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1-10-20
    专家论坛
    辽河盆地清水地区泥岩欠压实与油气层分布
    蔡正旗 徐志明
    2001, 23(5):  1-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1
    摘要 ( 795 )   PDF (159KB) ( 6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层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层及分布区。

    地质勘探
    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及在成藏研究中的作用
    陈世加 付晓文 沈昭国 林峰
    2001, 23(5):  4-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2
    摘要 ( 761 )   PDF (158KB) ( 6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然气生成具有阶段性,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构造的演化与圈闭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因此不同阶段形成的圈闭可捕获不同演化阶段的天然气。源岩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及形成的气藏可能由于后期构造活动遭散失或转移,使一些圈闭只能捕获源岩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即圈闭对天然气的捕获具有阶段性,属于部分捕获而非连续捕获(或聚集)过程。介绍了天然气分步捕获的原理,并结合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在成藏研究中的作用。

    地球收缩运动的参数算法与阶段划分
    刘全稳 陈景山 赵金洲
    2001, 23(5):  7-1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3
    摘要 ( 922 )   PDF (343KB) ( 5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收缩运动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地壳构造运动之一。对因地球收缩所产生的周长改变量(ΔL)、半径改变量(ΔR)、体积改变量(ΔV)等,分别建立了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有关参数的取值办法作了说明。将地球在收缩力作用下发生收缩运动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体积缩小的初始阶段,周长、表面积减小阶段,收缩力持续增大作用阶段,收缩力持续减小作用阶段。对地球收缩过程中发生的板块汇聚与冲撞进行了理论划分,认为板块之间的压缩效应可分为6种,即:上举式、下沉式、入覆式、包嵌式、推叠式、铆钩式等。

    有限体积法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
    冯勇 石广仁 米石云 杨秋琳
    2001, 23(5):  12-12–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4
    摘要 ( 770 )   PDF (365KB) ( 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移聚集史的模拟是盆地模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迄今为止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数学模型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寻找稳定、收敛的算法来求解运移聚集史模型一直是运移聚集史模拟的热点。在此提出的将直交平分网格法和有限体积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具有有限差分法格式简单、计算量小、保持网块内物质守衡的优点,而且具有有限元法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的优势。实际应用表明:将直交平分网格法、有限体积法和变网格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模拟三维油气二次运移聚集过程。

    石油工程
    双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
    李晓平 沈燕来 刘启国 赵必荣
    2001, 23(5):  16-16–1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5
    摘要 ( 1424 )   PDF (364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平井开发双重介质油藏比直井能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已为油田开发的实践所证实。水平井试井分析是油藏类型识别及求取地层参数的重要手段。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情况下,建立了双重介质无限和盒型封闭油藏中水平井三维渗流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获得了数学模型的解,并对一口实例水平井的试井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裂缝渗透率、表皮系数、井筒储集系数、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和实用的。

    应力敏感裂缝性油藏不稳态压力动态分析
    段永刚 黄诚 陈伟 唐丽萍 甯飞
    2001, 23(5):  19-19–2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6
    摘要 ( 786 )   PDF (337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试井分析中通常都是假设岩石特性为常数,这个假设条件在许多油气藏的试井分析中取得了很好的解释结果。但是,大量的室内实验发现裂缝性油气藏和致密砂岩油气藏都为典型的应力敏感油气藏,即随着开采的进行,储层的孔隙压力降低,从而导致地层中的有效应力增加、储层渗透率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必须在试井解释中考虑地层应力对岩石特性即渗透率、孔隙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研究结论,建立应力敏感裂缝性油藏的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Laplace反演求解形成了新的试井分析,分析研究其典型曲线特征及其对压力恢复数据解释的影响。

    气井油套合采时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
    唐海 李丽雄 曾凡华 黄炳光
    2001, 23(5):  23-23–2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7
    摘要 ( 884 )   PDF (269KB) ( 7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井井底流压是分析气井生产动态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油套合采时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气井油套合采简化假设成并联管路流动,基于油管生产和油套环空生产时井底流压的计算公式,推导了油套合采时油管和油套环空的产量分配公式,通过分析公式中各项的权重,得出油管和油套环空产量分配的简化式,从而将油套合采时井底流压计算转化成油管生产或油套环空生产时井底流压的计算。计算表明,采用简化产量分配公式与精确产量分配公式所计算的井底流压,相对误差很小,说明建立的油套合采时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用常规黑油模型模拟煤层气开采过程
    张烈辉 陈军 涂中 冯佩真
    2001, 23(5):  26-26–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8
    摘要 ( 1428 )   PDF (219KB) ( 6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在煤层中的传输机理由两部分组成,气体在煤内表面解吸,并通过基岩和微孔隙扩散进入裂缝网络中。若岩块表面甲烷气体的释放速度比气、水相在煤层割理中的流动速度快得多,那么在模拟煤层气开采过程时,解吸动能可以不考虑。根据这个假设可认为:在给定压力下煤层吸附的甲烷气体量类似于相应压力下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量;煤层中的朗格缪尔等温曲线可视为常规黑油油藏中的溶解气油比曲线。若将煤层表面的吸附气作为不流动油中溶解气来处理,那么可用常规黑油模型描述煤层气,而不需要对模型源码做任何修改。基于上述思路,用黑油模型模拟煤层气开采过程,并与用煤层气模拟软件(COMETPC)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趋势非常接近。

