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地质勘探
    基于非线性能量分析的鲕滩储层预测方法
    熊晓军 王小品 贺振华
    2010, 32(4):  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1
    摘要 ( 1338 )   PDF (1406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eager Kaiser非线性能量(T K能量)可以归为振幅类地震属性,但有别于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它与振幅的平方、频率的平方成正比。鲕滩储层中流体为油气时地震记录往往呈现“高频衰减” 现象,由于T K能量与频率平方成正比,因此含油气鲕滩储层内部T K能量弱。鲕滩储层与围岩的物性差别使储层顶和底边界形成“亮点”反射,相应的T K能量高,T K属性剖面背景越发“明亮”,而内部相对较“暗”,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进行鲕滩储层预测,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能量分析的鲕滩储层预测方法得到的鲕滩储层分布与实钻完全一致。
    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史忠生 王天琦 王建功 韩小强 雷 明
    2010, 32(4):  6-1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2
    摘要 ( 804 )   PDF (1275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源岩条件、排烃动力条件、油源断裂、储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研究表明:(1) 成熟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是安达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的首要控制因素,控制了油气藏的范围及规模;(2) 对于泉四段而言,在成熟烃源岩内青一段的超压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3) 对于青山口组而言,油源断裂是基础,青二+三段储层的发育程度是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4) 安达凹陷整体相对较低的成熟度(大部分地区Ro<0.9%)及相对较薄的烃源岩(大部分地区烃源岩的厚度小于80m)造成的生烃潜力不足可能制约了姚家组的成藏。

    利用岩石力学参数法识别火山岩岩性
    刘之的
    2010, 32(4):  12-1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3
    摘要 ( 722 )   PDF (1036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岩性识别是岩相划分、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井网部署、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火山岩类型多,其岩性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和成因有关,识别难度大。岩石力学参数中蕴藏着丰富的岩性表征信息,从多个方面提供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资料。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工区内40块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对火山岩岩性响应较为敏感的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3个岩石力学参数,制作了岩性识别图版。同时,给出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的模型,进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内火山岩岩性的逐点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准确地对火山岩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率完全能够满足现场储层评价要求。
    镇泾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古风化壳研究
    丁晓琪 张哨楠
    2010, 32(4):  16-1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4
    摘要 ( 745 )   PDF (815KB) ( 6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镇泾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古风化壳中见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测井资料、铸体薄片、背散射、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研究区延长组碎屑岩古风化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古风化壳主要包括水解带和淋滤带,水解带主要表现为一套厚度稳定的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盖层;而淋滤带由于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长石等易溶矿物发生蚀变,形成次生孔隙极为发育的砂岩储层,是致密砂岩中的“甜点”,越靠近不整合面,储层物性越好。淋滤带“甜点”主要发育在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斜坡上。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如果发育圈闭,可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藏。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应用
    兰丽凤;白振强 于德水 霍正旺
    2010, 32(4):  20-2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5
    摘要 ( 1299 )   PDF (904KB) ( 6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岩芯、测井和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5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等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利用国内外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了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交互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提高了三维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效率。根据研究区内部构型与注采井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不同开采措施挖潜曲流河砂体点坝内部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渤中凹陷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及有利区预测
