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8-20
    地质勘探
    中国沉积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徐强 刘宝珺 朱同兴 许效松
    2000, 22(3):  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1
    摘要 ( 723 )   PDF (268KB) ( 8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沉积学研究已经不再固守传统的沉积岩石学,而是不断地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倡导沉积岩石学与其他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重点深化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造山带沉积学和沉积盆地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开拓环境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和全球变化沉积学等分支学科。沉积学的每一个研究领域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预期,21世纪的沉积地质学将会再次进入繁盛时期。

    川西致密砂岩气层保护技术——进展与挑战
    康毅力 罗平亚 徐进 徐兴华
    2000, 22(3):  5-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2
    摘要 ( 1701 )   PDF (166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妨碍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地层损害问题,以川西致密砂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立足于钻井完井中有效地保护天然裂缝,以屏蔽式暂堵技术思想作指导,通过建立井筒周围原地裂缝参数预测技术、裂缝性致密储层的敏感性和损害评价技术,基本形成了适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保护的钻井—完井—增产配套技术系统,关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开发获得了“保护与改造并举,二者相得益彰”的新认识。文章分析了面临的技术—经济—环境方面的严重挑战,提出要不断完善适应各种复杂地质对象的能力,在保护致密气
    层新技术开发中应特别注重与环境保护需求的结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型式及油气勘探前景
    曹运江 陆廷清 牟中海 黄继祥 胡受权
    2000, 22(3):  9-1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3
    摘要 ( 978 )   PDF (185KB)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的构造型式,包括其发育背景、发育的几何扩展方式,以及平面、剖面展布特征及其分带性进行了研究;对主干逆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推覆体带、逆冲席带和低应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构造反演来研究推覆构造带的发展演变模式及形成机理,指出其逆冲推覆构造带和隐伏逆冲前缘带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左胜杰 庞雄奇 姜振学
    2000, 22(3):  13-1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4
    摘要 ( 962 )   PDF (290KB) ( 8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 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 000 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 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 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 m 3、3.82 m 3和34.97 kg。煤源岩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用。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效率分别为73.5%、66.1%和69.9%。排烃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水溶—扩散相初始排气阶段、早期游离相大量排气阶段和中期游离相大量排液态烃阶段,为三阶段多相态排油气地质模式。

    天然氡气法测岩石孔隙度方法研究
    杨金海 秦天健 姚茂林 易敏
    2000, 22(3):  18-2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5
    摘要 ( 1016 )   PDF (301KB) ( 8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既不改变原有孔隙、又不污染岩石的孔隙度测定新方法,以岩石中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镭22688 Ra递次衰变释放出的氡气替代常规孔隙度测定中的注入或饱和流体,进行了岩心孔隙度测定方法的新尝试。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天然氡气法能够有效地测定具有一定天然放射性水平岩心的孔隙度,并特别利于于驱替后岩心的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但是,该方法受到岩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影响。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徐黑—埕北断阶区古岩溶测井相与演化模式
    吴孔友 洪梅 刘伟
    2000, 22(3):  21-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6
    摘要 ( 1774 )   PDF (295KB) ( 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井曲线是对所钻遇地层物性特征的直接反映,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有利于预测和识别古岩溶发育带。在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依据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利用曲线组合对比方法,对岩溶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得出“四低二高”的古岩溶识别标志。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史提出岩溶演化模式,指出多期的构造旋回,复杂的断块掀斜作用和长期的化学活动性流体的溶蚀是研究区古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

    双谱地震子波估计
    谢桂生 石玉梅 魏野
    2000, 22(3):  25-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7
    摘要 ( 858 )   PDF (311KB) ( 7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波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地震子波的估计。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方法。方法突破了以往对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的假设,适应于任意相位的子波,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辨率方面的潜力。

