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
    地方文献、历史传说与考古发现———南诏汉传佛教传播的三重证据考辨
    孙浩然
    2020, 5(7):  1. 
    摘要 ( 67 )   PDF (7389KB)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代崛起的地方政权大都信仰佛教,南诏也不例外。南诏境内的佛教信仰融合了诸多部派,早期汉传佛教特征鲜明,后期则逐渐淡化,这与南诏与唐朝的关系远近密切相关。正史关于南诏汉传佛教的记载寥寥数语,历史传说文本化与地方文献传说化,使得南诏汉传佛教历史扑朔迷离。向达先生精辟论述了两种类型的南诏史料,学术界还应依据第三种类型的南诏史料如历史遗迹、考古发现乃至历史地名、人名、族名、官名、封号等,综合考辨南诏汉传佛教历史。
    坝子社会:洱海与白族的宇宙观
    杨德爱
    2020, 5(7):  9. 
    摘要 ( 100 )   PDF (5561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坝子自身具有的高原盆地式地理结构,使得居于其内的白族,在历时性的生存经验积累以后,有了一套相对模式化的空间认知方式,并将这套认知方式作用于对外在世界的解释,且内化到自己的日常宗教实践中,最终借由神话逻辑对区域社会进行理解。从涝灾与白族神话的表述、分水线与被分治的洱海、“海东”“海西”与社会差异这三个方面,论述居于坝子内的白族对洱海的空间认知、宗教层面上的空间划分等,籍此体现白族的宇宙观。
    民族学-民族问题研究
    大理白族观音形象变化背后的信仰变迁研究
    杨斯斐
    2020, 5(7):  15. 
    摘要 ( 145 )   PDF (4866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观音的形象出现了很多变化,有阿嵯耶观音、梵僧观音、观音老母、观音老爹等。解析这些不同形象形成的原因,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思潮风尚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变化,促成了信仰的变迁,这些不同的形象则是不同的信仰的外化表现。通过形象研究,进一步解析促成这些形象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揭开形象背后尘封已久的信仰之谜。
    南诏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初探
    和雅迪,李钢
    2020, 5(7):  21. 
    摘要 ( 75 )   PDF (4014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诏政权建立后,仿效唐朝建立了以南诏王为核心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和以“授田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及“以儒治国”的文化制度,构建起一套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既巩固了其政权统治,又为南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
    大理州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因素变化研究
    田逸飘
    2020, 5(7):  26. 
    摘要 ( 55 )   PDF (4697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大理州2008—2018 年的相关数据,运用LMDI 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大理州人口城镇化水平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虽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与云南省的差距有着逐步减小的趋势。经济增长、人口密度与产业调整是推动大理州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对城镇化进程表现出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人口密度与产业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也并非始终为正向,当城镇承载能力与人口增长规模失衡,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时,便会出现负向影响。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演进耦合协调研究
    普荣
    2020, 5(7):  32. 
    摘要 ( 52 )   PDF (5795KB)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演进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以西南五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在测算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计算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演进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从2001年至2017年,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总体耦合度由0.872上升到0.988,表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在协调度方面,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在2007年以前处于轻度失调,2007年以后协调度不断提升,2007年至2013年处于濒临协调状态,2017年达到0.512,属于勉强协调。最终根据耦合协调演进状态,提出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演进的耦合策略。
    经济学-生态文明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洱海周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颜梅艳
    2020, 5(7):  39. 
    摘要 ( 89 )   PDF (7517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轴线分析法对洱海西部的喜洲村、周城村与洱海东部的双廊村、长育村的空间形态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四个村落的全局整合度均值介于0.661~0.826,表明其人流聚集能力尚好但还有待提升;协同度介于0.530~0.588,故四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感知力度一般并有提升空间;选择度差别较大,长育村最弱,急需进一步提升。根据村落句法测度分析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公共政策是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出基于遵循自然环境基本条件的空间管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制定科学公共政策和乡村治理模式是优化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思路。
    安徽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程质彬
    2020, 5(7):  48. 
    摘要 ( 53 )   PDF (5770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对2011—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后来居上;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直线上升,但2017年仅达到初级协调。为提升两大产业融合效果,今后安徽省应积极推广文旅融合理念、加大制度供给、持续提升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培养文旅复合型人才、加强区域合作。
    语言学-文学
    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福建闽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陈苗苗,刘惠昱
    2020, 5(7):  55. 
    摘要 ( 60 )   PDF (5154KB)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福建闽南高校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福建闽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即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办学效益;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努力创设有针对性的商务情境,加强人才资本核心竞争力和实施分级教学,提升培养专业人才效率等。
    模因论视阈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以《二战制胜秘诀》的翻译实践为例
    王普聪
    2020, 5(7):  61. 