    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地质及开采特征比较
    任冬梅 张烈辉 陈军 张明
    2001, 23(5):  29-29–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09
    摘要 ( 785 )   PDF (296KB) ( 8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气是一种与煤岩同生共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沉积盆地煤层之中的可燃气体,也就是煤矿生产中有名的瓦斯气。煤层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从地质成因与特征、储集与开采特征以及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与常规气藏有着不同之处,因此对两种类型的气藏进行详细的比较与总结十分必要,同时也为煤层甲烷气开发与开采中的各项研究如煤层气藏工程、煤层气井试井、完井、煤层气藏模拟等奠定了基础。

    三层层状油藏中的压力分布的理论分析
    李顺初 黄炳光 王怒涛 张普斋
    2001, 23(5):  33-3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0
    摘要 ( 833 )   PDF (275KB) ( 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需要,建立了在储层中间存在的一个裂缝带层(或高渗层)三层层状(基质+裂缝+基质)油藏中的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在Laplace空间中求解出了相应的精确解。将这一成果应用于具有类似的岩性的油藏的压力动态分析中,完善了试井分析理论,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平井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
    刘良跃 岳江河 熊友明 段永刚 陈伟 王新强
    2001, 23(5):  35-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1
    摘要 ( 820 )   PDF (286KB) ( 6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QHD32-6油田A26水平井油层下有一底水,为了确定合理的投产产量,需要确定底水锥进的临界产量值。针对QHD32-6油田A26水平井的具体参数,分析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锥的形成机理,分析了计算底水锥进临界产量的几种数学模型,根据油层实际情况选定了其中的两种模型并通过计算对垂向渗透率、油水密度差、水平井位置等参数对临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指导A26井的投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场上沙溪庙致密碎屑岩气田整体压裂开发方案设计研究
    杨兆中 徐向荣 唐胜伦 张烈辉 陈军 马秀峰
    2001, 23(5):  38-4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2
    摘要 ( 918 )   PDF (342KB) ( 6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川西致密碎屑岩气田存在的生产动态复杂、储量难动用、采速低、见产慢、稳产条件差、提高综合开采效益困难等问题和难点,通过研究和现场试验,认为采用整体压裂改造开发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能和经济开发效果。建立了气、水三维二相三重介质低渗致密裂缝性气藏整体压裂模拟模型,模型中首次全面考虑了低渗致密气藏低速非达西型渗流和高速非达西型渗流的影响,结合地应力研究,对新场上沙溪庙致密碎屑岩气田整体压裂开发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为低渗致密气藏整体压裂改造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思路和工具。
    酸液三维流动反应数值计算模型研究
    李勇明 郭建春 赵金洲 刘洪 余健飞 刘江艳
    2001, 23(5):  42-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3
    摘要 ( 797 )   PDF (344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浓度分布计算是酸压模拟设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酸岩反应模型都是基于酸液的一维流动,认为酸液在裂缝中段塞式地推进,忽略了裂缝高度方向酸液流动及地层垂向非均质等因素引起的酸岩纵向反应速度的变化。酸压裂缝在高度延伸过程中必然导致酸液的纵向流动,推导出了考虑酸液在裂缝中纵向流动反应的三维酸岩反应数值模型。该模型能模拟酸液在裂缝流动过程中沿裂缝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的浓度变化,比传统酸浓度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程序及段塞优化设计
    李华斌 隋军 杨振宇
    2001, 23(5):  46-46–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4
    摘要 ( 1687 )   PDF (267KB) ( 6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庆油田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软件(GCOMP)三元复合驱(ASP)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优化设计了北一区断西矿场试验的最佳注入程序及段塞大小。结果表明:提高ASP体系粘度、增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ASP副段塞、采用聚合物前置段塞和聚合物梯度式后续段塞的优化,采收率(OOIP)比未优化时的20%OOIP提高到30%OOIP。说明,大庆油田应高度重视ASP驱的注入方式和段塞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ASP的技术经济效果。

