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4-20
    地质勘探
    川东北地区罗家寨构造成因研究
    陈友福;苏培东 秦启荣 范晓丽
    2009, 31(2):  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1
    摘要 ( 816 )   PDF (441KB) ( 4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在收集整理了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川东北罗家寨构造的构造特征

    ,表明罗家寨构造是在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构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罗家寨构造的

    发育主要经历了四个主要构造时期,即印支运动中晚期、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和喜

    马拉雅运动晚期,其中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是罗家寨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

    黄龙场地区长兴生物礁储层预测
    蒋东 高培丞 曹刚 曾令平
    2009, 31(2):  5-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2
    摘要 ( 898 )   PDF (506KB) ( 5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礁储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礁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研究,

    黄龙场生物礁储层预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认为生物礁储层的预测不能仅仅靠一种方法,

    而必须紧密结合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在研究生物礁发育有利相带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属性分

    析、自然伽马、速度、密度、孔隙度等多种方法来反演预测礁储层发育情况,并作相应的精细

    解释和综合判别,展示生物礁发育规律。预测成果表明黄龙场长兴生物礁呈条带状发育于黄龙

    场、符家坡地区,并向北延伸至七里北地区。该预测方法给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对川东北地区长兴生物礁勘探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溱潼凹陷第三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英国 胡瑛 张枝焕 方朝合 
    2009, 31(2):  8-2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5
    摘要 ( 1123 )   PDF (557KB) ( 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断阶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Es1、Ed1和Ef1主要储层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根据储层有机包裹体分布特征、相态类型、与矿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讨论了储层的油气充注历史。研究表明,溱潼凹陷断阶带油气主要为一期成藏,断阶带东段油气充注早于中段,总体表现在中新世中期以后油气开始大量充注。通过对储层包裹体和开放孔隙抽提物的研究,并依据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及地球化学参数对比,认为原油充注至今其油源没有发生变化,从侧面印证了溱潼凹陷断阶带油气主要为一期成藏的结论。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林雄;侯中健 田景春
    2009, 31(2):  8-1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3
    摘要 ( 1457 )   PDF (557KB) ( 5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芯观察、薄片鉴定,进而进行准确定名并按成岩作用是否对孔缝形成有利及对油气生、运、储是否有贡献,将成岩作用划分出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膏溶、岩溶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收缩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强重结晶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孔及裂缝的充填作用)两种成岩作用。同时对孔隙成因作出分析,且找出岩石学方面的证据。依据镜下薄片鉴定与有机地化手段相结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岩作用作详细研究,并对成岩演化史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成岩作用形成成岩期次及与孔隙演化关系,对嘉陵江组成岩作用取得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全新认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带天然气水合物异常特征
    坚润堂 李峰 王造成
    2009, 31(2):  13-1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4
    摘要 ( 846 )   PDF (413KB) ( 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西大滩—安多油气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土壤样品酸解氢、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热释汞异常的综合解释有助于对地下是否存在水合物做出推断;在烃类出现“负异常”时,可能是地下赋存水合物的标志。并结合前人文献初步建立了多年冻土区活动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分析认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在多年冻土区活动带探测水合物,但其异常解释不能完全照搬油气藏化探模式,必须把渗透性极差的冻土层对烃类气体向地表运移的影响考虑进去。
    克百地区三叠系储层成岩层序研究
    姜向强 李德江 朱筱敏 柳广弟 杨俊生
    2009, 31(2):  23-2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6
    摘要 ( 943 )   PDF (390KB) ( 4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三叠系储层的成岩作用,应用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层序的指示作用,分别研究了有机碳、碳酸盐胶结物和粘土矿物等对层序界面的识别作用,研究了层序格架内成岩的演化特征。对成岩层序综合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借助成岩层序地层学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克百地区成岩作用对储集体储集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在层序界面的划分和识别上提供了一个从微观上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和划分的依据。
    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
    张凤奇 庞雄奇 冷济高 王鹏万 冯昕
    2009, 31(2):  27-3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7
    摘要 ( 936 )   PDF (397KB) ( 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辽河西部凹陷构造圈闭是否含油、含油多少的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33个构造圈闭进行了地质统计分析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平面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油藏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构造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了未参与模型建立的16个构造圈闭对已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85%以上的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为该区同种类型的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
    范春花;王英民;陈振岩 张文明;
    2009, 31(2):  31-3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8
    摘要 ( 982 )   PDF (661KB) ( 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洼陷具备形成良好隐蔽圈闭的石油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岩芯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和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结果表明,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在四级层序内部以最大水进面为界,识别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受断裂体系和古地貌的控制,该区北部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隐蔽圈闭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1个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靶区。

