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 Vol.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孔隙喉腔结理论及其在岩石物性中的应用
    陈福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1-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1
    摘要694)      PDF(pc) (1622KB)(572)    收藏
    本文提出孔隙喉腔结新概念和岩石孔隙喉腔结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岩石孔隙结构和压汞资料证实,得到岩石孔隙喉腔结规律,发展了岩石孔隙喉腔理论。文章阐述了该理论在岩石导电、渗流、压汞、残余油饱和度特性以及油层采收率等方面成功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多相垂直管流压降梯度“奥氏”法计算程序
    潘迎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25-4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2
    摘要507)      PDF(pc) (718KB)(534)    收藏
    在自喷井、气举井的生产管理中,编制多相垂直管流压降梯度计算软件和备有一套压力曲线图板具有同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精度上考虑,前者更显优越。 本文介绍目前公认较为精确的,区分流动型态的Orkiszewski计算油管压力分布和井底流压的方法所编成的程序。该程序首先判别各压力区间的流动型态,然后选用不同的混气液平均重度和摩擦压降公式来计算油管内的压降梯度,最后算出各压力区间的深度差。该程序采用迭代法解决了油管内温度分布的问题,从而取得较高的精度。本文还介绍了用分段抛物线插值法由计算机自动读取高压物线参数的程序,可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最优化钻井中机械破岩参数的优选
    周开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44-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3
    摘要592)      PDF(pc) (673KB)(535)    收藏
    本文以油田试验资料为依据,从应用和理论两方面介绍了优化钻井中机械破岩参数的确定和优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IBM微机打印驱动程序
    陈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57-6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4
    摘要1157)      PDF(pc) (199KB)(525)    收藏
    本文给出了IBM微机的一个打印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新增了在CC—DOS(中文操作系统)下打印实线表格和每行打印字符数达254个的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蒲正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63-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5
    摘要1752)      PDF(pc) (145KB)(620)    收藏
    密立根油滴实验,设备简单,方法巧妙,所得结果精确可靠、堪称实验物理的典范。但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特别是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方面还不够理想。本文介绍直接求解密立根油滴半径的方法和在考虑误差的情况下,用计算机求各油滴所带电量测定值Q(K)的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新方法及程序。该程序思路清晰,说服力强,基本解决了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求各油滴电量Q(K)*的最大公约数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对称三角波激励磁通门仪器探头磁场比谐波激励好吗? —与王本吉同志商榷
    杨再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68-8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6
    摘要757)      PDF(pc) (792KB)(536)    收藏
    本文从探头灵敏元件的磁化曲线具有非线性对称饱和的特性出发,讨论了用谐波和对称三角波激励探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谐波激励比对称三角波激励效果好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随机误差的传播与分配
    李天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1): 83-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1.007
    摘要1182)      PDF(pc) (387KB)(505)    收藏
    函数的误差,由各直接测量量的误差与各误差间的相关性共同决定。结合试验研究工作的实际,本文指出:如函数只包括二、三个变量,则对这二、三个变量应力求做到能各有十几个测量数据;如函数包括四个以上的变量,这四个变最的测量数据各自可以只有几个;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近似按正态分布报导测试结果。在报导函数的测试结果时,通常取置信概率ξ=68.3%,信置系数T ξ=1。用函数的误差公式,还可以指导测试工作中对所用仪器的合理选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重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基本特征
    杨国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1-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1
    摘要1592)      PDF(pc) (2792KB)(665)    收藏
    本文讨论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特征。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体的堡岛系统,既类似于、又有别于陆源碎屑的堡岛系统。文中以较充足的资料论述碳酸盐堡岛的地貌单元、沉积组合、水动力条件等,为识别和划分古代碳酸盐堡岛的相带提供一个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电相”研究
    谈德辉;张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15-2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2
    摘要713)      PDF(pc) (299KB)(577)    收藏
    “电相”技术是施伦贝谢测井公司八十年代推出的新技术,其解释软件仅提供服务。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与施伦贝谢公司不同的“电相”数学模型,并处理了川西北中坝气田中50井的测井资料,所得到的“电相”成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油田开发层系划分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陈明强 葛家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25-3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3
    摘要772)      PDF(pc) (440KB)(551)    收藏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于油藏工程,通过选取20项储层及流体特征参数指标,给出进行多油层油田开发层系划分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中原某凝析气田作实例检验,得到较满意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附加残余效应
    彭克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33-3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4
    摘要809)      PDF(pc) (396KB)(680)    收藏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实验测定聚合物溶液残余阻力系数(FRR)时所发现的一种特殊现象—FRR的时间相关性。可以认为这是滞留在多孔介质中聚合物分子当注入水流速变化时产生的附加残余效应。本文定义了附加残余效应系数(FARE)。根据部分水解聚丙烯酞胺(HPAM)水溶液在力场作用下分子构象的变化,分析了粘弹性可能是产生附加残余效应的根本原因,岩心渗透率是影响FARE的一种因素。作者认为存在着利用这种效应进一步改善流度控制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塑性流体在光滑圆管内的湍流流动及屈服应力对流动的影响
    刘康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40-4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5
    摘要932)      PDF(pc) (365KB)(612)    收藏

