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Vol.2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卫城81断块沙四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
    刘克奇;田海芹 王正蕾 陆 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1
    摘要1473)      PDF(pc) (206KB)(524)    收藏

    储层非均质性既受古地理背景、地层格架、沉积相带、断裂作用的宏观控制,也受岩石类型(岩相)、成岩作用、空隙结构等微观性质的影响。首先应用扬沉作用及优势相编图法的原理编制出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各编图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然后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研究地区目的层段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最后,改进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氯能谱测井方法在卫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何 琰 张引来 吴念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2
    摘要817)      PDF(pc) (197KB)(558)    收藏

    卫城油田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4%,渗透率一般为(11~22)×10-3μm2,泥质含量高,地层破碎,钻井时泥浆侵入深,地层水矿化度高,使得该油田的裸眼测井解释结论往往不可靠。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油田应用了氯能谱测井方法。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泥质含量高的低阻油层以及由于地层破碎泥浆侵入很深,超过了仪器的探测深度,使得裸眼测井解释结论不可靠的弊端,能识别低阻油层、识别干层和差油层、确定地层的孔隙度、剩余油饱和度、判断水淹层、水淹级别等,为油田的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提供准确的依据。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是高矿化度油田开发后期较好的一种监测手段,在高矿化度地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苏里格庙气田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刘红岐 彭仕宓 唐 洪 侯金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8-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3
    摘要706)      PDF(pc) (275KB)(453)    收藏

    以苏里格庙气田苏6井区研究对象,结合本区的地质和测井资料,通过对该区40口井的现场资料的研究,重点研究了气层的识别方法,介绍了密度中子包络区间法,孔隙度重叠法,给出了多个解释实例。这些方法对识别低阻气层仍然是成功的。经过试油资料的验证,这些方法在识别气层方面十分有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岩浆活动热模拟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作用模式研究
    田文广;姜振学;庞雄奇;孟庆洋;付立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12-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4
    摘要846)      PDF(pc) (307KB)(517)    收藏

    沉积盆地中岩浆的侵入会导致盆地地温史的变化,岩浆所携带的巨大热能会加快有机质的成熟,影响油气的生成和保存。通过对席状岩浆侵入体散热过程的热模拟得出:(1)侵入体冷却速度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百万年;(2) 距侵入体上下距离相同的围岩过热温度演化史基本相同,侵入温度只影响围岩过热温度的幅度,不影响热传递的速率;(3) 侵入体对上下围岩干酪根成熟度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同,影响范围较小,大致为侵入体厚度的两倍。通过研究,将岩浆活动对烃源岩热演化作用模式分为近灶亚模式、中灶亚模式和远灶亚模式,并给出了三种亚模式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利用共聚焦点(CFP)成像方法的地震正演
    蒋先勇 王锡文 宋启潮 朱 武 杨春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17-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5
    摘要900)      PDF(pc) (211KB)(483)    收藏
    介绍了一种比较简便的获得地震炮记录的正演方法。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结合惠更斯原理的
    波前扩散理论和Berkhout的共聚焦(CFP)成像技术的正演部分。这种正演方法不但理论成
    熟而且简便,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CFP的反演将在别的文章中作专门的介绍,在此主
    要是通过对CFP理论的研究,来获得CFP反演研究所需的正演炮记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黑墩目标区的构造几何学分析
    罗寿兵a 陈伟a 王洪峰b 洪余刚a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20-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6
    摘要1614)      PDF(pc) (239KB)(508)    收藏

    黑墩目标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遭受强烈挤压作用,地层变形强烈,构造复杂。搞清楚目标区的构造特征成为寻找油气的首要任务。通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及可视化计算机技术对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到断层转折褶皱、生长断层转折褶皱及复合型三角构造楔是黑墩目标区的主要构造样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有利砂体识别与解释
    屠志慧a 成世琦a 慈建发b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24-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7
    摘要814)      PDF(pc) (278KB)(642)    收藏

    天然气的产量与砂岩的厚度,孔隙度,连通性,砂泥比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砂体在空间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方向如何,纵向上如何变化,连通形式如何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篷来镇组某工区的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砂体的响应一般表现为强振幅,低频率。孔隙性好,含气丰度高的砂体往往表现为速度低和极性反转的特点。但发现该工区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多变,甚至出现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严重不吻合的现象,故砂体识别工作不能遵循统一模式。因此,采用了多井约束,多层标定,分层解释来识别有利砂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致密砂岩含水饱和度建立新方法-毛管自吸法
    游利军 康毅力 陈一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28-3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8
    摘要1052)      PDF(pc) (248KB)(562)    收藏