    王 明;姜福杰;庞雄奇;
    2010, 32(4):  26-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6
    摘要 ( 1395 )   PDF (1347KB)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中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着勘探方向的选择,亟待开展与油气分布密切相关的优势通道的研究。根据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压优势和流向优势4种优势通道的基本模式,采用单因素叠加和多信息叠合两种方法,对渤中凹陷油气运移优势通道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出分别自凹陷中心向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和渤东低凸起北侧的4个优势通道方向。结合烃源岩展布及油气藏特征,总结出两种有利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分别为沙河街组自生自储和优势通道输导-盖层完整的圈闭聚集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多种优势通道共存,且储集砂体发育,圈闭类型多样,将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区带内盖层完整的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朱志强 曾溅辉 王建君
    2010, 32(4):  33-3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7
    摘要 ( 847 )   PDF (919KB) ( 6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000m以下地层为混合压力系统,浮力和异常压力构成了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2) 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和相互连通的砂体共同组成了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的通道;(3) 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共有4个优势运移方向;(4) 油气运移时期出现在渐新世东营期。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圈闭特征
    陈国民 万 云 张培平 夏敏全 张道伟
    2010, 32(4):  39-43.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8
    摘要 ( 963 )   PDF (1364KB) ( 6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麦捷让气田古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李洪玺 程绪彬 刘合年 吴 蕾 补成中
    2010, 32(4):  44-4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09
    摘要 ( 773 )   PDF (1347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麦捷让构造卡洛夫-牛津阶气藏的控藏因素、掌握油气富集规律,利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麦捷让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明确了麦捷让古构造和现今构造的形成时期以及规模;通过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与构造形成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解决了卡洛夫-牛津阶气藏控藏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得出,现今构造对麦捷让气藏的形成影响小,古构造是影响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古构造的大小决定了气藏的储量规模和油气分布规律。通过控藏因素的研究,不仅明确了气藏类型,也探索和掌握了气田的高产富集规律,即在古构造高点或古构造的上斜坡,储层物性好、气井产量大,远离古构造高点或位于下斜坡,则储层物性差、气井产量低。
    地震沉积学方法在确定沉积相边界方面的应用
    李 全 林畅松 吴 伟 袁华娟
    2010, 32(4):  50-5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0
    摘要 ( 756 )   PDF (1364KB) ( 5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应用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识别的不整合界面、最大水退界面和最大水进界面,将古近系双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SQⅠ包括双阳组一段和二段,分为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Ⅱ包括了双阳组三段地层,分为低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利用地震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利用等时细分地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高位体系域中识别出强制性水退期沉积、各时期沉积体系的发育过程和沉积体系边界,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双阳组比较有利的4套储盖组合。
    裂缝性储层属性分析与随机模拟
    唐 永 梅廉夫 唐文军 陈友智 胡志伟
    2010, 32(4):  56-6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1
    摘要 ( 1254 )   PDF (1403KB) ( 7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常规储层相比,裂缝的存在致使裂缝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如何全面、准确地定量描述裂缝网络成为细致刻画这类储集层的关键。合理整合相关裂缝信息数据,运用最优概率分布函数对裂缝属性特征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目的,选择最佳理论模型是裂缝性储层建模的基本思想。依据这一原则对裂缝性储层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1) 非线性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小不同数据源、不同尺度数据整合所产生的误差,综合分析的裂缝数据较为理想;(2) 运用圆周统计、人工智能分析裂缝属性能够获得较为合理的结论;(3) 复合模型既能表现裂缝离散性特征,又能体现裂缝聚类的连续性效果,能较好地表征裂缝性储层特点。但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储层建模还需综合不同学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蟠龙油田三叠系长2油组油气富集规律