    本文应用随机湍流模型对塑性流体在光滑圆管内的湍流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包括近壁区域在内的断面时均速度分布和平均速度、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塑性流体的屈服应力对湍流流动的影响是由比值τ0/τw(τo为屈服应力,τw为管壁处切应力)的大小来决定的,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或管径减小,这种影响将很快衰减,而屈服应力对无因次速度剖面的分布影响很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砂岩推进式饱和研究
    林琪 袁兴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47-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6
    摘要711)      PDF(pc) (319KB)(569)    收藏

    本文对一端抽空另一端注液的岩样饱和历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不同渗透性岩样的实验数据分析及其饱和历程解释,得出一般性规律,对指导有关实验中的岩样饱和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悬垂管道跨越的模糊优化设计初探
    张效羽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53-6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7
    摘要622)      PDF(pc) (269KB)(600)    收藏
    考虑管道刚度,应用简单的模糊数学知识,对悬垂管道跨越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中的一些模糊因素进行处理,得到了比较合理满意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用微分算子法计算悬垂管道的应力与变形
    林敏诚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62-6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8
    摘要942)      PDF(pc) (286KB)(593)    收藏

    本文对跨越深谷或河流的悬垂管道,考虑到它具有一定的刚性,用微分算子法求解,再根据边界条件确定其挠度曲线方程和弯矩方程,从而求出悬垂管道的内力和变形,并用实例将悬垂管道与柔性悬索作了对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西南石油学院计算机网络初探
    孟东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68-7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09
    摘要562)      PDF(pc) (323KB)(488)    收藏
    本文提出学院部门局部网首先联网的可行性及实现的方法。并对局部网与学院计算站VAX——11/780机进一步联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计数过程理论在仓库计划理中的应用
    姚恒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74-7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10
    摘要581)      PDF(pc) (216KB)(523)    收藏
    本文应用计数过程的理论,解决合理规定仓库规模、搞好仓库计划管理的问题。可为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供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钻井泵缸套活塞材料磨损关系的探讨
    范足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2): 78-8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2.11
    摘要753)      PDF(pc) (506KB)(533)    收藏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钻井泵缸套材料的磨损量与其硬度的关系、活塞与缸套对磨时活塞材料的磨损量与缸套的光洁度的关系、建立了磨损量的回归方程,并求得了磨损率最小的工作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我国非构造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
    颜其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1-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1
    摘要422)      PDF(pc) (545KB)(569)    收藏
    本文以圈闭类型为基础,以圈闭的成因及形态特征为依据把我国非构造,油气藏划分为沉积型、成岩型、水动力型和复合型四大类、四亚类,十细类。对各类型油气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作了概括介绍,并列举了部分油气藏实例。文章试图对传统的分类方案作一新的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绕射波的叠加效应分析
    曹统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10-1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2
    摘要665)      PDF(pc) (195KB)(608)    收藏
    在测线垂直断棱情况下,通过绕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以及绕射波动校正前后的特点分析,着重讨论了绕射点埋深h相同、L值(炮点与绕射点在地面投影点间的距离)不同情况下,绕射波在水平迭加剖面中出现顶部迭加振幅最强,尾部振幅衰减很快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稳定法测定相对渗透率时确定饱和度的示踪剂法
    何更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16-2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3
    摘要732)      PDF(pc) (546KB)(471)    收藏
    担对渗透率曲线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储层评价、动态计算中,是油田开发必备的基础数据之一.在用稳定法测定岩心相对渗一透率曲线时,如何确定岩心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探讨了利用示踪剂浓度资料,确定流体饱和度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泡沫酸稳定性研究
    陈根强 张熙 袁明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24-30.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7
    摘要655)      PDF(pc) (271KB)(569)    收藏
    本文研究了起泡剂的复配、高分子化合物、醇类、酸浓度和温度对泡沫酸起泡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起泡剂的复配有利于泡沫酸的起泡与稳定,适当的醇类和高分子化合物能提高泡沫酸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我院大气飘尘中苯并〔a)花的污染