    为了能够准确模拟原地条件,在岩心中建立所需的含水饱和度并保证水在岩心中均匀分布、不改变岩心的孔隙结构和成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建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烘干法(或风干法)、离心法和驱替法。鉴于致密砂岩气层岩性致密,并普遍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利用这些方法在致密砂岩岩心中建立低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含水饱和度状态是十分困难的或不现实的,因此提出了一种建立含水饱和度的新方法—毛管自吸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在致密岩心中建立所需的含水饱和度,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低渗气藏压裂水平井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模型
    孙福街;韩树刚 程林松 李秀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32-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09
    摘要1315)      PDF(pc) (263KB)(646)    收藏

    目前国内外压裂水平井已成为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重要手段,正确预测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对水平井的开发方案设计、地层及裂缝参数等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考虑气体在地层中渗流和井筒内管流的耦合,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动量定理,结合气体的性质和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建立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与水平井筒管流耦合的渗流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合长庆低渗气藏实际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1)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气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2)井筒内的压力呈不均匀分布;(3)每条裂缝的产量并不相等。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以及管壁粗糙度等参数对井筒压力损失和压裂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定压外边界的双孔介质复合储层压力分布求解分析
    黄炳光 李顺初 王怒涛 孙文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3634.2005.01.010
    摘要832)      PDF(pc) (196KB)(762)    收藏

    针对外边界定压的双孔介质复合储层模型,研究了两种内边界条件下的变流率问题的无因次内、外区储层压力分布的Laplace空间解;此研究,无疑是对试井分析理论的一种完善,对相应的试井分析软件的研制具有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莫索湾盆5井凝析油气藏开发指标论证
    张茂林 王彬 王延杰 秦莉 杨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41-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1
    摘要718)      PDF(pc) (261KB)(653)    收藏

    首先对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的凝析气和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凝析油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为了论证盆5井区凝析油气藏气顶合理开发技术指标,从6个方面对该凝析油气藏未来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凝析油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注气候选油藏筛选的模糊优选方法
    郑云川a 熊钰b 侯天江a 孙雷b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44-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2
    摘要883)      PDF(pc) (203KB)(695)    收藏

    针对每个注气候选油藏都包含有各类影响因素,很多影响因素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给决策、评价带来很大困难等特点,介绍了筛选注气候选油藏的指标评价体系及指标评价范围,并建立了筛选注气候选油藏的模糊优选模型与计算步骤。该方法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得了同一油藏各评价参数权重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筛选成组候选油藏的模糊优选模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正确评价和比较各候选油藏注气潜力的大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特低渗断块油藏注水实验评价及矿场试验分析
    曹全芳 姚峰 许涛 王建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48-5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3
    摘要760)      PDF(pc) (210KB)(690)    收藏

    特低渗断块油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注水容易造成储层损害而不能进行有效开发。在此以花园断块油藏为例,通过对特低渗油藏的油藏特征分析和储层伤害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水配伍试验、储层结垢预测、注水药剂的筛选和酸化预处理工艺研究等注水实验评价,为特低渗油藏注水抑制储层损害、方案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在现场试验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渤海高渗高孔油田酸化分流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平礼 刘义刚 赵立强 陈冀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52-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4
    摘要977)      PDF(pc) (281KB)(618)    收藏

    针对我国已开发的最大的海上高孔高渗稠油油田—绥中361油田层系多,油层厚,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高,层间渗透率差异大,酸化注酸时同层吸酸能力十分悬殊,岩石胶结疏松等特点,提出了一套简便、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酸液分流技术,研制出了适宜于该油田的酸化分流剂,进行了系统地试验评价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筛选的分流剂能够有效实现该油田酸化酸液合理分流,酸化后能够溶于产出液中,对储层无负作用。采用该分流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层酸化中布酸问题,显著提高酸化效果。此外,该分流剂的应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油井含水率。该项分流技术现场应用简单、方便,已在渤海绥中361油田和其他油田获得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对于类似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考虑井储和表皮的复合油藏干扰试井分析
    张秀华 贾永禄 刘平 张洪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57-60(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5
    摘要849)      PDF(pc) (314KB)(653)    收藏

