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153.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317. [3]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M]. 曹雷雨,姜丽, 张跣,译.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4]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媒体文化[M]. 丁宁,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5] [英]罗斯·阿比奈特. 现代性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技术与社会变革[M]. 王维先,马强,禚明亮,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21. [6] [英]雷蒙德·威廉斯.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 王尔勃, 译.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58-59. [7] 黄力之. 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与自由的精神生产之关系[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1):8-12. [8] 王延华. 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意识形态嬗变[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2):11-13. [9] 余守萍,王永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阶层的独特认识及当代启示[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3):32-38, 140. [10] 王芳. 论作为精神产品的意识形态[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6-11. [11] 刘伟.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生产思想及其现实逻辑[J]. 社会主义研究, 2018(1):24-29. [12] 胡潇. 精神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意识形态建设[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2):47-53. [13] Stuart Hall. ‘Encoding/Decoding’, in Culture, Media, Language: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1972-79.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80:122-123. [14] [英]约翰B普森.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 高铦,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9. [15] 张成良. 融媒体传播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16] 陈伟军.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知识生产[J]. 国际新闻界, 2011(5):57-62. [17] 梁燕,李忙有. 马克思媒体精神生产的三个基本属性[J]. 甘肃社会科学, 2013(5):123-126, 134. [18] 高钢,陈绚. 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 国际新闻界, 2006(9):51-56. [19] 蔡雯. 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 中国记者, 2007(1):80-82. [20] [丹]克劳斯·布鲁恩·延森.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 刘君,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1. [21] 庄勇. 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J]. 当代电视, 2009(4):18-19. [22] 朱继东. 引领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论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10-20, 167. [23] 余俊渠. 媒体融合视阈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培育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2):58-60. [24] 武雅君,范益民. 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J]. 新闻爱好者, 2020(4):46-49. [25] 张文君,程同顺. 超越"占领思维":媒体融合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转型路径[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8(4):12-18. [26] 蒋广学, 刘丰. 论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5):159-161. [27] 肖唤元,郑晶晶.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四重"论"域透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20(1):9-16. [28] [加]哈罗德·伊尼斯. 传播的偏向[M]. 何道宽,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