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4-20
    专家论坛
    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新思路
    李士伦 郭 平 杜建芬 汪 艳
    2007, 29(2):  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1
    摘要 ( 925 )   PDF (542KB) ( 7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多数凝析油含量中偏低的饱和凝析气藏,多用衰竭方式开发,有的已处于开发中、后期,提高凝析气井产量和气藏凝析油采收率已成为关键问题。着重介绍了三种提高单井产量和四种注气开发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开发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凝析气藏的三点意见。望能加强该类气藏开发中、后期的研究工作。
    特邀专栏
    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进行气藏岩芯应力敏感研究
    郭 平 张 俊 杜建芬 徐永高 吴革生
    2007, 29(2):  7-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2
    摘要 ( 1723 )   PDF (367KB) ( 8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变外压恒内压测试。研究表明: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比变外压恒内压测试应力敏感性更弱,随多次应力敏感次数增加,应力敏感性变弱,甚至趋于一个极限。为气井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对研究低渗气藏相对高、中、低渗岩芯在多次升降压过程中的应力敏感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渗曲线对凝析气井动态影响研究
    郑 威; 杜志敏 汪周华 孙风景 姜 彬
    2007, 29(2):  10-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3
    摘要 ( 1158 )   PDF (448KB) ( 9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新疆吉拉克气田真实油气流体、生产井段岩芯,测试了高温高压平衡油气相渗曲线、常规相渗曲线以及改进的考虑束缚气影响常规相渗曲线;建立了单井模型,分析了不同相渗曲线对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油气相渗曲线(平衡相渗、改进相渗、未考虑束缚气影响的常规相渗)对单井动态进行预测,所得结果表明三种相渗预测的气采收率相近,油采收率依次下降,近井地带凝析油饱和度依次上升;对正确选择相渗曲线认识气田开发,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方案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高含CO2水合物生成条件模拟与预测研究
    惠健 刘建仪 叶长青 孙良田 李士伦
    2007, 29(2):  14-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4
    摘要 ( 804 )   PDF (227KB) ( 6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高含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预测结果较准确,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1%,能满足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要求,为高含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
    杜建芬 郭 平 王仲林 孙玉凯 刘 滨
    2007, 29(2):  17-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5
    摘要 ( 1649 )   PDF (384KB) ( 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鄯善轻质油藏实施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鄯善油田原油同空气接触的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研究了高压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时鄯善轻质油藏油样在油藏条件下能否自燃的问题,获得了原油与空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鄯善轻质油藏油样等温老化7.6天后仅使温度增加8~10℃,没有观测到自燃;实际油藏能保持较好的绝热条件,在加速量热分析等温老化中没有观测到自燃并不排除在现场条件下可能发生自燃;鄯善油样与空气的氧化反应,在150~350℃有很高的反应速率,存在键断裂反应;油空气0级反应的活化能为73.0kcal/mol。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注空气设计、优化注空气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
    李振泉 殷 勇 王其伟 罗玉琼 王 娟
    2007, 29(2):  22-2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6
    摘要 ( 824 )   PDF (273KB) ( 8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水交替注入综合了气驱和水驱各自特点,可以很好的控制流度及稳定驱替前缘从而大大提高宏观驱油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气水交替注入的历史,研究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技术分类,区分了根据混相状态的分类、注入气体的分类及其它分类等。另外,文章还进行了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研究小结,提出了气水交替注入技术的今后研究方向,对三次采油及油田实行早期气水交替注入具有一定意义。

    油藏改建储气库注采速度敏感性实验研究
    杜玉洪; 李 苗 杜建芬 罗玉琼
    2007, 29(2):  27-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7
    摘要 ( 1046 )   PDF (393KB) ( 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长岩芯试验研究注采速度敏感性中存在的可重复性差、围压与系统压力高、误差较大、注入速度与实际地层气水界面运动速度偏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短岩芯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案与技术思路,完成了注气速度敏感性实验和采气速度敏感性实验,取得了油藏改建成储气库时有关注气速度与库容能力、采气速度与水驱气效率的一般性认识。对我国的能源战略规划、西气东输工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温五区块注烃气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徐艳梅 郭 平 张茂林 王仲林 刘 滨
    2007, 29(2):  31-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8
    摘要 ( 968 )   PDF (269KB) ( 6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基于数值模拟手段,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温五区块注气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强弱依次为含水饱和度、注入气组成、压力保持、注入速度等。为温五区块注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制定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低渗气藏单井非稳态产能分析及控制储量评价
