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澄清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三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根本, 澄清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是关键,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目的。本文对以上 三个问题做出了理论阐述和理论回应。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 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 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白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大黑天神”和“药王爷与琉璃兽”的传说体现出医者的“舍己”精神,并影响深远。在医学人文遭 遇瓶颈的当下,挖掘提炼民族文化中的“舍己”文化有现代建构意义。
以思普地区赴京观礼及民族团结碑签字代表为个案,通过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人格特征及心 理成长历程,以期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与心理的成长有着借鉴及教育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命运的内涵和影响个人命运的各种因素,分析个人、社会、广义文化、自然在命 运中的作用;认为命运是世界上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个人人生中的表现和反映,美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个人好命的客观 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广义文化是人的社会基因;观念之变是社会改革的滥觞,个人应该积极乐观地迎接和改变自己的命 运。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禹被神化以后,成了控制水情的神明,民间到处都有禹 王庙供奉禹王。禹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是人们心目中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有关禹的史前传说同史实可 能有些距离,从史学的角度,对禹从历史走上神坛的路径进行简略的哲学探讨。
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原创阶段,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找拯 救社会人心的良方。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从人的自然生命出发,走上了生命关怀的道路。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把维护 自然生命,实现生命的自然本性作为最高追求,提出善待生命、关爱万物的宇宙情怀和守护纯真人性,提升精神境界的安身立 命之道,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意蕴。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当代美国语言诗派的领军人物,《人生众生相》是其第三十部诗集《姑娘似的男人》的开篇之作。通过 对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的结构、内容和韵律,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作手法独特性、读者文本互动性及政 治和社会性等语言诗学观念进行分析,力图解读诗歌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即诗人对人类个体的尊重、对所处社会的热爱以及努 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社会的愿望。
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为范本,借用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对“爵士时代”背景下的汤姆与威尔逊太太所 代表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的“文化论争”作了细致的分析,以探讨他们的命运结局———复合与灭亡。
《焦大轮子》是中国少数民族满族作家于德才先生的中篇小说集,这部集子中收录了作者三个不同阶段创作的作品。小 说叙述独特、构思新颖,取材和语言充满地域特色。采用多元视角、个性的人物形象设置和质朴的语言范式三方面来分析其叙 事策略,可看到由此生成的独特艺术魅力。
大理如诗,诗颂大理。走进大理,不可不读大理的古诗;读通大理,更不可不读大理的古诗。大理白族自治州老干部诗书 画协会通过对大理范围内的历代诗词进行抢救性地发掘、收集、整理并编辑出版了《大理历代诗词选》(上下册),该套书的出版为承传国粹,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宣传大理、研究大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保山地区地方文献建设现状与地域文化建设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地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云南省 “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桥头堡”战略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从四个方面提出文化建设视野下保山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袁氏世范》堪称《颜氏家训》之亚,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思想是《袁氏世范》的重心,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与分析,得出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德为本、强调仁爱的处世哲学,量入为出、勤俭为要的持家之道,救难怜贫、博施济众的人道思想,切近实际、使之有业的教子理念及同情女性、提倡女教的女子教育主张。
培育和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责任。选取云南大学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研究生的视角,探索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和提高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意志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意义,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行为表现、动机和情绪等特点,总结归纳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若干建议。旨在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适应社会需求。
团体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属的团体和团体成员,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 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依恋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 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依恋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有四个步骤,即确定具体目标,形成团体依恋小组,运用一定的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实施,评估与终结。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我国学生评价的主要弊病之一,因而使以评价促进学生 自主发展的基本功能较难从根本上得以实现。从价值取向、过程逻辑、方法和效果等方面阐明学生评价变革价值选择的主体性意蕴,对当前学生评价中主体性缺失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加速国际化视野下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改变英语专业同质化、人才规格单一化现象,复语人才培 养是改革趋势之一。结合高校实情,明晰复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复语人才类型以及了解应用型复语人才培养的特点是此项改革的要点,复语语种选择是决策的关键。
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心理学功能、发展功能、社会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上。但是由于在思想认识、建设力度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当前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整体发挥不充分。高校应高度重视休闲文化育人的价值,提升建设水平、加强技能引导、推进教育整合,切实使校园休闲文化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有益平台。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同时,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性决定了其在学科发展方面的前沿 性。通过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发展历程来研究学科发展对办学成功的影响,并通过探讨何为一流大学,且从支撑高校的四大支柱之中的学科这一角度出发,对学科定义作出阐述;回顾学科变革发展的历史,从而分析出一流大学的办学成功经验。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国际汉语教学合格师资,其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专业立体化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八个层面构建和各层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实践运作,是实现理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第二语言应用能力、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外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学习型社团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对对外汉语专业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有实现性。
词的理据对于加深汉语词汇的理解、扩大词汇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词的理据类型,对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词 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留学生双音节名词的教学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