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5-12-20
    地质勘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岩相古地理编图中的应用
    张 翔;田景春;刘家铎;聂永生;赵 强;韦东晓
    2005, 27(6):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1
    摘要 ( 1218 )   PDF (811KB) ( 4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为基础,对塔巴庙地区山西组单井剖面进行了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比,同时建立该区等时地层格架,选择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作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山西组各中周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就其平面展布特点进行了描述。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对油气勘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砂岩孔隙结构特征
    陈 杰;刘向君;成 竹;杨旭明;刘 洪;周改英
    2005, 27(6):  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2
    摘要 ( 975 )   PDF (363KB) ( 7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充分挖掘砂岩储集层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基础。运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能够有效、快速的分析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保证。根据毛管岩石导电物理模型,推导了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计算砂岩储集层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公式,并针对某油田砂岩储层进行了计算验证,效果较好。
    准噶尔盆地玛北斜坡带油气成藏研究
    何 琰;牟中海;裴素安;浦世照;赵卫军
    2005, 27(6):  8-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3
    摘要 ( 763 )   PDF (444KB) ( 5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风城油田和玛北油田进行成藏分析,认为烃源岩主要为玛湖凹陷的二叠系风城组,其次为佳木河组;输导层主要为断层、层内渗透层和不整合面;两个成藏期分别是三叠纪末和侏罗纪末—白垩纪;存在两种类型的成藏模式,一是三叠纪—源内—不整合—断控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二是侏罗白垩纪—源上—不整合—断控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条件的研究,指出乌尔禾油田—夏子街油田—玛北油田接合部PJ地层油气藏为下一步勘探方向。
    双家坝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参数评价
    陈科贵;张帆;冯雪龙;高伟;利霞;郭隽菁
    2005, 27(6):  12-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4
    摘要 ( 1696 )   PDF (763KB) ( 6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归纳了灰岩、白云岩以及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储层的曲线特点,研究了储层孔隙度、饱和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对储层总孔隙度与裂缝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阐述,对各层段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参数作了概要总结,分析了飞一—飞三段储层的发育展布规律。
    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
    徐论勋;王宏伟;林克相;张柏桥;舒志国
    2005, 27(6):  15-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5
    摘要 ( 1277 )   PDF (234KB) ( 5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库车河、克拉苏河等7条露头剖面和克拉1井、克拉2井、克拉3井岩芯的精细描述,结合压汞、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对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得出如下重要认识:①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②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内孔、杂基内溶蚀微孔、胶结物内溶孔;③储层的孔隙结构为细孔—中喉型。④该组储层以低孔低渗Ⅱ类储层为主,低孔中渗Ⅲ类储层次之。
    川西北二叠纪栖霞期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宋章强;王兴志;曾德铭
    2005, 27(6):  20-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6
    摘要 ( 1029 )   PDF (2151KB) ( 5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众多下二叠统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在早二叠世栖霞期兼具碳酸盐台地和碳酸盐缓坡沉积特征,称为均斜台地环境。综合研究认为,均斜台地边缘浅水高能型生物滩为储层发展演化的最有利相带,主要分布于栖二时的天井山—广元西北乡一带,厚度大、分布较广,也是区内最好的勘探相带;而深缓坡和盆地环境则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主要分布于区内西北部的栖一时和栖二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变化研究
    张雄君;李春兰
    2005, 27(6):  24-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7
    摘要 ( 1137 )   PDF (273KB) ( 5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储采比研究中可采储量不变的不足,引入储量替代率,从储采比定义出发推导出储采比与储量和产量变化的关系;基于我国13个油区44个油田实际开发资料,利用提出的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稠油、低渗和常规水驱砂岩3种油藏的合理储采比界限值,同时得出一些定量拟合关系,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
    徐艳梅;郭 平;黄伟岗;郑 威;尹永飞
    2005, 27(6):  29-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8
    摘要 ( 935 )   PDF (1469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剩余油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这也是进行剩余油开发方案部署的前提条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剩余油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低渗透气藏储量早期预测