    陈 伟 段永刚 严小勇 张建国
    2007, 29(2):  34-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09
    摘要 ( 777 )   PDF (426KB) ( 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井的常规系统分析存在“用二项式等方法预测流入动态而不考虑气藏渗流特征”问题,提出了采用不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流动的耦合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充分考虑气藏的渗流特性、供给范围及开采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递减情况。通过常规生产动态资料,确定气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预测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时间情况下的气井产能和压力变化,评价可采储量及增压效果,从而优化气井的工作制度。
    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
    潘 毅 孙 雷 李士伦 孙良田 张庆生
    2007, 29(2):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0
    摘要 ( 1048 )   PDF (386KB) ( 8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凝析气藏特别是低渗透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析出到地层中,造成反凝析污染,使气井产能下降;有时有水锁效应,产能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凝析油、气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探索了注甲醇段塞+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方法,并设计了甲醇地层水凝析油气三相体系PVT相态测试方法和注甲醇段塞+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实验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研究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高温高压高产超深凝析气井地面工艺流程系统
    王景涛 刘建仪 陈国塔 覃卫兵 王新裕
    2007, 29(2):  41-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1
    摘要 ( 967 )   PDF (336KB) ( 6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柯深101井是一口高温、高压、高产、超深凝析气井,井深6850m,地层温度148.9℃,地层压力高达121.14MPa,最高日产气213619m3/d,油126.75 t/d。地面工艺流程系统涉及多门学科,技术难度大。针对其异常高温高压含蜡特点,提出了“一用一备”的地面流程方式,实行远程控制,数据采集与生产管理。解决了流程复杂的问题,降低了管理风险和难度。实践证明:该井地面工艺流程是安全可靠和可行的。对超深、超高压油气井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凝析气井泡排剂LH1的泡沫性能研究与应用
    胡世强 刘建仪 刘建华 于 杰 李 钢
    2007, 29(2):  44-4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2
    摘要 ( 1560 )   PDF (732KB) ( 8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凝析气田特有的泡排剂携液和持液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泡排剂LH1和泡排剂UT11C的动态性能,从泡排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高矿化度性能、抗高凝析油性能对比分析泡排剂LH1和国内常用的几种泡排剂的泡沫静态性能,提出了综合考虑泡沫的起泡性能、稳泡性能、携液量和持液率因素优选泡排剂LH1的方法。设计了泡排剂LH1的凝析气井的现场应用的施工方案并在凝析气井中进行现场施工。泡排剂LH1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凝析气藏气液液体系相态特征模拟研究
    严文德 孙 雷 李士伦 孙良田 姚林君
    2007, 29(2):  49-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3
    摘要 ( 1052 )   PDF (522KB) ( 7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凝析气藏中凝析气反凝析油地层水之间的相态变化极其复杂,常规相平衡计算只考虑了凝析气与反凝析油之间相态变化的问题,开展了流体组成中考虑气态凝析水组分的流体PVT实验。模拟计算了过饱和水凝析气体系的CCE和CVD实验过程,研究认为:过饱和水的存在会对体系的CCE和CVD过程造成明显的相态影响。对多相流体复杂相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
    石书灿; 林晓英 李玉魁
    2007, 29(2):  54-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4
    摘要 ( 1709 )   PDF (399KB) ( 7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油气、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南煤层气藏的特征。通过对气藏静态特征(包括煤层空间几何形态、煤层气成分和含量、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及封闭条件)和动态过程(包括煤层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分析,指出晚古生代的煤层在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了严重的调整与改造后逐渐形成现今的沁南煤层气藏。直接控制该煤层气藏中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因素为顶底板与边界断层。目前的高产煤层气井基本上都位于地下水滞流区。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陈义才 蒋裕强 郭贵安 杨金利
    2007, 29(2):  57-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5
    摘要 ( 803 )   PDF (612KB) ( 7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类型和分布规律
    何琰 牟中海
    2007, 29(2):  61-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6
    摘要 ( 1206 )   PDF (716KB) ( 1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不整合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不整合面两侧地层的几何关系或者反射终端模式或者不整合面的成因机制(构造与沉积)、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及剖面形态对不整合进行分类,所存在的无法很好处理不整合与油气成藏关系的不足,借鉴传统的关于不整合面两侧地层几何关系的基本原理、采用地震地层学中对一个层序识别反射终端的定义,结合准噶尔盆地不整合面的特征,首次将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划分为四种类型:上超/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削蚀型、整一/整一型。指出地势的高低与剥蚀量的大小决定了不整合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其中上超/削蚀型和整一/削蚀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
