的方法,得到了满意的结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抽油杆柱设计数值方法
    李颖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75-7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2
    摘要888)      PDF(pc) (294KB)(505)    收藏

    按区间对分法计算抽油杆柱组合尺寸的数值方法适应于复杂的杆柱载荷表达式.较解析解更具一般性.本文以不同杆柱载荷公式和设计方案的计算实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用约束变尺度法优化输配气运行方案
    郑清高 熊汉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80-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3
    摘要820)      PDF(pc) (276KB)(579)    收藏

    无压缩机站输配气管网方案优化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本文用非线性规划中的约束变尺度法实现了输配气方案优化,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一种新型长冲程抽油机方案
    王德玉 王朝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85-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4
    摘要818)      PDF(pc) (341KB)(540)    收藏

    一种液压控制的机械传动式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方案被提出来。电动机与滚筒之间的换向减速器采用轮系传递动力,液压控制换向.文中阐述了结构原理,分析了性能特点,认为该方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效率高、发热小,动力性能好,控制调节方便、便于实砚长冲程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激光相变硬化对42CrMo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马德岩 汤富荣 谢江生 彭胜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90-9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5
    摘要816)      PDF(pc) (478KB)(465)    收藏

    本文对低温回火态的42CrMo钢的激光相变硬化进行了实脸研宪,试验了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的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显微组织、硬化深度、显微硬度交化以及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42CrMo钢的表面层硬度可达Hvll50,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主要高缺陷密度的隐针马氏体.与常规淬火处理相比,显微硬度提高一倍多,耐磨性提高四倍左右.最后探讨了激光相变硬化的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一些铜合金浸焊性能的研究
    李天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95-1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6
    摘要619)      PDF(pc) (293KB)(585)    收藏
    浸渍合金是冷压浸渍、无压浸渍和PDC钻头制过中的重要材料.本研究表明,在真空浸渍牵件下,用组分比例很严格的Cu-Ni-Mn四元合金,可将浸焊温度降低到1050℃,并具有良好的浸焊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木质素磺酸盐一马来酸一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
    梁发书 李建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03-10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7
    摘要1556)      PDF(pc) (254KB)(731)    收藏

    介绍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木质素磺酸盐、马来酸和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反应原理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降粘性能、抗温性能,从而为马来酸在石油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炼油废水的紫外吸收系数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
    赵立志 陈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08-1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8
    摘要1597)      PDF(pc) (135KB)(590)    收藏

    通过炼油废水的紫外光谱吸收系数(SAK)与化学需氧量(CODcr)的相关性研究.提出了经处理后炼油废水的CODcr对SAK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由废水的SAK值估算CODcr值.将SAK做为炼油废水有权物污染程度的参照指标,以使掌握炼油废水有机物污染状况的工作简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VAX3500中软件汉化的途径与实现
    匡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12-1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19
    摘要1462)      PDF(pc) (229KB)(527)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将IBM微机上的CCDOS中的汉字移植到VAX3500机中,并利用REGIS符号图形系统在图形终端VT340上构造并显示汉字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在VT340上显示汉字的成功实现,为软件汉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微机化流变仪的钻井液模式识别及实现
    曹谢东 黄汉光 赵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2): 116-1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2.20
    摘要985)      PDF(pc) (290KB)(673)    收藏
    本文针对钻井液的特点,依据现场使用中最广泛的几种模式,提出一种便于微机化流变仪处理的回归分析、模式识别方法.介绍了仪器中这部分的程序设计和流变曲线的绘制及仪器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试论自然流体压裂成藏机理
    雷三多 姜子昂 张永红 熊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5 (3): 1-1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93.03.001
    摘要871)      PDF(pc) (675KB)(524)    收藏
    本文基于水力压裂力学和破酸盐岩裂缝油气截地质特征,特“破酸盐宕—地动应力—
    自然流休—压裂裂缝—圈闭”当作一个系统,对自然流体压裂裂缝的起联与油气初次运移,压裂裂缝扩展廷伸与油气二次运移、压裂裂缝的形态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及自然流体对压裂裂缝溶性改过作了未统研究,建立丁自然流休压裂成藏机理.该机理对裂缝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共有杖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