    井口声发射井筒液气浸检测—时延估计方法
    唐斌 熊英
    2000, 22(3):  29-3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8
    摘要 ( 979 )   PDF (310KB) ( 7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阶统计,提出了井口声发射井筒液气浸检测中的接收和发射声信号之间时延估计的非参数化和参数化方法。通过分析声信号在井筒液中的传播过程,井口声发射井筒液气浸检测中的接收噪声,可近似模型化为空间相关的高斯色噪声。由于四阶累积量对任意高斯噪声的盲目性,因此,较常规互相关估计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概率。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它们的有效性。
    石油工程
    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及特征
    邓英尔 王允诚 刘慈群 张盛宗 周娟
    2000, 22(3):  34-3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09
    摘要 ( 1182 )   PDF (338KB) ( 1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的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是基于达西定律的,而低渗油层渗流为非达西类型。建立了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导出了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中,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两相渗流区范围较窄;随含水饱和度增大,油相对渗透率递减较快,水相对渗透率递增较慢;非达西渗流使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使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使产水率增大;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不高。
    分形油藏不稳定渗流有效井径数学模型的解析解
    何炳全 向开理
    2000, 22(3):  37-4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0
    摘要 ( 969 )   PDF (344KB) ( 7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非线性的分形理论应用于渗流力学,在考虑井筒续流,表皮效应的影响下,建立了分形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中通过引入双参数(df,θ)来描述油藏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f反映了分形体的几何特征,是分形体复杂程度的重要标志;分形指数θ描述了分形网络的连通情况(与谱维数有关)。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出了此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及长、短时渐近解,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和参数的影响。

    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李士伦 郭平 戴磊 孙雷
    2000, 22(3):  41-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1
    摘要 ( 1607 )   PDF (176KB) ( 1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采收率(EOR或IOR)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当今世界,蒸汽驱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由于油价低,化学驱下降,而注气驱则连续增加。中国东部油田的储层属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又比较高,含水上升很快,水驱采收率比较低,约33%。近期发现的石油储量又多属低渗透及高粘度等难采储量,发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陆上石油工业继续发展的一项迫切战略任务。1998年,全国开展了三次采油潜力的二次评价工作,据初步统计,适合于注气(CO2)混相驱的地质储量在10.57×108t以上。综合研究国外经验,结合我国三采潜力分析和评价,认为目前我国东部油区有条件的油田要侧重发展注非烃气驱,而西部则侧重发展注烃气驱技术。发展非烃气驱的关键在气源,要重视寻找天然CO2气源。探索发展制N2、注N2、脱N2和制CO2等技术。注意发展国产的压缩机装备。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和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回注干气的试验。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好技术储备,培养好人才。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李华斌 赵长久 孟繁儒
    2000, 22(3):  46-4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3
    摘要 ( 1477 )   PDF (231KB) ( 7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庆油田不同井距的中区西部、杏五区两个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北一区断西、杏二区两个扩大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动态反映特征,在大庆油田实际油层地质条件下,模拟了计算的直列式、斜列式、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和反九点法7种井网布井方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影响的结果,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最佳布井方式和井距。结果表明,五点法面积井网的驱油效果最高,七点法面积井网的最差;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速度为0.1~0.2 PV(孔隙体积倍数)条件下,对于主力油层,以注入压力不超过油层破裂压力为限,注采井距不宜大于300 m。大庆油田经过一次加密调整和二次加密后,大面积构成了注采井距为200~250 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为大庆油田大规模开展三元复合驱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条件。

    泡沫驱经验模型及其应用
    张烈辉 胡勇 涂中 冯佩真 张朝举
    2000, 22(3):  50-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3
    摘要 ( 1622 )   PDF (231KB) ( 7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体以泡沫的形式注入油藏是一种极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泡沫可作为流度控制剂,也可作为封堵剂或被用来控制生产气油比。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泡沫驱模型用来模拟泡沫驱的动态,如机理的、经验的和半经验泡沫模型。介绍了两种最常用的泡沫驱模型:PBM模型和经验模型。其中,经验模型由于需要的实验数据量少,只需增加一个额外的表面活性剂流动方程等,所以被广泛采用。为此,开发了一个简易的泡沫驱经验模型。

    HPAM与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实验研究
    叶仲斌;张绍彬;李允;杨清颜
    2000, 22(3):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4
    摘要 ( 1045 )   PDF (1505KB) ( 7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改进后的沟槽式界面粘度仪测定方法系统地测量了不同聚合物,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矿化度的聚合物溶液/模拟油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界面剪切粘度。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模拟油的界面剪切粘度同时受温度、聚合物浓度及溶液矿化度的影响,且其变化规律与聚合物溶液的体相粘度的变化规律截然不同。通过分析,提出了表征界面流变性的另一参数—无因次界面粘度,它排除了因聚合物溶液体相粘度变化带来的界面粘度变化,并分析了温度、聚合物浓度和溶液矿化度对无因次界面粘度的影响规律。