    目前,国内外的干扰试井理论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均质油气藏的干扰试井理论及分析方法已比较完善,双重介质油气藏干扰试井理论相对也比较完整。但是,有关复合油气藏试井的试井理论和分析方法还很少,尤其是考虑井储和表皮的复合油气藏试井理论更少。因此,提出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影响的复合油藏试井模型,并利用拉氏变换进行了求解,制作了相应的样版曲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及在调驱方案优化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王生奎 蒲万芬 叶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61-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6
    摘要860)      PDF(pc) (183KB)(634)    收藏

    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对区块整体调驱方案优化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色关联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因素间相互制约的工程优化决策问题,在区块整体(弱凝胶)调驱方案中从稳油控水程度、成本投入等多因素综合考虑,并非处理量大、增油量多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在大港油田官195断块弱凝胶调驱方案中,处理剂量为3485m左右较为适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共混胶高温堵剂实验室研究
    荣元帅a 蒲万芬b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64-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7
    摘要696)      PDF(pc) (162KB)(562)    收藏

    钠粘土与AM单体共混,在130℃下与引发剂和交联剂反应生成了共混胶。该共混胶体系中含钠土6%,单体AM 6%~7%,引发剂Y 100~200mg/L,交联剂J 1%~1.5%。钠土的加入,延缓了成胶时间,提高了热稳定性。该共混胶强度高,封堵能力强,高温堵水应用前景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实验研究
    曾平 赵金洲 李治平 郭建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67-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8
    摘要794)      PDF(pc) (185KB)(992)    收藏

    通过对天然气中硫溶解度的室内实验模拟,发现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是影响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主要因素。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硫的溶解度增大;同时气体中硫化氢以及重质组分的含量也是影响其溶解度大小的组分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前者的作用说明了硫在天然气中的化学溶解的存在,而后者仿佛就是硫的天然物理溶剂,重质组分含量越高硫的溶解度越大,且随着组分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理既包括化学溶解也包括物理溶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对认识和防止高含硫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在地层发生硫沉积,合理高效地开发该类气藏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固井前置冲洗液的研究发展
    杨香艳a 郭小阳b 杨远光b 郑友志a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70-7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19
    摘要990)      PDF(pc) (222KB)(710)    收藏
    冲洗液的主要作用是冲刷井壁和套管壁的虚泥饼、油浆和油膜,稀释钻井液使之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从而提高顶替效率并改善界面亲水能力,提高第一、二界面胶结强度,提高固井质量的。所以我们要在使用前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要全面了解其种类、性能标准、体系常用组分及作用原理、设计要求以及性能评价手段、方法、标准等,这样才能很好的利用和综合发挥冲洗液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超高压高温CO 腐蚀研究理论探讨
    李春福 王斌 代家林 张颖 李松霞 罗平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75-7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20
    摘要735)      PDF(pc) (259KB)(718)    收藏

    在分析油气藏及油气井压力漏斗中的CO存在形式基础上,对CO对油气井管柱钢材腐蚀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油气藏深处及油气井管柱压力漏斗中CO处于超临界流体时腐蚀体系采用体系CO摩尔含量及在总压条件下CO在油水介质中分配系数进行腐蚀历程描述的理论概念,并对超临界流体CO腐蚀研究提出了相应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物探冲击器失效机理分析与改进
    黄志强李琴 金鑫 李国忠 赵宁卫 周锋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79-81(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21
    摘要727)      PDF(pc) (187KB)(667)    收藏

    对物探冲击器失效分析认为,内缸套失效主要以变形和偏磨为主,活塞失效主要集中在外表面的磨损和冲击端面疲劳破坏,磨损的主要形式为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提出了提高冲击器使用寿命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了活塞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过滤式水力旋流器方案设计
    任连城 梁政 梁利平 龙道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82-8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22
    摘要795)      PDF(pc) (188KB)(767)    收藏

    利用现有旋流器流场分析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常规水力旋流器存在的短路流等问题,提出在常规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增设轴向零速包络面过滤网的结构改进思路,将常规的水力旋流器改进成为以旋流为主过滤分离为辅的新型分离设备,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论证,同时讨论了滤网对流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的概率分布模型
    李大全 姚安林 蒋宏业 李又绿 姜力 王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86-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23
    摘要757)      PDF(pc) (205KB)(510)    收藏