    摘要 ( 87 )   PDF (7006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利根提出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保持(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也同样适用。从模因论视角出发,以《二战制胜秘诀》这一历史文本的翻译实践为例,通过对模因论及模因论和翻译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选取翻译实践中的典型例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模因和句式模因探讨“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对历史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指出词汇模因翻译的难点往往在“表达”阶段,“表达”源语模因是关键;但对于句式模因翻译而言,“同化”阶段则是关键。此外,“传播”阶段不仅发生在目的语读者身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同化”解码,是“传播”的另一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支持系统探究
    张光映,赵金元
    2020, 5(7):  69. 
    摘要 ( 62 )   PDF (4562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得到校内外与之密切相关的组织、部门、人员的关注和支援,即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厘清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促进各要素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发力,有利于优化思政课建设的环境,有利于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有利于克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阻力,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支持系统作用的突显,需要建立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合理运行机制,提高系统成员对思政课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落实并持续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部门及其教师在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团队和主体作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的思考
    刘秀芳,刘小文
    2020, 5(7):  74. 
    摘要 ( 57 )   PDF (5420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积极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实践教学的使命,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思维去审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着重从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文化-艺术
    仪式感与国家认同:参与式传播行为动机及倾向性研究———以国庆70 周年为例
    段峰峰,凌洁
    2020, 5(7):  80. 
    摘要 ( 78 )   PDF (7511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与式传播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的热点方向,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体现了传播方式的创新,更昭示着传播理论思维的革新。从仪式传播观的角度来看,参与式传播也是一种媒介仪式,在传播过程中借助象征性符号发挥着协同时空、引发共鸣、凝聚情感和增强传播效果的作用。作为具有典型互动性特征的传播方式,基于新媒体的参与式传播满足了受众的参与需求,受众通过参与式传播完成虚拟认同实践,实现情感归属满足、自我赋权和价值观共享,强化了个体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同时,参与式传播也应坚持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地位、设置分众性主体细分参与者、防止形式主义和过度重复、提升融媒体应用能力。
    主题、类型与前文本:评影片《绿皮书》
    苗瑞
    2020, 5(7):  88. 
    摘要 ( 144 )   PDF (3821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在世界多个各类电影节上获得很高的赞誉,同时取得了可观的全球票房成绩,但也引来一些非议。影片表达了黑人的身份追问,而担当拯救者角色的是少数族裔白人。《绿皮书》以主题、类型范式和前文本的因袭与创新为路径,达成了“政治正确”和“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它的成功告诉我们:电影的创作与生产,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类型范式、前文本、市场因素等的影响,寻求它们之间的最佳平衡状态,是考验影片编剧、导演等创作者艺术水准的试金石。
    法学-法治社会
    民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研究
    白迎春
    2020, 5(7):  92. 
    摘要 ( 75 )   PDF (6769KB) ( 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在诉讼中表现为一种诉讼权利。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进建立符合诉讼原理的民汉双语诉讼模式,对民汉双语诉讼庭审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国庭审公开网上选取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青海省、甘肃省的人民法院公开庭审视频,观察庭审活动中民族语言使用状态,对庭审视频中的民汉双语运用状态进行观察与分析,提出民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网络智能时代大数据交易的法律规制
    赵俐,李斌
    2020, 5(7):  100. 
    摘要 ( 68 )   PDF (7829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智能时代的到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大数据是网络时代重要的宝藏,从不断更新的大数据中挖掘数据价值可以获得强大的生产力。大数据交易使数据成为有价资产,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财富。但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交易市场也存在着诸如数据权利不明、数据市场混乱、数据质量无法保障等法律问题。通过对当前大数据交易的法律、政策和各平台交易规则的梳理,发现数据交易合法性和用户权益保障不健全是制约大数据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法律明确数据交易的合法性以及从各主体出发完善大数据交易监督机制,以期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教育学-心理学
    学位撤销的标准及限制
    林玲
    2020, 5(7):  109. 
    摘要 ( 169 )   PDF (8331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学位授予可视为一种行政确认行为,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而学位撤销并非授予的延伸,而是一种行政救济手段。学位撤销的标准参照学位授予的标准可分为学术标准和非学术标准,但是应该更严苛。撤销该授益性行政行为受到时间、程序等因素限制,即学术事项无时间限制,而非学术事项则只限于事前撤销;学位撤销的程序遵循正当程序而非法定程序原则,包括启动程序、告知程序和听取意见程序。
    基于专业认同理论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以云南省五所高校实证研究为例
    伍惠娟
    2020, 5(7):  117. 
    摘要 ( 69 )   PDF (5433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半结构式访谈和课堂观摩,对云南省五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到四年级1 408名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展开调查。在分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专业认同理论的视角,探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强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训、提高就业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王宁霞,徐鹏飞
    2020, 5(7):  123. 
    摘要 ( 292 )   PDF (5103KB) ( 5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高中生的焦虑情绪、心理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进行探讨。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应激感受量表(PSS-1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41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疫情防控期间,有接近一半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应激反应;67.3%的高中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32.7%的高中生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积极应对方式和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应激反应不存在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和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和心理应激反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