    冯玉辉 邓明毅 周昌德 堪荣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31-3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5
    摘要675)      PDF(pc) (275KB)(571)    收藏
    本文报导了我院1986年冬季四个监测点大气飘尘中苯并(α)含量的分析结果。文章对四个测点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测点的SO2, NOx,Pb、飘尘等污染物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群钻机械刃磨装置研制
    汪大纬 陈良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36-45.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6
    摘要730)      PDF(pc) (450KB)(679)    收藏
    本文详细描述了新近研制的群钻刃磨装置的结构及工作程序,列出了必要的数据。在此装置上刃磨出的基本型群钻获得较满意的性能,今后尚需继续改进工件刃磨时的定位调节装置,以提高刃磨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修井机用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的最佳匹配
    王朝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46-5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7
    摘要1478)      PDF(pc) (386KB)(515)    收藏
    液力变矩器的匹配问题是修井机传动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其配合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修井机的动力特性和经济性能。人工作图进行匹配计算较为笨杂,特别是在众多的变矩器系列中选择发动机最恰当的匹配更为困难。为此,本文讨论了对一种已知发动机在所有可能选择的液力中进行最虎匹配的问题,对其匹配性能的评价参数进行了分析,几并提出了一种加权的综合
    评价参数,.编制了对柴油机一变矩器进行最优选配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用BASIC语言写出,程序简单实用,并对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确定两端支承管道中流体第一临界速度的一种方法
    刘朝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53-5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8
    摘要593)      PDF(pc) (202KB)(619)    收藏
    两端支承管道中流体的临界速度,可从该管道横向振动偏微分方程求解得到·本文从分析管道琴于发散失稳状态时的能量关系,较简便地求得各种支承情况下管道中流体第一临界速度的统一公式,并与其他公式进行比较,结果相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原油生产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李光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57-6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09
    摘要1301)      PDF(pc) (303KB)(562)    收藏
    本文以原油生产的主要环节一勘探和开发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角度出发,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造了系统仿真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为进一步做系统仿真和中长期原油生产规划打下基础。本模型适用于全国或区域规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点观测分布参数系统的一个辨识问题
    彭良译 刘康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62-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10
    摘要688)      PDF(pc) (499KB)(621)    收藏
    本文讨论了一根具端点粘滞阻尼的振动弦时初始袄态的可辨识性,其中观测为该点的速度。本文使用抽象半群的处理方法,证明了该系统是谱系统并且可辨识性完全由观测时间长度决定。另外,在对初值的一定假设下,我们获得了这种初边值问题的古典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牙轮钻头轴承系统失效分析
    王子瑜 彭启美 苏美瑢 齐树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3): 72-86.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3.011
    摘要622)      PDF(pc) (3656KB)(663)    收藏
    本文通过对一批失效的81/2HP2S, 81/2XHP 3型三牙轮钻头轴承的解剖分析研究(包括宏观分析、金相分析、铁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弄清了该类型钻头:轴承,的磨损机理是分层、疲劳、粘着磨粒等磨损、其中以分层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而粘着、擦伤、氧化、腐蚀出现在磨损后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及其控制因素初探
    董兆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1-14.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1
    摘要715)      PDF(pc) (1189KB)(413)    收藏

    华南中、晚泥盆世时生物礁非常发育,主要造礁生物为层孔虫及床板珊瑚。按礁体的发育程度及地貌特征,可分为“层状礁”及“丘状礁”两大类。这些生物礁的发育在纵向上有由南而北渐次推迟的趋势,横向上多邻近海槽边缘或陆缘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生物礁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受海西运动中活动的北西-南东向及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及其所塑造的以槽围台的古海底地貌、海流、淡水注入等因素的控制。华南泥盆纪海并非单纯的陆表海或陆缘海,而是具有两者的某些主要特征。华南泥盆纪的层状礁与加拿大泥盆纪的“低礁”较为相似,而丘状礁则与加拿大“高礁”及德国的泥盆纪礁类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河南省南阳双河油田沉凝灰岩浅析
    陈鸿筑 王寿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15-2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2
    摘要1454)      PDF(pc) (1684KB)(560)    收藏