    新立低渗透油田水淹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
    刘红歧 陈平 夏宏泉 张立忠 张 东
    2007, 29(2):  65-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7
    摘要 ( 581 )   PDF (349KB) ( 7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点讨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水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变化特征,从物理机理上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油田试油资料和产水率参数确定了油层的水淹级别,由实际的井资料建立了油田水淹层测井响应参数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模糊隶属度判别法对一些井进行了水淹层的识别,划分水淹级别。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最大模糊隶属度法在新立油田水淹层评价中符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退积型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辛艳朋 牟中海 郭维华 李阳兵
    2007, 29(2):  68-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8
    摘要 ( 1898 )   PDF (344KB) ( 7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川西拗陷中段须四下段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震、测井、录井、露头资料综合研究方法,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划分出了四、五、六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并分析了各相带不同级别旋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横向和纵向上旋回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基准面旋回分布模式。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四下段为一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其上升半旋回代表一个典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退积型扇三角洲平原相以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其前缘相的旋回类型较丰富;西部龙门山冲断带主要发育上升半旋回,凹陷区为上升半旋回为主的完整旋回,而在远离物源的东部斜坡带多发育近似对称的完整旋回。
    圈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刘婕 刘全稳 徐剑良 姚林君
    2007, 29(2):  72-7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19
    摘要 ( 951 )   PDF (197KB) ( 6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实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圈闭评价都是多样本的,能获取的资料有限,再加上各种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造成圈闭的地质评价成为不确定的评价模型。在深入分析圈闭含油气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给出了构造圈闭含油气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关联度给出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介绍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圈闭评价中的基本思想及评价方法,并应用实例,有效解决了勘探程度较低地区的圈闭优选问题,缩短了勘探周期,取得了较好的解释评价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所需数据量小,运算较为简便,是油气勘探构造圈闭评价方法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石炭系油藏裂缝特征
    张新国; 秦启荣 霍进 周远志 张卫国
    2007, 29(2):  75-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1
    摘要 ( 1009 )   PDF (233KB) ( 6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岩芯观察、录井资料、钻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克拉玛依九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裂缝的特征。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裂缝非常发育,主要为构造运动作用形成的构造缝,大部分裂缝都被各种固体矿物不同程度地充填,影响了裂缝对油气储集和运移的有效性;裂缝主要为网状裂缝和斜交缝,规模以细小裂缝为主,大裂缝较少;裂缝方位主要为北东向,与主构造方向相同。根据上述基本特征和成因,对研究区裂缝进行了综合分类;探讨裂缝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认为发育的4期裂缝与构造运动期次相吻合;探讨了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认为岩石性质和构造位置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兴城气田深层火山岩气藏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王拥军 闫 林 冉启全 邱红枫 高 涛
    2007, 29(2):  78-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1
    摘要 ( 901 )   PDF (551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气藏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和油气储量的增长点。研究区火山岩SiO2含量平均为74.2%,里特曼指数平均2.26,以酸性钙碱性火山岩为主。针对火山岩气藏埋藏深、岩石类型多、成分差异小、岩石定名和识别难度大的特点,采用“成分+结构+成因”的三级综合方法对火山岩进行分类。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和全岩分析的基础上,应用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y(ECS)测量火山岩主要造岩元素及造岩矿物的百分含量,确定火山岩成分;应用Fullbore Formation MicroImager(FMI)成像测井识别火山岩结构和构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从放射性、物性和导电性等方面综合识别火山岩。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ECS、FMI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是解决火山岩岩性识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川西丰谷地区须四段钙屑砂岩含气储层预测
