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主办:西南石油大学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60年
ISSN 1674-5086
CN 51-1718/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01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塔北与巴楚下丘里塔格群白云岩储层特征对比
彭军, 曹俊娇, 李斌, 夏青松, 刘昕羽
2018, 40(2): 1-1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1.23.04
摘要
(
273
)
HTML
PDF
(1072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塔北和巴楚地区下丘里塔格群白云岩储层特征的差异问题,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以及压汞等资料从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孔隙结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多样;喉道主要为粗-细喉型,分选好,孔喉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此外该区构造破裂作用和岩溶作用发育,也改善了储层物性。巴楚地区以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为主;溶蚀孔洞、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规模不如塔北地区,储集空间类型组合较单一;喉道多为细-微喉型,分选差,孔喉分布极不均匀,连通性差,物性较差。塔北地区白云岩储层物性好于巴楚地区,造成该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
渤海南部A油田古近系物源约束地震储层预测
张建民, 钱赓, 朱建敏, 张岚, 岳红林
2018, 40(2): 15-2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1.18.01
摘要
(
203
)
HTML
PDF
(4453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南部海域A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I油组上段井震标定仅为一个波峰,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且井震匹配性差,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存在难度。重矿物数据分析表明,油田中-西块沙三中I油组上段物源主要来自西南垦东凸起;东块受东北莱北低凸起物源控制,多物源沉积是井震匹配性差的关键因素。综合前人井震分析结果,优选地震振幅属性,分析油田沙三中I油组上段38口已钻井振幅属性与砂岩含量,物源体系约束下两者满足线性关系;同物源沉积体振幅属性越小,砂岩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物源体系约束下的地震储层预测,量化了振幅属性与砂岩含量的关系,提高了油田古近系沙三中I油组上段储层预测精度。
鄂尔多斯东南部上古生界混积层沉积特征
刘桂珍, 张丹丹, 李盼
2018, 40(2): 25-3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0.20.02
摘要
(
259
)
HTML
PDF
(6161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太原组混合沉积特征,利用区域地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对碳酸盐-碎屑岩混合沉积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太原组既是带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又是混合沉积;本溪组混积层岩性组合主要为碎屑岩、煤层夹灰岩,而太原组为灰岩夹泥岩及煤层组成;本溪组发育混积相类型为混积潮坪、混积瀉湖、混积障壁砂坝,太原组发育混积台地;结合区域沉积资料总结出了两种沉积相组合模式——本溪组发育混积障壁海岸相、太原组发育混积陆棚相;构造、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是影响混积发育和组合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陆表海多期次海侵是混积主要原因。混合沉积决定了本溪组具有丰富的烃源岩、优质储集体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
东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烃源研究
刘忠亮, 张成富, 李清辰, 刘军, 安海玲
2018, 40(2): 35-45.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2.19.03
摘要
(
225
)
HTML
PDF
(5182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西南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三段两套主力烃源岩,其生烃能力及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影响着该区勘探层系和目标的评价,尤其是沙三段能否生气、气藏是否混源等存在不同的观点。应用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天然气组分、色谱-质谱等多种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油、气源对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
2
型~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较高,为差-中等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高,为好-优质烃源岩。工区原油来自沙三段;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先生原油,再进入高成熟阶段生成具有重碳同位素特征的煤型气的特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主要生成煤成气,两种气混合成为工区重要的天然气来源;两套烃源岩共同供烃的区带是该区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
陈玮常, 闫晶晶, 孙冠宇, 杨荣超, 周微
2018, 40(2): 46-5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1.04.02
摘要
(
232
)
HTML
PDF
