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15
    上一期   
    药学

    无茎黄芪根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研究

    陈颖志, 张 伟, 陈 浩, 单 华, 杨艺玲, 姜 北
    2022, 7(10):  1-4. 
    摘要 ( 79 )   PDF (3316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研究无茎黄芪根的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醋酸致扭体实验、小鼠热水甩尾实验和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无茎黄芪根分离得到的样品进行镇痛、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在醋酸致扭体实验中,5-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对小鼠扭体抑制率高达78.8%;在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给予实验小鼠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60 min后,该组小鼠的平均痛阈值较给药前增加了1.84 s,显示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外周镇痛活性。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木脂素类成分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5-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清除DPPH自由基的平均IC50值分别为38.4036.53 ?g/mL,显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无茎黄芪根中木脂素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外周镇痛活性,该研究为深入认识黄芪属植物根的生物活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研究

    高 冉, 张维炜, 吉春燕, 刘光明, 郭美仙, 刘晓波
    2022, 7(10):  5-10. 
    摘要 ( 74 )   PDF (8024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通过低温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通过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体外细胞毒性,评估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制备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圆整均一,平均粒径约为5 μm,载药量为86.70%,包封率为66.70%,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浓度为0.000.050.100.200.40 mg/mL时,对HepG2细胞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7.76%86.44%87.20%83.48%83.23%,可见一定浓度范围内载药微粒对 HepG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该研究制备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葡聚糖微粒无明显细胞毒性,可进一步应用于干粉吸入剂或缓释微球等剂型的研究。

    紫地榆防龋牙膏对牛切牙早期釉质龋的生物矿化作用

    徐 磊, 李秋艳, 王丽梅, 蓝 海
    2022, 7(10):  11-14. 
    摘要 ( 116 )   PDF (9405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研究紫地榆防龋牙膏对牛切牙釉质龋的生物矿化作用。方法:将紫地榆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加入牙膏基质制得紫地榆药物牙膏,测定其对致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将MIC值作为实验浓度,测脱矿前后以及再矿化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值,计算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恢复率;用扫描电镜观察牛切牙表面形貌。结果:乙酸乙酯部位牙膏组和正丁醇部位牙膏组的表面显微硬度恢复率分别为(97±45.61%、(87±40.45%,与去离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经紫地榆防龋牙膏稀释液处理后的牙釉质,结构平整光滑致密,表面无明显腔隙,存在少量的沉淀物。结论:紫地榆防龋牙膏能抑制口腔主要致龋菌的生长,对牛切牙釉质龋有明显的生物再矿化作用。

    应用DURDUE评价大理市某医院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情况

    伍蓉霜, 马安翠, 沈 磊
    2022, 7(10):  15-21. 
    摘要 ( 88 )   PDF (547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评价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情况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评价患者使用药物种类、频次及合理性。结果:75例患者使用药物共1361种,含西药48种和中药注射剂13种,其中调血脂药使用比例最高,达98.7%DUR结果显示有11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24种药物的DUI=126种药物的DUI<1DUI>1的西药主要是抑酸药和降压药,DUI<1的药物种类广,多为联合用药减量所致。DUE结果显示,与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监测率偏低,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经药物治疗后,74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该院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种类选择合理,但须加强抑酸药和降压药使用管理,同时加强治疗过程中对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某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药分析

    李秋镜, 郭 羽, 赵燕菊, 沈 磊
    2022, 7(10):  22-27. 
    摘要 ( 87 )   PDF (4268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用药情况,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0612月该院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回顾性分析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213例有适应证患者,其中存在相对用药禁忌证的有42例,起始剂量或用药频次不合理的有49例,靶剂量不达标的有173例;93例使用ACEIARB后转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转换不合理的有28例;用药前后相比,无相对禁忌证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有相对禁忌证患者肾功能有较明显改善;49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该院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表现为存在相对用药禁忌证、初始给药剂量偏低、靶剂量达标率低、药物转换时机不适宜等,建议医疗机构规范该药的临床应用。