    邓绍强;黄全华;肖 莉;何 巍;余瑞青;李永胜
    2005, 27(6):  33-3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09
    摘要 ( 978 )   PDF (371KB) ( 5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对开发方案的制定、开发设施的设计以及气藏价值的评估十分重要,低渗透气藏早期地质储量的确定一直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油藏影响函数法以及采气曲线法来早期预测低渗透气藏或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经过实例分析说明以上三种方法切实可行,还对三种方法自身的适用条件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鱼骨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推导
    李春兰;程林松;孙福街
    2005, 27(6):  36-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0
    摘要 ( 977 )   PDF (4195KB) ( 5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方法和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推导了鱼骨型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利用所推导的公式对实际油井产能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非均质各向异性对地层渗流及油井产能的影响
    刘月田;王世军;彭道贵
    2005, 27(6):  38-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1
    摘要 ( 1042 )   PDF (723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对油藏内渗流及油井产能有明显影响。假设各向异性地层被间断面分隔成具有不同渗透率的非均质区域,利用坐标变换和镜像原理得到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渗流流动的解析解,给出了渗流特征和油藏工程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各向异性地层中的井点与其镜像井相对于间断面呈非对称分布,等压线在各区域内部呈椭圆形分布,但在间断面附近呈不规则分布。当相邻区域渗透率小于井所在区域渗透率时,各向异性强度越大,间断面与渗透率最大主方向夹角越大,则井控制面积越小,产量越小;反之亦然。当间断面与渗透率最大主方向夹角较大时,应适当加大井位到间断面的距离,以便增加单井的控制面积和产量;当间断面与渗透率最大主方向夹角较小时,应适当缩小井位到间断面的距离,以便提高间断面附近地质储量动用程度和最终采收率。
    渗透率各向异性油藏的开发对策研究
    周涌沂;汪 勇;程燕虎;张世明
    2005, 27(6):  42-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2
    摘要 ( 855 )   PDF (20587KB) ( 3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渗透率各向异性是储层、尤其是河流相储层的基本性质,它对油藏的有效开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的开发过程中,注入流体沿高渗透率方向优先推进,导致不同方向上的生产井见水时间差别较大,致使驱替过程很不均衡,从而影响油藏开发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提出了井距控制法和注采压差控制法两种应对措施,并用数值模拟方法检验了这两种对策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井距控制法和注采压差控制法能促使注入流体在储层中的均衡驱替,因而能保证不同方向上的油井见水时间的一致性,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渗透率各向异性的负面影响。
    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对产能影响研究
    姜贻伟;毕建霞;李 闽;罗 勇;邹建波
    2005, 27(6):  46-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3
    摘要 ( 927 )   PDF (5559KB) ( 5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气藏类型。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反凝析现象,增加地层中液相的饱和度,降低气井产能。在白庙凝析气田代表井白52井单井模拟近井地带反凝析饱和度分布基础上,结合试井解释结果和拟稳态气井产能方程,提出定量评价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对气井产能影响的方法,对分析凝析气井产能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和排液工艺提供依据。
    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文玉莲;杜志敏;郭 肖;杜 娟;贾 英
    2005, 27(6):  48-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4
    摘要 ( 1016 )   PDF (1505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驱替效果;气驱突破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有可能比水驱波及范围广。多孔介质将影响流体相态、油气混相性及气驱油机理,建议加强考虑双重介质特性的注气驱相关室内实验研究和混相理论研究。
    洲城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
    张 备;唐建信;程汉东;秦学成;丁 静
    2005, 27(6):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5
    摘要 ( 675 )   PDF (802KB)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WXS表面活性剂对洲城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好适应性。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用等温吸附法确定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界限
    王平全
    2005, 27(6):  57-6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6
    摘要 ( 1321 )   PDF (308KB) ( 5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等温吸附法对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量及其界限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水气平衡压p/ps的增加,在p/ps=0~0.98时,纯蒙脱土吸附趋势均呈“S”形,表现为从单分子层吸附过渡为双层吸附、多层吸附,直到连续吸附。等温吸附曲线出现两个明显的转折点p/ps=0.9、0.98,它们为粘土-水体系的两个特征湿度,前者为粘土表面强结合水与松散结合水(渗透结合水)之间的交界点(界限),后者为松散结合水与自由水之间的交界点(界限)。实验研究测得了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量(质量、体积、密度、厚度、平均积分比容等)。配合X射线衍射法,获得了水合粘土基面间距d001p/ps的关系,验证了等温吸附法确定的两个特征湿度及对粘土表面结合水界限划分的正确性.