    塔里木牙哈501井井下温度的现场实测研究
    何世明 尹成 徐壁华 迟军 秦宏德 宋周成
    2001, 23(5):  50-50–53.  DOI: 15
    摘要 ( 790 )   PDF (182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述了在塔里木油田的深井牙哈501井进行井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实测试验情况,并与常用的几种计算井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一般的电测温度和回归公式估算的井底温度不能代表真正的地层静止温度,比实测值要偏低;API方法或塔里木现场经验方法与实测的循环温度均存在有10℃以上的偏差,且API方法比塔指经验法的误差要大;循环温度受井眼管柱尺寸、排量的影响较大。

    弯曲井眼内下部钻柱失效研究
    石晓兵 施太和
    2001, 23(5):  54-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6
    摘要 ( 767 )   PDF (358KB) ( 6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下部钻具失效的力学机理,文章研究了下部钻具组合的弯矩和弯曲应力的分布规律。以结构力学中的梁柱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带稳定器的下部钻具组合在弯曲井眼内的解析法力学模型。考虑到井眼有较大的造斜率,采用了与一般连续梁理论及三弯矩方程不同的方法。从基本力学模型出发,用静力法建立了下部钻具组合在弯曲井眼内的弹性线微分方程,合理设置力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得到下部钻具组合弯曲变形的弹性线方程,并导出了求解钻具任一截面弯矩和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在一定工况下的下部钻具组合弯曲载荷的分布规律。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丙烯酸十八酯的聚合反应动力学
    宋昭峥 张贵才 王晓翠 赵福麟
    2001, 23(5):  58-58–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7
    摘要 ( 942 )   PDF (244KB) ( 6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八酯,主要探讨了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丙烯酸十八酯在进行溶液聚合反应时,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引发剂的浓度的0.5次方成正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23.4,活化能Ea=29.72 kJ/mol;在实验条件下,溶剂结构对丙烯酸十八酯的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聚合反应过程中,没有加速聚合现象;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四种溶剂链转移常数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苯。

    一种高温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何雁 黄志宇 冯英 陈远东 吴小珍
    2001, 23(5):  61-61–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8
    摘要 ( 834 )   PDF (272KB) ( 7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芳香酮、甲醛、有机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酮醛胺缩合物。利用该缩合物与一些有效组分的协同作用,制备出HZF—2复合酸化缓蚀剂。对HZF—2的高温高压缓蚀性能及在土酸中的缓蚀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了H2S的存在对HZF—2缓蚀性能的影响,考察了该缓蚀剂对地层伤害的情况。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高温高压下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能抗硫化氢危害,对地层伤害小。透射扫描电镜分析证明了缓蚀剂在钢片表面的吸附膜的存在。

    一种新型共聚物溶液性质的研究
    张帆 郭川梅 胡星琪
    2001, 23(5):  64-6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19
    摘要 ( 689 )   PDF (280KB) ( 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胶束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M—M—BAAC/AM,其侧链含有长达18个碳原子的疏水基,研究了该聚合物的溶液性质。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水溶液比浓粘度在20~65℃范围内变化较小;溶液临界浓度表现明显,在不同的聚合物浓度下都表现出盐增粘效应,但在较低的聚合物浓度下,盐增粘效应更为明显;对同一聚合物样品,不同盐溶液中的增稠行为表现是MgCl2>CaCl2>NaCl;论文以Huggins常数为量度还对不同的盐、不同盐浓度对溶液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石油经济管理
    运用目标规划方法优化石油公司投资结构
    刘福顺 梁海云
    2001, 23(5):  67-6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20
    摘要 ( 794 )   PDF (165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健康发展、提高投资效益,就必须优化投资结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资金的最佳投向。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资金的最佳投向,是计划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就如何应用目标规划来优化新星石油公司的投资结构进行了探讨。

    四川成品油价格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余晓钟 张明泉
    2001, 23(5):  70-7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21
    摘要 ( 1521 )   PDF (160KB) ( 5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四川成品油价格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稳定四川成品油价格,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提供决策依据,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影响四川成品油价格的因素及其因素链,建立了系统解释结构模型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找到了影响四川成品油价的直接原因为国内油价和四川成品油市场状况;表层原因为四川成品油市场需求、供给、竞争三大因素;中层原因为四川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增长状况等;深层原因为石油储备制度、进出口、燃油税和走私;根源为国际油价、四川自然交通条件、替代能源、市场管理等因素。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相应的决策建议。

    IO联网组织模式初探
    武全 张斌
    2001, 23(5):  73-7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1.05.22
    摘要 ( 814 )   PDF (288KB) ( 6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经济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企业不得不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变革。IO联网组织则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介绍了IO联网组织模式的由来和定义,然后通过与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对比来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最后对该模式与虚拟企业做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