    林小兵;刘莉萍;魏力民
    2007, 29(2):  82-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2
    摘要 ( 794 )   PDF (215KB) ( 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丰谷须四段钙屑砂岩储层具有低伽玛、高电阻、高波阻抗等特点,储层含气后波阻抗值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或接近于泥岩。运用波阻抗、GR联合反演,可以消除泥岩对识别含气储层的影响,并预测出钙屑砂岩段含气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联合反演能够识别出8~10m厚的有效储层,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率,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参与反演的钻井数量多少及其分布状态,钻井多且分布均匀的地区,运用多井约束反演技术提高预测储层及其含气性的纵、横向分辨率是行之有效的。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上组储层表征方法研究
    欧成华; 李传浩 吴清玉
    2007, 29(2):  85-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3
    摘要 ( 819 )   PDF (575KB) ( 6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为扇三角洲沉积相,具有物源近、成熟度低、储层纵横向展布不清、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和沉积微相分析、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储层物性时空展布特征描述等系列研究,建立了基于超短周期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于单砂体的层面微构造模型,弄清了单砂层范围内沉积微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划了有效储渗体和物性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表征的方法与技术,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致密碎屑岩裂缝视密度高分辨率非线性反演
    吴朝容 段文燊 李正文
    2007, 29(2):  89-9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4
    摘要 ( 984 )   PDF (491KB) ( 6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致密碎屑岩油气藏裂缝预测的复杂性、多样性,提出了利用高分辨率自适应遗传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速度反演,然后再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获得裂缝视密度数据,进行视密度剖面反演的思路。以川西某气田须二段为例,在研究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以成像测井获得裂缝视密度资料应用自适应遗传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裂缝密度反演,得到裂缝视密度剖面。反演所得剖面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一种研究致密碎屑岩裂缝性气藏的有益尝试。
    二连盆地坡折带类型及其对高位域砂体的控制
    郝琦 刘震 赵贤正 李春霞
    2007, 29(2):  92-9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5
    摘要 ( 851 )   PDF (495KB) ( 6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连盆地坡折带按形成时间可以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古地貌坡折带;按成因机制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又可分为断裂坡折带和褶皱坡折带;具有多级坡折带的特点。坡折带控制了高位体系域内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底扇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使得高位域砂体形成上倾尖灭和透镜体岩性圈闭。多级坡折带的不同类型坡折带上发育不同类型和形态的高位域砂体。同时,坡折带的平面展布也控制了高位域砂体的分布,形成了岩性地层油藏富集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高温气藏近井带地层水蒸发和盐析研究
    汤勇; 杜志敏 张哨楠 孙雷 孙良田
    2007, 29(2):  96-9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6
    摘要 ( 1747 )   PDF (512KB) ( 7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PR状态方程与超额自由能HV混合规则的结合,建立了适于含极性物质水的烃类混合物气液液三相相平衡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建立了地层水蒸发与近井带含水饱和度与地层水矿化度的函数关系。运用相平衡理论,研究了地层水烃类体系随温度压力条件改变的相体积变化规律。结合单井径向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实例气井生产过程中气态水含量Xw、储层含水饱和度Sw以及地层水矿化度随半径和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近井带压降梯度大,地层水蒸发显著,气态凝析水含量呈指数增加,低压下可超过7%。地层水的蒸发可使得近井含水饱和度降低超过50%,有利于提高气井产能;地层水蒸发会使得矿化度升高而导致盐析,盐析往往发生在近井5m范围内。
    宝浪油田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梁 柱;申志军;齐 梅; 唐 磊 陈新民;
    2007, 29(2):  100-1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7
    摘要 ( 740 )   PDF (201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针对油藏特点,应用波动方程串级深度偏移处理技术识别了高陡构造;应用测井资料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识别了裂缝;应用反射振幅厚度法和小波处理技术进行了储层横向预测;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合理井网密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低渗油藏综合调整技术和屏蔽暂堵技术, 以及油管传输负压射孔为主的整体油层保护技术;应用防气杆式泵机械采油技术解决了高气油比问题;应用多级冲压酸化和高压分层酸化工艺技术解决低渗油层吸水难的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系列
    王怒涛 艾合买提·衣米提 赵 勋 罗兴旺
    2007, 29(2):  103-10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8