    砂西区块N1-N12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牟中海 马力宁 辛艳朋 屈信忠
    2009, 31(2):  36-4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09
    摘要 ( 952 )   PDF (410KB) ( 3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砂西N1-N12层的构造、断层封闭性、沉积相、储层、隔层厚度等特征研究,认为砂西N1-N12构造是一个复杂的鼻状构造,目的层存在15条断层,其中Ⅱ、(2)、(7)、(9)号断层的封闭性好于其他断层,断层的主要活动期是N22-N32;砂西N1-N12自下而上为一套由湖泊向辫状河三角洲相过渡的反旋回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西方向,受控于阿拉尔河北沉积体系;Ⅱ号断层上盘储层属于中孔、中渗类型,下盘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类型;上盘胶结物含量、成分成熟度小于下盘;上盘粒间孔远高于下盘。研究认为,Ⅱ号断层上盘油气产量高的主控因素是构造断裂、储层特征和孔隙类型;Ⅵ~Ⅷ油层组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有构造特征、断层封闭性、隔层厚度、沉积特征等。

    探讨与争鸣
    介质变形与应力敏感
    李传亮
    2009, 31(2):  40-40. 
    摘要 ( 1311 )   PDF (1958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质变形,就是介质形状上的变化。介质变形的程度,一般用应变来衡量。介质之所以变形,是因为介质的应力发生了变化。研究介质变形,就是研究介质的本构关系,即研究介质的应力-应变关系。这是工程安全的重要研究内容。
    应力敏感,就是介质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随应力而变化的性质。应力敏感的程度,用应力敏感指数(渗
    透率损失百分数)来衡量。介质之所以产生应力敏感,是因为介质的应力发生了变化。应力变化介质变形渗透率变化。虽然介质的应力敏感也伴随有介质的变形,但应力敏感并不直接研究介质的变形,即不测量介质的应变,而是只研究介质变形产生的效果(测量渗透率的变化)。这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油藏工程并不关心介质的变形量,而是关心介质变形导致的渗透率变化,进而关心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
    现在有人把应力敏感研究说成是介质变形研究,其实是对岩石力学的误解,这样做并不能提升研究的学术价
    值,相反,专业人士一眼就能识破,这是学术研究上的张冠李戴。希望人们以后不要再犯这种错误,也希望石油类的期刊不要发表此类文章,以免造成学术上的混乱。

    地质勘探
    孤岛油田馆陶组湖相沉积认识及应用
    王代流a;b;a 王蛟a;b
    2009, 31(2):  41-4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0
    摘要 ( 873 )   PDF (447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阳拗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研究中重点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馆陶组上段初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以及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湖相沉积模式在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广泛。

    地层厚度系数法研究查干凹陷构造演化
    徐会永a;b 蒋有录a 张立强a 王金友a 欧阳睿
    2009, 31(2):  45-4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1
    摘要 ( 840 )   PDF (587KB) ( 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沉积补偿原理,提出地层厚度系数研究构造运动的方法,并分析了其研究步骤及适用范围。依据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关键层位地层厚度发育特征,利用沉积厚度法研究其构造活动,指出了影响整个凹陷沉积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查干凹陷从巴二期,经苏一至苏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发生改变,显示出明显呈北西—南东向的“跷跷板”构造运动。在这一认识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查干凹陷构造演化,认为:白垩纪以来经历了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拗陷阶段和反转阶段,为查干凹陷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合成声波测井信息的变速成图技术
    徐峰 汪仁富 满益志 张耀堂 
    2009, 31(2):  49-5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2
    摘要 ( 1795 )   PDF (406KB) ( 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地震勘探变速成图过程中,地震波层速度参数是通过叠加速度得到的。当地层的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时,地震反射的时距曲线已经严重违反双曲线规律,叠加速度和层速度之间没有固定的函数关系可寻,利用叠加速度转换层速度的误差在所难免。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是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反演而来,其精度较高,能准确地反应地层声波速度的横向变化规律。从波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立声波速度和地震速度的关系,提出了利用合成声波测井速度求取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并用于地震勘探变速成图,从而使构造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非均质薄储层强化开采时延地震监督分析
    张绍红;
    2009, 31(2):  53-5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3
    摘要 ( 788 )   PDF (466KB)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非均质砂泥岩薄储层中含油和含气时地震数据进行偏移叠加处理和互均衡化处理,总结不同流体所表现的频率、振幅等地震响应特征及时延地震监督差异属性。研究结果表明,薄储层中含气和含油两种不同流体时,薄储层中地震反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时延地震差异属性明显,为揭示气驱前缘波及范围、剩余油气的分布,确定不同流体(如油、气等)之间弹性差异的大小和管理监督油气藏提供了依据。