    白玉彬 赵靖舟 章爱诚 陈孝平
    2010, 32(4):  67-7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2
    摘要 ( 1319 )   PDF (1187KB) ( 6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临清拗陷东部CO2成因、成藏条件及潜力
    耿春雁
    2010, 32(4):  72-7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3
    摘要 ( 629 )   PDF (945KB) ( 5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清拗陷东部CO2资源丰富,在古生界和新近系均发现了CO2气藏。根据最新勘探和研究成果,并结合济阳拗陷与东濮凹陷的勘探实践,分析认为临清拗陷东部CO2气藏气主要为幔源岩浆成因,浅层气藏中可能有煤成气过程中的伴生CO2混入。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指出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对临清拗陷东部CO2的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地质条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水平裂缝井压后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任 岚 赵金洲 胡永全 罗 伟
    2010, 32(4):  77-8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4
    摘要 ( 1421 )   PDF (1260KB) ( 6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对水平裂缝井产量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充分和增产效果评价不够完善,对水平裂缝井产量的影响因素和增产效果评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油藏工程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考虑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和地层弹性膨胀能等因素对压后产量的影响,以水平裂缝井在生产过程中的渗流特性为理论前提,采用二维柱坐标模型,建立了含水油藏水平裂缝井中油藏-裂缝系统的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进行差分离散求解。实例计算表明:建立的水平裂缝井压后产能预测模型,可以分析影响水平裂缝井产量的地层因素和裂缝因素,计算压后增产效果。对于优化浅层油气藏压裂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
    徐 晖 王长江 潘校华 姜汉桥
    2010, 32(4):  82-8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5
    摘要 ( 1058 )   PDF (1321KB) ( 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期水驱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等效水驱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模型,结合三维微粒运移机制和有限差分求解方法,得到了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规律:(1) 冲刷后喉道半径呈增加趋势,喉道半径变化范围变大,极小喉道半径呈微弱减小趋势;(2) 孔隙网络模型中冲刷半径扩大的孔道分布形式与原始孔隙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并非所有的大孔道都串联起来贯穿岩芯孔隙网络的两个端面,但入口端和出口端部分大孔道相互连通,形成端面上的大孔道网络群。网络模拟注水结果结合采油井测试,可为注水剖面的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试井早期流态恢复及参数解释
    胡小虎 郑世毅;
    2010, 32(4):  87-91.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6
    摘要 ( 786 )   PDF (880KB) ( 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压力数据中噪音对压力导数的影响随时间快速减弱的特点,针对地面流量恒定、流动期内定井储的压力数据,根据井筒物质平衡方程,采用指数流量模型按反向分段光滑拟合算法及约束条件,恢复出在开关井后井筒的续流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Ilk反褶积算法消除指定比例的井储效应,恢复出受井储效应影响的早期压力响应,并利用恢复的径向流直线段进行参数解释。含0.03MPa随机噪音的压力数据测试表明,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含油饱和度恢复法定量评价砾岩油藏水淹层
    谭锋奇;李洪奇;孟照旭;许长福 姚振华
    2010, 32(4):  92-9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7
    摘要 ( 1054 )   PDF (1680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砾岩油藏具有岩性物性背景复杂以及油层电阻率变化幅度大等特点,其水淹层的定量评价已经成为油田二次调整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测井、取芯、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油气运聚成藏理论,在储层品质因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砾岩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定义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目前含油饱和度的差值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比值为储层的采出指数,表征注水开发以后到目前油藏状态下储层动态水淹的特征参数,与传统的产水率和含油饱和度两个水淹特征参数相比,其优势在于考虑了油层动态水淹的过程,消除了砾岩油藏本身因为电阻率变化幅度大且单一利用目前含油饱和度定量评价水淹层的缺点。将该法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的评价中,对比研究了含油饱和度、产水率和采出指数3个参数对砾岩油藏的水淹敏感性。结果表明:采出指数敏感性最高,识别准确率达到89.58%,提高了砾岩油藏水淹层的识别精度,为克拉玛依油田井网调整和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两区复合油藏二次梯度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
    张福祥 王本成 费玉田 霍 进 陈伦俊
    2010, 32(4):  99-10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8