    摘要 ( 920 )   PDF (301KB) ( 7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在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水驱特征曲线只能对应一类fw~R*曲线、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各种类型的fw~R*关系曲线,但表达式比较复杂、参数不易求解,不便于应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简单又综合了甲乙两种类型关系的fw~R*水驱特征曲线。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实际数据拟合相关性更强,结果更可靠。对水驱油田的预测可采储量和产量具有重大价值。
    具有分形特性的油藏渗流理论进展概述
    官庆 李允
    2007, 29(2):  106-10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29
    摘要 ( 786 )   PDF (355KB) ( 7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由国外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分形几何在诸多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今非线性分形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中。国外科学家和油藏工程师最先在渗流力学中引入分形维数和分形指数来描述多孔介质及其孔缝的分形特征,打破了采用均质或拟均质假设处理方法近似反应裂缝型多孔介质性质的传统方法,进而产生了应用分形特性描述油藏的分形特征和非均质性的分形油藏理论。应用分形理论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与经典模型相比,虽然分形油藏渗流模型较为复杂,但更能贴近自然、真实的油藏,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实际油藏的复杂性。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S135钢在含CO2聚合物钻井液中腐蚀研究
    万里平; 孟英峰 杨 龙 王锦江 
    2007, 29(2):  110-1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0
    摘要 ( 1066 )   PDF (482KB) ( 7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油田常用的四种S135钢在含CO2聚合物钻井液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平均腐蚀速率随温度或CO2分压增大而先增大然后降低;随流速增大而升高。S135钢在动态液相中的平均腐蚀速率远大于动态气相,无论在液相还是气相S135钢平均腐蚀严重情况依次为S135(A)>S135(B)>S135(C)>S135(D)。该实验条件下(温度为100℃,CO2分压为3MPa,流速为2m/s,腐蚀时间为96h),S135钢气相局部腐蚀比较轻微,其点蚀系数介于1.12~1.49,液相局部腐蚀比较严重,其点蚀系数介于1.40~5.22。用聚合物钻井液钻遇高含CO2气层时,建议采用S135(D)钻杆,最好不用S135(A)或S135(B)钻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α磺化硬脂酸钠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赵田红 胡星琪 郭淑凤 彭国峰
    2007, 29(2):  114-11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1
    摘要 ( 999 )   PDF (363KB) ( 6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硬脂酸为主要原料,在85℃下,用浓硫酸对硬脂酸进行磺化,恒温反应6h,制得α磺化硬脂酸。用水/丙酮提纯后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双亲水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初步确定其结构,实验表明,该目标物水溶液的CMC和〖WTHX〗γ〖WTBZ〗 CMC低于SDS,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同时有良好的起泡和稳泡性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MA-AA-AM-SMAS四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黄杰 刘明华 郑福尔
    2007, 29(2):  117-1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2
    摘要 ( 1477 )   PDF (534KB)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甲代烯丙基磺酸钠(SMAS)等为原料,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反应和膦酰化反应合成出含膦酰基、羧基和磺酸基的四元共聚物阻垢剂MA AA AMSMAS(PMAAS)。探讨了共聚物的投加量、钙离子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和温度等因素与共聚物阻垢率的关系,并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了碳酸钙与硫酸钙晶形的变化。经国标法测得,当pH=7,PMAAS用量为7mg/L时,其对CaCO3阻垢率可达99%,对CaSO4阻垢率达88.5%,与同类的产品相比,在碳酸钙垢和硫酸钙垢的阻垢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高内相稠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孟江 向阳 魏小林 李顺勇
    2007, 29(2):  122-1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3
    摘要 ( 1593 )   PDF (290KB) ( 8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稠油形成的高内相W/O乳状液,其流动性对生产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W/O乳状液流动特征可以用幂律模式描述,具有剪切稀释性,粘度与温度服从指数关系。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乳状液粘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内相体积浓就是乳状液的转相点。在内相体积浓度小于转相点时,粘度随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增大;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时,粘度随着内相体积浓度的增大粘度下降。在内相体积浓度大于转相点后,乳状液会由W/O型转变为O/W型,转相有一个过程。同时随着内相体积的增大、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高内相乳状液已经具有了粘弹流体的某些特征。本次研究在稠油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改善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效果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勇
    2007, 29(2):  125-1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4
    摘要 ( 1006 )   PDF (367KB)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轮阶段后,存在着吞吐效果变差,周期产油量下降、吨油成本上升等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影响高轮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采取了组合式吞吐、间歇蒸汽吞吐、多元式吞吐等多种技术对策,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吞吐模式,提高了热利用率,改善了高轮井吞吐效果。这些技术措施对其它超稠油和稠油油藏开发是有借鉴作用。