    不同种类气体注入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研究
    郭平 孙雷 孙良田 李士伦 彭鹏商 岳陆
    2000, 22(3):  57-6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5
    摘要 ( 979 )   PDF (383KB) ( 9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膨胀试验作为单井吞吐工艺试验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在油田注气混相与非混相驱试验中已得到应用。目前对不同种类气体注入对原油相态影响国内外虽作了些分析和研究,但针对同一种流体究竟那种注入气体较好,还研究得不多。首先对CO2注入时原油膨胀试验和未注气时的常规PVT数据进行模拟后,对CO2、N2、CH4和烟道气四种不同的注入气体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在不同种类气体注入时原油的膨胀系数和泡点压力的影响,同时对混合气体的注入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各种气体在单井吞吐试验对地层流体的适应性,对其优缺点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堵老裂缝压新裂缝重复压裂技术
    胡永全 赵金洲 蒲万芬 彭惠群 贾方霞
    2000, 22(3):  61-6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6
    摘要 ( 972 )   PDF (272KB) ( 8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井重复压裂是石油开采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分析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油田生产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复压裂技术,即堵老缝压新缝重复压裂;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种满足性能要求的老裂缝堵剂。该套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果,证明了重复压裂可以形成新裂缝。
    利用伪随机信号系统辨识钻柱系统
    李玲 韩继勇
    2000, 22(3):  65-6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7
    摘要 ( 771 )   PDF (172KB) ( 8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白噪声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对钻柱系统脉冲响应进行辨识。研究了伪随机信号的特征及伪随机信号产生的方法,得出了用伪随机信号代替白噪声信号辨识钻柱系统脉冲响应的结论。结合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利用钻柱系统的脉冲响应,讨论了钻柱的临界转速、钻柱共振、钻柱与井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钻地层岩性等钻井工程问题。

    固井水泥浆水化凝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吕苗荣
    2000, 22(3):  69-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8
    摘要 ( 1727 )   PDF (372KB) ( 7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用水泥水化热数据建立了水泥浆水化热模型,将具有一定厚度的井眼环状地层划分成轴对称三角环单元,应用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元法和时域问题的有限差分法,编制了相应软件,实现了水泥浆水化凝结过程中的温度计算和预测。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固井水泥浆凝结期间温度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岩石的热学性质、地层温度、初始温度与单位体积水泥浆量。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进行注水泥结束之后水泥浆固化过程中各点温度的估算;对固井设计中,温度变化影响套管柱性能、水泥凝结过程中及凝结后性能的大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油气化学工程
    无荧光降滤失剂用于钻井液的实验研究
    王平全 蒙光尔 徐昌学
    2000, 22(3):  72-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19
    摘要 ( 884 )   PDF (269KB) ( 8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无荧光降滤失剂GT-68对钻井液性能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评价,并与磺化沥青FT-1、FH-1作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GT-68具有良好的降失水、悬浮、抑制(防塌)、润滑、抗温(80℃以上)、无荧光等性能,并能与两性聚合物FA367、XY27、JT888或NPAN、MMH等很好配伍,且复配后钻井液体系的失水造壁性及抑制能力变得更佳;无荧光降滤失剂GT-68完全可替代磺化沥青,它消除了磺化沥青普遍存在的负面影响,其总体效能优于磺化沥青FT-1、FH-1。
    抗高温高密度低毒油包水钻井液的乳化剂优选和研制
    梁大川 黄进军 崔茂荣 李春霞 侯勤立
    2000, 22(3):  74-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0
    摘要 ( 1426 )   PDF (331KB) ( 8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成功地钻探高温超压复杂地层和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研究使用抗高温高密度低毒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乳化剂的优选和研制是决定钻井液稳定性和抗温能力的关键。利用破乳电压法和离心法评价了乳化剂的乳化效果,通过高温陈化评价了乳化液的高温稳定性,用自制高温高压电稳定仪测定了乳状液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实验确定了以有机酸和有机酰胺为主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为辅乳化剂的乳化剂组成,并优选了其加量。结果表明所确定的乳化剂配制的乳状液及高密度乳化钻井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温能力。