(14558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南堡凹陷老爷庙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运用构造解析原理对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要素耦合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老爷庙地区断裂系统分为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两大类,垂向发育的火成岩是深、浅两套断裂系统的韧性传递带。始新世正向伸展断陷形成的NNE、NE向基底断裂系统呈多期铲式扇样式;渐新世斜向伸展断陷形成的NEE走向的盖层断裂系统,以地垒-地堑和多米诺样式为主;新近纪,在热沉降背景下受深部断裂走滑变形影响,盖层中沿主干断层发育花状和复"Y"字样式。老爷庙地区主干断层的多期断陷作用利于烃源岩的沉积和成熟,也是油气埀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背斜主体带和侧斜坡带是有利成藏区。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3D输导体系评价
江汝锋, 郭明刚, 朱继田, 周杰, 向远高
2018, 40(2): 57-6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6.26.03
摘要
(
250
)
HTML
PDF
(15527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宝岛凹陷优势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以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解释、古构造恢复、油气运聚模拟、3D地质建模等技术手段,在宝岛凹陷识别出了4级4组断裂、4套骨架砂体和4条主构造脊,建立了宝岛凹陷烃源岩-输导体系-储层-圈闭空间格架,划分了T型、阶梯型、受限网毯型3种输导体系,南部断阶带和东北断阶带为阶梯型输导体系,松南低凸起和北部斜坡带为受限网毯型输导体系。运移模拟表明南部断阶带、东北断阶带、松南低凸起前排构造带都是优势的运移方向,垂向+侧向运移为主。区带优选表明南部断阶带为最有利区带,具有"近源、断-砂-脊阶梯型输导、海底扇和扇三角洲储集、断块岩性圈闭"配置特征。
湖相凝缩层的发现及应用
吴国海
2018, 40(2): 67-7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1.17.02
摘要
(
153
)
HTML
PDF
(7804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寻找哈萨克斯坦A油田侏罗系中阿克沙布拉克地层中的潜力油藏,在油藏综合研究中,通过多井测井曲线对比,发现了一套几乎全区分布的、具有高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等电性特征的泥岩层。应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综合分析这套泥岩层,确定其为最大湖泛时沉积的凝缩层。根据凝缩层的横向分布特征,结合地质及地震资料,得到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凝缩层之上地层的沉积特征,得出在油田东部斜坡位置沉积厚度变化大,处于高水位时期并发育进积型三角洲,其前缘位置是最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区,并在后续的钻井勘探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给出了寻找湖相凝缩层的方法,提出了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新思路。
裂谷盆地复杂地温场精细表征方法
刘钧, 杨希濮, 徐伟, 杨小丽, 房磊
2018, 40(2): 75-8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8.26.02
摘要
(
250
)
HTML
PDF
(7817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非裂谷盆地地温场复杂,特别是E油田内部地温梯度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油藏流体性质和开发策略。深入分析油田测试资料后认为,地温梯度在平面上呈分区性,垂向上呈分段性,常规研究方法难于刻画此特征,基于此,探索了一种能精细表征油田内部地温场差异的方法——分区分段回归法。利用该方法对E油田复杂地温场进行了精细表征。结果显示,浅层地温梯度平均为6.10℃/(100 m),平面上由南往北呈减小趋势;深部地温梯度平均为1.53℃/(100 m),平面上由南往北呈增大趋势。沉积是平面地温梯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含氮气煤体超声各向异性特征实验研究
赵宇, 张玉贵, 王松领
2018, 40(2): 83-9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2.15.02
摘要
(
174
)
HTML
PDF
(1407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含气煤体超声响应特征可为利用超声技术在煤岩物性特征测试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储层物性特征实验系统,选取平煤八矿己
16-17
煤层煤样,制备平行层理与面割理(
x
)、平行层理垂直面割理(
y
)和垂直层理(
z
)等3类煤样,对含氮气煤体在不同气体压力及不同吸附时间下的超声特征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轴压恒定时,随着围压增加,煤的弹性波速度不断增加,煤体抽真空状态下的纵、横波速度略大于常压下的波速;(2)煤柱从负压状态到注气吸附状态,随着注气时间的延长,波速先下降,然后缓慢升高;(3)轴压和围压不变时,随着气体压力的变化,纵波和横波速度均有所增加;(4)平行层理与面割理、平行层理垂直面割理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向异性明显,但超声响应规律基本一致;(5)煤样纵波和横波垂直、平行层理方向各向异性程度与吸附时间的关系差异明显,纵波各向异性程度对吸附时间更加敏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宁宁, 李怡超, 刘洪林, 周尚文
2018, 40(2): 91-97.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4.25.01
摘要
(
188
)
HTML
PDF
(1987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释通过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大的原因,对所选择的样品分别进行核磁共振、高速离心以及常规压汞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孔径区间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压汞进汞饱和度的区别并解释了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岩芯(0.1 mD <
K
< 1.0 mD)的压汞进汞饱和度要明显大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分析认为出现这种差别的主因是小喉道所控制的核磁可动流体体积与压汞进汞量差别较大造成的;特低渗储层岩芯(1.0 mD <
K
< 10.0 mD)的压汞进汞饱和度可能依然高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岩芯(渗透率
K
>10.0 mD)的总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压汞进汞饱和度相差不大,压汞进汞体积与核磁可动流体均主要分布在半径大于1.00 μm的喉道区间中。
海上M稠油油田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案研究