    模糊数学在IPN型水凝胶合成中的应用
    徐文娟 蒲万芬 刘永兵 周小平 刘玉明
    2007, 29(2):  129-13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5
    摘要 ( 858 )   PDF (121KB) ( 7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乙烯醇(PVA),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互穿网络水凝胶,并对其吸水性、抗盐性和抗温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根据正交设计,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指出影响凝胶吸水率性能指标的显著因素为单体质量比和交联剂Ⅱ用量,影响凝胶抗盐性的显著因素为单体质量比和PVA用量;影响凝胶抗温性的显著因素为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确定了不用情况下最佳合成条件及配方。
    气相法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反应条件优化
    周明 蒲万芬 赵金洲
    2007, 29(2):  132-13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6
    摘要 ( 1078 )   PDF (239KB) ( 7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大港油田羊三木油区减二线油和减四线油的蜡、沥青质、芳烃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蜡和沥青质含量均较少,可不经处理用于磺化,其芳烃含量分别为42.4%或38.2%。以氮气抽提发烟硫酸而得稀释SO3气体作为磺化剂,得出减二线油直接磺化粗产品率比减四线高出12.3%,因而选用了减二线油进行合成。但要提高磺化产率,需进行复配优化处理,筛选大港减二线油与重烷基苯以6∶4进行复配,粗产品的收率达到90.3%。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和值、活性物含量、不磺化物含量和无机盐部分作为评价指标,对磺化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5h,SO3气体平均浓度4.5g/L,稀释混合气流速为140L/h。经中和后无需分离直接得到了性能稳定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斜井压裂大型真三轴模拟试验研究
    贾长贵;李明志 邓金根 田常青 常丽芳
    2007, 29(2):  135-1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7
    摘要 ( 774 )   PDF (257KB) ( 6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型真三轴模拟试验,研究了井斜角,井眼方位角、射孔方式对斜井压裂裂缝起裂压力、起裂位置及裂缝延伸规律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裂缝起裂和延伸的直观认识。探索通过定向射孔形成一条平整大裂缝的途径,从而降低水力压裂地层的破裂压力,改善裂缝形态,提高压裂成功率,为优化斜井地层射孔方案及水力压裂设计提供依据。实验结果对于提高斜井水力压裂技术水平,改善压裂增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高温高压岩芯多参数测量仪器的研制
    王洪艳 陈一健 游利军 蔡敏龙
    2007, 29(2):  138-1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8
    摘要 ( 1317 )   PDF (308KB) ( 7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SCMSB2型高温高压岩芯多参数测量仪器所测量的参数范围、测试原理、测试方法、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该仪器可以在模拟地层温度(室温~150℃)和压力(1~90MPa)的条件下完成不同渗透率级别、直径为2.5cm岩芯的气体孔隙度、渗透率、岩芯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纵横波波速测量、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参数的测量,还可以进行“七敏”以及岩芯杨氏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等参数的测量。实际应用表明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参数多、测量时间短、重复性好等优点。
    某气田集输配气管网仿真分析
    杨毅; 周志斌 李长俊 向敏
    2007, 29(2):  141-1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39
    摘要 ( 1552 )   PDF (403KB) ( 5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国内的某些老气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产气规模小,产量田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的实际,提出以管网仿真分析,实施地面管网规划和改造,进行邻区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了包括管道和非管元件的复杂管网的数学模型,对稳态仿真采用节点压力法建立非线性方程,对瞬态仿真采用隐式法建立非线性差分方程,并应用广义阻尼牛顿—拉夫逊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最后研制出管道仿真系统Pipeline Emulation System(PES)仿真软件包,对某片区的目前管网和规划管网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规划后管网中的管道压力没有超过允许压力,大部分管道可以增加流量,个别管道应该改换成较大管径的管道。
    基于OpenGL的钻井模拟器图形程序开发
    贾月乐 陈汶滨 刘祖云 陈利学 龚 捷
    2007, 29(2):  144-1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1
    摘要 ( 1684 )   PDF (321KB) ( 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模拟器图形程序构建的三维场景使得井场环境的模拟效果更为逼真,引入OpenGL图形库使得控制联动的三维动画成为可能。可用于石油企业的专业钻井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图形技术在钻井过程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具有重大参考价值。提出了一种在OpenGL环境下读取和控制钻井模拟器三维机械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分层建模和面向对象的思想增强了钻井模拟器图形运动的灵活性和程序的扩展性。能够有效的处理钻井工艺流程的变化和场景的更改,使得钻井模拟器的三维图形程序开发效率大大提高,营造出逼真的三维动画场景。

    基于面向对象的钻井模拟器图形系统设计
    张静 陈汶滨 刘祖云 龚 捷 陈利学
    2007, 29(2):  144-14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0