    通过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地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所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应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最小方差准则对分布规律图象进行回归处理,得出各项理化性质指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以此建立了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理化性质的概率分布模型。同时在一定的置信区间范围内,应用土壤腐蚀性的单因素评价准则对输气北干线沿线土壤腐蚀性作出了评判。此外,利用这些概率分布模型还能够计算输气北干线所经地区不同腐蚀性土壤区域各自出现的概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最大土壤腐蚀性等工程信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陈丙 洪祺福 张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1): 90-9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1.024
    摘要729)      PDF(pc) (151KB)(713)    收藏

    纳税筹划可给石油企业带来税收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从风险的内涵入手,通过对石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引起纳税筹划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风险的防范措施,以期对石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赖生华;孙来喜 陈洪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1
    摘要1192)      PDF(pc) (999KB)(497)    收藏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间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间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曾军 陈世加 康素芳 李连民 赵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2
    摘要927)      PDF(pc) (798KB)(474)    收藏
    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二叠系梧桶沟组和平地泉组储层发现稠油/沥青。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表明二叠系储层的稠油来自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源岩。分析了二叠系稠油的成因,指出该区稠油是低成熟与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的成藏模式,指出稠油/沥青与岩性可形成封堵作用,进而在斜坡区的下倾方向可找到来自二叠系来源的正常油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随机分形模拟与Seislog技术预测薄(互)层砂体
    何琰 张引来 吴念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10-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3
    摘要788)      PDF(pc) (321KB)(412)    收藏