李延杰, 李娜, 谭先红, 朱国金, 张利军
2018, 40(2): 98-106.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0.27.02
摘要
(
234
)
HTML
PDF
(12800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渤海地下原油黏度大于350 mPa·s的非常规稠油水驱采收率较低,且考虑到吞吐轮次及平台寿命的问题,开展吞吐后续转驱开发方式研究。以海上M稠油油田为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热水驱及多元热流体吞吐转多元热流体驱、热水驱等4种转驱方式的转驱时机及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开发效果最好,多元热流体吞吐转多元热流体驱略差。蒸汽驱最优注入参数为:转驱压力5 MPa左右,采注比1.3,井底蒸汽干度0.4,注入温度340℃,注汽速度240 m
3
/d。
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影响分析
商克俭, 冯东梅, 叶礼友, 刘华勋
2018, 40(2): 107-11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1.08.02
摘要
(
247
)
HTML
PDF
(1928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特征,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气体滑脱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流的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渗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渗流效应对气井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窜流系数大于等于10
-6
时,双重介质气藏与等效均质气藏的生产特征基本一致,此时可以运用分析均质气藏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早期,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气井生产中后期,应力敏感作用增强;窜流系数越小,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的影响越早表现出来,对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气井生产初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影响很小,气井生产中后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的影响增大;窜流系数越小,高速非达西渗流效应影响越早显现出来,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虽然存在气体滑脱效应,但由于储层及井底压力相对较高,气体滑脱效应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的影响很小。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樊建明, 屈雪峰, 王冲, 张庆洲, 王选茹
2018, 40(2): 115-12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3.22.03
摘要
(
189
)
HTML
PDF
(1891KB) (
7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超低渗油藏水平井开发面临的稳产问题,在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见效分析及开采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的基本原则:(1)人工压裂缝三维空间拓展范围是注采井网设计的基础;(2)井排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3)井网以侧向驱替补充能量为主;(4)提高水驱控制面积比,优化井距、排距和水平段长度;(5)提高单段改造强度,缩小段间距,实现缝间储量的有效动用。以注采井网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基础,采用矿场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向,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的技术方向和政策:(1)提高水平井单段产量;(2)提高井网压力保持水平,优化井距为500~600 m,I类、Ⅱ类,Ⅲ类油藏水平段长度分别为500~550,450~500和400~450 m,I类、Ⅱ类、Ⅲ类油藏排距分别为150,120~130和100~120 m;(3)采用小水量温和注水的技术,分类优化单井注水强度;(4)水平井合理初期产量根据存地液量、排距和水线推进速度的关系来确定,合理生产流压注水未见效前略大于饱和压力,注水见效后保持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
不同注采方式的流场计算模型及物模验证
叶双江, 姜汉桥
2018, 40(2): 129-134.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2.23.03
摘要
(
270
)
HTML
PDF
(5560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不同注采方式(直井水平井一注一采、水平井一注一采、水平井两注一采)流场分布问题,开展了不同注采方式下流场数学计算模型和物理模拟研究。采用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了不同注采方式流场数学模型,推导出势函数和流函数数学表达式,得到不同注采方式内部等势线和流线分布图。通过开展不同注采方式下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对不同注采方式流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注采方式流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物模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直井水平井一注一采内部流场表现出一定的线性流,水驱波及面积较常规直井注采方式有所增大。水平井一注一采内部注采井间流线呈线性流,与直井水平井一注一采相比,流线控制的面积增大,驱替效果更好。水平井两注一采内部水平生产井跟端和趾端附近流线较为密集,水平生产井中部位置附近流线相对稀疏易形成滞油区。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苑志旺, 杨宝泉, 杨莉, 顾文欢, 尚凡杰
2018, 40(2): 135-141.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4.23.01
摘要
(
251
)
HTML
PDF