    摘要 ( 1353 )   PDF (385KB) ( 5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钻井模拟器图形系统是钻井模拟器的一个子系统,主要以三维图形的方式,在脱离钻井现场的情况下向用户展示钻井现场的实物以及各操作的过程。由于系统复杂,以起钻工艺为例讲述如何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钻井模拟器图形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起钻的工艺流程,着重分析了该工艺中的提取动画动作和元素。阐述了如何针对该工艺进行类和程序的设计。实践证明,该系统在运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之后,具有扩展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田开发投资项目整体优化方法
    张广杰; 杨雪雁 罗 洪
    2007, 29(2):  150-15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2
    摘要 ( 1513 )   PDF (395KB) ( 5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油区分公司与总公司的管理体制,将投资项目划分为油区分公司和总公司整体优化两级进行。在分公司项目优化基础上,建立总公司整体优化模型,为解决总公司进行多油区资金的最佳配置提供科学实用的优化方法。模型还根据企业或行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特点,在追求科学优化的同时,通过效用调整,将决策者对某些油区给予的特殊考虑规范到优化模型中,使投资项目优化方法不仅科学、合理而且有效、实用。
    基础理论
    计算膨胀管膨胀力的新方程
    林元华 张建兵 施太和 杜仁德 朱达江
    2007, 29(2):  154-1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3
    摘要 ( 840 )   PDF (303KB) ( 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膨胀管技术的关键在于膨胀管的选材、螺纹联接以及膨胀机构;膨胀力是设计、验算膨胀工具强度的重要依据。在考虑钢材的性能,井眼中的管柱空间形状、膨胀工艺、膨胀芯头的锥角以及膨胀芯头与套管内壁的润滑状况等因素对膨胀力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管柱塑性性能和塑性变形理论,采用主应力法得出了计算膨胀力的解析方程,并进行了实验模拟。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该膨胀力计算公式是可靠的,可以应用到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凝析油气体系流固耦合相平衡计算新方法
    孙雷 杨小松 戚志林 李士伦 孙良田
    2007, 29(2):  157-16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4
    摘要 ( 921 )   PDF (326KB) ( 6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了孔隙介质内表面吸附、毛细凝聚、毛细管压力等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和应力变形对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影响的现象学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在大尺度空间常规流体相平衡热力学模型中引入界面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高才尼卡尔曼方程将毛细管半径与孔隙介质储渗特性的应力敏感性研究成果相关联,建立了同时考虑储层应力变形和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影响的微孔隙尺度条件下的低渗特低渗凝析气藏多相流体流固耦合露点压力、pT相图及定容衰竭相平衡热力学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初步应用表明,其相态模拟计算结果能更为合理地解释孔隙介质环境中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特征实验研究结果。
    博导论评
    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
    陈景山 彭 军 周 彦 谭秀成 李 凌
    2007, 29(2):  162-16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6
    摘要 ( 1037 )   PDF (123KB) ( 6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A/S值变化与砂体发育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A1、A2和C2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最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各级次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是有利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而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中部通常是泥质盖层或隔、夹层的主要产出位置。针对按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小层划分方案与传统的油气层四级划分方案存在的矛盾,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盖层或隔、夹层为边界的、跨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砂体和油层四级划分方案,其中的含油层系、油(层)组、复油层、单油层,分别与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但存在半个基准面旋回的相位差。这一划分方案既符合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探讨与争鸣
    异常高压气藏开发上的错误认识
    李传亮
    2007, 29(2):  166-1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046
    摘要 ( 1616 )   PDF (312KB) ( 7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井的常规系统分析存在“用二项式等方法预测流入动态而不考虑气藏渗流特征”问题,提出了采用不稳态气藏渗流与井筒流动的耦合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充分考虑气藏的渗流特性、供给范围及开采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递减情况。通过常规生产动态资料,确定气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预测不同开采方式和不同时间情况下的气井产能和压力变化,评价可采储量及增压效果,从而优化气井的工作制度。异常高压气藏与正常压力气藏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压力稍高而已。所有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都会向下弯曲,并非只有异常高压气藏才向下弯曲。异常高压气藏的生产指示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非折线形式。异常高压气藏的岩石压缩系数并非很高,而是与常规气藏一样,取很低的数值。异常高压气藏的岩石压缩系数与气藏埋藏深度无关,而与孔隙度和骨架硬度有关。
    科学研究专题报道
    封面人物
    封面人物简介—李士伦
    2007, 29(2):  200-20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100