    重力场模型和DEM提高GPS高程转换精度
    宋雷;黄腾 方剑 蒋敏卫
    2009, 31(2):  56-5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4
    摘要 ( 783 )   PDF (314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利用GPS观测数据中的高程信息,提高山区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利用国内外最新的重力场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移去-拟合-恢复方法进行GPS高程转换,并与三等水准实测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利用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可将GPS高程转换的精度提高50%左右。地形改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地形对高程异常的影响与地形起伏程度和拟合点间高差有关。对于几何水准难以施测的山区利用GPS观测信息确定高精度海拔高程有重要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泡沫举升排酸过程井筒压力温度数学模型研究
    李松岩a 李兆敏a 林日亿b
    2009, 31(2):  59-6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5
    摘要 ( 807 )   PDF (366KB) ( 3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泡沫流体举升排酸工艺能有效排出酸化后地层的残酸,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环空泡沫流体与油管泡沫流体及地层之间的双重热传导作用,建立了泡沫流体在井筒内流动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该模型可以用于泡沫举升排酸的参数设计。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压力场和温度场的耦合求解,得到了泡沫流体温度、压力、密度在油管和环空内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泡沫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是增加的,泡沫举升排酸比氮气举升排酸启动压力和平衡压力都要小,随着酸排量的增加,循环点深度、启动压力和平衡压力逐渐增大。

    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优化气举配气
    罗银富;黄炳光 王怒涛 谢剑飞 依 呷
    2009, 31(2):  64-6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6
    摘要 ( 791 )   PDF (324KB) ( 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述了气举优化配气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用分段线性函数表示的气举优化配气单目标和多目标模型。单目标模型以产油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而多目标模型以产油量最大且注气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我国西部某油田某区气举井为例,进行了气举优化配气实例分析,给出了气举配气单目标模型的最优解和多目标模型的非支配解集,得到了最优配气方案下的产油量和注气量。

    酸压产能与潜山储层地质特征关系研究
    唐洪明;江同文 史鸿翔 刘平礼
    2009, 31(2):  67-7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7
    摘要 ( 1098 )   PDF (344KB) ( 4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塔里木轮南地区潜山油藏为例,综合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物性、构造、溶蚀等地质特征与酸压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岩石类型是控制油气产能的基本因素,岩溶类型及发育程度为主要因素。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发育各类砂屑颗粒石灰岩,其原生孔隙发育,有利于岩溶作用发生,酸压效果好的储层均位于该层位内。(2)储层类型及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油气产能的关键因素,储层类型对酸压效果产能影响大小依次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3)古潜山不同岩性层位展布和不同岩溶地貌单元直接影响高产油气层段的纵向分布。高产井段距古潜山顶面的深度范围变化比较大,不同地区的分布深度不同,但主要分布在200m范围内,尤其是100m范围内;古潜山纵向深度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仍受控于岩石类型和岩溶相带的分布。

    低渗透双重介质垂直裂缝井产能分析
    赵海洋;a 贾永禄b 蔡明金a 李冬梅 吴玉君
    2009, 31(2):  71-7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8
    摘要 ( 1262 )   PDF (284KB) ( 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地层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鲁特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无因次产量表达式。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对影响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推移,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越来越显著。