    地震反演的分辨率大于10m,厚度小于10m的储层砂体在地震反演结果中常常相互叠加,不能单独预测出来,降低了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的应用。因此,利用地震资料预测薄(互)层砂体是目前储层预测的一个难点和前沿课题。虽然宽带约束反演表面上能提高分辨率,但那是伪分辨率,不仅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计算量大。将随机分形模拟与Seislog软件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预测厚度5m左右的砂体,不仅预测精度较高,而且计算量小,在微机上很容易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
    石新 王兴志 张帆 李耀刚 杨跃明 朱永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13-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4
    摘要815)      PDF(pc) (447KB)(412)    收藏
    根据川西北地区栖霞组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该套地层中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归纳并总结了这类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以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为主,裂缝除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这类储集岩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复式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曹忠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17-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5
    摘要1367)      PDF(pc) (662KB)(503)    收藏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二套烃源岩,源岩类型有煤层、暗色泥岩和灰岩;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障壁砂坝、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和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河道砂三套储集体,储集体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上石盒子组沉积的湖相厚层泥岩为气田区域盖层,局部盖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的泥质岩,具有多封盖体系;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气田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各种的地质特征表明大牛气田为一典型的复式气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折射波法检波器二次定位
    张振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22-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6
    摘要818)      PDF(pc) (920KB)(343)    收藏
    检波器位置漂移校正是海上地震勘探的一个技术难点。阐述了利用折射波旅行时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的基本原理,导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技术流程。同时迭代反演海水速度和海底速度,提高了反演的精度。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处理效果要优于声波定位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瞬时振幅相干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洪余刚 陈景山 成世琦 代宗仰 李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25-2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7
    摘要976)      PDF(pc) (179KB)(438)    收藏
    在砂泥岩速度差别小,甚至相互交叠,砂岩的自然伽玛值又偏高的情况下,常规的波阻抗加伽玛反演等方法难于准确确定砂体的展布特征。而瞬时振幅信息虽然与储层分布的关系密切,但抗噪能力较差,在断续问题上也容易造成人为误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例子,是从瞬时振幅提取和相干分析的基本原理入手,运用瞬时振幅相干方法,通过井资料约束,实现了储层的横向分布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杨辉廷a 颜其彬b 张吉a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28-30(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8
    摘要1054)      PDF(pc) (218KB)(434)    收藏
    遗传算法是具有全局寻优特点的一种新型最优化方法,具有求解各种特殊问题的灵活性。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方法. 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实例,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岩石矿物成分与可钻性关系研究
    熊继有 李井矿 付建红 周伟 周鹏高 薛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31-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09
    摘要1024)      PDF(pc) (274KB)(423)    收藏
    钻井地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矿物成分性质是实现科学快速钻井的基础数据,但是矿物成分对可钻性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取一研究油区以录井资料的地层岩屑为研究对象,对塑性泥岩、细砂岩和砾岩三种岩屑进行了较全面的矿物成分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油田区块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粘土、斜长石、方解石和正长石五种矿物成分为主。矿物成分中含量较高的粘土和斜长石含量随井深增加而降低;石英含量随井深增加而增大。泥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的增加有增加趋势,随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砂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含量的增加有降低趋势,而随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砾岩的可钻性级值随粘土和石英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兴北S 3块CO 2吞吐可行性及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熊钰 曾明 武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34-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0
    摘要1341)      PDF(pc) (281KB)(447)    收藏
    注CO2吞吐是提高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相态和数值模拟研究是确定目标区块吞吐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注CO2吞吐相态实验和CO2粘温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低渗纵向非均质油藏兴北S3块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数值模拟预测,同时对该区块CO2吞吐的注采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辽河兴北S3块进行CO2吞吐具有较好的效果,模拟井组CO2吞吐效果较好,在300d内可累积产油1577t,累积增油410t,换油率达到2.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溢流关井水击压力的计算及结果讨论
    李荣 何世明 刘绘新 李留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1
    摘要975)      PDF(pc) (215KB)(728)    收藏
    关井水击压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现场是采用“软关井”还是“硬关井”方式关井。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关井,其求解过程相似,只是初始条件有变化。在描述关井时一阶拟线形偏微分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采用LW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具有可行性和收敛性,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软” 、“硬”关井的水击压力计算,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川中大安寨裂缝性油藏渗吸注水实验研究
    唐海 吕栋梁 谢军 张友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41-4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2
    摘要770)      PDF(pc) (193KB)(460)    收藏
    渗吸注水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的重要机理,合理的注水方式与注水参数对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获得了大安寨油藏基质岩块自然渗吸动态规律和脉冲渗吸动态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油藏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低渗凝析气井反凝析、反渗吸伤害及解除方法
    高奕奕 孙雷 张庆生 汤勇 陈宝金 王连习 田常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45-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3
    摘要853)      PDF(pc) (264KB)(633)    收藏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受相态变化影响,在近井带地层将形成反凝析液堆栈和井筒积液。井筒积液在井筒回压、岩石润湿性及微孔隙毛管压力作用下将产生反渗吸水锁效应,造成地层渗流通道的堵塞,从而引起气井产能下降,特别是对低渗凝析气井影响更大。在分析了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机理和国内外现有降低和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堵塞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低渗凝析气藏,建议采用一种有效的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堵塞,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即在注气吞吐之前注入一个甲醇(乙醇、表面活性剂)溶液前置段塞来有效地解除反凝析特别是反渗吸水锁效应所产生的地层伤害和堵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预测油气田产量的β模型
    谢祥俊a 贾闽惠 杜志敏b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50-5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4
    摘要989)      PDF(pc) (263KB)(361)    收藏
    通过对油气田产量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推导建立了预测油气田产量的β模型。该模型不但可以预测油气田产量、累积产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而且可以预测可采储量、最高年产量及其发生的时间。实例检验该模型是可信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油田开发多目标产量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算法研究
    张锦良 丁显峰 刘志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5
    摘要1399)      PDF(pc) (193KB)(561)    收藏
    利用功能模拟原理(微分模拟方法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油田开发指标关联关系,研究并建立了油田开发规划的多目标产量分配优化模型。该模型成功地解决了油田的总产量及对应的工作量、成本等其它开发指标最优地分配到各二级开采单位的产量最优分配问题。针对非线性多目标规划问题,采用改进的HookeJeeves算法求解,并将该模型及算法应用于国内某中后期开发油田的开发规划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固体酸性能评价及与碳酸盐岩反应特性的研究
    陈冀嵋 赵立强 刘平礼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 (2): 57-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2.016
    摘要1047)      PDF(pc) (377KB)(440)    收藏
    高温深井储层酸压改造如何造成足够长的动态裂缝,如何有效延缓高温条件下酸岩反应速度,使得活性酸尽可能深入地层深部,实现深度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难点之一。固体酸是一种新型酸化材料,正常状态下呈非活性,激活后可分解出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固体酸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尚存在的问题,对固体酸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固体酸与碳酸盐岩的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定的置放技术,固体酸可有效延缓与碳酸盐岩的反应,具有与盐酸相同的溶解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