    摘要 ( 1343 )   PDF (1577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非线性渗流模型比常规线性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地下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针对两区复合油藏,从达西定律、质量守恒原理出发,结合状态方程,推导出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方程,建立了二次压力梯度两区复合油藏非线性渗流试井模型。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Laplace空间解析解,利用数值反演获得实空间解,从而绘制出带二次压力梯度影响的两区复合油藏试井样版曲线,对不同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误差分析表明二次压力梯度影响不应被忽略。
    双水平井超稠油SAGD循环预热启动优化研究
    席长丰 马德胜 李秀峦
    2010, 32(4):  103-10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19
    摘要 ( 890 )   PDF (1210KB) ( 7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启动技术主要有蒸汽吞吐预热启动和循环预热启动。相对于蒸汽吞吐,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吸汽加热均匀,启动平稳,但是配套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复杂,预热参数优化困难,循环预热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运用离散化井筒模型,对双水平井SAGD启动的三个阶段循环预热、压差对流、转入SAGD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合理的循环预热注汽速度、注汽干度、注汽环空压力、注汽压差产生时机和压差大小,为下步SAGD先导试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低渗火山岩气藏可动流体T2截止值实验研究
    孙军昌;郭和坤 刘 卫 李海波 姜 鹏;
    2010, 32(4):  109-11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0
    摘要 ( 1002 )   PDF (822KB) ( 6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与离心实验,确定出吉林、大庆和新疆3个地区低渗火山岩气藏储层标定可动流体T2截止值的合适离心力为2.76MPa,该离心力同时也是储层可动用流体对应的下限离心力。对3个地区102块不同岩性火山岩岩芯核磁实验研究表明:低渗火山岩气藏储层可动流体T2截止值分布范围很宽,不同地区和不同岩性火山岩储层T2截止值差别很大,102块岩芯T2截止值平均值为49.31ms,大于低渗砂岩但小于碳酸盐岩储层T2截止值;低渗火山岩T2截止值随岩芯渗透率的变化差异较大,与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及孔喉连通性等因素密切相关。3个地区火山岩储层T2截止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庆、吉林和新疆火山岩,其中大庆流纹岩T2截止值平均值最大并且分布范围最宽,新疆玄武岩和安山岩最小。
    义65井区高温低渗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分析
    黄 翔 吴晓东
    2010, 32(4):  115-11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1
    摘要 ( 1002 )   PDF (577KB) ( 6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义65井区沙三段九砂组油藏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100~19900mg/L,水型为NaHCO3型。研究了义65井区高温低渗储层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游离油和乳化油滴、结垢、细菌及以往增产措施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损坏及损坏程度。义65井区地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性是注水井损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含油量和细菌严重超标,水质不合格是注水井损害的外在因素。
    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注入性研究
    马 涛
    2010, 32(4):  119-12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2
    摘要 ( 707 )   PDF (621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吸水网络与控制网络的互穿结构,复合吸水材料颗粒具有吸水膨胀速度可控、吸水后强度高的特点。通过填砂管模型、变径管模型研究了复合吸水颗粒深部液流转向剂的注入特性、吸水后在孔喉中的运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小于孔喉尺寸的前提下,未吸水膨胀前颗粒可以顺利注入;吸水后即使颗粒直径大于孔喉直径也可以通过拉伸变形顺利通过,通过后立即恢复原状。注入过程中填砂管渗透率降低,颗粒膨胀后渗透率进一步降低,颗粒膨胀后在驱替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填砂管微孔中运移。
    阿尔及利亚某油田富气混相驱长岩芯物理模拟
    王生奎;魏旭光;李一波
    2010, 32(4):  123-12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3
    摘要 ( 756 )   PDF (805KB) ( 6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长岩芯(细管)实验结果,利用长岩芯驱替实验评价了富气混相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以及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在油藏条件下,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摩尔比为36:64时,混相流体与地层原油能完全混相,与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在15%以上。在注入工艺参数中,早期注入有利于提高采油速度,交替注入有利于控制气窜,注入量对驱替效果和后续水驱压差影响较大,建议用数模方法优化注入段塞大小。
    注蒸汽水平井井筒内参数计算新模型
    王一平 李明忠 高 晓 姚志良
    2010, 32(4):  127-13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4