    压裂井产能预测理论曲线分析
    戴庆 戴江 周宏权
    2009, 31(2):  74-7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19
    摘要 ( 788 )   PDF (259KB) ( 4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水力压裂已成为勘探开发低渗透油藏较为常用且相当有效的增产措施。针对具有启动压力影响的低渗透储层压裂井的不稳定产能预测理论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压裂井的初期产量影响较大。表皮系数越大,裂缝井初期产量就越低。随生产时间增长,表皮效应的影响逐渐消失。启动压力梯度主要影响压裂井的中后期产能,启动压力越大,产量下降就越快。因此,在进行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分析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判识稠油井主产层
    刘春 戴鸿鸣 黄东 裴森奇 杨毅
    2009, 31(2):  77-8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0
    摘要 ( 792 )   PDF (3357KB) ( 3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稠油的黏度高,族组成中非烃和沥青含量高,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低,全烃色谱图很难反映各油层与井口原油的差异性,应用气相色谱指纹判识稠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困难等问题,利用辽河油田某多层混采稠油井各产油层的储层岩石(储层沥青)和混采原油作样品,进行饱和烃和芳香烃色谱-质谱实验,通过星形图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地判识了该多层混采稠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调整建议,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该方法具有适用性强、投资少、周期短、准确、快速等特点,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黑云母水化机理及对注水开发影响
    邢希金 赵 峰
    2009, 31(2):  81-8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1
    摘要 ( 1714 )   PDF (475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黑云母的化学结构和结晶形态出发,本质上分析了黑云母的水化机理,黑云母水化的实质是层间域中K+被其他大分子或离子替换,是一个释放K+的过程。水化过程可分为解理缝裂开、边缘断裂分散为特征的边缘水化阶段和解理缝消失、颗粒呈鳞片状为特征的完全水化阶段。黑云母一旦在储层中水化,晶体结构膨胀,部分边缘颗粒逐渐脱落,随水动力分散运移,堵塞孔喉,易造成储层损害。含黑云母储层在注水开发中应该提高K+浓度,防止云母水化产物产生的水敏和速敏损害,以保护储集层。

    老油田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李浩 王香文 刘双莲;
    2009, 31(2):  85-8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2
    摘要 ( 827 )   PDF (523KB)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集油田为例,研究了老油田注水前后,储层孔渗参数变化的不同特征与剩余油的合理开采的关系。在比较小集油田水淹前后取芯井孔隙度与渗透率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其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有3种类型,即孔隙度与渗透率主频分布变窄型、孔隙度与渗透率向高值收敛增大型和孔隙度与渗透率数值均匀增大型;探讨了沉积韵律、含水特征与3种孔渗参数变化类型的相关关系;根据油田注水后,注入水的冲刷作用对孔渗变化的影响,讨论了油藏物性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确定不同的孔渗参数变化类型,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注采方案,是合理挖潜剩余油的有效途径。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及影响因素
    赵静;
    2009, 31(2):  90-9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3
    摘要 ( 804 )   PDF (211KB) ( 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普遍存在启动压力的特点,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油气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为水平井流入动态关系(IPR)曲线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边界压力、边界半径、直线段斜率和截距等因素对水平井IPR曲线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油藏,相同井底流压时,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水平井产量越大;边界压力越大,水平井产量越大;边界半径越小,水平井产量越大;直线段斜率越大,水平井产量越大;直线段截距越大,水平井产量越大。