(1140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气驱特征曲线未能有效描述地层中实际渗流的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在分析油藏注气开发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气渗流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地层中实际渗流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式,即累积注气量累积产油半对数关系,命名为新型气驱特征曲线,分析了该曲线的适用条件。应用实例,研究了注采井网和驱替机理变化对气驱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在已知注气量的条件下,利用该曲线可实现长期及阶段产量预测,且在注气开发较早阶段便可应用。
盐岩储库腔底堆积物空隙体积试验与计算
任众鑫, 杨海军, 李建君, 刘建仪, 范舟
2018, 40(2): 142-150.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12.06.02
摘要
(
173
)
HTML
PDF
(5867KB)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建库盐层本身地质特点影响,造腔结束后,底部一般会堆积大量不溶物。堆积物的存在既浪费了有效库容体积,又为整体建库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科学评价该堆积物并进行有效处理或转变利用以增大库容体积,对其分布特征及堆积空隙体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溶腔实验获取了堆积不溶物样品,采用筛分法实验测定了其颗粒分布,并根据分形分布理论对其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对堆积空隙体积进行了数值及模型研究。应用实例进行计算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评价验证,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系下,腔底堆积物颗粒尺寸与累积数量呈线性相关,即其粒度分布可用分形分布函数进行表征,且分形维数作为分布特征参量能较好地描述颗粒均匀程度与集中性。
非均质储层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闫吉曾
2018, 40(2): 151-15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5.28.01
摘要
(
181
)
HTML
PDF
(1002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常规定向装备三维水平井施工难题,降低成本,对三维水平井道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三维轨道设计模型,对比其优势与不足,优选恒工具面角模型,针对"直-增-扭-稳-增-平"六段制典型轨道,从其基本公式和A靶点约束方程出发,建立了初始方位角模型,根据初始方位角得到造斜率和工具面角,进而计算出其他全部轨道参数,从而完成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在JH17P36井中应用该方法,采用常规装备施工,矢量中靶,实钻轨迹与设计符合率高,各技术指标优秀。钻井实例表明,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是正确、合理和可行的,同时也验证了恒工具面角模型的优越性。
石油机械与油田化学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练章华, 罗泽利, 于浩, 刘洋, 何勇
2018, 40(2): 159-168.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6.21.01
摘要
(
238
)
HTML
PDF
(1573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油田套管腐蚀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大港油田某区块套管腐蚀达到34.4%,造成了严重的套损、套漏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以弹性力学理论和球形腐蚀坑套管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具有两个腐蚀坑缺陷和一个腐蚀坑缺陷的套管-水泥环-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具有两个腐蚀坑缺陷的模型对套管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腐蚀坑之间的距离大于0.65 mm时,可以用具有单个腐蚀坑缺陷模型来评价套管的强度。基于单个腐蚀坑缺陷的模型,研究了腐蚀坑的半径、深度对套管强度的影响及其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规律,且研究了不同钢级在地层水化条件下对具有腐蚀坑的套管的受力影响。结果发现,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其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随腐蚀坑深的增加而增大,且腐蚀坑半径越小,应力集中系数越大,最大达到2.0以上;其次,地层水化后加快具有腐蚀坑的套管的损坏。
基于端点检测的时频峰值滤波动液面提取技术
刘彦萍, 仵杰, 陈延军, 刘丽
2018, 40(2): 169-175.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7.04.04.01
摘要
(
174
)
HTML
PDF
(658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套环空中会产生各种噪声,使测得的液面反射信号非常复杂,真实的液面反射波位置因受到干扰而无法准确辨识。采用时频峰值滤波(TFPF)技术结合语音信号处理中的端点检测(VAD)方法可对动液面波进行有效提取。VAD-TFPF技术先采用短时能量和过零率的双门限VAD方法对声波法测油井信号进行划分,判断出有效信号数据段和接近于零值的数据段,然后采用不同窗长的TFPF分别对两种数据段进行滤波处理。通过对不同噪声强度下的实测数据进行滤波实验与分析,可知该项新技术较之于小波阈值滤波方法对动液面波的辨识能力更强,无论是对背景噪声的压制还是对有效波的提取都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烃族组成对柴油储存安定性影响研究
任连岭, 徐鹏, 葛锐
2018, 40(2): 176-182. DOI:
10.11885/j.issn.1674-5086.2016.07.16.03
摘要
(
205
)
HTML
PDF
(3835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柴油储存过程中质量衰变问题,利用典型柴油样品,开展烃化合物对中国成品柴油储存安定性影响规律研究。烃组成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柴油中总芳烃和链烷烃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综合采用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建立了安定性指标与烃组成的关联模型,拟合验证表明模型可靠,可以直接用于柴油储存安定性预测;研究确定了柴油储存安定性的主要影响物质,按照对储存安定性指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将烃类物质分为三个等级,其中苊烯和三环芳烃对柴油质量衰变影响最大,链烷烃对十六烷值和热值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