    钻井液处理剂对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影响研究
    李 巍a;黄进军b;刘远翔b;罗兴树b;李春霞b
    2005, 27(6):  62-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7
    摘要 ( 593 )   PDF (518KB) ( 4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如钻遇浅层含气砂岩,气体进入钻井液,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易形成气体水合物,并堵塞井筒、环空或防喷器, 严重影响钻井工程。利用自制四氢呋喃旋转试管测试平台,实验研究了海洋钻井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无机盐、有机盐、高分子聚合物)对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盐、有机盐能很好地抑制水合物的形成,而聚合物在高浓度时才会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低浓度时则会促进水合物形成。
    MA-AA-MAS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余 敏;刘明华;黄建辉
    2005, 27(6):  65-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8
    摘要 ( 1147 )   PDF (430KB) ( 3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甲代烯丙基磺酸钠(MAS)为单体合成了共聚物,综合研究该产品的阻垢性能。探讨了介质pH值、Ca2+浓度、温度和共聚物用量对MA-AA-MAS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AAMAS共聚物在较宽的介质温度范围内对碳酸钙和磷酸钙都有良好的阻垢效果,对CaCO3 和 Ca3(PO4)2 阻垢率可分别达到98.2%和92.1%。而且也适用于硬度不超过250mg/L的水处理系统中。
    微生物防蜡作用机理研究
    徐卫华;雷光伦;薛 芸;许 涛;沈 勇;马 惠;雷世华;周桂银
    2005, 27(6):  68-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19
    摘要 ( 998 )   PDF (263KB) ( 5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3株嗜蜡微生物在壁面上的吸附规律和对壁面润湿性的改变试验、微生物作用对蜡晶形态的影响试验,认为微生物防蜡作用机理符合水膜理论:即微生物在管杆壁面产生吸附,并在管杆壁面生长繁殖,一方面形成生物膜改变壁面润湿性,使管壁的水湿程度增加,油相粘附功减弱。
    分子膜NMD膜驱剂的性能测试
    徐赋海;赵立强;李早元;陈铁龙;毛广洲;李洪玺
    2005, 27(6):  73-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20
    摘要 ( 925 )   PDF (943KB) ( 3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膜驱油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为了深入认识其驱油机理 ,实验测定了两种NMD膜驱剂样品,并进行了讨论。NMD-100为阳离子度100%的分子侧链上含有—OH的梳型有机聚季铵盐,NMD-200为阳离子度24%的侧链上含有—OH的有机聚季铵盐。结果表明:NMD膜驱剂没有表面活性,不是表面活性剂;NMD膜驱剂能改变表面润湿性,可使水湿表面载玻片(相对接触角为48.25°)转变为弱水湿(800mg/L的NMD-100和NMD-200溶液的相对接触角分别为39.167°和42.833°),可将油湿表面载玻片(99.583°)转变为弱水湿(分别为36.333°和49°)。NMD膜驱剂没有cmc。盐(NaCl)的加入对改变表面润湿性更为有利。NMD膜驱剂的强烈吸附作用改变了砂岩表面的性质,引起原存在状态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注入NMD-200后,水驱采收率由31.4%上升到38.6%,而注入NMD-100膜剂后,水驱采收率由38.6%上升到48.1%。NMD-100膜驱剂能更好地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和提高水驱采收率。
    石油机械工程及其它
    解耦合控制系统在天然气长输管线上的应用
    焦培林
    2005, 27(6):  77-7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21
    摘要 ( 655 )   PDF (622KB) ( 3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类比电路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天然气输气管线上的各分输站压力的相互影响,并简述了解耦控制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城市配气管网布局的图论优化
    杜晓春;黄 坤
    2005, 27(6):  80-8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22
    摘要 ( 738 )   PDF (215KB) ( 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城市配气管网中管道不同敷设方式对投资的影响,以当量费用长度最短,建立城市配气管网系统布局优化模型。结合其模型特点,利用图论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Dijkstra算法的应用进行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

    多相混输管线截面含液率计算方法选择
    张友波;李长俊;杨 静;田雅军
    2005, 27(6):  83-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23
    摘要 ( 770 )   PDF (3436KB) ( 4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众多的截面含液率计算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文中叙述了10种截面含液率相关式,根据实验数据评价结果,选出了五种较好模型再用石南油田生产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MinamiBrill Ⅰ、MinamiBrillⅡ、LockhartMartinelli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小,推荐采用这3个公式作为石南油田截面含液率的计算公式。
    易切削钢连铸工艺开发
    王小红;谢 兵;冯仲渝;曾明友
    2005, 27(6):  88-9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5.06.24
    摘要 ( 1593 )   PDF (245KB) ( 5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易切削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对易切削钢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国内外各钢铁企业积极开展提高易切削钢质量的相关工作。通过对易切削钢钢种特性的研究,找出了影响易切削钢连铸工艺顺行的关键环节和影响连铸坯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立足于原有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成功开发了易切削钢连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