    本文简略介绍了河南省泌阳凹陷内最近发现的沉凝灰岩的基本特征。该岩石见于双河油田某井,它是由成分单一的玄武岩岩屑、斜长石晶屑,玻屑及绿泥石化和硅化的填隙物组成。此外,尚含有极少量的石英及燧石质陆源碎屑。岩石中已碳化的含量甚多的动、植物碎屑所显现的流水交错纹层,表明了岩石的过渡型特征。 文章分析了具有玄武岩结构的岩屑中的长石以及晶屑斜长石是属于钠长石和更长石类,它们是较基性的斜长石成岩变化中钠长石化的产物。沉凝灰岩的上下固岩属第三系断陷盆地内扇三角洲正常沉积,而该沉凝灰岩中的火成碎屑是同沉积期水底基性喷发(溢)物。 泌阳凹陷西南断裂构造带,是深达上地幔的边界控制断裂,资料表明在该边界断裂拉张活动的某个阶段,能为岩浆的上侵、喷溢、喷发提供通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用微机实现地震剖面显示仪的功能—地震记录绘图软件
    淳定国 匡松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22-2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3
    摘要1059)      PDF(pc) (401KB)(579)    收藏

    本软件具有绘制多道地震记录变面积或不变面积的剖面图以及绘制单道波形之功能,为物探人员在微机上进行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必要的、方便灵活的显示手段。通过多次试验和具体应用,证明了软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温度影响下动态裂缝几何尺寸的数值模拟
    熊宏杰 任书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29-3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4
    摘要642)      PDF(pc) (442KB)(421)    收藏

    由Geertsma.Klerk.Perkins[1][2][3]等提出的几套二维动态裂缝几何尺寸的计算模型,都没有考虑温度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考虑到井底温度变化和地层原始温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滤夫速度是温度、时间的函数的缝中液体温度场模型,然后建立了与温度相关的动态裂缝几何尺寸的两套数值计算模型,最后举例说明了上述模型的使用方法。本文提供的计算模型对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计算机实时模拟动态裂缝的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测定的实验研究
    李荣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38-4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5
    摘要675)      PDF(pc) (599KB)(461)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加回压和非稳定测定的方法对某气藏岩心进行的水驱气的实验。用Buckley-Leverett驱替理论推导出了适合于水驱气的相对渗透率饱和度计算公式。这对带边底水气藏的开发及其动态分析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参数的多目标函数优化的探讨
    李宾元 肖芳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48-57.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6
    摘要644)      PDF(pc) (294KB)(562)    收藏

    本文从分析抽油机的运动学出发,采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法——加权组合法对我国观场采用的主要游梁式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探讨,为不同系列的抽油机主体机构计算提供合理的参数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铁谱技术在钻井泵缸套活塞工况监控中的应用
    杨启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58-63.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7
    摘要677)      PDF(pc) (2006KB)(471)    收藏

    通过用铁谱技术对钻井泵缸套活塞材料磨损试验及台架试验的监控,同时对在现场所取的工作泥浆中的磨屑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在钻井泵缸套活塞的磨损过程中所产生的磨屑主要是正常摩擦磨损磨屑、具有疲劳及粘着特征的磨屑以及少量的切削磨损磨屑。这三种磨屑的存在表明这对摩擦副间的磨损是疲劳磨损、粘着磨损及磨粒磨损等所形成的综合磨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酸处理碳酸盐储层时的铁离子再沉淀问题
    薛廷玺 阎醒 申美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64-71.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8
    摘要734)      PDF(pc) (336KB)(375)    收藏

    本文用动态模拟法研究了酸液在油管中运行时,酸液中三价铁离子向二阶铁离子的转化。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防止铁离子再沉淀的一些方向性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剪切变形对梁弯曲影响的一种新解法
    许宝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72-82.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09
    摘要941)      PDF(pc) (795KB)(440)    收藏

    文献[1]中,介绍了求解剪切变形对梁弯曲影响问题的试凑法,费时费事,特别是对初学者尤感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新解法,概念清晰,推证严谨所得结果与试凑法完全相同,文中还引用了算例加以说明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当前油田轻烃回收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罗维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83-89.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10
    摘要710)      PDF(pc) (606KB)(428)    收藏

    轻烃回收是减少原油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的有效途径。当前油田轻烃回收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人们主观上重视不够和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本文从经济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石油企业管理系统的动态相关性
    张行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9 (4): 90-98.   DOI: 10.3863/j.issn.1000-2634.1987.04.011
    摘要642)      PDF(pc) (524KB)(516)    收藏

    本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关于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分析方法,对石油企业的干部、工人、资本三者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量化处理,提出了在石油企业推行一种搞活国营企业的新模式——全员承租制的建议。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体制改革模式有普遍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