    摘要 ( 14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士伦 1935 1 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早年留学苏联。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西南石油学院副院长、“中国-加拿大天然气中心”主任、“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石油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等教育咨询专家。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曾任多届《天然气工业》杂志编委、顾问和我校学报编委主任、主编,多届四川省石油学会和计量学会天然气委员会副理事长。  

    李士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气田、凝析气田开发专家。近 50 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复杂气田开发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凝析气田和油田油气相态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7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和二、三等奖 6 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等 8 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 1 部和面向 21 世纪教材 1 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10 余篇;指导过博士后 2 人,培养博、硕士人 90 余人。

    他改进了三次方型状态方程(LHHSS方程),领导开发研制了汞替代介质和无汞PVT仪,率先研究多孔介质油气相态。所取得的成果大部分居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我国油藏类型多而复杂和难动用储量多的特点,较早提出因地制宜多元化地发展我国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初,他又率先在我国开展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与各大油田合作,把注气理论与技术应用于我国 14 个油区 26 个油田,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的作用,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我国油田注气事业的发展。

    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善于发挥群体优势,为人师表,受到全校和石油界的尊敬,享有盛望。

    他曾主管教学,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为促进我校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研和研究生事业发展,及国际学术交流等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关爱勤奋好学经济困难的学生,会同校友,私人捐款,设立了“师爱奖学金”。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争取到了价值 900 万美元的国际援助,为我校“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加拿大天然气中心”和“完井中心”等 3 项工程的建设,及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获得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07, 29(2):  201-20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7.02.101
    摘要 ( 1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第一期是以突出报道“罗家寨”这一科技事件为主题目的,向读者展现了罗家寨构造的勘探、开发科学研究进展。而本期则着重于向读者展现我校的天然气开发与注气学术方向的研究现状。
    我校天然气开发与注气学术方向的科学研究团队,是“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提供重要学术与技术支持。本期刊登的专题报道《以天然气为特色,以提高油气采收率为目标,服务于石油天然气工业》,是由本刊编委会完成的。它以该团队的“学术思想、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等几个侧面,向读者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作为我国著名的气田、凝析气田开发专家,李士伦教授一直致力于复杂气田开发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本期《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新思路》是他学术思想新的结晶。如能对读者的学术研究或生产实践有所裨益,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我国的天然气工业发展迅猛,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带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变革着广大人民对清洁能源的认识和利用。松辽盆地、莺歌海盆地等地区CO2的发现,使低渗透油田的注气开发有了资源保证。本期的特邀专栏重点探讨了气田开发与注气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对天然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由陈景山教授等人完成,论文所针对的是存在于“按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小层划分方案与传统的油气层四级划分方案”之间的矛盾问题,研究提出了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盖层或隔、夹层为边界的,跨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砂体和油层四级划分方案。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可操作性。
    汤勇等作者撰写的《高温气藏近井带地层水蒸发和盐析研究》,建立了适于含极性物质水的烃类混合物气液液三相相平衡理论模型及地层水蒸发与近井带含水饱和度与地层水矿化度的函数关系,提出了高温高地层水矿化度、低含水饱和度的气藏,在降压开采过程中必须考虑“盐析”可能引起的地层伤害问题。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由石书灿等人完成,提出了沁水盆地南部晚古生界煤层在经历了印支燕山两期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改造后的煤层气藏的特征及其成藏问题。
    作为我校石油工程领域的后起之秀,年轻的林元华教授为本期撰写了《计算膨胀管膨胀力的新方程》,所建立的膨胀管膨胀力理论模型,对钻井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可借鉴意义。
    李传亮教授在平常的交往中是一位保持低调和与人为善的人,但在学术与技术问题上则迥异。从质疑到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不仅在教学中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并且在其科研活动中屡获突破。《异常高压气藏开发上的错误认识》是他为本刊撰写的第二篇探讨与争鸣性论文,值得推荐。
    此外,本刊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论文的刊出量以回馈作者与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关心。
    为作者服务是我们的力源,为读者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一份贡献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期待您的反响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