    锦99块高含水期开发动态监测技术
    胡书勇 张烈辉 阴艳芳
    2009, 31(2):  93-9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4
    摘要 ( 906 )   PDF (216KB) ( 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锦99块杜家台油藏为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其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断块多,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强。于1993年底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快,储量控制程度低,油井稳产基础差。通过加强地质研究,深入油藏开发分析,充分利用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指导高含水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主要开展了吸水剖面、地化录井、中子寿命测井、井间示踪等技术,加强了动态监测,利用动态监测结果指导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确定挖潜上产的有利区域。根据动态监测成果,针对开发中主要矛盾,在开发中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油井实施堵水作业,实现了降水增油;对注水井进行调整,提高了注水利用率。这对于其他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泵挂深度对注水替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吴应川 涂兴万
    2009, 31(2):  97-9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5
    摘要 ( 832 )   PDF (223KB) ( 4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不同类型的缝洞单元由于储集体规模和水体的发育程度不同造成天然驱动能量具有较大差异,部分油井天然能量严重不足、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注水替油作为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种新型开采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注水替油后期,油水界面上升导致含水上升快的问题,对衰竭式开发、单纯注水替油机抽开发以及采用机抽-深抽开发等不同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明确了采用加大泵挂深度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从而为矿场实施提供依据。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CO2吞吐提高采收率
    刘 伟 秦学成 唐建信 李 实 孙 雷
    2009, 31(2):  100-10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6
    摘要 ( 811 )   PDF (326KB) ( 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复杂断块油田具有“小、碎、深、薄、低”的特点,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油田开发程度低,含水率高,油藏压力下降快,尚有2/3的低渗、稠油油藏的地质储量未能开发动用。由于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低,大油田普遍适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小断块油田。针对这一特点,利用苏北地区丰富的CO2资源优势,开展了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发应用研究,通过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应用技术分析,形成了适合苏北复杂断块油田低渗、高含水和稠油三种类型油藏的CO2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经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注CO2驱油藏先导性筛选评价方法
    邓波 李鸿 曹建 周剑 李勤
    2009, 31(2):  105-10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7
    摘要 ( 776 )   PDF (193KB) ( 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CO2油藏前期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储层条件的非均质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对入选注CO2油藏再进行先导性筛选和评价,从油藏地质、流体性质等多方面建立注气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双重不确定条件下多指标决策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双重不确定性条件油藏注CO2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使之可运用于不同注入介质时的油藏前期综合评价和筛选,提高注CO2驱成功率以使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组合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唐翠萍a;b;李清平 杜建伟a;樊栓狮 梁德青a
    2009, 31(2):  109-11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8
    摘要 ( 1358 )   PDF (268KB) ( 5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低剂量组合抑制剂GHI,GHI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乙二醇苯醚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在4℃,8.5~9.0MPa条件下,利用1.072L定容反应釜,通过观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研究了GHI在0.5%加量下的抑制性能,并在此加量下与PVPK90及商用抑制剂Inhibex100、Inhibex501的抑制效果及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量为0.5%的GHI可以有效地抑制天然气水合物聚集2400min以上;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Inhibex100、Inhibex501和PVPK90的抑制时间分别为1000min,1800min和600min;经济性评价说明GHI相对于商用抑制剂Inhibex501和Inhibex100是最经济的,它比Inhibex501价格低22.5%,比Inhibex100价格低34.7%。