    摘要 ( 1031 )   PDF (1431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入蒸汽在水平井筒内流动时,蒸汽沿着水平段的质量流量越来越小,且加速度压降不等于零,导致蒸汽的物性参数发生变化,而蒸汽物性对井筒内蒸汽的沿程参数分布有较大影响。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建立了注入蒸汽干度沿水平段的变化方程,利用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沿水平井筒的蒸汽干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计算公式,构建了摩擦力做功、湿蒸汽混合物密度、水平段吸汽量和井筒与油层之间的热传递计算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变质量流与蒸汽PVT参数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按压力增量迭代的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例的模型计算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新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准噶尔盆地低渗油藏地层测试技术研究
    郑伟东a 毕全福a 胡广军b 李雪彬b
    2010, 32(4):  133-137.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5
    摘要 ( 840 )   PDF (735KB) ( 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渗储层的流体渗流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性,在试油过程中,即使地层没有受到污染,流体也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之后才能开始流动。因此,对于低渗油气藏的试油,不仅准确求取产能难度大,而且获取稳定的地层压力和储层参数更是十分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合理分配测试时间方案、积极推广分层跨隔测试技术、利用测试技术进行压裂效果评价等,圆满地解决了低渗透储层试油测试中获取资料困难的问题。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深井盐膏及盐水地层固井隔离液体系研究
    滕学清 李早元 谢飞燕 艾 丽
    2010, 32(4):  138-14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6
    摘要 ( 1168 )   PDF (727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深井多钻遇盐膏和盐水地层,常用隔离液体系抗温和抗盐能力较差,温度超过100℃时,在低浓度盐作用下体系失稳沉降严重,易造成固井施工复杂,注替安全隐患极大。选用一种多糖聚合物作为高温抗盐悬浮稳定剂,辅以耐盐的降失水剂及流型调节剂,研制了一套高温抗盐隔离液体系。该体系在钠盐、钙盐和镁盐溶液中均能保持稳定的性能;使用温度可达140℃;具有较好的密度调控能力,在1.3~2.4g/cm3可调;且与常规钻井液、水泥浆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该套体系有望应用在深井超深井及盐膏地层、复合盐岩层和盐水地层固井注水泥作业中。
    一种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的调堵特性研究
    吕 鑫 侯吉瑞 岳湘安 陈秋实
    2010, 32(4):  143-14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7
    摘要 ( 1063 )   PDF (1124KB) ( 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苛刻油藏条件下对调剖堵水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利用烯丙基单体和黏土以及实验室自制的层间修饰剂、扩链剂形成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CAG,研究其调堵性能。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其在80~140℃条件下老化30d,断裂应力变化不大。在140℃条件下,断裂应力变化仅为3.2%;断裂应力和有效黏度基本不受实验用水矿化度的影响;在剪切速率为
    10s-1条件下,基液黏度为39.54mPa·s;在裂缝条件下的封堵强度为23.6MPa,压力梯度为0.393MPa/cm,封堵率为98%;在三层非均质岩芯中的采收率实验中,比水驱采收率增加了5%。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CAG具有耐温抗盐能力强、注入压力低、封堵强度大的优点,成功地解决了调堵剂注入性能与封堵性能的矛盾,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调堵材料。
    腐殖酸接枝共聚物超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合成
    王中华
    2010, 32(4):  149-155.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8
    摘要 ( 943 )   PDF (1230KB) ( 8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抗高温处理剂分子设计,采用腐殖酸与丙烯酰氧丁基磺酸(AOB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接枝共聚,通过正交实验,在综合考虑产物的水溶液黏度、产物对钻井液黏度和降滤失效果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腐殖酸用量,最终确定了合成配方:非离子单体与离子单体比1.5:1.0、离子单体中和度100%,反应混合物质量分数50%、腐殖酸用量34%,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低的AOBS AM AA/腐殖酸接枝共聚物。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借助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热稳定性好,抗温达到240℃,在淡水、盐水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中均具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对钻井液黏度影响较小,在膨润土含量高的钻井液中具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稠化,与SMC、SMP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用于密度2.57g/cm3的KCl钻井液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和流变性。
    还原性物质对低浓度PHPAM溶液性能的影响
    鲁红升;黄志宇;郑川江
    2010, 32(4):  156-159.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29
    摘要 ( 1011 )   PDF (764KB) ( 6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聚合物驱油体系中聚合物黏度损失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对苯二酚、三乙胺、亚铁离子、硫离子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还原性物质对低浓度P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的三乙胺可以使PHPAM溶液黏度上升之外,其余物质都能在短时间内使PHPAM稀溶液降解,溶液黏度迅速下降。对于对苯二酚、三乙胺、亚铁离子、硫离子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还原性物质对低浓度PHPAM溶液的降解机理给出解释,其研究结果将为油田聚合物采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硫系与磷系添加剂对植物油抗磨性能的影响
