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7-11-15
    民族学-民族问题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结构与寨神、勐神信仰的关系研究
    陶琳
    2017, 2(11):  1-5. 
    摘要 ( 110 )   PDF (1601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双版纳寨神、勐神崇拜是傣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双版纳勐、陇、曼社会关系无论在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上都有着一一对应和不断趋同的关系。寨神、勐神信仰对傣族社会区划结构有着稳定和传沿的作用。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信仰也成为村社中凝聚民族认同、解决邻里纠纷的手段,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护。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拉祜族“阔塔节”仪式的融合与变迁#br#         ——以班利村和撒拉科小寨为例
    项露林,寸锡彦
    2017, 2(11):  6-10. 
    摘要 ( 61 )   PDF (1666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历史人类学角度来看,拉祜族“阔塔节”仪式经历了长时期的融合与变迁。在分析班利村和撒拉科小寨田野调查资
    料的基础上,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与撒拉科小寨一直笃信山神“厄莎”不同,班利村在20世纪完成了外来基督教信
    仰与“厄莎”信仰的融合,并由此导致二者在祭神仪式及文化象征上的显著差别;第二,“洗手擦脸”仪式凸显了以孝善价值观为
    主体的社会文化意义,而“抢新水”仪式的消失则证实社会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象征的破坏性作用,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破
    坏将日益扩大。
    人类学视野下的清真寺聚礼仪式研究#br#        ——基于顺城清真寺的田野调查
    马海云
    2017, 2(11):  11-17. 
    摘要 ( 106 )   PDF (1560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每周五在清真寺内举行的聚礼是伊斯兰教宗教生活中日常且重要的一项宗教仪式,它对于穆斯林个体和社群都具有多元化的意义。聚礼仪式不仅可以强化穆斯林的信仰,也是穆斯林感受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聚礼仪式,可以实现穆斯林社群的聚合,在社会中凝聚一种持久的团结。
    经济学-生态文明
    水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br#        ——以洱海流域污染源治理工程为例
    叶桦1,胡椿2,杨绪东1
    2017, 2(11):  18-24. 
    摘要 ( 71 )   PDF (1739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洱海是我国保护得较好的湖泊之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洱海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十一五”以来,一大批洱海流域污染源治理工程相继实施,但在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从管理体制机制、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查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些对策建议。
    语言学-文学
    蒙古族谚语中的隐喻研究
    栗霞,李丽杰
    2017, 2(11):  25-28. 
    摘要 ( 127 )   PDF (1531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谚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在蒙古族文化中,谚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蒙古人马背上驮着两件宝,一头是歌,一头是谚语和好来宝。”以蒙古族谚语中表示需求、理想、爱情和光阴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隐喻表达,旨在发现这些谚语是如何通过隐喻的方式被表达的,以揭示蒙古族人民特有的认知方式及认知来源。
     
    云南双江傣族饮食文化观研究#br#       ——以傣族谚语为视角
    俸俊馨
    2017, 2(11):  29-34. 
    摘要 ( 96 )   PDF (1548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谚语是语汇的重要构成元素,云南双江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语言优美的民族。双江傣族谚语内容广泛,且富于哲理性和知识性,双江傣族人民也十分重视谚语的教化作用,因此,以双江傣族谚语中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从谚语的角度来探究傣族的饮食文化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政治学-社会学
    家庭承包制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br#
    王廷勇,王雪苇,王珊,林忠舒
    2017, 2(11):  35-42. 
    摘要 ( 102 )   PDF (1569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承包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得到确认和推广。家庭承包制的创新实践贯穿了党中央向农民放权让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农民自觉选择的一个渐进式过程,党中央尊重群众实践的决策过程推动了制度变迁。当前及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必须坚持实践的标准,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根本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力争实现纵向延续与横向扩展的统一、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联动及政策过程与法制过程的协同推进。
    刍议微观治理中人治与法治的关系#br#
    王喜峰
    2017, 2(11):  43-46. 