    低碳微合金钢抗CO2/H2S腐蚀性能研究
    陈玉祥 杜旭东 范舟 张慧 柳庆仁
    2009, 31(2):  113-11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29
    摘要 ( 1571 )   PDF (481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用于可膨胀套管的低碳微合金钢CO2/H2S腐蚀问题,采用电极化实验、失重法及SEM等方法和手段对低碳微合金钢分别在单一H2S(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2.9)、CO2/H2S流量比为1∶1(pH=5.3)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在单一H2S条件下,生成了铁的硫化物,使腐蚀速率高;在有CO2存在的情况下,由于CO2吸附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提高了自腐蚀电位,减缓了CO2/H2S的腐蚀速率;由于组织不均匀及MnS的偏析,造成腐蚀后试样表面不平整,腐蚀产物膜存在微裂纹,pH值越低,腐蚀后试样表面越不平整,裂纹越明显,腐蚀越严重。
    IMBR—A/O工艺处理高浓度炼油废水
    李志东 张勇 张令戈 肖新程 曲丹丹
    2009, 31(2):  117-12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0
    摘要 ( 724 )   PDF (341KB) ( 4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MBR-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厌氧/好氧)工艺经过55d的连续运行,对炼油厂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出水COD和BOD5稳定,平均去除率均达92%以上;NH3-N、油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5%和75%;对TP、SS、TSS、NH3-N及酚的去除率分别大于85%,98%,99%,79%和99.9%,说明IMBR对上述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曼尼希碱和季铵盐高温酸化缓蚀剂性能对比
    杨永飞 姚军 赵修太 赵晓珂
    2009, 31(2):  121-12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1
    摘要 ( 830 )   PDF (376KB) ( 5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酮、醛、胺和喹啉、氯化苄为原料,室内分别合成制备了高温酸化缓蚀剂YSH-05和JAY-01。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考察了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JAY-01的缓蚀性能优于YSH-05,JAY-01可以适用于135℃下的酸化施工。YSH-05是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JAY-01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缓蚀剂YSH-05和JAY-01在铁表面的吸附均符合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它们在钢片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盐酸对N80钢的腐蚀。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新技术进展
    王均 何兴贵 周小平 王萍 关兴华
    2009, 31(2):  125-12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2
    摘要 ( 1001 )   PDF (238KB) ( 6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进展分为四个部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成胶破胶机理研究与认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研制与优选、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性能评价与研究、改性疏水(缔合)聚合物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通常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不含聚合物,只有几种添加剂,在含盐介质中自动成胶而不需要交联剂,遇地层产出油气和水会自动破胶而不需要破胶剂;该体系配液方便,操作性强,可有效控制缝高,施工摩阻小,在低渗透储层中滤失量小,储层伤害小,压后油气增产效果显著,特别适合渗透率小于5×10-3靘2的油气层压裂,在高渗透层中渗透率又比胍胶压裂液大而有利于采用端部脱砂压裂工艺。加强改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制备与应用研究以降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成本是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的重要方向。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小波阈值去噪在烟气轮机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王浩 张来斌 王朝晖 段礼祥 梁伟
    2009, 31(2):  130-13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3
    摘要 ( 876 )   PDF (543KB) ( 5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烟气轮机振动信号中含有大量的噪声成分,常使其非线性特征量的提取不准确,因此将基于阈值的小波去噪应用于烟气轮机振动信号分析中。首先介绍了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原理、阈值和阈值函数的选择方法,并对阈值函数进行了改进;然后分别对含噪Lorenz信号和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实验,计算了其去噪前、后的关联维数。结果表明,小波分解后,不同尺度上信号和噪声的小波系数的分布规律明显不同,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合理选择小波分解的尺度;在此基础上对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处理并重构,能有效地去除信号中含有的噪声,很好地保存信号的局部特征;去噪后信号的伪相图更加规则,关联维数估计值更加合理。该方法能提高信号分析的准确率。
    移动式多级分离计量装置方案设计
    梁政 王惠明 梁春平
    2009, 31(2):  135-13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4
    摘要 ( 841 )   PDF (245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传统的计量方式不能满足油田生产测试过程中各井的产量测试,特别是几乎不可能同步测试、记录功图测试阶段的产油气量,难以在较宽的计量范围内实现精确计量要求的现状,设计了移动式多级分离计量装置的方案。介绍了移动式多级分离计量装置的结构、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组成、技术关键和需要在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着重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在以往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和采用了高效气-液旋流分离技术、高效多级液-液旋流分离技术、破乳技术、多次沉降分离提高纯油计量精度技术、计量分离器的排液技术和最佳流量计的选择标准等几项关键技术,并对如何破除混合液中的乳化水以增强分离效果,以及在串联旋流器时应重点考虑以底流还是溢流为主的参数控制方式等问题做了研究。
    空气钻井钻具冲蚀磨损机理的分析
    张晓东 贾国超 吴臣德
    2009, 31(2):  139-14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5
    摘要 ( 1266 )   PDF (215KB) ( 4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气钻井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空气钻井中钻具冲蚀磨损严重的现象,首先从阐释冲蚀本质入手,随后对现有的有影响力的冲蚀磨损理论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于空气钻井的3套冲蚀磨损理论,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这3种理论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空气钻井钻具的冲蚀磨损机理。微切削理论适用于解释钻屑粒子低入射角的切削情况;变形磨损理论从变形历程及能量变化角度解释了冲蚀现象;二次冲蚀理论从颗粒破碎后对钻具的二次冲蚀角度,更合理地阐述了冲蚀机理。最后就影响钻具冲蚀磨损的主要外部因素——钻屑粒径、几何形状、冲击速度、冲击角度、井内温度进行了定性分析。
    高速牙轮钻头轴承表面强化技术实验研究
    黄志强 涂小芳 王晓凤 狄富春 彭世金
    2009, 31(2):  143-14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
    摘要 ( 722 )   PDF (254KB) ( 4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牙轮钻头因轴承耐磨性差、寿命短而不能适应高速钻井需要的问题,应用表面工程技术和摩擦学的相关理论,开展了牙轮钻头滑动轴承表面强化工艺和材料的系列实验研究,并测试其性能。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耐磨性、耐冲击性能等实验研究。几种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采用等离子堆焊DH-60粉末后轴承表面涂层致密、孔隙率低、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涂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强度高,并且磨损量较小,磨损后试样基本无裂纹等缺陷,耐磨性提高30%左右,可以有效提高牙轮钻头轴承的使用寿命。
    柴油稀释对原油流动性及析蜡过程的影响研究
    敬加强 黄敏 杨莉 路平 王雨
    2009, 31(2):  146-15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7
    摘要 ( 1263 )   PDF (461KB) ( 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庆林源原油和0#柴油稀释剂为研究对象,采用HAAKE RS600流变仪和XP-300C影像分析系统,测试分析大庆林源原油在65℃和/或50℃下添加10%、20%及50%稀释剂前后的流变特性、凝点、静屈服值及析蜡过程,评价它们在降温过程中的15s-1动态粘温特性及其在终了温度20℃的蜡晶微观形态;采用Ncmivnt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蜡晶颗粒数量及其对称性;提出用相同视场下蜡晶颗粒的平均短轴与长轴长度之比来表征其对称性。结果表明:林源原油稀释前后的析蜡点和析蜡高峰温度分别在50~45℃与40~30℃,0#柴油稀释不会改变其析蜡过程与蜡结晶行为;稀释剂加量越大和/或处理温度越高,则蜡晶颗粒的数量越少、对称性越高、分散度越低,原油的低温流动改进效果也就越显著,这为下一步研究降凝剂与稀释剂的协同作用奠定了基础