    宋建桐 吕江毅 朱春红
    2010, 32(4):  160-162.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0
    摘要 ( 669 )   PDF (576KB) ( 6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传统润滑油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代替矿物润滑油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了合理开发出可生物降解润滑油,以菜籽油为基础油,选用了硫系(T321和T322)与磷系(T307)添加剂为基础添加剂,研究了它们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加入T322和T307相比,在菜籽油中加入添加剂T321和T307的平均最大无卡咬负荷值,与磨斑直径为1.0mm的载荷Pd1.0分别平均提高7.35%和19.53%,钢球在载荷为392N时,30min长磨时间的磨斑直径平均降低5.07%,因此,在菜籽油中加入T321和T307的抗磨性能和极压性能较好。
    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研究
    毛 源 张贵才 葛际江 唐存知 孙铭勤
    2010, 32(4):  163-166.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1
    摘要 ( 743 )   PDF (647KB) ( 6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聚驱油田转后续水驱阶段地层滞留聚合物再利用的问题,运用微乳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方法,研制出一种带有阳离子基团的体型聚合物凝聚剂,并对该凝聚剂的制备、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阳离子度为5%、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相同、体积比为1:1,剪切速率为170s-1的条件下,可以提高黏度约10mPa·s;在80℃水浴恒温4h,黏度降低率仅为3%;在氯化钠用量达到1%时,溶液中复合体系的黏度仍为32.9mPa·s。新型凝聚剂有显著的增黏效果和深部调驱意义。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他
    固井水泥环在川东气田地层水中的腐蚀特征
    任呈强 郭明林 程小伟 王 煦 郭小阳
    2010, 32(4):  167-170.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2
    摘要 ( 805 )   PDF (728KB) ( 6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川东气井地层水中的固井水泥,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水泥环腐蚀的电化学、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浸泡初期,钢的交流阻抗的高频容抗增大,低频出现Warburg阻抗,水泥/套管钢界面由于水化作用而变得更加稳定,钢的电位在26d后负移约200mV,此时腐蚀介质已经到达钢表面,在水泥未被腐蚀解体时,界面遭到破坏,使交流阻抗的高频容抗减小,低频出现容抗弧;腐蚀后水泥表层的Ca、O含量减少,而C、S、Mg的含量增加,水泥环发生了H2S腐蚀、CO2腐蚀和Mg腐蚀H2S腐蚀较严重,外表面呈溶出型腐蚀,而在内部,腐蚀产物滞留其中,腐蚀主要使孔隙和胶结性发生劣化;Cl-在水泥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研究成果对含H2S和CO2的酸性气田的固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抽油杆管磨损量预测
    况雨春 严金林 王 勤 吴 静
    2010, 32(4):  171-17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3
    摘要 ( 874 )   PDF (737KB) ( 8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在斜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等井中采取有杆泵采油作业时,由于抽油杆屈曲以及井眼弯曲导致抽油杆严重偏磨的问题,建立了抽油杆动态行为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能量法原理,将抽油杆发生偏磨时产生的摩擦功与金属磨损消耗的能量联系起来,确定了有杆抽油系统杆管偏磨磨损量预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接触力可以定量分析杆管柱的磨损量。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预测井下杆管偏磨情况,对油田采取合理的防偏磨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博导论评
    空气冲旋钻头牙齿失效分析与新材料实验研究
    黄志强 沈 岳 卜 艳 黄继亮 黄 伟
    2010, 32(4):  175-178.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4
    摘要 ( 845 )   PDF (783KB) ( 5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空气冲旋钻头钻进中牙齿频繁断裂、脱落以及磨损严重,导致破岩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采用纳米改型技术,在硬质合金中掺杂纳米Al2O3制备出Al2O3/WC Co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对其性能、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其耐磨性、耐冲击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3%的纳米Al2O3并添加适量的抑制剂和稀土元素能明显改善Al2O3/WC Co纳米/微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能得到大幅提高,较硬质合金YG8提高4~8倍。为大幅度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提供了可能性。
    探讨与争鸣
    基于目标层反射能量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徐 峰 王晓涛 杨金华 赵 虎
    2010, 32(4):  179-184.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10.04.035
    摘要 ( 1309 )   PDF (1476KB) ( 6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模型,计算目标层的照明度,根据共反射点能量均匀及接收效率最大原则,对炮检距、接收线数和炮密度3个采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对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