    摘要 ( 97 )   PDF (1532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治与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对人类文明的进程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层面来界析人治和法治,便于我们对已经被过度泛化的人治与法治概念的理解和区分。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践行法治领导方式时,人治作为治理手段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我们在人治与法治上持何种认识论,在本体论意义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方略必须坚定。但是,在方法论意义上,作为微观层面的单位治理,人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法治是本,人治是末;法治是常,人治是变;法治是体,人治是用,二者只有充分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br#         ——以云南省开远市为例#br#
    李丽琴
    2017, 2(11):  47-51. 
    摘要 ( 85 )   PDF (1629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养结合”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是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有效形式。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存在医保政策制约、配套保险滞后、政府扶持不够精准、专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对此,一要整合养老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二要完善医保政策,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三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政策扶持精准性;四要拓宽渠道,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五要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六要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特色发展。
    文化-艺术
    民族美学视野下的普洱茶文化审美意蕴#br#
    陆云1,王馨莹2
    2017, 2(11):  52-55. 
    摘要 ( 98 )   PDF (1534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百年来澜沧江流域独特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中,与茶相生相伴的云南少数民族,创造和保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洱茶文化。饱含着浓郁而多彩民族茶文化“芳香”的普洱茶文化,在“色、香、味、韵”等诸多方面,在中国茶文化美学宝库中彰显出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83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音乐与审美内涵探析#br#
    韩东
    2017, 2(11):  56-61. 
    摘要 ( 189 )   PDF (2741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视剧的精神灵魂主要是依靠其主题音乐展示和升华,经典影视剧83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音乐被誉为中国影视音乐中的精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探析此部作品的主题音乐与审美内涵,可以看出,该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完美的演绎与阐释,其中蕴含有无尽的深意。
    历史学-文献学
    茶马古道25年研究文献回顾与评述
    龙肖毅
    2017, 2(11):  62-66. 
    摘要 ( 134 )   PDF (1609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马古道自1992年首次被命名并出现研究文献至今已25年,其研究先后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与繁荣期三个阶段。当前茶马古道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旅游、地理、历史、建筑科学与工程、宗教、民族关系、经济文化等视角,研究成果由最初的缓慢与艰涩,到现在的蓬勃兴旺并极大地推助着实践的发展,然而却一直缺少对茶马古道理论的总体提升与系统化研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清中叶知识分子的寂寞与骚动#br#
    戴红宇
    2017, 2(11):  67-72. 
    摘要 ( 87 )   PDF (1551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中叶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期,这一时期的学界、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学问都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清王朝在君权专制上的登峰造极必然影响到知识分子对学问的态度,此外,明清之际的实学运动也对此时的学界影响深刻。在那个时代,思想家已然淡出,经历着历史上的低谷,学问家正在崛起,构筑历史上的巅峰。曾经鼎盛一时的乾嘉学派必然有其特殊之处,然而它的迅速覆灭也不得不引起知识界的深思。
    教育学-心理学
    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内涵、特征与途径#br#  
    尹绍清,李昌茂,乐林会
    2017, 2(11):  73-78. 
    摘要 ( 76 )   PDF (1667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不是一个自明性的概念,它是指乡村教师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能满足乡村儿童成长、乡村学校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需求的动态平衡状态,具有流动渠道的畅通性、队伍结构的合理性、职业理想的坚定性和教育行为的活力性等特征。要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就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之弊端,确认城乡教师的平等权利与地位,继而促进城乡教师的自由双向流动。
     
    近十年“特岗教师计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br#  
    周琬謦
    2017, 2(11):  79-85. 
    摘要 ( 77 )   PDF (1804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年来关于“特岗教师计划”的研究成果显示学界对“特岗教师计划”的直接受惠者——“特岗教师”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涉及“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生存状态、生活质量、职业认同、职业倦怠、职业发展、专业素质、专业发展、队伍建设与管理、培训与培养等议题,并对“特岗教师计划”的实践问题、效果与对策开展了一定的理论探究和实证研究。但是,研究成果总量偏少,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学科视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点,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不高、影响力有限。当前应重点加强“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状况的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问题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论#br#
    刘晓巍1,张诗亚2
    2017, 2(11):  86-89. 