    某医院172例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刘全义, 和 菲, 沈 磊
    2022, 7(10):  28-31. 
    摘要 ( 78 )   PDF (336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诊断为肺癌晚期的住院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与用药安全性。结果:肺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绝大部分为含铂双药方案;不合理用药集中在用药过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预处理不适宜及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结论:肺癌患者的化疗过程仍存在不合理情况,医疗机构应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合理性评价,进一步促进临床的规范、合理用药。

    基础医学

    基于NLRP3通路研究miR-155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宁晓县, 申元英, 郭 乐
    2022, 7(10):  32-38. 
    摘要 ( 62 )   PDF (5379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探讨miR-15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miR-155过表达组和miR-155阴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LRP3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β和TNF-α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LRP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表达。结果:LPS诱导细胞中炎症因子、NLRP3miR-155表达;过表达miR-155,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55通过激活其潜在作用靶点NLRP3促进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p16INK4a蛋白诱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K562衰老的分子机制

    周 雯, 唐紫云, 何思悦, 刘小虎, 周 玥
    2022, 7(10):  39-46. 
    摘要 ( 53 )   PDF (1076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p16INK4a蛋白诱导K562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CCK-8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能力;SA-β-Gal染色检测K562细胞衰老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贴壁生长,低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45,高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阻滞K562细胞周期于G0/G1期;提高SA-β-Gal的活性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上调p16INK4a蛋白的水平诱导K562细胞衰老。

    在校大学生UCP1基因-3826 A>G位点多态性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刘永新, 陈 艳, 李启艳, 王雨晴, 来明名
    2022, 7(10):  47-51. 
    摘要 ( 74 )   PDF (466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UCP1基因-3826 A>G位点多态性与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308例在校大学生,从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记录受试者身高、体质量,利用KASP技术检测UCP1基因-3826 A>G位点多态性,并对其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不同基因型与BMI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受试者中男性96例(占31.2%),女性212例(占68.8%),AA基因型(野生型)64例(占20.8%),AG基因型(杂合变异型)216例(占70.1%),GG基因型(纯合变异型)28例(占9.1%),不同性别受试者各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P1基因-3826 A>G位点的突变频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估显示,与体质量正常组相比,GG基因型会使体质量增加的风险增高3.875倍。结论:UCP1基因-3826 A>G位点多态性与BMI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该位点发生纯合变异会使体质量增加的风险提高。

    基于焦亡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临床预后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刘川铭, 李 谢, 卢熙奎, 曾点点, 陈 洁
    2022, 7(10):  52-59. 
    摘要 ( 68 )   PDF (618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究与肝细胞癌(HCC)预后密切相关的焦亡相关基因(PRGs),构建相应的预后风险模型以评估HCC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获取HCC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的PRGs。采用COX分析确定与HCC预后相关的PRGs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K-M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列线图分析该模型的准确性及预后价值。结果:筛选得到58个差异表达的PRGs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涉及细胞焦亡,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在NOD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等信号通路。COX分析确定了8个与HCC预后相关的PRGs并构建了预后风险评分模型,ROC曲线显示该风险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802,高于其他临床数据,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8PRGs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有效预测HCC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基因表达亚群

    马江磊, 陈华秋, 王光明
    2022, 7(10):  60-67. 
    摘要 ( 62 )   PDF (855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基因表达亚群。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1239GSE65391GSE154851的微阵列数据集,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消除批次效应、聚类共识分组、临床特点分析,使用STRING网站对特异性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枢纽蛋白对应的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1 254SLE样本、124例健康对照样本。PPI网络分析显示节点最多的蛋白分别为:STAT3TLR4BRIX1TLR2KEGG分析表明: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核糖体、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血小板活化、造血细胞谱系、破骨细胞分化、甲型流感等信号通路富集最显著。结论:将SLE患者分成了3个基因亚群,可为该病的诊断、分类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潜在的依据。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S100P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许 康, 白 丽
    2022, 7(10):  68-74. 
    摘要 ( 57 )   PDF (5417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S100P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多种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S100P的分子表达、调控网络及预后价值。结果:S100P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S100P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高表达水平与较差的预后有关(P<0.001);S100P主要参与糖基化、粒细胞活化等生物学过程,并与蛋白酶体、白细胞介素-17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S100P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是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靶点。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蛋白质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熊 伟, 李 彬, 王播勇, 刘如爱, 姜 北, 自加吉, 周静华
    2022, 7(10):  75-80. 
    摘要 ( 52 )   PDF (456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由LOX4LOX样蛋白(LOXL1~4)组成,主要作用于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以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交联。胃癌是发展中国家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OX家族蛋白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的调节密切相关。现就LOX家族各个成员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发现可用于胃癌治疗的LOX家族蛋白质成员的特异性抑制剂。