    天然气管道瞬变流动数值模拟新算法
    田 园 谢 英 贺 三 袁宗明 刘雪梅
    2009, 31(2):  151-15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8
    摘要 ( 766 )   PDF (283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管道中介质瞬变流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难以解析求解的问题,由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偏微分方程构成的控制方程组,应用TVD/Godunov混合算法数值模拟天然气管道中气体的瞬变流动,摒弃了传统的差分方法对动量方程非线性对流项的线性化处理,而直接处理非线性对流项,从而大大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管道瞬变流动的仿真精度。算法采用了时间分裂法描述不完全堵塞管道,没有作等温假设,进一步增进了数值模拟的精度与合理性,获得了理想精度的计算结果。

    基于动态图像分析的油田生产监控系统
    李小玲
    2009, 31(2):  155-15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39
    摘要 ( 1592 )   PDF (299KB) ( 4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田和气井等野外作业,设计无人智能监控系统,采用USB摄像头采集图像,组建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动态监控。运用动态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获取动态图像报警和控制信号,并实现实时视频图像Internet网上传送。系统响应速度快,低于100ms;控制精度高,动态图像区域小于背景面积的1%;实现了图像检测火灾,构成多功能监控,可运用于火灾和环境远程监控;与温度传感器复合使用,实现了立体监控,极大地降低误报率。实验证明,系统方案简单,控制效果好,可移植性强,适用范围宽。

    博导论评
    考虑拟流度比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研究
    程林松a;b 刘东a;b 高海红a;b 周凤军a;b
    2009, 31(2):  159-16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40
    摘要 ( 860 )   PDF (334KB) ( 4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Van Lookeren研究了拟流度比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提出形状因子取得最大值时的注汽参数为最优参数。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地层中原油黏度较大,或注汽速率较小,拟流度比往往较大,此时利用最大形状因子优化注汽参数受到限制。针对该情形,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了拟流度比不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绘制了形状因子、拟流度比、注汽速率与前缘形状关系图版,发现增大注汽速率,可增大形状因子,从而减小拟流度比,减轻蒸汽超覆程度,提高前缘驱的波及效率。由于注汽速率受注汽压力限制,研究了注汽速率与注汽压力的协调关系,利用该关系和研究的前缘模型,对前人的注汽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探讨与争鸣
    低渗透气藏低速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薛国庆 李闽 罗碧华 王永红
    2009, 31(2):  163-16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9.02.041
    摘要 ( 981 )   PDF (255KB) ( 4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实验表明,低渗气藏流体在低速渗流时不仅要克服启动压力梯度,而且还受到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基于低渗气藏的这一渗流特征,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的低渗低速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方程,并编制数值模拟软件,对比研究了四种情况:(1) 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2) 仅考虑启动压力梯度;(3) 仅考虑气体滑脱效应;(4)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情形(3)的累计产量最高,情形(4)次之,情形(1)第三,情形(2)最低。这一结果说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气体滑脱效应对低渗气藏的生产影响很大,由此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