    摘要 ( 67 )   PDF (1527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部民族地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人文资源的富集与经济、科技的滞后并存,且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参差巨大。西部民族地区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提升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进而为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基础之上,因而,其进一步发展必然需要教育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优先发展新理念是创建适合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特点的特色科教体系,构筑西部良性的自然文化生态,实现人与自然教育的共生以及人文教育的共荣,继而促进西部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以下四对关系:人的发展优先、教育的主体优先、教育的活动优先,以及教育的事业优先。
    教育教学改革
    大理大学“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兴华,王斌,张九洲,蔡永云,陈树仙
    2017, 2(11):  90-93. 
    摘要 ( 116 )   PDF (1650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大学自2009年起实行“三学期制”改革,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在更新观念、推动教学综合改革、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及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效果,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大理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三学期制”改革需要更新观念,并解决好系统性、协同性、适应性、针对性及教学的特色发展问题。
    转型语境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联结式开发思路#br#
    李宝斌1,刘英玲2,李艳3
    2017, 2(11):  94-98. 
    摘要 ( 62 )   PDF (1545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型发展语境下,面对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更多元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规划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应该适时调整。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就业能力人才的优势,在联结论思想指导下,积极建设通识教育课程。联结式通识教育课程强调“多元性统一”,以主题为中心建立关联组合。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建设,有必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建立课程开发“教育集成研讨厅”,在跨学科、跨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下,推进课程建设。
    2001—2016年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br#
    刘玉梅,马凤鸣
    2017, 2(11):  99-103. 
    摘要 ( 67 )   PDF (1573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培养出能较好服务社会的高水平人才,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通过梳理十五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背景、标准、理论和路径与英语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息息相关。研究提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和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互为因果;“实践+理论”是高校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高校应为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建设生态环境。
    国际交流-海外教育
    基于标记性假说留学生多义副词理解难度研究#br#        ——以“才”和“就”为例#br#  
    薄巍
    2017, 2(11):  104-109. 
    摘要 ( 92 )   PDF (1610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首要环节,输入理解难度直接影响到“可理解性输入”。基于标记性假说,通过限时语法知识判断测试手段,考察副词“才”和“就”在“表时间”和“表关联”语义上的输入理解难度。研究结果表明,无标记性“就”的输入理解难度小于有标记性的“才”,同时影响这两个副词的二语发展,但“才”和“就”两者在“表时间”语义上没有理解难度的差异,两者“表关联”语义的理解难度存在显著差异。从习得发展来看,受理解难度影响,副词“就”的二语发展要好于副词“才”。
    大理大学南亚医学留学生汉字教学研究#br#
    张雪燕1,2
    2017, 2(11):  110-113. 
    摘要 ( 86 )   PDF (1545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大理大学南亚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和汉字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尝试通过改进汉字教学模式来改善汉语教学效果。以汉语综合课为依托,汉字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分阶段的汉字教学模式构想,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验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管理学-领导科学
    全媒体时代下地方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发展策略#br#
    党红梅,袁霞
    2017, 2(11):  114-118. 
    摘要 ( 91 )   PDF (1596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媒体的出现为地方高校学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有利于学报受众面的扩大;有利于创建新的工作模式;有利于编辑、作者、读者、审稿专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等。同时也存在办报人创新精神缺乏,数字化观念和意识淡薄;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学校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和挑战。学报应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高效互动特点,提升刊出论文的影响力;并坚持精益求精的编校风格,打造复合型的编校团队,以实现学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编辑和作者的良性互动在学术期刊中的重要性#br#
    陈慧妮
    2017, 2(11):  119-124. 
    摘要 ( 73 )   PDF (1546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辑和作者不是被动的静态的收稿与投稿的关系,而应该是动态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刊文质量的提高。良性互动关系体现在:编辑尽好职责润色文章、建立作者群和学术圈子、展现刊物特色和激发作者创作热情,尤其是对于青年编辑来说,建立和作者的良好互动关系才能有效解决约稿和组稿的难题,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