    临床医学

    基于影像解剖的心俞穴针刺安全深度研究

    左志雄, 王顺梅, 胡锦波, 王 斌
    2022, 7(10):  81-83. 
    摘要 ( 122 )   PDF (319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影像,在分析心俞穴解剖结构和进针层次的基础上,测量针刺危险深度,评估针刺安全深度,为心俞穴的针刺安全提供依据,为心俞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集6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心俞穴的水平断面影像图,分析解剖结构,测量直刺危险深度,通过危险深度评估安全深度。结果:左、右心俞穴直刺时的平均危险深度值分别为(3.52±0.58)、(3.42±0.63cm,左、右心俞穴危险深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险深度值男性显著大于女性,且与体型相关。结论:体型正常及偏胖者心俞穴直刺安全深度约为3.0 cm,偏瘦者约为2.2 cm;心俞穴常规针刺深度为直刺0.5~0.8寸(约1.5~2.0 cm),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操作中不应超过安全深度,以免发生意外。

    基于红外眼动仪精确评估针刺治疗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研究

    邱梅华, 李川雄, 周 莹, 周双明
    2022, 7(10):  84-87. 
    摘要 ( 113 )   PDF (357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利用红外眼动仪记录眼肌麻痹患者的眼球运动轨迹,客观评价针刺治疗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眼肌麻痹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眼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和康复评分。结果:经过针刺治疗或眼动训练后,眼肌麻痹患者眼球在运动幅度、速度和时间方面有一定改善,治疗组各观察指标的康复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较眼动康复训练在治疗眼肌麻痹患者的急性效应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贵阳市云岩区711例出生缺陷婴儿监测结果分析

    何江艳, 郑 丹, 黎 梅, 王 芳, 邹 严, 张泰魏, 周意园
    2022, 7(10):  88-93. 
    摘要 ( 76 )   PDF (518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分析贵阳市云岩区20172019年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剖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为标准,以医院为统计单位,对201711日至20191231日在贵阳市云岩区助产机构中娩出孕满20周至产后7 d内的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结果:20172019年共监测到22 693例胎婴儿,其中出生缺陷儿71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13.31,不同年份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7.49,男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75.83,男婴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间的缺陷类型顺位前5名为先天性心脏病(84.17)、外耳畸形(47.15)、多指(趾)(25.56)、唇腭裂(23.80)、唐氏综合征(14.1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逐年上升(P<0.05)。出生缺陷的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和超声诊断,诊断时间以出生后7 d内比例最高,达59.77%。缺陷儿总活产率较高,为77.22%。结论:20172019年贵阳市云岩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为缺陷的高发类型。因此,迫切需要强化贵阳市妇幼健康服务,加强产前筛检和监测,提高出生缺陷的检出率,以便评价出生人口状况和更好地制定提高人口素质的解决方案。

    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程明璟, 李福兴, 王 黎, 樊玉娟, 肖 敏, 熊苗苗, 赵卫东
    2022, 7(10):  94-100. 
    摘要 ( 90 )   PDF (4997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同期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非脓毒症患者50例(病例对照组)及脓毒症患者78例(脓毒症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评估NL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和预后判断价值,分析判断NLR与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筛选NLR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最佳预测阈值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NLR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病例对照组显著升高,脓毒症组中死亡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5,并与SOFA评分、PCT呈正相关(P<0.001);NLR9.00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升高(P<0.001);NLR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OR值为1.128,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仍大于1。结论:NLR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效能良好,对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