    用HD复合溶剂改善催化柴油安定性的研究
    张海军 朱醒芬 张生泉 谭英刚
    2000, 22(3):  78-8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1
    摘要 ( 1738 )   PDF (268KB) ( 7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催化柴油安定性差问题,对其不安定组分和改善其安定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炼油厂的生产实际,利用复合溶剂对催化柴油萃取精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开发和试验。用HD复合溶剂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精制后,精制油的催速储存安定性沉渣和颜色均达到了优级轻柴油的标准,在剂油比为1:500—50:500,精制油的收率为99%以上,老化沉渣<2.5·10-2mg/ml,老化色号不大于3.5,实际胶质的降低率达到了60.1%,氧化沉渣降低77.6%,脱硫率19.8%,脱氮率20.3%。
    丙烯酰胺单体的缓聚合研究
    黄志宇 何雁 李文建 杨莉燕
    2000, 22(3):  82-8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2
    摘要 ( 1008 )   PDF (244KB) ( 8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丙烯酰胺(AM)及其衍生物在生产实际中易发生自聚的特点,很有必要研究一种阻聚剂来缓解此种现象。为此用沉淀法研究了1,4-对位苯醌、邻苯二胺、1,4-萘醌、吩噻嗪、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五类物质在N2保护条件下,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对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产生的阻聚效应,考察了温度、加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五类物质中吩噻嗪对AM的自由基聚合产生较强的阻聚能力且对产物的分子量影响较小。

    油气地面工程
    空气雾化钻井试验架研制剖析
    刘绘新 梁红 张万福
    2000, 22(3):  85-8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3
    摘要 ( 1527 )   PDF (278KB) ( 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决空气雾化钻井井眼净化问题,试验架是关键装置、基础设备和必要手段。对空气雾化钻井试验架的研制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介绍了在试验架研制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试验架基本结构,试验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可靠性分析,试验研究进行情况,以及研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等内容,体现了空气雾化钻井试验架研制工作的特点与特色。

    压裂泵柱塞密封副研究
    黄志强 周锡容 杨启明 蒲洪春
    2000, 22(3):  88-9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4
    摘要 ( 932 )   PDF (245KB) ( 8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对密封圈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密封圈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26型氟橡胶和填充聚四氟乙烯两种材料制造密封圈,并且交互排列组合在一起使用;密封圈唇部夹角为90°增至114°;通过磨损试验,对柱塞表面强化材料进行了筛选,制订了相应的强化工艺。柱塞表面强化方法为喷焊处理,喷焊材料为PHNi60A+15%WC。现场使用证明,改进后的柱塞密封副使用效果很好。

    油气管道沿线土壤腐蚀性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
    敬加强 黄坤 李良君
    2000, 22(3):  91-9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5
    摘要 ( 967 )   PDF (236KB) ( 7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土壤腐蚀性的常规评价方法都是基于分级界线明确的多因素标准,往往漏失一些有用信息,甚至造成错误的结论。为此,基于模糊物元理论提出了金属管道沿线土壤腐蚀性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模糊数学与物元分析相结合,利用模糊边界取代了常规的“清晰”边界,根据分析对象间的“相似性”的程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的关键在于:①确定土壤样品相应理化指标的隶属度;②确定各特征指标的权重复合物元;③确定关联系数复合模糊物元;④确定关联度复合模糊物元。与该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实施程序被阐明。通过四川新场气田-青白江输气管道沿线土壤的腐蚀性评价说明了其有效性。

    起伏多相流管路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
    喻西崇 赵金洲 冯叔初
    2000, 22(3):  94-9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6
    摘要 ( 949 )   PDF (276KB) ( 7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起伏多相流管路持液率计算方法在工艺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只能靠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计算。计算水平管持液率,Eaton和DuklerII相关式较好;在下坡管段使用BB相关式,易导致持液率小于0的情况,一般不采用BB相关式计算持液率;在上坡管段,如果对应水平持液率大于0.309 7时,宜采用其它方法计算持液率或者在程序中将持液率大于1时自动赋1处理;计算起伏管路的持液率采用BBE、BBD和MBX相关式误差较小。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知识获取方法
    曹谢东 赵金洲 李允 黄光燕 杨垒
    2000, 22(3):  98-10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0.03.027
    摘要 ( 1025 )   PDF (216KB) ( 6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知识一直是一个难点。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认知层次模型的两个方面,其中的模糊逻辑系统与神经计算是当代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趋向,神经计算通过目标系统的响应数据进行学习,模糊模型易于理解,它们的结合将优势互补。总结了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处理多专家系统的开发中,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知识的研究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